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越来越漠视出操纪律,出操时原本整齐有力的步伐,如今却是拖泥带水;原本挺直的脊背,现在也是松垮弯曲;原本安静严肃的出操,倒变成了一场游戏。针对这些变化,我没少在班级里苦口婆心地教育引导,遗憾的是收效甚微。我心里着急:要赶快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当时正值电视剧《潜伏》热播,我不禁想,如果班里有像余则成这样的“潜伏者”,“捉”出最闹事的小捣蛋,一定能“杀一儆百”。在我眼里,两名体育委员是最合适的人选。小甲正直、大胆,有责任心,在班级比较有威信;小乙体育很突出,但好动调皮。于是,我同时找到了这两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向他们提出希望:希望小甲更具责任感,希望小乙能以此自律,为同学树立榜样。
没想到,不到两周时间,小甲满腹委屈:我不想管了,同学们现在好像都针对我,说我最喜欢告状!小乙却说:一切都很好啊,同学们很听话,出操纪律比以前好多了。可是,据我观察和部分同学的反映,出操情况基本没什么变化。怎么会这样呢?
我开始反思:是否应该把出操纪律细化呢?当然,制度不能由我一个人来定,得由孩子们共同协商决定。
我在班会课上开门见山地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
“大家希望出操时我们班的状态如何?”
“出操时为什么要正步走,为什么要抬头挺胸,为什么不能谈笑?”
“出操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谁愿意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把出操的纪律要求写下来,好吗?”
“可是,如果我们忘记了要求,违反了纪律,怎么办呢?”
前面五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基本取得了一致。但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班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罚全班同学重新出操;有人说,我犯错了,不关别的同学的事,我自己愿意受罚……经过热烈讨论,大家最后一致同意:以每位同学签名为证!
尽管刚开始的几天,同学们还是有些松懈。但是,当我拿出附上了每位同学签名的“规章”时,班级出操的面貌逐渐有所改善。
看到同学们出操时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我释然了:当初委派体育委员当“告密者”,确是不智之举。现在,班里再也没有任何人在“潜伏”,取而代之的,是“制度”已经悄然“潜伏”在了每位同学的心中。
【反思】
1.不培养告密者
显然,出操问题的处理,我的第一个举措是失败的,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潜伏”在班里的恶果,首先是小甲同学受到挫折,小乙“弄虚作假”,无形中影响了班级团结。其实,当我让小甲和小乙同学留意班里同学出操时的举动,正表明了我不信任班里的绝大部分同学,严重地说,是对同学们的不尊重。作为班主任,当把学生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教育如何不失败呢?
对于两位“潜伏”的同学而言,让其成为“告密者”,随着事态繼续发展,恶果可能就是造成其一边以告密为荣,一边又经受着同学疏远与离间。这样的结果,是否会使孩子的人性引向扭曲呢?
2.民主制定班规
引导学生制定民主可行的班规,其意义并非只是“管束”学生,而是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更是让孩子们体验到集体的意志才是最大的权威。在孩子们心中,植入的不只是规矩本身,还有民主意识。通过切身体验集体与个人、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自尊与他尊的关系,使孩子们能充分感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人格。这正是有效班级管理的基本保障。
3.善用教育惩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责任心水平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相反,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以后,孩子的责任心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反而会下降,甚至水平还低于小学一二年级时期。面对孩子的“退步”,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当然,惩罚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因此,出操时若不能遵守纪律,就以“重新再走一遍”作为惩罚的方式是适当可行的。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随着年龄增长,六年级学生越来越漠视出操纪律,出操时原本整齐有力的步伐,如今却是拖泥带水;原本挺直的脊背,现在也是松垮弯曲;原本安静严肃的出操,倒变成了一场游戏。针对这些变化,我没少在班级里苦口婆心地教育引导,遗憾的是收效甚微。我心里着急:要赶快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当时正值电视剧《潜伏》热播,我不禁想,如果班里有像余则成这样的“潜伏者”,“捉”出最闹事的小捣蛋,一定能“杀一儆百”。在我眼里,两名体育委员是最合适的人选。小甲正直、大胆,有责任心,在班级比较有威信;小乙体育很突出,但好动调皮。于是,我同时找到了这两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向他们提出希望:希望小甲更具责任感,希望小乙能以此自律,为同学树立榜样。
没想到,不到两周时间,小甲满腹委屈:我不想管了,同学们现在好像都针对我,说我最喜欢告状!小乙却说:一切都很好啊,同学们很听话,出操纪律比以前好多了。可是,据我观察和部分同学的反映,出操情况基本没什么变化。怎么会这样呢?
我开始反思:是否应该把出操纪律细化呢?当然,制度不能由我一个人来定,得由孩子们共同协商决定。
我在班会课上开门见山地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
“大家希望出操时我们班的状态如何?”
“出操时为什么要正步走,为什么要抬头挺胸,为什么不能谈笑?”
“出操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谁愿意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把出操的纪律要求写下来,好吗?”
“可是,如果我们忘记了要求,违反了纪律,怎么办呢?”
前面五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基本取得了一致。但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班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罚全班同学重新出操;有人说,我犯错了,不关别的同学的事,我自己愿意受罚……经过热烈讨论,大家最后一致同意:以每位同学签名为证!
尽管刚开始的几天,同学们还是有些松懈。但是,当我拿出附上了每位同学签名的“规章”时,班级出操的面貌逐渐有所改善。
看到同学们出操时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我释然了:当初委派体育委员当“告密者”,确是不智之举。现在,班里再也没有任何人在“潜伏”,取而代之的,是“制度”已经悄然“潜伏”在了每位同学的心中。
【反思】
1.不培养告密者
显然,出操问题的处理,我的第一个举措是失败的,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潜伏”在班里的恶果,首先是小甲同学受到挫折,小乙“弄虚作假”,无形中影响了班级团结。其实,当我让小甲和小乙同学留意班里同学出操时的举动,正表明了我不信任班里的绝大部分同学,严重地说,是对同学们的不尊重。作为班主任,当把学生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教育如何不失败呢?
对于两位“潜伏”的同学而言,让其成为“告密者”,随着事态繼续发展,恶果可能就是造成其一边以告密为荣,一边又经受着同学疏远与离间。这样的结果,是否会使孩子的人性引向扭曲呢?
2.民主制定班规
引导学生制定民主可行的班规,其意义并非只是“管束”学生,而是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更是让孩子们体验到集体的意志才是最大的权威。在孩子们心中,植入的不只是规矩本身,还有民主意识。通过切身体验集体与个人、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自尊与他尊的关系,使孩子们能充分感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人格。这正是有效班级管理的基本保障。
3.善用教育惩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责任心水平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相反,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以后,孩子的责任心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反而会下降,甚至水平还低于小学一二年级时期。面对孩子的“退步”,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当然,惩罚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因此,出操时若不能遵守纪律,就以“重新再走一遍”作为惩罚的方式是适当可行的。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