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寅虎卯兔,虎年过去,兔年来了!
兔在人们心目中是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兔是哺乳动物,其特征是耳大,上唇中间裂,尾短而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跳跃,跑得快;性情温和可爱。兔是月亮的别称。《埤雅·兔》曰“旧说,兔者,明月之精”。汉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焉”。唐黄颇诗曰“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清杨模又诗“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和由此产生的成语“扑朔迷离”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感受着人与兔的密切关系。从古到今,特别是在民间,人们对兔情有独钟,兔形传情,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兔神由来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说的月中有兔、玉兔捣药即为中国神话中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兔子神话的由来,我国学者研究屈原《天问》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楚人屈原在《天问》中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那月亮得到什么神术,每个月都能死而复苏?究竟有什么好处啊,而仍有顾菟在腹中?这里“顾菟”是指古人在月亮崇拜时对月影想象的称谓。上古时,顾菟、遽蝣、居蝣(蟾蜍)、於兔、乌(虎)、兔这些字因为同音或近音的缘故,历来有3种解释:①虎;②蟾蜍;③兔子。
以汤炳正为代表的“虎说”根据《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于菟”的记载(于菟是老虎之转音),释“顾菟”为于菟,即虎。他认为月影想象是虎神讹化为兔神的过程。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蟾蜍说”在《天问释天》中列举11条理由论证“顾菟”当为蟾蜍之异名。月影想象是由蛤蚌、蟾蜍、蟾、兔(蜍古音近兔)、兔的神兽变化的过程。
以东汉文学家王逸为代表的“兔说”在《楚辞章句》中以“顾”作动词,解顾盼,而以“菟”解为兔,认为月影想象是兔神。
上述“三说”让我们知道:“虎说”道出了月影想象在楚地的特殊情况,解“顾菟”可能更接近屈原在《天问》中的实际情况。“蟾蜍说”和“兔说”则道出了汉以后的现实情况,从中原地区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上月亮蟾蜍与兔、南阳蒲山阮堂汉画像苍尤星座月亮中兔与蟾蜍、山东曲阜县汉画像兔捣药等考古发现来看,众多形象都证实在汉代蟾蜍与兔组合与分离的情况。再则“三说”分析都没有否定至少在东汉之后已出现月兔神话的事实。后世多称月影为兔影,称月亮为玉兔、兔轮、兔魂。兔神在崇月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其逐渐地代替了众多的神兽的地位,其文化蕴意也是集月中神兽之大成者。
古老哲学认为月亮为太阴,太阴与太阳相对,它因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因月为阴精之宗,其象为水,故每取水族蛤蚌和蟾蜍为月神,具有喻阴象形和多子的作用。水族配月在先秦两汉神话、美术作品中常以女娲神将蛤蚌、蟾蜍捧在手上的形象出现,作为生殖之神的标志。自汉以后,历史经过了从战乱到安息的过程,道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尤显突出,像屈原在《天问》中对月发问的“死而又育”的不死观念在汉时焕发出新的光彩,并在道仙文化的想象中找到了答案,即在月亮中有不死之药。这个答案给崇月文化带来了变化,制造不死之药的职司由蟾蜍和月兔承担,并成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中有“蟾蜍寿三千”、“白兔寿千岁”的说法,这时崇月内涵由太阴多子增加了长寿不死的内容,这种变化又给月兔神话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玉兔捣药的形象已经不只是出现在月宫,还常出现在西王母身边,这种变化说明人们崇慕仙药、希望长寿不老。
兔从月出
兔从月出,即兔神从天上被请到人间,统治者特为玉兔建观改寺。传说山西浮山县在唐朝时称作神山县,是道教圣地,老子在此“五次显圣”,受到唐朝李氏各代皇帝的重视。从唐高祖李渊开始与“老子联宗”,当神山县西南隅9次出现洁白美丽的“玉兔”时,惊动了朝野上下,认为这是“吉兆”,高祖李渊下诏书,在“玉兔”入穴之地建“玉兔观”祭祀,至唐武则天时,玉兔观改称为玉兔寺。
而在民间,玉兔则入乡随俗。拿一年时间来说,时空的变换便有这般情景:正月点起兔花灯,清明梁悬兔寒燕,端午绣制兔香包,中秋摆供兔儿爷,佳日面兔结良缘,要富除夕贴盘兔。
正月点兔灯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清明时用柳条串挂的面花称寒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端午系兔香包可祛毒保健康;中秋供奉兔儿爷去病消灾;婚庆时新娘胸前用红绳系面兔进洞房圆圆满满;除夕窗前贴盘兔,可保家庭年年富。
在岁时节日和人生礼仪中,当崇月文化与民俗生活汇合之时,正像纳万川于大海,民间兔文化蕴意也呈现出不同层次。(见图表一)
在山西古代的窗花剪纸中有“玉兔闹白菜”的纹样,当地有这种说法:玉兔喻子,白菜取“百”音,谐连成“百子”的隐喻。此纹样名称中以一个极平常的“闹”字,暗示着极其古老的崇月繁衍母题,月中的兔子来到凡间,比喻多子。在晋代《博物志》中这样说:“望月而孕,自吐其子。”晋代人认为兔子眼看月亮之后可孕,口便能“吐子”,其名兔(音谐吐)子可谐连成“吐子”,兔眼、兔口、兔名分别互生其意。这种魅力使山西民间古霍州有这样的做法:大年初一时,未育女子定要吃下用白面蒸的双吉兔,祈盼早日得子。食兔求子习俗在崇月文化、民俗生活中增添了些许巫术色彩。
一年明月打头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民间元宵灯节之时,居家挂兔灯、娃娃玩兔灯、厨房点面兔灯已成风俗。古代火种崇拜是与氏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并与祭太一天神风俗融合。汉武帝时,正月十五祭太一天神最为隆重,从黄昏到第二天天明一直要燃灯,从此逐渐形成灯节习俗。当传薪火不灭的道理与子孙不绝相联系时,民间又有传灯或送灯求子的风俗。兔灯是民间繁衍母题中崇月与崇火观念融合在节日文化中的现象,其结果又使民间兔文化增加了火的“光彩”。
随着兔文化深入人心,喻阴多子的兔形同喻阳动物形象组合成男女婚合喜花、布置洞房的标志,如蛇盘兔、鹰抓兔等,其隐喻的效果深入人心。陕西洛川女子出嫁时,多绣制兔围裙带,穿在身上同喜花相映,祈盼早日得娃。
“月兔捣不死之药”在民间是这样描述的:“天冥冥,云蒙蒙,玉兔捣药出月宫,瘟魔入户驱赶走,布医施药显神通。”月兔在河北、山东称兔儿爷、兔儿奶奶、长耳定光仙,其装扮在清代后则是这样:头戴金盔,身着红战袍,手拿臼和杵,骑着神兽(虎、白麟、鹿不一)。同月宫玉兔比,兔儿爷已是神兽之王,每到中秋之夜,民宅的中堂之上便会供奉兔儿爷的泥塑偶像,以保佑家人健康。兔神居家入俗神格提高、形象社会化,表明崇月文化中的生存母题在民间倍受重视,山西代县清明时吃兔寒燕即是“不 死之药”观念的泛化。
除繁衍和生存这两个母题之外,民间兔文化求吉还有很多层面。在山西代县居室悬挂兔寒燕、北京中秋时1~5岁小孩穿兔儿爷鞋都是祈盼小孩要像家兔一样敏捷、活泼可爱;端午节小孩挂兔香包是希望给小孩驱毒避邪;山东渔民在谷雨清晨,妻子待丈夫一进屋,便出其意外地把白兔塞进他怀里,这个“把个兔子腰别住”的古老习俗是为了祝愿丈夫平安出海、捕鱼丰收;民间泥艺摆供“骑虎兔儿爷”,人们认为卯兔驭寅虎,寓含卯吃寅粮、生活富足有余之意。此外,民间给属相为兔的孩子命名时都喜有“月”字,如育华、鹏飞、明辉、辰朝、胜彩等。
民间兔文化融合了崇月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民俗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吉祥的蕴意又受到其他文化影响,下面又作叙说。
兔有三窟
三窟之“兔”是指民间兔文化在崇月文化外的渊薮,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解读。
兔的记岁、记宿观念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古代十二地支卯相对应,故称卯兔。卯兔记岁增加了兔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吉祥内容,其影响波及亚洲诸多国家。如作为战旗标志的丁卯兔神旗,意在战时保佑属兔战士平安;记青龙七宿中的第四宿——房宿,与十二生肖兔对应,故称房日兔。
兔显佛性在佛本生故事中有这样的记述:释迦牟尼前世出家修行,化身为一老人到林野之中,老人在森林中断炊,当生命垂危时,兔对老人说“我愿将自己化作你的美餐”,兔跳入火中,拯救了佛祖的生命,为了感谢兔的舍生精神,从此佛门素食斋饭。
远祖兔图腾信仰情结图腾是氏族的标志,禁止在一个图腾单位内部通婚,从而产生了外婚制的习俗。蛇盘兔、鹰踏兔、蛤蟆驮兔类纹样是原始部落联姻的标志,民间还赋予蛇盘兔丰富的吉祥内涵。
在陕西、山西的黄土高原民家窗花、喜花、墙花、面花中有蛇盘兔的文化传统。在远古,这里是以蛇为图腾的黄帝氏族发祥地,在靳之林先生《中华民族保护神抓髻娃娃》书中写到蛇盘兔文化的深层蕴意是祖先抚育子孙,其吉祥隐义则集中体现在语义层:“蛇盘兔,必定富。”在农家人们经常这样说:“要富除夕贴盘兔。”
兔形传情
在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书中,我们了解民间兔形承传着甲骨兔字的象形图式:夸张的长耳和短尾;为了区别昆,又突出了兔形无颈、直接身体的特点;为了区别免,兔形还不开口露牙,表现出兔形柔顺的生性。
在民俗生活中,民间兔形被转换成有形的文化,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剪纸、刺绣、彩绘、塑作的兔形。
兔形象征这里指兔形在文化上的暗示,如兔形色白则喻长寿:兔形色红则喻祥瑞,《瑞应图》书有“赤兔者瑞兽”之说;兔形中饰钱眼,喻阴多子;兔形饰春花,喻报春讯;饰杏花,喻样更加活灵活现。
面花兔已是妇女手中的精灵,春节女人要吃面兔,小孩生日要送面兔,男婚女嫁要做兔喜花。山西浮山人办喜事时,女方要作12个面兔和12个面蛇,放置在枕中陪嫁,另外还要用红绳系好一个面兔和一个面蛇挂于胸前走进男家。在陕西洛川,男方家把4个面兔置放于炕四角,新婚夫妇要唱《拉枣歌》,歌词中这样说:“……新媳妇上了炕,踏了四角儿女多。”面兔和歌词在这时都成为有形有声的喻子文化。
结语
中国民间兔文化记录着农耕社会中人们信仰中的观念,积淀着层层的文化意蕴,其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祛病驱邪、幸福……文化暗示给民间兔形带来了魅力,同时也为兔形写意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兔形写意妇女们在为自己的孩子剪生肖兔时,希望娃娃也能像兔一样机灵可爱,因此侧视兔形中出现突出的正视中的双耳和双眼,认为这祈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最后,让我们在欣赏国画大师吴昌硕《绘兔》画中的题诗而合文:嫦娥手抱犹争脱,狡兔生成揉似猿,三窟傥教营行囊,避亲我今当桃源。
责任编辑 王凯
兔在人们心目中是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兔是哺乳动物,其特征是耳大,上唇中间裂,尾短而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跳跃,跑得快;性情温和可爱。兔是月亮的别称。《埤雅·兔》曰“旧说,兔者,明月之精”。汉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焉”。唐黄颇诗曰“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清杨模又诗“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和由此产生的成语“扑朔迷离”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感受着人与兔的密切关系。从古到今,特别是在民间,人们对兔情有独钟,兔形传情,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兔神由来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说的月中有兔、玉兔捣药即为中国神话中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兔子神话的由来,我国学者研究屈原《天问》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楚人屈原在《天问》中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那月亮得到什么神术,每个月都能死而复苏?究竟有什么好处啊,而仍有顾菟在腹中?这里“顾菟”是指古人在月亮崇拜时对月影想象的称谓。上古时,顾菟、遽蝣、居蝣(蟾蜍)、於兔、乌(虎)、兔这些字因为同音或近音的缘故,历来有3种解释:①虎;②蟾蜍;③兔子。
以汤炳正为代表的“虎说”根据《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于菟”的记载(于菟是老虎之转音),释“顾菟”为于菟,即虎。他认为月影想象是虎神讹化为兔神的过程。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蟾蜍说”在《天问释天》中列举11条理由论证“顾菟”当为蟾蜍之异名。月影想象是由蛤蚌、蟾蜍、蟾、兔(蜍古音近兔)、兔的神兽变化的过程。
以东汉文学家王逸为代表的“兔说”在《楚辞章句》中以“顾”作动词,解顾盼,而以“菟”解为兔,认为月影想象是兔神。
上述“三说”让我们知道:“虎说”道出了月影想象在楚地的特殊情况,解“顾菟”可能更接近屈原在《天问》中的实际情况。“蟾蜍说”和“兔说”则道出了汉以后的现实情况,从中原地区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上月亮蟾蜍与兔、南阳蒲山阮堂汉画像苍尤星座月亮中兔与蟾蜍、山东曲阜县汉画像兔捣药等考古发现来看,众多形象都证实在汉代蟾蜍与兔组合与分离的情况。再则“三说”分析都没有否定至少在东汉之后已出现月兔神话的事实。后世多称月影为兔影,称月亮为玉兔、兔轮、兔魂。兔神在崇月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其逐渐地代替了众多的神兽的地位,其文化蕴意也是集月中神兽之大成者。
古老哲学认为月亮为太阴,太阴与太阳相对,它因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因月为阴精之宗,其象为水,故每取水族蛤蚌和蟾蜍为月神,具有喻阴象形和多子的作用。水族配月在先秦两汉神话、美术作品中常以女娲神将蛤蚌、蟾蜍捧在手上的形象出现,作为生殖之神的标志。自汉以后,历史经过了从战乱到安息的过程,道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尤显突出,像屈原在《天问》中对月发问的“死而又育”的不死观念在汉时焕发出新的光彩,并在道仙文化的想象中找到了答案,即在月亮中有不死之药。这个答案给崇月文化带来了变化,制造不死之药的职司由蟾蜍和月兔承担,并成为长寿的象征。《抱朴子》中有“蟾蜍寿三千”、“白兔寿千岁”的说法,这时崇月内涵由太阴多子增加了长寿不死的内容,这种变化又给月兔神话的传播带来了机遇。玉兔捣药的形象已经不只是出现在月宫,还常出现在西王母身边,这种变化说明人们崇慕仙药、希望长寿不老。
兔从月出
兔从月出,即兔神从天上被请到人间,统治者特为玉兔建观改寺。传说山西浮山县在唐朝时称作神山县,是道教圣地,老子在此“五次显圣”,受到唐朝李氏各代皇帝的重视。从唐高祖李渊开始与“老子联宗”,当神山县西南隅9次出现洁白美丽的“玉兔”时,惊动了朝野上下,认为这是“吉兆”,高祖李渊下诏书,在“玉兔”入穴之地建“玉兔观”祭祀,至唐武则天时,玉兔观改称为玉兔寺。
而在民间,玉兔则入乡随俗。拿一年时间来说,时空的变换便有这般情景:正月点起兔花灯,清明梁悬兔寒燕,端午绣制兔香包,中秋摆供兔儿爷,佳日面兔结良缘,要富除夕贴盘兔。
正月点兔灯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清明时用柳条串挂的面花称寒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端午系兔香包可祛毒保健康;中秋供奉兔儿爷去病消灾;婚庆时新娘胸前用红绳系面兔进洞房圆圆满满;除夕窗前贴盘兔,可保家庭年年富。
在岁时节日和人生礼仪中,当崇月文化与民俗生活汇合之时,正像纳万川于大海,民间兔文化蕴意也呈现出不同层次。(见图表一)
在山西古代的窗花剪纸中有“玉兔闹白菜”的纹样,当地有这种说法:玉兔喻子,白菜取“百”音,谐连成“百子”的隐喻。此纹样名称中以一个极平常的“闹”字,暗示着极其古老的崇月繁衍母题,月中的兔子来到凡间,比喻多子。在晋代《博物志》中这样说:“望月而孕,自吐其子。”晋代人认为兔子眼看月亮之后可孕,口便能“吐子”,其名兔(音谐吐)子可谐连成“吐子”,兔眼、兔口、兔名分别互生其意。这种魅力使山西民间古霍州有这样的做法:大年初一时,未育女子定要吃下用白面蒸的双吉兔,祈盼早日得子。食兔求子习俗在崇月文化、民俗生活中增添了些许巫术色彩。
一年明月打头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民间元宵灯节之时,居家挂兔灯、娃娃玩兔灯、厨房点面兔灯已成风俗。古代火种崇拜是与氏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并与祭太一天神风俗融合。汉武帝时,正月十五祭太一天神最为隆重,从黄昏到第二天天明一直要燃灯,从此逐渐形成灯节习俗。当传薪火不灭的道理与子孙不绝相联系时,民间又有传灯或送灯求子的风俗。兔灯是民间繁衍母题中崇月与崇火观念融合在节日文化中的现象,其结果又使民间兔文化增加了火的“光彩”。
随着兔文化深入人心,喻阴多子的兔形同喻阳动物形象组合成男女婚合喜花、布置洞房的标志,如蛇盘兔、鹰抓兔等,其隐喻的效果深入人心。陕西洛川女子出嫁时,多绣制兔围裙带,穿在身上同喜花相映,祈盼早日得娃。
“月兔捣不死之药”在民间是这样描述的:“天冥冥,云蒙蒙,玉兔捣药出月宫,瘟魔入户驱赶走,布医施药显神通。”月兔在河北、山东称兔儿爷、兔儿奶奶、长耳定光仙,其装扮在清代后则是这样:头戴金盔,身着红战袍,手拿臼和杵,骑着神兽(虎、白麟、鹿不一)。同月宫玉兔比,兔儿爷已是神兽之王,每到中秋之夜,民宅的中堂之上便会供奉兔儿爷的泥塑偶像,以保佑家人健康。兔神居家入俗神格提高、形象社会化,表明崇月文化中的生存母题在民间倍受重视,山西代县清明时吃兔寒燕即是“不 死之药”观念的泛化。
除繁衍和生存这两个母题之外,民间兔文化求吉还有很多层面。在山西代县居室悬挂兔寒燕、北京中秋时1~5岁小孩穿兔儿爷鞋都是祈盼小孩要像家兔一样敏捷、活泼可爱;端午节小孩挂兔香包是希望给小孩驱毒避邪;山东渔民在谷雨清晨,妻子待丈夫一进屋,便出其意外地把白兔塞进他怀里,这个“把个兔子腰别住”的古老习俗是为了祝愿丈夫平安出海、捕鱼丰收;民间泥艺摆供“骑虎兔儿爷”,人们认为卯兔驭寅虎,寓含卯吃寅粮、生活富足有余之意。此外,民间给属相为兔的孩子命名时都喜有“月”字,如育华、鹏飞、明辉、辰朝、胜彩等。
民间兔文化融合了崇月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民俗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吉祥的蕴意又受到其他文化影响,下面又作叙说。
兔有三窟
三窟之“兔”是指民间兔文化在崇月文化外的渊薮,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解读。
兔的记岁、记宿观念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古代十二地支卯相对应,故称卯兔。卯兔记岁增加了兔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吉祥内容,其影响波及亚洲诸多国家。如作为战旗标志的丁卯兔神旗,意在战时保佑属兔战士平安;记青龙七宿中的第四宿——房宿,与十二生肖兔对应,故称房日兔。
兔显佛性在佛本生故事中有这样的记述:释迦牟尼前世出家修行,化身为一老人到林野之中,老人在森林中断炊,当生命垂危时,兔对老人说“我愿将自己化作你的美餐”,兔跳入火中,拯救了佛祖的生命,为了感谢兔的舍生精神,从此佛门素食斋饭。
远祖兔图腾信仰情结图腾是氏族的标志,禁止在一个图腾单位内部通婚,从而产生了外婚制的习俗。蛇盘兔、鹰踏兔、蛤蟆驮兔类纹样是原始部落联姻的标志,民间还赋予蛇盘兔丰富的吉祥内涵。
在陕西、山西的黄土高原民家窗花、喜花、墙花、面花中有蛇盘兔的文化传统。在远古,这里是以蛇为图腾的黄帝氏族发祥地,在靳之林先生《中华民族保护神抓髻娃娃》书中写到蛇盘兔文化的深层蕴意是祖先抚育子孙,其吉祥隐义则集中体现在语义层:“蛇盘兔,必定富。”在农家人们经常这样说:“要富除夕贴盘兔。”
兔形传情
在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书中,我们了解民间兔形承传着甲骨兔字的象形图式:夸张的长耳和短尾;为了区别昆,又突出了兔形无颈、直接身体的特点;为了区别免,兔形还不开口露牙,表现出兔形柔顺的生性。
在民俗生活中,民间兔形被转换成有形的文化,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剪纸、刺绣、彩绘、塑作的兔形。
兔形象征这里指兔形在文化上的暗示,如兔形色白则喻长寿:兔形色红则喻祥瑞,《瑞应图》书有“赤兔者瑞兽”之说;兔形中饰钱眼,喻阴多子;兔形饰春花,喻报春讯;饰杏花,喻样更加活灵活现。
面花兔已是妇女手中的精灵,春节女人要吃面兔,小孩生日要送面兔,男婚女嫁要做兔喜花。山西浮山人办喜事时,女方要作12个面兔和12个面蛇,放置在枕中陪嫁,另外还要用红绳系好一个面兔和一个面蛇挂于胸前走进男家。在陕西洛川,男方家把4个面兔置放于炕四角,新婚夫妇要唱《拉枣歌》,歌词中这样说:“……新媳妇上了炕,踏了四角儿女多。”面兔和歌词在这时都成为有形有声的喻子文化。
结语
中国民间兔文化记录着农耕社会中人们信仰中的观念,积淀着层层的文化意蕴,其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祛病驱邪、幸福……文化暗示给民间兔形带来了魅力,同时也为兔形写意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兔形写意妇女们在为自己的孩子剪生肖兔时,希望娃娃也能像兔一样机灵可爱,因此侧视兔形中出现突出的正视中的双耳和双眼,认为这祈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深入人心。
最后,让我们在欣赏国画大师吴昌硕《绘兔》画中的题诗而合文:嫦娥手抱犹争脱,狡兔生成揉似猿,三窟傥教营行囊,避亲我今当桃源。
责任编辑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