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概括题的解答思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为例,针对《申论》考试中概括题、分析命题出题原则和答题逻辑,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贴标签”应试方法。
  关键词:《申论》 概括题 标签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现今选拔公务员人才的一种基本方式,随着逐年公务员考试人数的增多,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申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作为《申论》的一道基本题型——概括题,则难倒无数考生。《申论》的考试材料一般在三千字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五千字和八千字,且所给材料段落次序混乱,内容繁杂,而概括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概括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字数限制在200字以内。针对这种答题要求,大多数考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常常是答非所问,因此,得分都比较低。尤其是不少考生的语言基本功虽然较强,但往往将主要内容概括成对材料的主题概括,这对于基本采用要点给分的概括题来说,得分就很不理想。笔者现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对这道题的解答提出应试方法。
  
  一、把握一个基本原则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通常有一种想法,认为既然是概括题,就得对原文进行高度概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其实,纵观历年考试,参考答案其实都蕴藏在原材料中。据不完全统计,历年考试参考答案有90%的文字均出自原材料,而不是考生所殚精竭虑、挖空心思的自己概括。因此,与其说这道题是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如说是考查考生的整理能力。考生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就完全可以把命题人的“标准答案”或阅卷人的“参考答案”整理出来。因此,“答案源于材料”应该是考生答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理解一种基本逻辑
  
  《申论》考试是否考查逻辑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申论》的逻辑能力是如何考查的呢?体现在命题答案的语段表达中。关于《申论》的文体,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1]这就告诉我们,《申论》不是通常我们想象的议论文,而是类似于政府公文的议论文。政府公文的逻辑思路常有两种:第一种是递进逻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的逻辑;第二种是总分总逻辑,这个通常在政府的总结报告中看到。递进逻辑侧重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够表现分析者思维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通常成为《申论》考试的考查点。所以,把握递进的逻辑,其实就是把握《申论》概括题的主线,也即把握参考要点的分布,而不至于不知如何寻找答案,不知如何组织参考要点。例如:
  “投资环境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话题緣起)成都市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投资体制不顺、审批环节过多、行政效率低下、“亲商”意识不够、工作作风不实、“三乱”现象严重,等等。(陈述问题)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成都投资软环境,阻碍了成都市的发展。(分析问题)要努力改善成都市投资环境: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热情为企业服务。(提出对策)”[2]
  这是四川省某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概括题的参考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呈现这样一种逻辑:话题缘起、陈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而参考答案中的要点实则均出自于原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历年《申论》考试概括题的80%均采用这种思路。
  
  三、学习一个基本方法
  
  《申论》概括强调思维逻辑完整、概括要点全面、内容准确,因此,一个标准的概括答案必须是一个逻辑结构清晰、要点全面、语言准确的完美语段。而这些逻辑结构、要点都已经出现在散乱的材料当中。我们将这些散落在原材料各语段中的答案要点抑或关键词称为标签,因此,解答概括题就是在把握概括题的逻辑结构下,按照“标签”寻找、组织起来的就是完美参考答案的雏形,这就是贴标签方法。
  所谓的标签,即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与概括内容有关的要点,通常是“问题、重要性、原因、后果、对策、对比性事件、对比性观点”等。在材料中这些标签是散乱的,而组织答案则要把它们用递进的逻辑整理出来,即构成组织答案的逻辑结构:1.重要性(话题缘起);2.问题/对比性事件或观点(陈述问题);3.后果/原因(分析问题);4.对策(提出对策)。
  所谓的“重要性”,即材料中有某段某句表明该问题的影响,这就是重要性,它可以作为我们组织答案的“话题缘起”部分(如果材料中没有类似的话,则自己组织加进去,这是一个答案要点)。“问题”,即材料中陈述的各类不良现象或情况,绝大多数材料都会给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整个材料中的核心概括内容,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全面,不要漏掉。“对比性事件”,即有些材料在指出不良现象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值得对比的正面现象,因此,在陈述问题部分如果有正面现象就必须加进去,这样答案才算完整。“对比性观点”是在另一类型的材料中出现的,即材料提出一个争议性的观点,有两方意见,在陈述问题部分就是要将这两方意见概括出来,不能偏颇。“问题、对比性事件、对比性观点”构成了通常的《申论》递进逻辑概括的“陈述问题”部分。“原因”,即材料中会对出现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指出很多原因,这些就构成了答案的“分析问题”部分。值得关注的是材料中可能会指出多种原因,注意分类,不能遗漏。“后果”,即某些材料描述了该问题产生的后果或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后果也是分析问题部分不可缺少的,通常是答案的一个要点。因此,材料中出现类似的“后果”标签,也须概括进去,如果没有出现,则可以忽略。“对策”,材料中针对出现的问题,会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比如领导人的讲话、政府政策或针对问题而出现的一些方面(应该值得提倡的现象)这些都是“提出对策”,在概括材料时要注意把对策部分写进去,使整个语段结构完整。
  多年来,《申论》考试的第一道题几乎都是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但题目要求考生概括全面,漏掉或多概括都会影响成绩,因此,面对一大堆材料怎样取舍,使很多考生犯难,继而把握不住重点。而贴标签方法则提供了一种思路,符合标签的,就是答案需要的,不符合标签的,就是材料中的干扰信息,应果断地砍掉。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Z].2007.
  [2]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行政历年真题(第三版)[M].2009.
其他文献
赵灵均[东北师范大学] 《E小调的随想》 综合材料40×180cm 导师:李东江  作品点评:作品以拉长的人体四肢。增强了舞蹈动作“支条”般的运动感。在简洁的几何式造型语言中,使这组作品的主题表达得富有节奏,体现出作者在当下造型语言趋于某种雷同化状态下的独到视觉思考。  赵文[湖北美术学院] 《潮》 木85cm×24cm×20cm 导师:项金国作品点评:作品造型简洁,概括,作者以大的块
编者按:  2020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一进人年初就与新型冠状病毒遭遇,随即,一场人类针对新冠病毒的阻击战、总体战全面打响:成千上万身着白衣的英雄儿女,奔赴救治战场,迎面而上;背对着他们,则是干家万户中每一位中国人的疫情防控战。在这场总体战中,没有前后方的界限,前方的行动是战斗,后方“呆着别动”同样是战斗!所有的中国人背靠着背,肩并着肩,正共渡难关。  自从防控总体战打响以来,我们的广
内容摘要:本文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形神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中国雕塑家在塑造城市雕塑人物形体时从“形似”向“神似”转变,用中国文化概括的“写意”手法表现高度的意象之美。无论是“以形塑神”还是“重意略形”均没有重神轻形之意,雕塑家的目的是让人物雕塑更好的融入城市空间,既能显现时代文化气息,又能引发公众的互动与共鸣。  关键词:以形塑神、重意略形、人物雕塑、城市空间  雕塑在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
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开启了中国雕塑发展的新世代。  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通过高考, 年中招收了77.78两级近百名雕塑专业新生。这批入校年龄跨度15岁到30岁的雕塑新军,40年来,伴随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大潮,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事业的代中坚!  2017年在青岛的雕塑展上,与广美的吴雅琳教授等同道聊到18年是我们高考入校四十年,可以此契机筹办从雕塑角度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雕塑展。后
摘要: 本文从“养不教,父之过 ”引出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必然性和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家庭教育父性教育必然性特点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无数的文化教育典籍,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农耕文化“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重任完全落在了母性的肩上。南宋至今流传了700多年的《三字
摘 要:“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早期认识,随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关系”,超越了西方传统的人学思想,最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必须综合考察《
第十二届“王子云艺术奖”于2020年11月25日在西安美术学院评选完成,并于近日举办线上获奖作品展览。本届“王子云艺术奖”面向全国高等艺术院校2020年雕塑艺术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参评项目为雕塑专业毕业创作及美术学雕塑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设立奖项为“王子云艺术奖”“王子云艺术奖”优秀奖与“王子云艺术奖”入围奖三个层面。采取专家推荐入围与评委会终评入选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作品组与论文组进行
在艺术家吕绍藩的雕塑作品中,我们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岁月时光对作品形式无声无息的启发作用,其作品也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这些题材和想法慢慢转变成为艺术理念,然后经过提炼而形成具体的作品形式,使得作品更雄伟壮观和富有神圣意味。  这件大型的雕塑作品,犹如健硕有力的结构根植于地面,而后拔地而起,冲向天空,向空中发出一道极亮的光芒。观赏者就像在攀登圣山一般。由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术展”于2016年3月1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2016年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也是呈现司徒乔(1902-1958),司徒杰(1920-2005)两位先生人生追求与艺术成就的大型回顾展览。  展览分为司徒乔绘画艺术展和司徒杰雕塑艺术展两部分,以绘画的平面性和雕塑的立体性构成视觉的空间互补,构成兄弟问相同的生命、血缘和共同的文化理想下
摘要: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渺小且具有超越生命悲剧的勇敢无惧。马丁与埃德娜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地成就自我,做出生命的抉择,最终寻求到心灵中最无畏、最自由的那份净土。二人的命运结局并不是悲剧的独奏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对悲剧命运超越的勇敢者之歌,尽管这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