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语文学习的怪现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县级语文教研员,本人常深入到各中小学进行调研,在听课以及与教师、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农村学校语文学习呈现出好几种怪现象。
  一怪,家长重儿女学龄前期语文教育,轻学龄期语文辅导。
  父母是儿女第一位老师,不错。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进,农村小孩逐步减少,加上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大都投入到儿女的教育上。当儿女到二三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儿女认汉字、写汉字,背唐诗宋词了。每个年轻家庭里,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桌凳上摆放着几本“看图识字书卡”和《儿童诗词》;休闲的公园,你常能听到父母教儿女背唐诗宋词的声音。现在一个二三岁儿童一口气背下十首唐诗的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足见农村学生家长极为重视儿女母语学习。
  然而,小孩到了三四岁,从进入幼儿园或学前班开始,家长就大不相同了,好象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他们把儿女交给了幼儿园或学前班,就把教育儿女的任务全交给了老师,原来教儿女讲普通话,认写汉字、背唐诗宋词的耐心荡然无存了。家长沉迷在牌桌或球桌上了,打牌、搓麻将,竟忘记了接送儿女。幼儿园里小孩无人接,小孩错被人接走的事时有发生。一位幼儿园园长曾对我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在来幼儿园接送幼儿的大多是的哥、的姐们,很难看到家长了。有些家长住二三楼,我们把小孩子送到他楼下,他们连看都不看,随口丢出一句话‘让他上来就是’。还有些家长,干脆把小孩全托在学校的老师家里,吃、住、学全由教师承包了。”
  二怪,教师课堂教学重学生参与,轻文本解读。
  一堂语文课教师怎么上?语文教师越来越茫然。特别是否定了过去那种字、词、句、段、篇肢解课文之后,语文教师越来越觉得不会上语文课了。字词不能讲,归纳中心写作特点不能讲,层层分析更不能讲,到底一堂语文课,教师要讲点什么内容呢?心中毫无一点底细。虽然进行了课改培训,但培训层层打折,省级二三天,市级一二天,到了县级就只有一天了,半天的理论洗脑,半天的观看示范课,课改留给语文教师印象的是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求性地学习,为此语文教师上语文课,尽量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偶尔向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不管学生回答的对还是错,教师只能说一种答案“好、妙、棒”,以为这样才是突出学生主体,张扬学生个性。有些地方甚至还明文规定,学生活动时间要占整堂课时间的3/4。稍好的语文课,也不过是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回答几个简单、无效的问题,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作者、读者和文本深层次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作者撰文的目的意义。即使安排学生朗诵课文,也没有指导学生用什么语调读,带什么情感,怎样停顿等等,只设计几个浅表的问题,分组讨论学习两下,算做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课好象是学生操作课、活动课、讨论课。语文课本变成了一种摆设,语文教师也变成了活动的组织者,旁观者。一堂语文课之后,总感觉学生热闹有余,语文味不足。
  三怪,学生重语文考试内容学习,轻语文知识学习。
  现在中考在改,高考也在改。《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再从这两年的高考试卷可知,字、词、句的知识考试逐渐减少。如湖南省高考第一题“语言知识及运用”:2005年有字音纠正、错别字辨别、同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病句判断、句子选择等知识,而2006年只有字音、错别字、词义、病句4个小内容了,这样一来,不仅高三学生不去学习那些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就连初中和高一、二年级的学生也不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读,已成为习惯。如一位高二的学生,我曾要他缩句训练,他随口说出这样的话:“这些内容又不考试。”后来我要他划分句子成份,他竟然连主谓宾都搞不清,可见现在的高中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是何等的轻视,语文知识又是何等的浅薄。虽然语法知识、修辞知识不列入考试范围,但不等于不要学习,作为一名中学生,短语、句子成份、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等这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还是要掌握的,学习语文不单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能力,一种适应社会的语文能力。
  四怪,社会重英语投入,轻母语学习。
  现在小学从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可见学校英语教学抓得早。也许正因为如此,每家每户就大力投资儿女的英语学习,不说为儿女学英语买复读机、录音机、磁带之类,很多家庭还专门为儿女请起了英语家教。在校记单词、背课文,回到家还得要家教培读英语。一些人也许看中了这一点,在社会上大力办起了英语速成班、提高班、兴趣班、强化班等等,各种英语培训班到处都是,但惟独没有语文培训班。原因在于社会上错误地认为,语文培不培一个样,小考大考语文五六十分还是有,七八十分难。社会上大多数人瞄准的是英语,母语学习放任自流,也就怪不得大学生写不出“辣椒”一词,而用英语“Hotpepper”代替,中国人不知外国语尚且说得过去,中国人不懂国语是何等的耻辱。家庭如此,社会如此,重英语投入,轻母语学习,导致国人母语水平整体下降。
  
  李建芳,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南临武。本文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由此正式步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另外,住建部近日也确定了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处理系统,覆盖四大直辖市和27个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有机构表示,垃圾分类新政带来边际增量,厨余处理市场广阔,按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56%估算,全国推广后有望新增约3800亿的投资市场空间。另外预计厨余垃圾清运服务和垃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标”的要求,引发我们对于传统教学行为方式的思考,促使我们在个案教学中,针对文本的具体情况。生成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就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呈现,谈几点看法。    一、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语文问题的呈现要巧角度、富有机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体验、感受,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移_见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并且带着情感去写。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为写作引人源头活
2007年9月,由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牵头,“作文大革命”实验班成立。几位专家在认真细读实验前的学生作文后,发现这些作文没有个人见解,人云亦云,思想“正确”,语言乏味,平铺直叙。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不无痛心地指出:“在种种日常化、考试化的压迫、利益诱导和强化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自觉地、熟练地掌握了所有说谎、伪饰、顺应时势的本领,个人的独特性消失了,想象力消失了,生命的独特经验变得毫无意义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而不被统一的标准化答案束缚。这种教学理念的推广,宛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使师生都有了挣脱“紧箍咒”的感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尊重,课堂开始富有朝气,学生因此不乏独到见解,教师可以轻松处理教学生成,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一些现象也不容回避: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低差异,必定有一部分学
当前高中生怕写作文的不少,他们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有一股压力,觉得是老师“要我写”,我是“奉命作文”。学生写作文常觉无话可写,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苦差为乐事呢?高中生已经走过了一段人生旅程,也阅读了不少书刊,受到教师的教诲与社会影响也很多。按理说,他们的头脑中已储存了比较丰富的信息,主体精神世界中的心理事实也是丰厚的。写作文没有话说是不应该作为主要问题而存在的,但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建构的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而在“阅读与鉴赏”的12个子目标中,强调的又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真正做到“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就必须讲策略有方法。因为“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并不等于“放鸭子”,“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也不应当“放空炮”。唯有在合乎形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明言:“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这一论断在《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要求。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面对目前学生创造意识缺失的教育现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说:“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自得多,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地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主旨。如何才能达到绝对自由——“逍遥游”的思想境界呢?在该文中,庄子明确指出,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要想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理清《逍遥游》这篇文章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位立志“宁游戏于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①以及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师级人物来说,他将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