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了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破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恰当地采用一些现代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策略应用
一.媒体的选择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感知和表象,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的准确性进行切割拼补,引导学生观察,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活躍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如,在做“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物理老师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台把实验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上的种子的发芽实验,由于时间比较长,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但教师可以通过放映经过技术处理的录像来展示这个实验过程,把种子发芽漫长的实验过程在几秒钟内完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直观地了解到种子成长的过程,很快掌握传统教学难于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深刻性,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二.媒体的选择,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表现声、光、色、形的特殊功能,可以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色彩变化以及声响效果给学生的感官以新异的刺激,因此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草原》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但对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头脑里形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画卷,从而难以激发美感与共鸣。这时可播放优美的风景录像片再现课文内容,使无声的语言描写变成了可感的、动态的、色彩明丽的美景。那“明朗的天空”、“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线条柔美的小丘”等奇丽的草原风光尽在眼前,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发出“真美啊!”、“真像一幅画!”的赞叹。再如,在传统的自然教学中,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情况,是很难用普通的实验器材演示清楚的,老师只能以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绝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而难于理解。但能借助于多媒体电脑动画,把这个过程摸拟演示出来,那么学生的头脑中就能清晰地印下这些物理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使得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在全体学生中顺利地完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媒体的选择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还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板演过多而占用时间的现象,从而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如教“轴对称图形”,教者可以事先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制成课件,上课时根据需要,直接调用,省时省事,教学容量大,练习形式多,目标达成度高。推而广之,语文学科中,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直观性认识,使其得到知识和审美教育;数学学科中如能将枯燥乏味的图形、角、线段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模拟动画,则直观效果更好,学生也更易于理解;社会课程中将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故事制作成直观形象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地图等,完全可以数字化借助媒体呈现给学生。
四.媒体的选择要把握尺度,适量运用。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并且有活动形象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用得越多越好,或者说可以代替教师呢?显然不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首先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最优化;其次选择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定,且在适当的时候适量运用。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学生该练的要练。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而是一味地盲目地使用电教媒体,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与应用研究》(GS[2017]GHB0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幼儿园)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策略应用
一.媒体的选择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感知和表象,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计算的准确性进行切割拼补,引导学生观察,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活躍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如,在做“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物理老师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台把实验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上的种子的发芽实验,由于时间比较长,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但教师可以通过放映经过技术处理的录像来展示这个实验过程,把种子发芽漫长的实验过程在几秒钟内完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直观地了解到种子成长的过程,很快掌握传统教学难于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深刻性,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二.媒体的选择,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表现声、光、色、形的特殊功能,可以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色彩变化以及声响效果给学生的感官以新异的刺激,因此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草原》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但对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头脑里形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画卷,从而难以激发美感与共鸣。这时可播放优美的风景录像片再现课文内容,使无声的语言描写变成了可感的、动态的、色彩明丽的美景。那“明朗的天空”、“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线条柔美的小丘”等奇丽的草原风光尽在眼前,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发出“真美啊!”、“真像一幅画!”的赞叹。再如,在传统的自然教学中,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情况,是很难用普通的实验器材演示清楚的,老师只能以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绝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而难于理解。但能借助于多媒体电脑动画,把这个过程摸拟演示出来,那么学生的头脑中就能清晰地印下这些物理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使得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在全体学生中顺利地完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媒体的选择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还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板演过多而占用时间的现象,从而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如教“轴对称图形”,教者可以事先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制成课件,上课时根据需要,直接调用,省时省事,教学容量大,练习形式多,目标达成度高。推而广之,语文学科中,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直观性认识,使其得到知识和审美教育;数学学科中如能将枯燥乏味的图形、角、线段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模拟动画,则直观效果更好,学生也更易于理解;社会课程中将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故事制作成直观形象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地图等,完全可以数字化借助媒体呈现给学生。
四.媒体的选择要把握尺度,适量运用。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并且有活动形象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用得越多越好,或者说可以代替教师呢?显然不是。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首先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最优化;其次选择媒体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而定,且在适当的时候适量运用。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学生该练的要练。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而是一味地盲目地使用电教媒体,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与应用研究》(GS[2017]GHB0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