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有力推进其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从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可以看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农村一线教师,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胆动手调整教材的内容,运用各种切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一、因地制宜,注重挖掘农村“生活化”教育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所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农村贴近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灵活地进行整合,学生才能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教学中以“植树”为话题开展教学;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创设情境去“逛逛商店”;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组织学生量篮球场……营造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教学,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创造数学情境,将空洞无味的题材转变成活生生的实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既能唤起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接受新知更容易,又能激发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情境,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坚持“依托生活,实用生活”的道理。从而,必须先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出课本的“围城”,再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加深对关键词的理解。这样既让学生完成了作业,又从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搜集与教学有关生活题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活化” ,提出农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地进行思维的求异性的训练。我在教学手段上,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这样一条“动起来,更精彩”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初步养成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不要求大小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铁叉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用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才富有活力,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因地制宜,注重挖掘农村“生活化”教育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所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农村贴近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灵活地进行整合,学生才能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教学中以“植树”为话题开展教学;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创设情境去“逛逛商店”;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组织学生量篮球场……营造生活气息浓厚的数学教学,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创造数学情境,将空洞无味的题材转变成活生生的实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既能唤起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接受新知更容易,又能激发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情境,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坚持“依托生活,实用生活”的道理。从而,必须先让学生在学习中走出课本的“围城”,再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加深对关键词的理解。这样既让学生完成了作业,又从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搜集与教学有关生活题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活化” ,提出农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地进行思维的求异性的训练。我在教学手段上,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这样一条“动起来,更精彩”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初步养成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不要求大小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铁叉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用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才富有活力,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