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入乐曲中,而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文中是这样描述: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案例”中有这样的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能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能看见那皎皎的明月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这样的标准与我对仿写的认知是相悖的。在日常进行仿写教学时,我总是提示学生仿写最好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仿格式,第二仿内容。也就是说句子的结构、停顿、字数等方面要尽量与原句保持一致,句中的修辞、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也尽量相同。依这样看原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从格式上看,前边用高山,后边用泰山,这里都是用了两个词语;从内容上看,高山概指所有巍峨的高山,而泰山是其中一座。
教学案例中的仿句:“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兩处用词都是明月,不符合我对仿写的认识。
初次接触本文时就这个问题我与同事进行了讨论,同事都说《教师教学用书》这样写就这样教吧,但我心里总是不安。后来连续几年看课、听课,太多的教师都这样处理,最后也就习以为然了。在2014年的全员培训中,专家李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令我茅塞顿开。
专家讲教师要“读懂文本,读透彻”,举的例文正好是这一课。在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仿写的结果就是: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专家认为这样仿写是不对的,是教师没有读懂文本。志在高山——泰山,志在流水——江河,山是什么,宏伟的志向,水是什么,滔滔的感情,所以俞伯牙是这样的一个音乐家:通过音乐表达志向,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再者从逻辑关系上来说高山与泰山是什么关系?从属关系,抽象的高山——具体意象泰山。专家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地读懂文本。专家列举了两个仿句:伯牙鼓琴,志在田园,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伯牙鼓琴,志在星汉,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志在田园,表明意在像桃源一样归隐;志在星汉,(钟子期说)你(俞伯牙)的心很平静啊。只有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领悟作者表达的含义。
在专家的启发下,我也试着仿写了两句:伯牙鼓琴,志在苍穹,钟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白云!”伯牙鼓琴,志在原野,钟子期曰:“善哉,苍苍兮若绿草!”这样就将俞伯牙的音乐情怀置于天地之间。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将自身语文素养与各类参考资料相结合,认真研读每一个文本,独立思考并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真正读懂教材,让仿写更加规范,易于学生接受。
(作者单位:河北顺平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案例”中有这样的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能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能看见那皎皎的明月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这样的标准与我对仿写的认知是相悖的。在日常进行仿写教学时,我总是提示学生仿写最好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仿格式,第二仿内容。也就是说句子的结构、停顿、字数等方面要尽量与原句保持一致,句中的修辞、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也尽量相同。依这样看原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从格式上看,前边用高山,后边用泰山,这里都是用了两个词语;从内容上看,高山概指所有巍峨的高山,而泰山是其中一座。
教学案例中的仿句:“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兩处用词都是明月,不符合我对仿写的认识。
初次接触本文时就这个问题我与同事进行了讨论,同事都说《教师教学用书》这样写就这样教吧,但我心里总是不安。后来连续几年看课、听课,太多的教师都这样处理,最后也就习以为然了。在2014年的全员培训中,专家李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令我茅塞顿开。
专家讲教师要“读懂文本,读透彻”,举的例文正好是这一课。在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仿写的结果就是: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专家认为这样仿写是不对的,是教师没有读懂文本。志在高山——泰山,志在流水——江河,山是什么,宏伟的志向,水是什么,滔滔的感情,所以俞伯牙是这样的一个音乐家:通过音乐表达志向,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再者从逻辑关系上来说高山与泰山是什么关系?从属关系,抽象的高山——具体意象泰山。专家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地读懂文本。专家列举了两个仿句:伯牙鼓琴,志在田园,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伯牙鼓琴,志在星汉,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志在田园,表明意在像桃源一样归隐;志在星汉,(钟子期说)你(俞伯牙)的心很平静啊。只有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领悟作者表达的含义。
在专家的启发下,我也试着仿写了两句:伯牙鼓琴,志在苍穹,钟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白云!”伯牙鼓琴,志在原野,钟子期曰:“善哉,苍苍兮若绿草!”这样就将俞伯牙的音乐情怀置于天地之间。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将自身语文素养与各类参考资料相结合,认真研读每一个文本,独立思考并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真正读懂教材,让仿写更加规范,易于学生接受。
(作者单位:河北顺平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