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曾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灵动所折服;你一定曾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所感动;你一定曾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所振奋!是的,自古诗言志、文寄情,诗人们是在用文章书写着自己的内心情感,故而才有不朽名篇流芳千古。可见,情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的活水源头。
我认为,一堂理想的作文课,要打开学生感情大门,让学生们汹涌澎湃的感情之水,尽情地挥洒,酣畅淋漓地宣泄,在宣泄中获得快乐、获得启示、受到熏陶、得以升华!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上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课时,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在备课时我回想起一个细节,那就是七年级时曾布置过同样的话题作文,满以为学生会情文并茂,洋洋洒洒,可没想到结果却一塌糊涂,枯燥无味,雷同者多。于是我一改以往直接让学生写的做法,另劈蹊径,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某学校举办的感恩母亲的讲座。开始播放时教室很乱,随着视频的逐步播放,教室慢慢就安静了,一些同学低下了头像是在思考什么……伴随着专家讲座达到高潮时候,有同学已经在擦拭眼睛,甚至小声啜泣。不知怎的,泪眼蒙胧中,我发现平常最反感作文的王林竟然趴在桌子上哭泣了。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我问同学们有何感受,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叙述了自己和母亲的事情,有感激、有赞美、有愧疚、有怀恋。于是我趁热打铁,规定学生在半小时内以“母亲”为话题写作。批改时我好几次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认为,这次作文课堂非常理想,达到了学生作文目的。因为我通过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梳理这种情感时,获得了启发、产生了认识、得到了升华,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在之后的写作中自然是水到渠成,激情喷洒。后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又这般尝试了好多次,效果都比较好。所以,我认为调动学生的感情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那么,教师要如何调动这种情感,让学生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实现“以情为文”呢?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理想、有追求,才知道积极进取,才会有健康的感情。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仔细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才会让怦然心动的往事留驻于记忆中,也才能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因为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难忘的触动,人、事、景、物,凡为我们热爱者皆能为文。只要我们将其储存脑海,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中不断涌动内心的情感,或新奇、或惊讶、或欣喜、或兴奋、或感动、或悲伤。
第二,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梳理自己的感情。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自己的生活,梳理自己的感情,不断地思考`反省,并从中得到启发。毋庸置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他带着感情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时,他一定会从中领略人情世故,从中明了是非功过,从中领悟人生的追求,从中感慨是非曲折,这样就能使积极的感情得以升华,悲观的感情得以沉淀。那些被观察被梳理过的东西,就会在我们记忆中挥之不去,当我们的学生写作时,这些东西就会自己蹦跳出来,使学生们的作文能够一气呵成,情感动人。很显然,这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又让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简直就是一石三鸟,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启他们情感大门,让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从无话可说到滔滔不绝,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客观地说,学生们都是感性的,只是他们平常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教师用感情的导火线将孩子们心中的“感情”这颗炸弹引爆时,那种宣泄情感的欲望的力量将会多么强大!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高超的“扇情”本事。因此,在备作文课时首先要找好与作文话题密切相关的材料(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首歌曲,或是一段视频,甚至还可以是一部电影)。选取的资源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为了让学生写“父爱”话题的文章,教师选取“一个父亲开着轿车在风雨中等儿子放学的视频”效果就没有选取“一个父亲推着自行车,拿着雨伞在风雨中等孩子”好,因为后者更切合我们这些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最后,还要选取孩子们最喜欢的接受方式,最好是能动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更利于他们感情的汇聚和爆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既然是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他们就会用心去感悟。只要用心,就会有真情实感。
总之,最理想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的情感之潮在作文本上尽情挥洒,尽情宣泄,并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得以升华!以情为文,文章方显存在的价值。
文章当以情为文!
我认为,一堂理想的作文课,要打开学生感情大门,让学生们汹涌澎湃的感情之水,尽情地挥洒,酣畅淋漓地宣泄,在宣泄中获得快乐、获得启示、受到熏陶、得以升华!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上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课时,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在备课时我回想起一个细节,那就是七年级时曾布置过同样的话题作文,满以为学生会情文并茂,洋洋洒洒,可没想到结果却一塌糊涂,枯燥无味,雷同者多。于是我一改以往直接让学生写的做法,另劈蹊径,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某学校举办的感恩母亲的讲座。开始播放时教室很乱,随着视频的逐步播放,教室慢慢就安静了,一些同学低下了头像是在思考什么……伴随着专家讲座达到高潮时候,有同学已经在擦拭眼睛,甚至小声啜泣。不知怎的,泪眼蒙胧中,我发现平常最反感作文的王林竟然趴在桌子上哭泣了。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我问同学们有何感受,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叙述了自己和母亲的事情,有感激、有赞美、有愧疚、有怀恋。于是我趁热打铁,规定学生在半小时内以“母亲”为话题写作。批改时我好几次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认为,这次作文课堂非常理想,达到了学生作文目的。因为我通过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梳理这种情感时,获得了启发、产生了认识、得到了升华,从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在之后的写作中自然是水到渠成,激情喷洒。后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又这般尝试了好多次,效果都比较好。所以,我认为调动学生的感情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那么,教师要如何调动这种情感,让学生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实现“以情为文”呢?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理想、有追求,才知道积极进取,才会有健康的感情。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仔细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才会让怦然心动的往事留驻于记忆中,也才能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因为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难忘的触动,人、事、景、物,凡为我们热爱者皆能为文。只要我们将其储存脑海,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中不断涌动内心的情感,或新奇、或惊讶、或欣喜、或兴奋、或感动、或悲伤。
第二,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梳理自己的感情。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自己的生活,梳理自己的感情,不断地思考`反省,并从中得到启发。毋庸置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他带着感情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时,他一定会从中领略人情世故,从中明了是非功过,从中领悟人生的追求,从中感慨是非曲折,这样就能使积极的感情得以升华,悲观的感情得以沉淀。那些被观察被梳理过的东西,就会在我们记忆中挥之不去,当我们的学生写作时,这些东西就会自己蹦跳出来,使学生们的作文能够一气呵成,情感动人。很显然,这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又让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简直就是一石三鸟,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启他们情感大门,让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从无话可说到滔滔不绝,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客观地说,学生们都是感性的,只是他们平常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教师用感情的导火线将孩子们心中的“感情”这颗炸弹引爆时,那种宣泄情感的欲望的力量将会多么强大!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高超的“扇情”本事。因此,在备作文课时首先要找好与作文话题密切相关的材料(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首歌曲,或是一段视频,甚至还可以是一部电影)。选取的资源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为了让学生写“父爱”话题的文章,教师选取“一个父亲开着轿车在风雨中等儿子放学的视频”效果就没有选取“一个父亲推着自行车,拿着雨伞在风雨中等孩子”好,因为后者更切合我们这些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最后,还要选取孩子们最喜欢的接受方式,最好是能动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更利于他们感情的汇聚和爆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既然是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他们就会用心去感悟。只要用心,就会有真情实感。
总之,最理想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的情感之潮在作文本上尽情挥洒,尽情宣泄,并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得以升华!以情为文,文章方显存在的价值。
文章当以情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