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职业教育谋变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特展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学生毕业设计作品

  对于未来,欧成玮不再像两年前那样纠结与犹豫。作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卫浴班大二的学生,他现在很享受自己当年作出的决定:放弃本科,走进职业院校。
  “珠三角的学生和家长都比较务实,不太看重文凭。”欧成玮的导师肖机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论从规模还是产业布局上说,珠三角都被称为卫浴生产基地。在全国唯一一个‘卫浴班’,这里的职业学生根本不愁出路。”
  这与当地的产业基础密切相关。
  在制造业发达的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纺织服装、陶瓷卫浴等产业集聚,对职业教育的学生需求巨大,往往“几家企业争抢一个学生”。
  在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其职业教育的困境和谋变,或可为青年工匠的培养提供某种借鉴。
  职业技能无缝对接市场
  提起自己的学生,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主任王家馨赞不绝口:“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比任何人差,即便刚毕业的学生也毫不逊色于经验老到的设计师。”
  他口中的学生便是2012届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瞿德刚,在广东卫视职业技能类大型真人秀节目《技行天下之圣手天裁》中,他与数百名设计师同台竞技后一举拔得头筹。
  出生在湖南湘西小镇的瞿德刚,自小立志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但高考未能如愿进入心仪的美术学院。然而,他并没有因为高考的失败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对他来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原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实际上,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在珠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特色鲜明,市场需要大批具备高素质的职业工人,这催生了其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中职教育(含技工学校)毕业生达到283.5万,高职教育毕业生111.2万,分别比“十一五”增长了103.6万和32.3万;而新增技术技能人才近70%由职业院校配置,企业在职员工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的比例高达72%。
  在瞿德刚看来,其实职业教育更吸引自己,“学校紧邻时尚产业中心广州,课程设置更贴近市场,每年都有大量服装纺织专场招聘会,这正是我最需要的。”
  之所以能够打败“老牌”设计师,除了创意因素,瞿德刚把“职业技能无缝对接市场”作为比赛获胜的主要原因。
  工作两年后他发现,大专高职类毕业生往往能更快地进入实际工作,“艺术类本科生更注重培养艺术情操,而职业教育更在意市场的反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其实正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东西。”
  省去三五年时间
  2016年6月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蔡海燕则更加幸运。相比瞿德刚,她更贴近市场,甚至可以形容为“学于市场”。
  有多年服装行业经验的王家馨始终认为,培养学生要“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他还在尝试将原本位于佛山高明区的部分学生带到产业和市场中去。
  珠三角服装产业的中心位于广州市,而最核心的地带位于海珠区的轻纺交易圈,囊括了30多个轻纺交易城,覆盖面料、设计、交易、供应链等完整产业链,被誉为长江以南最负盛名的服装轻纺集群带。
  2013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该交易圈设立了服装系实训基地,完全在市场中教学。在瞿德刚看来,在这里学习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熟悉市场流行趋势,“市场是最敏锐的,在实训基地这里,学生可以了解市场上的流行趋势,随时在设计中应用最新的面料。”
  2013年中专毕业后的蔡海燕,因为拿下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而获得了升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机会,并于2015年进入实训基地学习。
  在这里,她收获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也意外获得了设计师的岗位。
  按照正常的培养流程,设计师职位需要3~5年工作经验。“一般像我们刚毕业的学生都是从设计助理做起,很难直接成为设计师。”蔡海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她仅凭作品,就被公司破格录取为设计师。
  她把自己的幸运归结为教学模式“革新”。在她看来,实训基地依托市场,加上教学的目的性强,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做设计了。
  根据王家馨的设计,实训基地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合理设计了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以职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线互嵌式”人才培养模式。
  他在三年级将近1000人中选出10%作为实验班,打破营销、服饰设计、皮具等专业限制,根据学生意愿设置男装班和女装班;同时,引入服装企业,将学生设计的作品版权卖给企业,检验其市场能力。
  “需要哪种面料,哪种设计最受市场欢迎,学生最清楚。”王家馨告诉本刊记者,实训基地让学生提早熟悉市场,省去了3~5年设计师助理的学习过程。
  “流水线”说了算
  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刚看来,职业教育不由学校做主,人才培养由市场说了算。
  “为适应珠三角特别是佛山为国内最发达制造业产业优势,学院重点围绕佛山制造业支柱产业开设专业。”胡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珠三角很多纺织企业的骨干都来自于职业教育。图为广东某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在织布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以佛山为例,其家电制造业、纺织服装、铝型材、智能家具等发展规模与经济贡献大,对机械、模具、机器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多。
  围绕“智能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其开设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纺织智能制造专业群,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助的纺织智能制造专业群。
  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多年的广东东成立亿集团厂长吴官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校企合作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由“流水线”说了算的。
  作为中国针织名镇,佛山市张槎镇拥有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2000多家。产业转型升级,技师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人才市场新的需求,学院在针织专业上不断推陈出新。
  针织专业工程师陈自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针织行业的面料和布板也随之不断创新。“目前,学院有最先进的德国迈耶西电脑大提花机,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级技师、布料分析师、产品设计师。”
  针织专业2010年的毕业生林锦豪告诉本刊记者,集团管理层和研发中心的许多骨干都是来自于职业教育。自2008年开始,已有超过200名学员在此接受了培训。这些学员有来自汕头的厂长,也有福建的技师,为的是成为技能型工匠。
  在东莞市凯信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龙看来,东莞市针织行业在2002~2003年的品牌崛起中吸引了大量的职业工人,随着产业转型,这些产业工人已经逐渐失去优势。
  “工业4.0时代,流水线上,机器换人和信息化程度提升,原来的产业工人需要随着产业升级而转型。”张燕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东莞的职业教育因此发展迅速,许多工人因此回流“再造。”
  “为了更接近市场需求,有些职业教育学院直接将机器人专业搬到当地工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超过600万产业工人留在东莞,当地职业教育的专业随着产业转型而变化。
  引校入厂、引厂入校
  然而,即便职业教育如此发展,中国制造业也难逃一种悖论: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职校学生则难以获得高质量就业。
  不少专家开始质疑:如此教育下,中国能否培养出自己的“大国工匠”?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工匠?
  究其原因,大多数受访者将其归结为“校企合作停留于表层”。为此,专家和高职院校曾频出对策。
  胡刚告诉本刊记者,在争创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的背景下,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尝试推行引校入厂、引厂入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
  “艺术设计系在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上很早就作了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国际化大师协同育人模式和创客人才培养模式。”肖机灵说。
  订单模式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应运而生了以“下订单”形式培养人才的模式。然而,在珠三角地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不愿选择带有工作时限的订单模式,更愿意毕业后回到自家产业或创业。“学生自己设计的产品已经在淘宝网店上有了品牌,一年有了20万元的销售额。”肖机灵透露。
  在李小鲁看来,珠三角的职业教育除了“与产业接近”,企业与职校的双元互动良性互动最具特色,“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职校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设置专业;职校专业升级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东莞中纺织协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王喆同样认同上述观点。“企业往往最先接触市场最新动态,在校企合作设置专业方面,职业院校相比全日制院校更为灵活。”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德技双修”
  然而,越来越多的受访者也开始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担忧。
  李小鲁认为,虽然目前珠三角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全面。
  “当前,部分职业院校一味注重技能培养,而脱离了德育教育。”曾在韩国工作多年的南方儿童梦工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登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韩国的职业教育从基础教育就打下了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往往单方面重视高就业率,就业价值观的缺失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未来规划的迷茫,频频跳槽。
  在李小鲁看来,所谓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其“德”,就应该包含着“工匠精神”。而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见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不见精神,这条路走不下去。”
  徐登峰也认为,技术人才应该“德技双修”。为此,他的公司准备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一套“引导就业观”的课程。
  2016年,广东省开始大力发展双一流职业院校,提出“未来步子更大一些,专业建设更开放一些”。
  胡刚告诉本刊记者,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接下来要开展高职本科五年制协同育人试点,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
其他文献
如果想长久发展,除了广告之外,自媒体可能需要寻找更加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出乎意料。”当得知自己创立的公号“十点读书”的后台用户达到1000万时,林少多少有些惊喜,他从没想过自己4年前凭兴趣做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自媒体,能在如此浮躁的当下“俘获”千万粉丝。  这发生在2016年中秋假期的第二天,9月16日晚上10点。  几分钟后,林少便在朋友圈发了一段颇为感性的文字:谢谢这个时代,还有朋友们的长期支持
一系列建议都围绕着一个“新”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7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讲话,积极评价中国和东盟多年来各领域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就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提出五点建议。  专家认为,这一系列建议都围绕一个“新”字。这是因为,走过25年历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正在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提质升级阶
渐富人群
学术造假中最多见的就是论文剽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剽窃”属于侵权行为。无论是少量引用还是大面积摘录,只要未注明出处就是剽窃,就是侵权。  首先,知识界许多人长期以来缺少严格的学术训练,没有“引用必须注明出处”的意识,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以至抄袭盛行而无人在意;对于一些被发现的抄袭行为,或碍于人情关系,或考虑维权成本,或为了“家丑不外扬”,也最终无人追究。  其次,由于著作权法
剧院关门啦  “唯有北京人艺有自己的风格。”  “唯有北京人艺有自己的传统。”  这是学者、专家们讴歌人艺的咏叹调,在我看来,这却是中国戏剧的耻辱!  这么一个大国就那么一个有传统的剧院,还有脸宣扬,真不明白这些理论家们安的什么心。  北京人艺的晚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在空谈什么继承,什么中国学派,我都觉得烫嘴。  “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人物性格,京味的语言特色”---这叫传统?这叫风格?有
近段时间,一则关于“全国首例小区车库之争”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消息称,南京鼓楼区法院近日审结了全国首例小区车库之争,某小区业主赢得了全部车位的所有权。虽然法院随后称这是“旧案重提,并且终审结果与传闻相去甚远”,但小区车位的归属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  《物权法》中,对于小区车位有一些具体规定,比如,“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
演员是用形象讲故事,拟音师是用声音讲故事,这不是工业流水线,必须尊重创作规律  电影《风声》里有一个情节:顾晓梦(周迅饰)向李宁玉(李冰冰饰)坦白自己就是隐藏在伪军中的共产党员“老鬼”,并让李宁玉去日本人那里举报她。安静的房间里,她们压低声音说话,辗转挪动的脚步声透露出两人激烈的心理活动。电影《风声》剧照  负责为两人脚步声拟音的是中影基地拟音师龙岚。龙岚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顾晓梦妩媚洒脱,
上海弄堂  “庐”是“居所”,“逸”代表“安逸”,但位于上海黄浦区济南路185弄的地标性建筑——“逸庐”近来却无法“安逸”。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因面临拆迁,引发了包括学者、上海地方媒体在内的舆论高度关注。  逸庐现在生死未卜,不知道最后会被保留下来还是被拆掉,但不管怎样,其实我们不应该忽视其背后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城市的肌理。逸庐所在的街区是典型的上海里弄街区,密密麻麻的里弄曾撑满了整个
近几年,早期芭比娃娃的价格持续稳定上升,越来越受到玩偶收藏界的关注。  芭比娃娃1959年3月9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其创始人是美国最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之一露丝·汉德勒。芭比粉丝遍布全世界,投资与收藏芭比已成为一个成熟而系统的收藏门类。  芭比收藏有很多窍门,它的制造日期及品相是保证升值的基本参考要素。如1959年出产的第一系列芭比(未拆封),原价3美元,而2010年前后转售价在5000美元左
长城需要一个新的品牌来占领更高的品类阶梯位置  SUV市场渐成红海之后,长城汽车正在寻找自己新的蓝海。  2016年11月16日,长城汽车发布了其全新的高端品牌“WEY”(中文名“魏派”)。  “WEY”源于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的姓氏。这是第一个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国汽车品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谈及此事时表示:“以个人姓氏命名一个全新的品牌,这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史上从未有过。我曾担心这用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