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点”,也有值得开发的“生成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是《卢沟桥烽火》一文的开篇语,但“九一八事变”通篇仅于此处提及,教学中极易被忽视。我曾认为这是教学的“非重点”内容,不宜过多挤占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备课时也就未多加考虑,课上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学生对这一事件却特别关心:什么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关系?课题为什么不用《卢沟桥事变》而用《卢沟桥烽火》?问这问那,刨根究底。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想探究的问题,老师只是被动敷衍,草草了事;而老师言之谆谆的所谓“重点”内容,学生却心不在焉,听者藐藐。据此,笔者对本文教学作了三点策略调整:
  
  一、 顺应探究心理,打开知情窗口
  
  “九一八事变”,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是遥远的,但它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一个“疤痕”,是学生急于洞察的一个知情窗口;同时,这也是学好本篇课文必备的历史知识和必要情感铺垫。我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因势利导,运用多种形式,沟通学科与学科,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链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音乐课上,教唱“九一八事变”歌曲——《在松花江上》,感受挽救民族危亡的呼声;课余时间,阅读“九一八事变”相关资料,拓展历史知识背景;班队活动,寻访“九一八事变”的知情老人,观看相关访谈记录片,聆听长辈们的深情诉说。
  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笔写,相互交流,多渠道获取,多角度感受。他们,有的制作表格,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及日军罪恶史实,分项逐一填写,张贴于《班级墙报栏》;有的将“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梳理、整合、归纳,编写成200来字的《词条》,收入《习作小练笔》;还有的自拟心得文题:“我忘不了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嫁祸于人的卑劣伎俩”,“借口,遮不住卑鄙目的”,“记住,沈阳曾经发生的事情”,“切记3000万父老沦为亡国奴的日子”,“莫忘祖国母亲身上的疤痕”。学生言出于心,在班级汇报会上慷慨陈词各抒情怀。
  
  二、 紧扣探究要点,建构互动平台
  
  “重点”与“非重点”并非一成不变。既然老师认为的“非重点”内容,恰恰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那么,老师就应转换思考角度,调整教学策略,为他们打开探究通道。课上,我以学生提出的“‘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有什么关系?”为线索,以课本为载体,建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阅读探究平台。首先,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互为映衬,比照阅读:两次事变都发生在同一个特定的时段——夜晚;两次事变日军都采用同一种卑劣伎俩——诬陷;两次事变日军都采用同一种野蛮手段——武装入侵。学生从中感悟到两次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所找的碴儿虽然不同,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罪恶目的——侵占我国领土。接着,研读课本中“九一八事变后”至“卢沟桥事变”前的一段文字,从日军“侵占”“蚕食”“控制”等所作、所为,领悟到“卢沟桥事变”不是孤立的、偶发的,而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继续,是日军“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的野心大暴露。继而,研读“咽喉要道”一词,就词语的本意、喻意及言外之意,展开阅读联想,引导学生从日军蚕食“华北”——控制北平“东、北、西”——意夺北平西南“卢沟桥”,复原历史时空,运用图解、演示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地理位置表述“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北方的咽喉要道”。
  
  三、 开掘生成资源,引领自主探究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此类突发性的重大事件,通常都称之为“事变”。文中也有两处关于“卢沟桥事变”之说,而“课题为什么用《卢沟桥烽火》”这一问题,是学生阅读思辨的火花闪现,是可贵的生成资源,也是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提升阅读品质的极好机会。
  第一,基础训练入手。回到问题的起点,指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对“事变”与“烽火”的词义作仔细比较、辨析,深入理解;同时,弄清“烽火”一词的古代原意及今之喻含。
  第二,尝试置换辨析。将“烽火”一词放在“九一八事变”与“卢沟桥事变”的词条中尝试置换;联系前者事变过程,说说以“烽火”置换“事变”恰当否?
  第三,揣摩布局谋篇:1. 研读课文的四处时间表述,即:课文开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妄图”;课文第二自然段“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的“偷袭”;课文第七自然段“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共产党“通电全国”;文章结尾处,“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从时间的发展,揣摩写作思路,感受抗日“烽火”的点燃过程。2. 环顾全文,扣题研讨:课文为什么以“‘九一八’事变后”开篇,这样安排有何作用?3. 交流阅读感受:有人说“《卢沟桥烽火》为题更加切合本文的内容,能更好地表达历史的真实”,谈谈你对这方面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所谓“教学重点”,实质上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发展的生成之“点”。学生各有个性特点,各有发展趋向,各有情趣爱好,从全班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非重点”的互补互化,科学整合教学内容,顺应动态发展,开掘教学资源创生成点,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变通,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创造性劳动的着力点所在。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全国第二届两岸三地同课异教研讨课在徐州如期举行。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聆听了三年级下册《荷花》的同课异教研讨课。教师来自海峡两岸,风格迥异,姿态万千,正如这《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好棒噢,给他鼓鼓掌!”——源自心灵的语言  台湾林茂兴老师语音旖旎。“好棒噢!给他鼓鼓掌!”这句话频频出现,课堂上几乎每个孩子都享受了同样的褒奖,但奇怪的是:不觉重复累赘,不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七彩语文》杂志社在丹阳举行的《七彩语文·写字》杂志首发仪式,对我市写字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上半年我市成立中小学书法艺术研究会是激发热情的一次快速“启动”,那么《七彩语文·写字》首发仪式就是促进我市写字教育工作的一次大力“推动”,也是与我市“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工作的一次整体“联动”。  近年来,我市围绕“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
期刊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源于对小学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语文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在写字教育日益引起关注的今天,书法界、教育界、写字教育的诸位专家们,都对儿童写字教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亲切的关怀,其中丹阳市教育局对写字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爱,尤其令我们感动。  《七彩语文》杂志社策划出版“七彩语文·写字”专版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三年前即已经在酝酿写字专版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但许多学生对于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尽管能享受到因传统节日放假而带来的休闲时光,却因不知道该怎样过节而享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通过开展语文主题活动,教会学生过传统节日,特别是内涵丰富的清明节,显得十分重要。    主题活动系列设计一:历史探寻,走进清明传统文化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
期刊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文化之根。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对汉字的书写曾这样评述:“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写好汉字,做有根的中国人,是义务,也是责任;从小练字,终身受益,是远见,也是共识。  写字是小事情,教育是大事业,小事情中包含着大事
期刊
八方百卉聚润州,更喜蹁跹凤凰来。2009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少儿出版社及“凤凰读书会”联合举办的“凤凰读书会”第二届儿童阅读研讨会,在古运河畔的江南名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拉开了帷幕。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先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七彩语文》总编朱家珑先生,江苏少
期刊
[编者按]经过长久的酝酿,《七彩语文·写字》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诞生了。在江苏丹阳举行的杂志首发仪式上,诸位专家同行做了热情洋溢的创刊致辞。希望他们的言论能激发您写字教学的智慧,也期待这本凝聚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书法家心血的刊物,能为您的写字教学提供动力和支持。    经过近十个月的酝酿和努力,《七彩语文·写字》创刊号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诗句,很能
期刊
[编者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广玉兰》与第19课《夹竹桃》同属一个单元,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以传神含情的笔触描绘了两种花儿各自的特点,字里行间倾注了两位作家对笔下的花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两篇课文既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叶萍老师从学段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儿童认识规律出发,把《广玉兰》《夹竹桃》两篇课文放在同一课时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大胆而积极
期刊
新课程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他们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甚至谈“讲”色变。其实没有教师精当的“讲”,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
期刊
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其他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育教学情景。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是师生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