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奇缘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815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文摄影历来给人以高不可攀的感觉——传统的天文摄影几乎都是专业天文学家通过专业的大望远镜拍摄的,使用的记录方式不是极为少见的干板盒,就是异常昂贵的专业CCD。现在,这种情况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只因为我们手中有了新式武器——数码相机。
  你见过这样令人震撼的月球照片吗?你也许会以为,那是专业天文学家用巨型望远镜拍摄的。但你错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是我用小望远镜和Nikon995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
  使用数码相机进行天文摄影有它非常独到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即拍即现。对于较难准确把握曝光的天文摄影,数码相机在拍摄完毕后可以马上检查,不理想的可立即重拍,成功的几率大大提高。
  2.与望远镜的连接、对焦异常方便。数码相机镜头偏小,方便与目镜连接;重量较轻,与望远镜连接后不容易引起系统重心的改变;有自动对焦功能并可以通过液晶屏看到对焦是否准确,解决了传统相机通过取景器难以对焦的一大难题。
  3.低成本,不会浪费胶卷。
  4.黑白、彩色可随意选择。

  这样看来,天文摄影的门槛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已大为降低。以前需要大望远镜和传统相机组合拍摄的照片,现在你完全可以用数码相机和一个小望远镜就轻松超越它们。如果你仔细地读完这篇文章,并且有合适的器材,相信你也能拍摄到类似这样的照片,或许还能比我做得更出色呢!
  
  数码钯星之初阶——星座摄影
  
  拍摄星座是最简单的,除了三脚架外不需要任何辅助的器材。一般数码相机的镜头,短焦一端都相当于135相机的35毫米~38毫米,最适合拍星座了。选择没有月光的晚上,在光害较少的地方,将数码相机稳固地固定在三脚架上,指向你想拍摄的星座,设定为手动模式,ISO设到最大,光圈开到最大,快门设定为最长的曝光时间(以我的Nikon995为例,可设定ISO800,曝光时间为8秒,F2.6)。如果有降噪功能,记得务必打开。这时你在液晶显示屏上可能什么也看不到。没关系,轻按快门曝光吧,结果等一会儿就能看到了。
  拍到的照片如果曝光不足,可以考虑使用B门多曝光一些时间(比如30秒)。如果你的三脚架不结实或手抖,建议使用快门线,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震动导致的“满天星”。
  如果你喜欢传统胶片拍摄的那种风格——亮星显得大,暗星显得小,那你同样可以借用它的方法:在镜头前加一个柔光滤镜。
  
  辅助器材:
  1.三角架。
  2.如果有快门线更好。

  
  拍摄要点:
  1.必须固定在三脚架上。
  2.必须使用手动设定,千万不要使用自动曝光。
  3.如果有的话,尽量打开降噪功能。如果没有降噪功能,尽量选择寒冷的天气拍摄。
  4.选择灯光影响较弱的地方。

  
  数码色星之中阶——月面、太阳和行星摄影
  
  月面摄影
  月面摄影的目标是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和月海。月球的视面较小,光靠数码相机的镜头拍到的月亮偏小,就算是8×或12×的也不例外。那到底多长的镜头可以让月亮充满画面呢?是2500毫米~3000毫米。这就要依赖望远镜了。
  什么样的望远镜可以用于月面摄影?一般的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甚至50毫米口径的双筒观景望远镜也可一试。
  数码相机和望远镜的配合,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用望远镜对准月亮并固定,然后用数码相机对准望远镜的目镜拍摄。但这样拍摄的照片效果并不理想,手持不稳定容易导致对焦不准,机身的抖动也会使图像模糊不清。
  解决的办法是把数码相机和望远镜刚性连接起来。实际方法有两种:
  1.数码相机的镜头和目镜直接接相连。数码相机的镜头前一般都有内螺纹,用于安装滤镜或辅助镜头。在望远镜的目镜上车上相同大小的外螺纹,目镜就可以拧进数码相机镜头。
  台湾生产了一种专门连接数码相机的目镜,一端是美规1.25英寸接口(编注:1英寸=25.4毫米,下同),另一端车有28毫米的外螺纹,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和Nikon 950/990/995/4500很好地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先把目镜旋进镜头,再将目镜插入原望远镜的接口,拧紧固定螺丝即可。这种目镜工艺精良,目端镜片很大,与数码相机连接后,成像黑圈很轻微,效果出色,可以应用于绝大部分的天文望远镜上。同时还有其他型号的目镜可选,适合不同数码相机镜头的口径。只可惜价格偏贵,在人民币千元上下。
  带28毫米外螺纹的目镜国内厂家也有生产,成像中规中矩,但价格便宜,除了成像黑圈较严重外,性能价格比还是不错的。价格在百元以内。
  2.数码相机和目镜通过专门设计的连接装置连接。这种连接装置一般设计成一个套筒,一端带外螺纹,旋进数码相机镜头的滤镜螺纹中;另一端是个圆筒,套住目镜,周围用1颗~3颗螺丝拧紧固定、这种装置可以通吃绝大部分的目镜,简单的机械加工就可以制作出来。
  把望远镜和数码相机组合起来以后,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这个组合的合成焦距:合成焦距:数码相机的焦距×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比如我的组合:Nikon995和景得Megrez80望远镜,合成的最大焦距是:152毫米×20=3040毫米。
  用这个合成焦距拍出的月亮稍大了一点,画面无法容纳整个月面,可以将Nikon995的焦距适当缩短一点。拍摄月面时,建议选用焦距较长的目镜(15毫米~30毫米),这样得到的放大倍数小,画面亮,容易得到质量好的照片。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将望远镜镜筒固定在三脚架上。
  2.将数码相机与望远镜稳固连接。
  3.将数码相机的焦距缩至最短(这样视声较大,更容易对准月亮)。
  4.调整望远镜使其对准月亮,月亮的像出现在液晶显示屏中。
  5.将拍摄模式设为黑白(彩色模式会使月亮偏黄,同时还会突显望远镜的色差;而黑白模式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并且画质更细腻)。
  6.设为手动模式,光圈开至最大,设定合适的快门(初始时可以用1/30秒,然后根据拍摄效果再确定增减曝光量。如果碰上新月或残月,曝光时间可能还要更长,这时吹风就有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碰到类似情况,可以适当提高ISO值到200,曝光时间就可以缩短)。
  7.调节数码相机变焦,使月亮大小符合画面要求。
  8.设定为自拍模式,按快门曝光(使用自拍模式是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防止手按快门时产生的抖动)。

  拍摄月面无须太多技巧,成本也比较低,是进入天文摄影领域的“试剑石”。月亮有阴晴圆缺,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情。如果你足够细心,可以拍到一些奇妙的景观。
  必需的辅助器材:
  1.望远镜以及其与数码相机的良好连接。
  2.用于固定望远镜的三脚架。

  
  拍摄要点:
  1.使用黑白模式拍摄。
  2.使用自拍模式或用快门线防止抖动。

  
  太阳摄影
  太阳的目视大小和月亮差不多,拍摄方法也基本一致,主要是拍摄表面的黑子。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太阳非常明亮,经过望远镜聚焦后,热量的会聚足以使数码相机的CCD烧毁,同时数码相机的镜头和望远镜的目镜也很可能炸裂;如果目视,还会烧坏眼睛。为此,必须在望远镜的物镜前加一个专用的太阳滤镜或滤膜。这种银色的金属膜能把绝大部分的阳光挡在望远镜前,只透过很少的阳光。
  拍摄前一定要记得先装专用滤镜或滤膜。其他步骤请参考“月面摄影”。
  
  必需的辅助器材:
  1.拍摄太阳的专用滤镜或滤膜。
  2.望远镜以及其与数码相机的良好连接。
  3.用于固定望远镜的三脚架。

  
  拍摄要点:
  1.确保滤镜或滤膜稳置于望远镜物镜前,以免烧坏相机和目镜。
  2.使用自拍模式或用快门线防止抖动。
  3.可以使用彩色模式拍摄。
  4.可以使用自动曝光模式。

  
  行星摄影
  比较适合拍摄的行星有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拍摄的目标是行星表面的细节。它们的大小看上去比太阳、月亮小得多,要把它放得更大,必须依赖物镜焦距长的望远镜。合成焦距要求超过10000毫米~15000毫米,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图像。
  由此可知,物镜焦距长的望远镜表现更优秀。假设你的望远镜物镜焦距是800毫米,选用一个8毫米焦距的目镜,这样放大倍数是100倍,使用Nikon995的最大合成焦距是:152毫米×100=15200毫米,正好合适。
  由于合成焦距很长,所以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自然更高。一个带微调的赤道仪是比普通三脚架更好的选择,当然有电动跟踪更好。
  数码相机拍摄行星已经比传统相机好很多了,但灵敏度更高的某些型号的摄像头似乎在拍摄行星方面更胜一筹。因为摄像头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张图像,这样就可以选取大气比较稳定时的多幅图片,通过专门的叠加软件,得到最好的图片质量。
  
  必需的辅助器材:
  1.望远镜以及其与数码相机的良好连接。
  2.稳固的三脚架,选用赤道仪比通常的三脚架好。
  
  拍摄要点:
  1.由于放大倍数较大,就选择大气宁静度好的时机拍摄。
  2.使用自拍模式或用快门线防止抖动。
  3.曝光不要短于1/4秒,以名行星运动导致照片模糊。曝光量不足时用提高ISO的办法弥补。
  4.尽量多拍一些,然后用专门的图像叠加软件进行多幅叠加处理。

  
  数码色星之高阶——星云、星团和星系摄影
  
  数码相机拍摄星座、月面、太阳、行星,无非都是些明亮的天体,无论拍到的效果如何,总归能拍到的。真正的挑战是那些暗弱的天体,包括星云、星团和星系。数码相机的弱点是不能长时间曝光(就算是NikonD100,最长的曝光时间也只有5分钟,与传统胶片动辄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相比,可谓相去甚远),而这恰恰是拍摄暗弱天体的大忌。
  数码相机在这样的领域难道真的束手无策?当然不是。如果你使用的是数码单反,使用天文摄影中称为“直焦摄影”的摄影方法,还是大有作为的。具体的方法是将数码单反直接和去掉目镜的望远镜对接。也就是说,直接利用望远镜的物镜当镜头。这样,中间经过的光学镜片少,光力强,拍摄时曝光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如果你没有数码单反,你有没有胆子把自己的数码相机的镜头卸下来?
  另一方面,数码相机不能长时间曝光是由热噪点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推出了冷冻法——在数码相机的CCD后面DIY一个冷冻模块,让它的温度一直保持在“冰点”以下(一般是-10℃~-20℃),这样噪点多的问题也解决了。
  看看下面两张星云的照片你就会明白,卸镜头、加冷冻都是值得的!这已经完全达到传统胶片的效果,甚至可以和专业天文CCD相媲美了。
  
  必需的辅助器材:
  1.数码单反或去掉镜头的数码相机机身。
  2.光力强的望远镜。
  3.自动跟踪赤道仪。
  4.争取为数码相机添加冷却系统。

  
  拍摄要点:
  1.必须选择光害很小的地方。
  2.必有使用快门线防止抖动。

  
  小知识:
  望远镜的种类:按应用来分,有观景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
  天文望远镜的种类:按光学结构分,有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等。
  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天文望远镜大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最先照射到的称为物镜,光线经过物镜最后从目镜射出,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目镜使用统一美规接口,目前有1英寸、1.25英寸、2英寸等几种,最通用的是1.25英寸,低档的普及型望远镜则多使用1英寸的接口。
  望远镜的口径:望远镜的分辨能力取决于口径,口径越大,分辨能力就越强。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从公式可以看出,望远镜物镜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得到的放大倍数越大。对于某一台天文望远镜。往往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目镜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成像越暗。望远镜都有一个极限的放大倍数。超过这个放大倍数后,望远镜非但不能看得更清楚,反而会使分辨能力下降。极限放大倍数的经验值是:望远镜口径的毫米数×2。比如:一个口径80毫米的望远镜,极限放大倍数在80倍×2=160倍左右。这是对加工质量比较好的望远镜而言,质量差的镜子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放大倍数。
其他文献
在这里,我不打算对UFO现象进行赘述,只想对同UFO有关的怪异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机理进行阐释。问题是,全世界对UFO的广泛研究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已积累得相当丰富。许多目击者的目击证据,以及研究人员最终对其加以认证的文献性的著作和图书,已具有包括大量事实性证据的学术专著性质。在这些专著性论述中引用了对这些大量事实的分析结果,还发现了专家学者在UFO问题各方面的不同的观点。
期刊
航天员披露惊天秘闻    2008年7月,一个惊天秘闻传遍全世界——  曾在1971年乘坐“阿波罗14”号飞船登陆月球,成为全世界第6个登上月球、现年77岁的前航天员埃德加·米切尔在接受美国“克朗”电台节目主持人尼克·玛格里森采访时透露:当年他从月球返回“阿波罗14”号太空舱时,竟遭遇了外星人!  而米切尔在离开NASA后,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个抽象科学协会,专门研究各种超自然事件。根据该协会的调
期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拒绝终止UFO研究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对康顿报告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这只是掩饰中央情报局在不明飞行物现象研究活动中的一种手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些事件,又更使他们相信是情报局在从事间谍活动。  1975年6月7日,地面飞碟观察小组的组长威廉·斯伯汀写信给情报局,要求得到一份罗伯特森小组的报告副本和与不明飞行物有关的所有记录。威廉,斯伯汀相信,情报局掌握着不明飞行物的
期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宇宙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它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宇宙和航天研究组织。在NASA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几乎始终都走在全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前沿,因此它所碰到的不明飞行物的案例也最多。为了科学工作的开展,NASA几乎无法做到对UFO熟视无睹。因为UFO研究对它来说,几乎是工作的一部分。  正如NASA的一位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以前我们大多数人认为UFO是一
期刊
在去都溪林场访问的第二天,我和白云区宣传部的刘涛从空中怪车遗址下来,就去寻访这一事件最著名的目击人——陈连友。沿着柏油马路向西,我们经过场部,向刚才进场的大什字走去。刘涛给我指刚才路过的草地前面的树林,我注意到这些树的颜色分着层次,远处是最高的、深绿色的,较近的林子较低,颜色呈浅绿色的。刘涛说,这就是后来又补种的树木,它们的长势始终不如人意。  快到大什字,路的北边有几户人家,门前有两棵特别矫健的
期刊
一    在UFO史上,最让专家和学者们费解的事件之一就是,1954年2月20日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在棕榈泉度假时与外星人见面的事件,据说见面地点是一级戒备的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空军基地(当时叫穆洛克空军基地)。迪斯芒·雷斯利——一位前空军飞行员,从一位空军长官那里获悉,某日一个直径大约31米的飞碟在飞机场跑道上着陆。那些在外度假准备返回基地的军人突然被阻止返回基地。飞碟停在有士兵把守的2
期刊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个台阶。  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使人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使人类开拓了自身的生存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一根简单的木棍,就可以使人完成徒手所不能做到的
期刊
他是空中怪车事件采访第一人,可以说就是借由他的笔,空中怪车事件才在短时间内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在采访他之前,我做了案头工作:  罗万雄:中国著名科普作家,《贵阳日报》、《贵阳晚报》高级记者,《健康之友》杂志的副总编辑,贵州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贵阳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已发表新闻科普文章120万字……  看到他的简历,你就明白为什么空中怪车事件首先是由他报道出来的。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
期刊
这是发生在1978年10月21日,星期六傍晚的事,此事件是澳洲UFO研究中最有名的。事件主角是弗雷第克·保连奇,当时是20岁,驾驶的是单引擎飞机——“戴尔塔席拉朱丽叶”号。当天18时19分,他由莫拉比机场起飞,目标是国王岛。他沿着澳洲最南端靠近渥太威岬的巴斯海峡的上空飞行时,曾报道看到了UFO,后来他就和飞机一起失去踪影。弗雷第克当时曾经以无线电向基地指挥塔报告,说有一个很长的绿色不明飞行物在他头
期刊
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了天。  此后,随着苏联的“礼炮”号、“联盟”号和美国的“双子星”、“阿波罗”系列太空探索行动的展开,一个崭新的太空世界映入人类的视野。  于是,在“是否存在月球人?”、“火星上有生命吗?”等一系列谜团端倪初露时,“太空之眼”却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太空中的“天使”    入选原因:“天使”确实存在,还是幻象,一直存在争议  星级评定:★★  美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