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实、稳步推进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747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7日,中央7号文件颁布,这是建国以来和学校体育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个文件,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举措,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江苏省以抢抓机遇、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顶层设计入手,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线,多措并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江苏省5年来的学校体育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一、2007年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主线
  自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我省积极行动、反复论证,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2月制定印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号召全省各地各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努力开创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2008年4月1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三升一降”的目标。各省辖市也都召开了加强学校体育的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做出了全面部署,不少地方结合当地实际,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2009年7月,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该条例是我国首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共分6章45条。
  2010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6部门制定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苏政办发〔2010〕85号),全面启动实施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2011年4月6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江苏省对10万样本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首次建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线,健全了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同时,成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双管齐下,专门进行学生的健康监测、干预和健康管理的研究工作。
  2012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省8个职能部门联合制定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5月7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再次公布了2011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发布将实施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体育活动推进行动、卫生服务改善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快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分析、评价、公告、干预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化管理。
  二、学校体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三升一降”的目标,即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耐力、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升,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使全省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二)顶层设计的“四大制度”
  1.法律制度——出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7号文件,2008年,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立法调研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草拟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并提交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条例》特别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条例》颁布以来,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规范性工作文件。
  2.监测制度——实行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制度和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从2007年起,我省启动了以大学一年级新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回溯生源地的社会公告制度。省教育厅每年分别对30所高校一万多名江苏籍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测,测试结果按照13个省辖市生源所在地进行排名,并正式反馈给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育系统的广泛关注,此项工作已坚持了5年。
  为了贯彻落实《条例》,2010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并于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全省10万样本量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了筛选、统计、分析,形成了《201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2011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首次建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线,健全了覆盖全省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12年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版《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这项工作将持续下去,这标志着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经常性监测工作已纳入制度化轨道。
  3.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我省自1992年以来,始终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2007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全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及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全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在一起,改革和完善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内容、标准和方法,调动广大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全部将体育考试成绩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很多省辖市都创新了体育中考形式,增加了游泳、长跑等项目,并把平时课堂成绩和体育锻炼情况按比例加入总分,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此外,省教育厅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要求各地将体育列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4.合作制度——建立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   (五)着力形成“五大机制”
  1.表彰奖励机制
  2006年我省制定了《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评选办法》,规定每两年评选一批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由各级各类学校对照评选条件与标准进行自评和逐级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并对部分申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荣获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的学校,由省教育厅颁发奖牌,予以表彰。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参照省里的做法,依据《评选办法》进行相应的评选和表彰。
  2.督导检查机制
  近几年来,省与市各级督导部门坚持把学生体质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范围,每年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专项督导。采取明查和随机抽查的形式,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对存在问题的学校限时整改。此外,省教育厅还会同省质监局等部门开展了学校体育器材安全质量单项检查工作。2012年将与省政府督导室一同,对江苏省所有650余所高级中学进行全面督导检查。
  3.伤害保险机制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生校内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000多万元,为全省1300多万在校大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统一购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责任险,保险赔款限额为每个学生30万元。
  4.考核评估机制
  经过努力,充分协调厅内各职能处室,将体卫艺工作的一些核心指标列入省级教育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比如: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中就包括“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等。
  5.竞赛与训练机制
  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调整增加了体育运动会次数,每学年都要召开春、秋季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很多学校还根据当地实际,举行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周、体育节等活动。许多市举办大规模的体育艺术节,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从2011年开始我省举办第一届体育节,省政府每四年举行一次全省运动会,省教育厅定期举办全省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普通中学工作委员会、职业学校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达50多项次,参赛大中小学生近5万人次。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密切教体结合工作,每年共同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数百项,青少年体育比赛已经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结 语
  从2007年以来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回顾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对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措施有力,成绩斐然。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受片面的社会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的影响,学校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尚未充分形成,对体育的价值、内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重视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竞赛轻群体的现象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还有依然存在。体育课程时而还有被挤占的现象,一小时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是毕业年级和高中;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性缺编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体育经费比较缺乏等。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政策、制度执行力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建立过程性、发展性的执行、评价、反馈、监控机制,以保证各项制度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能真正得到落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210024)
其他文献
厦门  4月10日,由住建部主办的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厦门的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个战略”,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搭建起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一个平台”,合成了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的“一张表”。  一个战略: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厦门市“多规合一”提供了“合”的方向。厦门成立了以市委书
说课是指教师按照学科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依据有关教育理论,综合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要素,用语言并辅之以多媒体、板书、教具等形式来阐述课堂教学构思与设计及其依据的一项教研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由执教者说清楚“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是教学设计的语言描述方式,通常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但在10~15min时间内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2】53号),这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的重要配套文件,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  本刊记者: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作为此文件制定的亲历者,首先请您谈谈此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多、广、杂、重”  《决策》:六安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六安的脱贫攻坚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关注。目前,六安的扶贫工作现状如何?  毕小彬:六安历来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面对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三大历史任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扩总量、调结构、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日前在郑州结束。与以往各届活动相比,本届活动出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新情况、新趋势。初略总结,其特征如下:  第一,规模越来越大  本届展示活动展示的课次是历届最多的。本次展示活动集多次展示活动积累的经验,对展示课的数量、类型做了精心的设计和选择,除了各省推荐、组委会评审选出的优质课外,还展示了组委会指定内容的优质课。另一个方面,是指前来观摩本次展示活动的一线体育教
一、2007学校体育回顾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的持续下降,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2月23日,在陈至立国务委员的直接关怀下,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力,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以“三重三强”模式,即“重制度、强规范,重过程、强训练,重效益、强队伍”的机制管理和运作,紧紧围绕体教结合的载体,全神贯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运动队训练,同时加强体育训练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次次的飞跃发展。  一、深化规范管理,夯实体教结合工作基础  凌慧良校长提出了“一个必须、二个到位、三个规定”的工作思路,强调足球队必须建立完整的运动梯队;运动队训练经费到位、训练中教练员到位;定场地、
有人问,中小学体育课的整理放松活动,全部采用游戏行不行?我说:不行!因为游戏虽然受学生欢迎,并且其功能正在开发和扩大之中,但它包揽不了整理活动多样化的需求。  整理放松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项目来选用不同的手段。例如中长跑后,由于机体缺氧产生大量乳酸,最好的放松就是慢跑或走;又如跳跃或投掷后,比较有效的整理措施是拉伸;再如,体锻项目测验过后,学生主要的疲劳表现在心理上或社会适应方面,这时,教师用逗笑和疏
一、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乒乓球项目技巧性很强,据研究表明这一项目的技术难度可以排在众多体育项目的前列。由于技巧性太强,在基层乒乓球比赛中,以巧取胜的概率往往会很大,所以许多基层教练一般会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好多竞技项目的体能在比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足球的速度、篮球的弹跳力量等。这些项目体能训练比乒乓球显得重要很多。  尽管从基层训练来看,体能似乎对乒
我校于2007年下半年进行了课程改革,压缩了原有的体育课程。但对于压缩后的课程,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把体育课堂的某些内容安排在“阳光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的相关任务,而且可以营造全校锻炼活动的和谐氛围。    一、根据本校特点制定具体方案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因此,活动时间相对较充分。我们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活动形式上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在活动内容、活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