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开设亦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也为具有不同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试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如何推进其有效实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选修;有效实施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的高中课程打破原来单一的必修课程模式,既设置必修课程,又设置选修课程,且突出了选修课程的比重,给学生的选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满足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针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开设亦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有效推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顺利实施。
  1学校层面
  1.1加大经费投入,挖掘课程资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这里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如果从课程结构的角度看,与选修课程的联系则更紧密;从操作层面来考察,也更切合选修课程的教学和需求。其次,“高中语文新课标”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分为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2加大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保证选修课程质量
  首先,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语文专业素质决定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学校需要考虑到教师的特长与专业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其次,选修课程是一种专题性学习,以专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专题性特征同时也表现在课程的灵活性上,灵活性使选修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1.3加强选修课程组织工作的有效落实
  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立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时间。开设选修课的时间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室等具体情况,可以上完必修课再上选修课,也可以在上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
  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选修课选课的组织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各个科目成立选课领导小组和选课指导小组。
  2教师层面
  2.1语文教师需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学校方面从外部入手,對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之外,关键在于需要语文教师自己从内部着力。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让选修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养,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
  2.2语文教师应在学生选课时给予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程一致,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5个系列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时,各有所侧重,如“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新闻与传记”偏重工具性,而“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更侧重人文性,但这一侧重只是相对而言的。而高中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多凭着兴趣去选,忽视了所选课应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3语文教师要探求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继承和发展,选修课教学的难易应大致相当于必修课教学的难易,而又应适当地有所提高。“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选修课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的实际水平”,“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3学生层面
  3.1重视选修课程的学习,明确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长远意义
  由于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高中学生有着很重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只是必修课程的附属品,其开设可有可无,因此不愿安心投入选修课程的学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宣传,让学生明确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具有长远意义,不仅有利于拓展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素养循序渐进的形成,对今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2根据兴趣和发展合理选课,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要清楚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的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明确兴趣点之后,还要分析所选课程是否有利于自身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此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课,了解所开选修课程的具体情况,再分析自身实际,将二者有效结合,有规划的选课,避免一味选择自己已经很熟悉的模块。
  4结束语
  探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家长层面的全力配合、社会层面的大力支持均是保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长效开设、推进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高中选修课制度改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更应自觉投身新课程改革,使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有效推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贡如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3):95-98.
  [2]桑志军.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5-17.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使得“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翻转课堂相对传统教学的优越性,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今高校教育提供了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契机,其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转变根本教学思路的方面入手,为改善大学英语沉闷无趣和效率低下等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课堂引入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展现了物理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本文针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分析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原则,并探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教师将“自主学习”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摘 要: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其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Google Earth软件的应用,能够将知识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们,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Google Earth軟件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高中化学教学来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为发展的重点问题。在此影响下研究性学习方法就被提了出来。在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发展的今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基于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
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基础差是摆在每个高三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找到突破口,是当务之急。根据我的经验,在学生的速度、力量、弹跳、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中,发展速度素质的难度最大,并且速度素质对各个运动项目成绩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我们的训练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速度素质,找准这个突破口,不断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创造优异的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高三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