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基于普通高校整个教育体系,重点剖析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情况。针对转型后理工科院校展开情况调查,从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理工科院校实施艺术教育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 应用型理工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30-03
就目前的基础教育体系来看,艺术教育异常薄弱,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忽略程度更为突出。
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艺术学科教学局限在院校内部,课程实施方面比较片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本身艺术素质较低,对于艺术课程的学习也异常消极;站在老师角度,片面追求教育目标的实现,机械移植基础和专业课程,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没有从审美角度进行带入式教学。
综上分析,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体系存在严重性的问题,需要针对其教育目标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美育,不断完善,这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抓紧完善和改进。
一、国内外艺术素养发展状况与趋势
(一)国外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述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体系日趋同质化,也达到了一定的统一高度。而国家教育体系愈发注重教育质量,这也引发了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其教育质量,也为了更加科学的施行人才培养战略,确定新的教育目标是必然途径。借着改革大潮,各国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体系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艺术课程重新定位,找准其价值和地位所在,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改革彻底改变艺术教育体系的混乱。
(二)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述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可知,全国各大高校均有开设艺术课程,其涵盖面也越来越广,从单一到多样化教学,教材的设计也更加多元化,既包括知识体系的学习,也充分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但问题依然存在,领导层面不注重艺术教育,甚至不懂艺术教育。相关的机构也是临时搭建,措施明显不到位,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这些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是美育教育第一次出台法规文件,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纲要中突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强调了美育的作用,这为艺术教育的改革打开了新的局面,从法律法规层面获得了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艺术教育迎来了改革新局面。
2002年7月25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颁布。这标志着艺术教育打开了法制化的新局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的教育部部长令形式颁布。这一行政规章让艺术教育迎来了春天,也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艺术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综上,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下,艺术教育体系愈发完善,也在经过改革之后更加正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至关重要,对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作用巨大,既是精神上的洗礼,也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既赋予了大学生更加高尚的情操,也是对其艺术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素养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的概念界定
追溯到1952年,大学院系进行文理和工科的划分,工程专业划分得更加具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倚仗于专业的集中性,过于分散对学习不利,不便于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应对形势的学习。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契合市场需求,理工科院校在学科结构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基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资源等条件进行改善,形成了工科、理科、文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型大学。
因此,目前提到的“理工学院”实质上是一所以理工科为基础,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综合学院。由于其鲜明的理工科特殊性,各科相互渗透,培养的人才更有鲜明的特点。
(二)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艺术素养高低直接左右着下一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包含传统的优势学科,艺术教育也是综合素质的一方面,理应受到重视。没有艺术教育就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工科院校通过近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局限,仍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理工科院校的特殊性,学生专业性质以及知识结构的影响,艺术教育需要进行针对化设计。
传统基础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理工院校学生大多来源于理科,这是文理分科不可改变的局面。从高中以来他们对于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知识结构严重不均衡。长期接受自然科学教学,养成了收敛型的思维状态。而艺术教育又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点上明显不足。从男女性本身来说,男生对艺术较为迟钝,他们更加注重理性的论证思维,而女生更为敏感。理工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艺术氛围弱成为既定的事实。因此,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不断丰富这些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其思维模式,打破较弱的局面。
三、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本文针对黄河交通学院中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三所院校展开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目的是为了摸清当下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问卷部分:针对艺術类具体课程、设施以及老师配备等进行问题设计。访谈部分:约谈在职艺术教师以及机电等专业学生,主要是对课程以及艺术活动进行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如下:(1)艺术教育在这三所院校都有开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艺术教育却异常薄弱;(2)艺术教学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严重落后。另外,对于艺术教学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二)机构设置
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艺术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艺术相关的工作,如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安排工作。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三)课程设置
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领悟,培养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在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丰富情感的同时也能使学校生活更加多元化。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仅针对理论知识,更应该融合民族特色,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审美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教授多元化艺术课程的同时,更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对于以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教学硬件设施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是质量提升的必然保证,教学辅助手段必须完备。硬件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领导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没有深层次的认识;经费较少,大部分经费用于其他教育,没有专门的书画等作品展示厅;艺术活动没有对应的独立空间,教学活动大多依靠其他教育资源,音响、乐器等都明显不足;由于设备资源不够,老师应付教学,学生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都是交差了事;对于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阻碍巨大,不利于美育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师资队伍的结构
师资是教学的保障。理工科院校对艺术教育普遍不重视,其师资构成也极为不合理,教师队伍亟待充实和改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够,人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迫切解决师资队伍问题。
从表1分析可知:(1)教学机构不健全、师资严重短缺。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虽然上级明确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机构设置极度不完整。比如领导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或者硬件设施严重不匹配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机构不健全。上表中教师总数23人,专职仅为20人。这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也无法满足本学校的教育需求;(2)公共艺术课教师地位尴尬。理工科院校对公共艺术课极为不重视,导致老师地位非常低,被边缘化。原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被边缘为“点缀”作用的课程。这样的教学地位,也是师资问题出现的原因。老师教学越来越困难,其重要性完全被忽略,极度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3)师资不足,层次较低。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讲师以上所占比例仅为20%。说明黄河交通学院继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同时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足以引领整个学科的发展。(4)在专业的结构层次上不够完善。在专业门类设置上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四、对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培育途径对策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重视
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校领导对于艺术教育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它带给学校的绝对是一笔财富,有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必须大力推行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针,科学规划学科。公共艺术课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能将其边缘化。在课程构建方面必须重点突出,视为核心课程进行规划,要和其他课程视为同等重要。
(二)整合和贯通艺术教育内容,完善艺术教学课程框架
由于理工学科的特殊性,在艺术教育内容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做到艺术与科学、人文的高度融合。针对第一课堂课程设计,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在设计上应该更加注意融合;针对第二课堂课程活动设计,要注重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融合。课程设置不仅仅针对理论部分,还需要注重实证设计,通过讨论、交流实现民主。另外还可以挖掘校外艺术资源,融合理论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艺术中去。在艺术课程为“点”的前提下,融合专家艺术专题讲座为“面”,建立整体的课程结构,完善艺术教育课程框架。
(三)加强艺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也为教学创新和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多媒体设备是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完全表达教学效果。因为仅靠平面图片的展示,或者多媒体呈现播放资源,是无法表现出铜雕、大理石雕特有的质感,这种感觉类似于油画和水粉画的区别。而大多数“世界名画”的教学呈现,也仅仅是在特定光线等条件下拍摄的照片。照片和颜料等组合起来的美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复制品始终是复制品,并不能真正完全展现出作品的视觉效果。因此,应该有艺术的范本,才能真正的让学生领略到艺术作品的特色魅力所在。不管是对范本的线条感知,还是亲手的弹奏都会让学生拉近和音乐的距离。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开放多媒体和视听教室,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其高雅色彩,还能让他们得到第一手的艺术体验,这样的设计绝对是一大亮点。
五、结语
针对理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必须考虑本身专业的特殊性,采用相互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我国的理工科院校也开始重视艺术方面的教育,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西南交大成立了艺术与传播学院等。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艺术和技术、情感与理性的高度融合,是比较理性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进行艺术和不同学科的尝试本身就是必然的需要,将艺术融合进校园文化,也会让理工科学生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综上,理工院校的艺术教学必须明确目标任务,拥有属于本校的艺术系,以艺术通识教育为前提,扬长避短,培养真正的综合性理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绪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評《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
[2]章丹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实践初探——以行业舞台剧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
[3]肖雪梅,夏光富.高校艺术教育问题研究——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
关键词: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 应用型理工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30-03
就目前的基础教育体系来看,艺术教育异常薄弱,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忽略程度更为突出。
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艺术学科教学局限在院校内部,课程实施方面比较片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本身艺术素质较低,对于艺术课程的学习也异常消极;站在老师角度,片面追求教育目标的实现,机械移植基础和专业课程,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没有从审美角度进行带入式教学。
综上分析,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体系存在严重性的问题,需要针对其教育目标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美育,不断完善,这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抓紧完善和改进。
一、国内外艺术素养发展状况与趋势
(一)国外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述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体系日趋同质化,也达到了一定的统一高度。而国家教育体系愈发注重教育质量,这也引发了广大学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其教育质量,也为了更加科学的施行人才培养战略,确定新的教育目标是必然途径。借着改革大潮,各国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体系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艺术课程重新定位,找准其价值和地位所在,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改革彻底改变艺术教育体系的混乱。
(二)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概述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可知,全国各大高校均有开设艺术课程,其涵盖面也越来越广,从单一到多样化教学,教材的设计也更加多元化,既包括知识体系的学习,也充分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但问题依然存在,领导层面不注重艺术教育,甚至不懂艺术教育。相关的机构也是临时搭建,措施明显不到位,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这些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这是美育教育第一次出台法规文件,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纲要中突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强调了美育的作用,这为艺术教育的改革打开了新的局面,从法律法规层面获得了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艺术教育迎来了改革新局面。
2002年7月25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颁布。这标志着艺术教育打开了法制化的新局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的教育部部长令形式颁布。这一行政规章让艺术教育迎来了春天,也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艺术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综上,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下,艺术教育体系愈发完善,也在经过改革之后更加正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至关重要,对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作用巨大,既是精神上的洗礼,也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既赋予了大学生更加高尚的情操,也是对其艺术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艺术素养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的概念界定
追溯到1952年,大学院系进行文理和工科的划分,工程专业划分得更加具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倚仗于专业的集中性,过于分散对学习不利,不便于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应对形势的学习。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契合市场需求,理工科院校在学科结构方面做了相应调整,基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资源等条件进行改善,形成了工科、理科、文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型大学。
因此,目前提到的“理工学院”实质上是一所以理工科为基础,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综合学院。由于其鲜明的理工科特殊性,各科相互渗透,培养的人才更有鲜明的特点。
(二)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的特殊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艺术素养高低直接左右着下一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不仅包含传统的优势学科,艺术教育也是综合素质的一方面,理应受到重视。没有艺术教育就无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工科院校通过近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局限,仍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理工科院校的特殊性,学生专业性质以及知识结构的影响,艺术教育需要进行针对化设计。
传统基础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理工院校学生大多来源于理科,这是文理分科不可改变的局面。从高中以来他们对于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知识结构严重不均衡。长期接受自然科学教学,养成了收敛型的思维状态。而艺术教育又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点上明显不足。从男女性本身来说,男生对艺术较为迟钝,他们更加注重理性的论证思维,而女生更为敏感。理工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艺术氛围弱成为既定的事实。因此,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不断丰富这些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其思维模式,打破较弱的局面。
三、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本文针对黄河交通学院中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三所院校展开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目的是为了摸清当下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问卷部分:针对艺術类具体课程、设施以及老师配备等进行问题设计。访谈部分:约谈在职艺术教师以及机电等专业学生,主要是对课程以及艺术活动进行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如下:(1)艺术教育在这三所院校都有开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艺术教育却异常薄弱;(2)艺术教学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严重落后。另外,对于艺术教学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二)机构设置
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艺术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艺术相关的工作,如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安排工作。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三)课程设置
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领悟,培养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在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丰富情感的同时也能使学校生活更加多元化。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仅针对理论知识,更应该融合民族特色,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审美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教授多元化艺术课程的同时,更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对于以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四)教学硬件设施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是质量提升的必然保证,教学辅助手段必须完备。硬件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领导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没有深层次的认识;经费较少,大部分经费用于其他教育,没有专门的书画等作品展示厅;艺术活动没有对应的独立空间,教学活动大多依靠其他教育资源,音响、乐器等都明显不足;由于设备资源不够,老师应付教学,学生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都是交差了事;对于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阻碍巨大,不利于美育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师资队伍的结构
师资是教学的保障。理工科院校对艺术教育普遍不重视,其师资构成也极为不合理,教师队伍亟待充实和改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够,人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迫切解决师资队伍问题。
从表1分析可知:(1)教学机构不健全、师资严重短缺。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虽然上级明确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机构设置极度不完整。比如领导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或者硬件设施严重不匹配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机构不健全。上表中教师总数23人,专职仅为20人。这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也无法满足本学校的教育需求;(2)公共艺术课教师地位尴尬。理工科院校对公共艺术课极为不重视,导致老师地位非常低,被边缘化。原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被边缘为“点缀”作用的课程。这样的教学地位,也是师资问题出现的原因。老师教学越来越困难,其重要性完全被忽略,极度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3)师资不足,层次较低。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讲师以上所占比例仅为20%。说明黄河交通学院继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同时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足以引领整个学科的发展。(4)在专业的结构层次上不够完善。在专业门类设置上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四、对应用型理工科学生艺术素养培育途径对策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重视
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校领导对于艺术教育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它带给学校的绝对是一笔财富,有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必须大力推行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针,科学规划学科。公共艺术课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不能将其边缘化。在课程构建方面必须重点突出,视为核心课程进行规划,要和其他课程视为同等重要。
(二)整合和贯通艺术教育内容,完善艺术教学课程框架
由于理工学科的特殊性,在艺术教育内容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做到艺术与科学、人文的高度融合。针对第一课堂课程设计,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在设计上应该更加注意融合;针对第二课堂课程活动设计,要注重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融合。课程设置不仅仅针对理论部分,还需要注重实证设计,通过讨论、交流实现民主。另外还可以挖掘校外艺术资源,融合理论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艺术中去。在艺术课程为“点”的前提下,融合专家艺术专题讲座为“面”,建立整体的课程结构,完善艺术教育课程框架。
(三)加强艺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也为教学创新和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多媒体设备是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完全表达教学效果。因为仅靠平面图片的展示,或者多媒体呈现播放资源,是无法表现出铜雕、大理石雕特有的质感,这种感觉类似于油画和水粉画的区别。而大多数“世界名画”的教学呈现,也仅仅是在特定光线等条件下拍摄的照片。照片和颜料等组合起来的美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复制品始终是复制品,并不能真正完全展现出作品的视觉效果。因此,应该有艺术的范本,才能真正的让学生领略到艺术作品的特色魅力所在。不管是对范本的线条感知,还是亲手的弹奏都会让学生拉近和音乐的距离。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开放多媒体和视听教室,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其高雅色彩,还能让他们得到第一手的艺术体验,这样的设计绝对是一大亮点。
五、结语
针对理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必须考虑本身专业的特殊性,采用相互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我国的理工科院校也开始重视艺术方面的教育,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西南交大成立了艺术与传播学院等。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艺术和技术、情感与理性的高度融合,是比较理性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进行艺术和不同学科的尝试本身就是必然的需要,将艺术融合进校园文化,也会让理工科学生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综上,理工院校的艺术教学必须明确目标任务,拥有属于本校的艺术系,以艺术通识教育为前提,扬长避短,培养真正的综合性理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绪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評《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
[2]章丹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实践初探——以行业舞台剧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
[3]肖雪梅,夏光富.高校艺术教育问题研究——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