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13分钟骂晕司机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说话13分钟,您会不会觉得累?如果是连续骂人呢?12月10日早上,吉林市一名公交车司机被骂了13分钟后晕倒在地。骂人的老太又是喂速效救心丸,又是按人中,但救人过程中她还骂个不停,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啊?
  上车就开骂
  据当时车上乘客宋女士介绍,12月10日8时17分,吉林市正飘着雪花,40路公交车司机杨洋像往常一样开着车行驶在道路上,因为下雪路滑,车开得比往常要慢些。
  当车行驶到徐州路火电住宅站点时,上来一男一女两名老人,其中的女子上车就开始骂杨洋。“骂人者自称80多岁,就因为司机没有看到她上车,把车门关上了,连续被骂了10多分钟。”宋女士说,当天外面下雪,公交车前风挡玻璃边缘处有雾,再加上人多可能挡住了司机的视线,所以开始没看到有人上车很正常,而且后来又开了门,司机的做法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
  “她上车就骂司机:‘你瞎啊,车门夹到我了!不想拉老人啊,是不是因为我们是免费乘坐的?’其实车门没有夹到她。司机没有回一句嘴,只是不停道歉:‘我没看到你们要上车,对不起’,但老太太还是不依不饶,而且说的话不堪入耳。”宋女士说,有乘客着急上班,开始劝架,可老人越劝越来劲,谁说话就骂谁。
  司机被骂晕
  “有名乘客给老人让了座,让她不要再骂了,可她坐下以后接着骂。”杨洋回忆,他当时感觉特别委屈,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便把车熄火停在路边,准备平复一下心情,他还让着急上班的乘客坐后面的车走。
  这时老人又与劝架的乘客吵了起来,杨洋坐不住了,起身准备去劝架。此时是8时30分,老人已连续骂了13分钟。杨洋刚起身,突然身子一沉,脑袋一片空白,倒在车厢地面上开始抽搐。
  “当时我看到司机倒在地上,两手不停抖动,有些神志不清,有乘客拨打了‘110’和‘120’。”27岁的乘客郑先生说,这个司机真是特别能忍,任凭那个人怎么骂,就是不还嘴。
  “当时有人把他的头抱在怀里,开始叫醒他,还有人询问谁带了速效救心丸。”郑先生说,当时车上只剩10多个人。骂人的老人正好带着药,就拿出来喂给司机吃,还给他按人中急救。但最戏剧性的是,救人的过程中她还不停骂着。
  乘客愿作证
  杨洋经过这么一折腾,有些清醒了,大伙就扶他坐了起来。“随后警察来了,那个老人就跟警察说自己被车门夹了,才和司机骂到一起的。”郑先生说,8时45分救护车赶到,将司机送往医院。
  老人的这种说法,让车上乘客觉得说不过去了,有6名乘客主动留下来帮司机作证,证明他没有过错。
  “被骂的司机真是好样的。”32岁的乘客德女士说,骂人者的声音她一听就知道了,因为以前有一次她同样坐40路公交车的时候,因为司机刹车踩重了些,也被这位老人给骂了一路,直到她下车。
  “我们宁可不上班,也愿意留下来帮司机作证,证明他没有过错,也没有还嘴。”德女士说。
  警察也挨骂
  据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营运副经理李伟介绍,杨洋的公交车上有GPS监控系统,公司指挥中心能够通过监控系统远程看到和记录车内的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此事,就通知了李伟,“我到达现场后,杨洋已被送去医院。骂人者还在现场继续骂,谁跟她解释就骂谁,就连警察也挨了骂。”
  12月11日上午,记者查看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杨洋把车停下后,的确是关了车门,但发现有两名老人要上车,又打开了门。当时车辆没有启动,两名老人也没有被门夹到。但其中一名老人从车下一直骂到车上,其间刷了老年人免费卡。13分钟后,杨洋从驾驶室出来时,突然倒地发生抽搐。又过了半小时,老人才离开现场,这段时间她一直在骂,警察也受了连累。
  “我们是服务部门,骂人者毕竟是老人,后来赶到的工作人员向她道了歉,她才被同行的另一名老人拉走。”李伟说,当天下午杨洋身体恢复后,就立即投入工作。
  同事说:元旦小品提前上演
  李伟介绍,杨洋已在公司工作10多年,特别能吃苦,遇事冷静。
  “杨洋以前开的线路特别好,得知40路公交线车况不好,乘客密集,道路复杂,主动找到我,要求到这条线上工作。杨洋开的公交车是‘全国青年文明号’,他是公司为数不多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司机。”李伟说。
  楊洋的同事于淼说,杨洋性格特别好,喜欢和同事开玩笑,上学时就喜欢参加文艺活动,演小品是他的长处。“我们在元旦有个活动,杨洋报名参加了,打算和同事演一个小品,内容就是公交司机被骂的场景,杨洋正好还打算演司机,没想到,这次小品提前真实上演了。”于淼说。
  妻子说:炒了几个菜安慰丈夫
  杨洋在外受委屈的事,也被妻子知道了。
  “当天下午我就知道了,挺心疼的。”杨洋的妻子马杨说,为了安慰丈夫,当天晚上,她特意炒了几个菜,备了点白酒,给丈夫压压惊。
  “虽然受了点气,但好多乘客为我作证,我晕倒后,还有乘客不顾衣服被蹭脏坐在地面上抱着我,让我很感动。”杨洋说,公司领导天天叮嘱他们不要与乘客发生矛盾,要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事发后,领导也很重视此事,准备为他申报“委屈奖”。
  律师说:受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吉林吉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海波介绍,根据相关法规,扰乱公共汽车上的秩序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认为名誉权被侵害,受害人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
  我们说:老人家,跟我们唠唠吧
  由于老人离开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记者多方寻找也未能找到。但我们很想问一句:老人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有这么大火气?如果您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可以和我们唠唠。
  (据新华网 杨晋浩/文)
其他文献
1949年解放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政权的坚强基石。  地方师范为“延安一代”储才  “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或加入中共。上世纪80年代,党内将延安时期(1935-1947年)视为“黄金时代”,称“延安一代”为“黄金一代”。  1930年
期刊
1979年9月12日,因忘关阀门致26吨毒液流进京杭大运河,苏州人民化工厂工人张长林因此被判2年,成为中国环保第一案。  忘关的阀门   “那天是加班,1979年9月12日。”张长林曾回忆,单位烧锅炉需要他去加班,“本来组里一共有3个人,可另外两个在码头上忙”。“如果不是去顶班,肯定不会出事。”张长林在厂里挺热心,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天晚上值班,一位同事家的灯泡坏了,请他去帮忙换一下。张长林处理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在青岛市水清沟大沙路原海军潜水艇士兵学校(后隶属海军潜艇学院)的训练场上,摆放着一艘前苏联制造的“M”型潜水艇供教学训练用。20多年前,这艘潜艇被分解后留下的一段10米长的固壳,竖立建起了一座室内潜水塔,供学员潜水和水下逃生训练使用至今。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物是而人非,可是围绕着这艘潜艇失事的壮烈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这艘小型潜艇排水量不足300吨,是1954年
期刊
人体有8个部位最怕冷,对它们进行保暖防护尤为重要,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双脚。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摄氏度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
期刊
蒋介石虽是军人出身,可他在某些方面却显得十分胆怯而重迷信。例如,他每次以“总统”或是国民党总裁身份去丧家或是殡仪馆悼丧回来以后,一定要在洗手间里把双手洗上老半天,他相信,如果去悼丧回来之后不好好洗手的话,就会把丧家的秽气带进自己家门。  1969年9月16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乘车兜风发生车祸后,蒋介石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生性迷信的蒋介石连忙让人给看风水。“大仙”说蒋的病是蒋介石办公的地方──“总统府
期刊
皮定均从严治军是出了名的。1975年1月的一天,前来南昌某军校报到的一批三军高中级军官学员刚放下背包,即被集合到训练场的阅兵台前。这时,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将军已站在阅兵台上,翻开集训学员名单,随意点了一个学员的名字。被点到名的学员应声出列,这位单肩挂着挎包、身体略微发胖的师级军官随着皮司令员的口令跑步行进。但没跑出多远,已累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挎包也滑落下来。   皮定均向学员问道
期刊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
期刊
为了能让妻子妹妹的孩子拥有北京户口从而顺利到北京上学,张先生与妻子王女士想了一招,与妻子办理“假离婚”,再与王女士的妹妹“结婚”。然而,孩子户口还没办成,王女士的妹妹却将张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这起离婚案。   小丽是王女士的妹妹,王女士与张先生原是夫妻关系,关系一直稳定,还有一个儿子。王女士的妹妹小丽与前夫育有一子,双方于2010年7月离婚,孩子由小丽抚养。   为了让
期刊
记得当年读温瑞安的《温柔一刀》时,里边对女侠是这么描写的:“灯下的手,灯下的柔荑。”   记者当年正在求学阶段,没有深入做学问的能力与时间,所以没有细细考证过“肤如凝脂”和“柔荑”是怎么来的。后来读《诗经》,记者才知道,这些对美女描写的“必杀技”,原来在2700多年前就有了。   《诗经》里的美女,其实比西施更具体、更实在、更有细节,例如庄姜。  标准:高大修长   说起春秋时代的美女,知名
期刊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都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这份“证婚词”,便是梁启超在其爱徒、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婚礼上当众讲说的。  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中举,18岁拜康有为为师并参与“百日维新”,23岁发起“公车上书”,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