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的开塞露有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甘露醇、硫酸镁制剂。虽然这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作用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腔,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的润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
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开塞露后,仍不能排便。这主要是因为排便反射是由直肠壶腹部的神经完成的,而直肠壶腹部到肛门的距离最远可达7厘米,开塞露的细端长仅3厘米,按照常规方法挤入肛门内的开塞露仅能到达肛管内,刺激直肠的作用较小,排便反射相应较弱,因此大便量多且质地相对较软的患者也许能顺利排便。
而对进食量少、大便干结且量少的患者,作用就会较差或无效。此外,开塞露主要是通过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如果经常使用,直肠对开塞露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因此,效果也就越来越差。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开塞露治疗只能作为暂时缓解便秘痛苦的“应急措施”。经常使用开塞露。机体会对其产生依赖性。要想从根本上防止便秘,最好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适度增加运动量,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平时,要养成用手按摩腹部的习惯,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麻仁丸。五仁润肠丸等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成药。
习惯性便秘的治疗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排便、饮食和生活习惯。要养成每天定时蹲厕所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去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粗糙多渣的杂粮,如标准粉、糙米、山芋、绿豆、凉粉、薯类、玉米、燕麦片等,多食各种新鲜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苹果、苦瓜、黄瓜、荸荠、白菜、芹菜、丝瓜、黄花菜等,适当吃一些富含油脂类的干果,如松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凉开水、蜂蜜等也有助于排便;少吃肉类和动物内脏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上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腹部按摩也有助于排便,方法是由右下腹到左下腹作顺钟向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次;要避免服用可导致便秘的药物,不可滥用刺激性泻药。
顽固的便秘,可服用轻泻剂,如酚肽双醋酚丁等,或用盐水、甘油(开塞露)、肥皂水洗肠。但长期使用泻药,可产生依赖性,有的泻药还有副作用,因此除非十分必要,解一时之急,最好是少用或不用泻药。通便药,可以选用膨松剂(如麦麸、欧车前等)和渗透性通便剂(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对慢传输型便秘,必要时可加用肠道促动力剂(莫沙比利等)。
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开塞露后,仍不能排便。这主要是因为排便反射是由直肠壶腹部的神经完成的,而直肠壶腹部到肛门的距离最远可达7厘米,开塞露的细端长仅3厘米,按照常规方法挤入肛门内的开塞露仅能到达肛管内,刺激直肠的作用较小,排便反射相应较弱,因此大便量多且质地相对较软的患者也许能顺利排便。
而对进食量少、大便干结且量少的患者,作用就会较差或无效。此外,开塞露主要是通过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如果经常使用,直肠对开塞露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因此,效果也就越来越差。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开塞露治疗只能作为暂时缓解便秘痛苦的“应急措施”。经常使用开塞露。机体会对其产生依赖性。要想从根本上防止便秘,最好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适度增加运动量,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平时,要养成用手按摩腹部的习惯,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麻仁丸。五仁润肠丸等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成药。
习惯性便秘的治疗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排便、饮食和生活习惯。要养成每天定时蹲厕所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去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粗糙多渣的杂粮,如标准粉、糙米、山芋、绿豆、凉粉、薯类、玉米、燕麦片等,多食各种新鲜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苹果、苦瓜、黄瓜、荸荠、白菜、芹菜、丝瓜、黄花菜等,适当吃一些富含油脂类的干果,如松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凉开水、蜂蜜等也有助于排便;少吃肉类和动物内脏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上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腹部按摩也有助于排便,方法是由右下腹到左下腹作顺钟向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次;要避免服用可导致便秘的药物,不可滥用刺激性泻药。
顽固的便秘,可服用轻泻剂,如酚肽双醋酚丁等,或用盐水、甘油(开塞露)、肥皂水洗肠。但长期使用泻药,可产生依赖性,有的泻药还有副作用,因此除非十分必要,解一时之急,最好是少用或不用泻药。通便药,可以选用膨松剂(如麦麸、欧车前等)和渗透性通便剂(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对慢传输型便秘,必要时可加用肠道促动力剂(莫沙比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