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骨干提高质量引领方向深化改革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日前在郑州结束。与以往各届活动相比,本届活动出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新情况、新趋势。初略总结,其特征如下:
  第一,规模越来越大
  本届展示活动展示的课次是历届最多的。本次展示活动集多次展示活动积累的经验,对展示课的数量、类型做了精心的设计和选择,除了各省推荐、组委会评审选出的优质课外,还展示了组委会指定内容的优质课。另一个方面,是指前来观摩本次展示活动的一线体育教师的人数也创造了五届以来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本次观摩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接近4000人,加上东道主郑州本地的教师,规模空前。
  另外,按照优质课的评审办法,各省优质的评审、推荐是基于县、市、省三级的“赛课”、“评优课”活动进行的。因此,就全国而言,间接参与体育课展示活动的体育教师,其人数之多,难以统计。
  第二,主办单位的准备越来越充分、针对性越来越强
  大型活动、会议,必有开幕式,开幕式必有隆重“表演”,这是中国的特色。与以往各届开幕式表演主题不明确及广泛、全面展示当地体育艺术工作成绩的情况不同,本届展示活动围绕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展示郑州市金水区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制度建设、时间安排、内容选择到活动评价,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可效仿,满足了观摩教师的期待。
  的确,如何让“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真正落实,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执行的力度有大有小,执行的效果有好有差。郑州金水区经过多年实践,抓住了“时间保证”这个关键环节,确定了所有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制度,解决了各种争议。在此基础上,制定配套措施,保证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等体育活动内容、质量和评价问题。
  本届展示活动的开幕式,至少让所有观摩教师记住了金水区教育局推进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三条经验:健全活动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完善评价机制。
  第三,主题越来越明晰
  与以往展示活动“自然生成”的特点不同,本次展示活动所展示的课体现了组织者明确的引导方向。从第四届展示活动开始,结合体育新课改,主办单位强调了展示活动的主题,具体规定了各地优质体育课遵循的原则和方向,有一部分课直接规定了教学内容。这些措施源自对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源自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了解。
  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要贯彻执行2011版的课标。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为2001年实验版新课标实施以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争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全力投入争议。这种情况的恶果之一似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争议,反而忘却了课标本身。
  从本届展示活动的展示情况看,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课,都力图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精神,具体执行中,新课标倡导体育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技术技能、要锻炼学生的体能等理念都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
  第四,研讨之风越来越浓
  与以往纯粹展示活动“让你看”的形式不同,本届展示活动从空间、时间上设计了“研讨”的环节。首先,取消了专家现场点评的传统环节,将点评与研讨专门安排到会议室,由专家、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共同研讨;其次,展示和研讨时间一样,甚至研讨时间超过展示时间;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所选择的“展示课”不一定是最好的课,而是因为它是“值得研讨的课”。
  从本届展示活动的情况看,观摩教师的参与程度有极大的提高。有的研讨会场出现了针锋相对、欲罢不能的热烈场面。
  本届展示活动研讨涉及到的话题有:新课改在当前情况下的重点目标是什么,体育教学中目标和内容如何处理,体育教师的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哪里,体育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成效。对于展示活动本身,许多体育教师也提出许多建议:优质体育课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可学、可效仿的,优质体育课评审能不能更加公开透明?
  第五,执教教师所展示的教学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教学展示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两年一度的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日益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最高水平的展示舞台,已经形成“品牌”,参与展示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最大“荣誉”,这无形中提高了展示舞台的门槛。
  有的体育教师通过层层选拔,过关斩将,最后来到全国展示的舞台,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要在全国展示活动中展示才华,许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反复演练,对体育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分解,克服困难,对场地器材进行积极准备。
  为了让本省展示的课能引起关注,保证赛出“地方”水平,各省都组织专家、优秀教师共同为展示课进行“会诊”,帮助教师设计课的流程,传授课堂应变技巧。往往一节展示课背后,有一个5-8人的团队在一起“战斗”。这样的扶持、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短时间内促进了执教教师的成长。
  第六,展示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学校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一个以“全国优质体育课展示活动”为“顶层”,以省、市、县、校为基本结构的稳定的“表彰”系统,
  “获得表彰”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事业发展、职业进步的必要台阶。
  事实上,由于活动本身受教育部委托,由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展示活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国家级”的奖项之一,具有国内最高权威。许多体育教师通过参与展示活动而成才、成长,取得了事业的进步,推进了个人生涯发展。许多参与观摩的体育教师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积累了促进职业发展的经验。
  在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历经五届的优质课展示,在许多方面还有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能否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解决现有的问题,是优质课展示活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评课与议课偏差
  从第四届展示活动开始,主办者已经开始将活动的重点进行方向转变的引导,即将展示课的方向由“评课活动”引导到“研讨活动”的转变。
  以往,许多教师特别关注专家对展示课的现场点评。实际上,对于点评专家来说,能否恰当评好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果这节课上得好,点评大多是肯定的语言,因为与原定结果一致,以表扬为主,所以点评平淡;如果这节课上得不好,观众对“一等奖”的课就会产生疑问,因为与原定结果不一致,所以,点评专家左右为难。此情景下,主角俨然是专家。这显然不是展示活动的初衷。
  事实上,观摩教师参与活动的目的,一是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所以要看;二是要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课是好课,所以要听。但是,由于课上得好不好是个不确定的情况,对所展示的课为什么是好课有不同观点,所以,他更想发表己的观点,希望“深度”参与。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观摩教师的需求,应该设置更多时间、更多的主题供会议研讨。
  事实上,课的展示固然重要,而揭示、解释隐藏在课的背后的思想、策略更重要。
  顺便提一句,本次参与展示的课并不是最好的课。为了增强课的“可研讨性”,会议组织者专门选择了一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课。
  第二,演示与展示矛盾
  许多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好,提前赶到展示学校熟悉场地、熟悉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教学展示进程顺利、教学合理、组织得当、时间把握准确。据了解,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说什么、说哪些话,都做了“逐字逐句”的准备。这种精神当然值得肯定,但是,其负面的后果是,在课堂展示中教师的一部分真正能力被掩盖了,如教师的应变处置能力。如果是面对“高水平”的学生进行“新授课”,则再好的教学手段、再好的组织、再好的教学艺术,也消弭于学生熟练的技术动作中,这样的“新授课”毫无意义。
  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我们到底要展示什么?是演练好的课,还是真正的“常态课”?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改变展示方式。有些地方采用的方式是:现场抽教学内容,提前一小时准备,“备学生”也在这一小时之内完成。他们认为,这样的课才能真正展示教师的能力。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从其成长的历程看,一般要经历熟练掌握教学技能、逐步练就教学技巧、凝练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教学艺术四个阶段。只有在真实的、复杂的教学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真实水平,所谓“危难之处显身手”。
  第三,教与学的失衡
  体育课教学,从一开始到结束,目标指向都是学生,考察体育课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一节优质课如果离开了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其客观性就会打折扣。
  从历届优质课展示活动的组织情况看,评课也好、展示也好,重点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上,比如,课的设计是否符合指导思想,教学示范是否标准,讲解是否科学,组织是否合理等等,而对学生的学习、练习、表现等等缺乏必要的重视,更缺乏“基于数字的客观评价”。
  当然,在一节课上,要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身”与“心”的偏废
  从新世纪开始的课改,其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课标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列入教学目标的五大领域之中。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于是,从2001年开始,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课型大量涌入课堂,使得体育教学呈现一股清新之风,活跃了课堂,丰富了教学,是应该肯定的改革方向。令人遗憾的是,在本次展示活动中,直接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有关的课几乎没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
  2011版课标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并到课标目标体系的一个方面,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这部分内容,也没有规定这方面的目标要全部渗透到技术、技能教学中去实现,为什么会在教学中消失呢?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应该取消的内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其他文献
我校(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创办于200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为43亩,总投资3600万元,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有2200人。学校有300m环形跑道、足球场、室内游泳池和篮球馆。面对学校2200多名学生,体育组的教师只有7名的情况下,如何筹备好学校的运动会工作,让学校的运动会更加有特色,更加真实有效,让每一名学生都跑起来、跳起来呢?  我们体育组全体老师不断上网查资料,坐在一起讨论分析我校的有
一、高屋建瓴,倍感欣慰  1.起点高,实效好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成功得到与会者一致肯定。举行这样的比赛也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它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针对性;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整个比赛设计流程清晰、有序,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层面的能力考核,又有体育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的角逐;既有身体动作的呈现,又有模拟教学的场景。活动汇集了全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成果,凸显了教师的新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原来划分的五个学习领域合并为四个学习方面,并强调:“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用相互联系的整体观看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个学习方面,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认识的深化。联系性和整体性思维将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从“离坚白”
国际比较体育与运动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ISCPES)2011年学术会议于2011年6月8—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体育教育与运动:面临挑战和今后发展方向(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Challenges and Future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前不久笔者观看了几节公开课,对课中的几个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一、教师语言的规范性  【情境再现】  一次公开课上,A教师带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师:“同学们,下边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原地四面转法。”  生:“老师,四面转法包括什么?”
厦门  4月10日,由住建部主办的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厦门的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个战略”,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搭建起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一个平台”,合成了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的“一张表”。  一个战略: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厦门市“多规合一”提供了“合”的方向。厦门成立了以市委书
说课是指教师按照学科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依据有关教育理论,综合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要素,用语言并辅之以多媒体、板书、教具等形式来阐述课堂教学构思与设计及其依据的一项教研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由执教者说清楚“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是教学设计的语言描述方式,通常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重点难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但在10~15min时间内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2】53号),这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的重要配套文件,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  本刊记者: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作为此文件制定的亲历者,首先请您谈谈此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多、广、杂、重”  《决策》:六安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六安的脱贫攻坚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关注。目前,六安的扶贫工作现状如何?  毕小彬:六安历来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面对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三大历史任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扩总量、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