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奶奶的哈啾嗨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45395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冬,额吉成了孤儿。冬日里的珠日河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纯白色,举目茫茫。额吉不说话,默默地流泪。
  为了生计,额吉的哥哥巴图带额吉到珠日河镇上找哈斯奶奶,学做刺绣和哈啾嗨。
  哈啾嗨——蒙古娃娃。蒙古族小女孩非常喜欢玩哈啾嗨,几乎人手一个或几个,若几个小女孩聚拢,会拿出各自的哈啾嗨玩过家家。
  哈斯奶奶最拿手的是蒙古袍刺绣艺术,还有头饰、靴子、赛马服、荷包等等,而所有做这些东西的技法她都能用到哈啾嗨身上。她家有很多蒙古服饰的图案,中间柜台模样的桌子上摆着形态各异的哈啾嗨,再往上,挂着大小新旧不一的袍子。牧区人大多找她做袍子或者改补救,顺便给孩子买几个哈啾嗨。
  那天,哈斯奶奶著一件深蓝色旧蒙古袍,灰白的辫子掖在耳朵后面,露出晒黑的脸,高高的颧骨在她不苟言笑的脸上越发凸起。哈斯奶奶知道额吉的来意之后,摇摇头,把额吉和巴图推到蒙古包门口,叫他们回去,说从来不收徒弟。额吉跪下哭着说我的额吉阿爸都不在了,哈斯奶奶手上的线团一下就滚到地上。
  珠日河草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着大量的畜群,但哈斯奶奶的牲口不多。听说哈斯奶奶也是孤儿,嫁了男人后不能生育,有一天,男人赶着羊群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而她总是盼着男人哪一天能够回家,盼了多少个日夜,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她爱上了做哈啾嗨。
  起初,哈斯奶奶叫额吉负责到羊倌那里接送那十几只羊和打扫蒙古包的卫生,但她从来不让额吉动那些哈啾嗨,更不让她动那个红漆金边的小木箱。额吉很听话,但看着形态各异的哈啾嗨,也想摸摸它们的眼睛和辫子,整整它們的衣裙,抱抱它们。从那时起,额吉对哈斯奶奶崇拜不已。额吉闲下来时,负责给哈斯奶奶穿针引线。平时,哈斯奶奶话不多,有客人来才说几句,但从来不笑。额吉一边观察哈斯奶奶如何绣,用什么针法,一边帮忙整理线团。不久后,额吉居然动手刺绣了,在旧布上绣袍子的边饰,每一针都不敢大意。哈斯奶奶也在一旁走针,不紧不慢,手上的祥云渐渐发亮。
  额吉第一次绣完边饰,手指肚几乎被针扎烂了。她攥紧瘦小的手,生怕哈斯奶奶看到。而哈斯奶奶就像预先知道一样,转身取出身旁那个红漆小箱子,原来里面是纱布、消毒水、消炎膏、一些绸缎布头、花边和一个小首饰盒。哈斯奶奶让额吉伸出手,嘴里不停念叨:“我可怜的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然后,把额吉揽入怀中,嘴里还是念叨着那句话。
  晚上,哈斯奶奶会叫额吉先睡,独自干活。她和额吉隔了一个圆桌的距离,洋油灯放在离她最近的桌边。她把粗细不一的圆滑的小木棒和碎布头搁身边,时不时用针撩撩蓬松的头发。


  后来,哈斯奶奶一连几天熬夜,都在做同一个哈啾嗨。那圆圆的小脑袋上是两条马尾辫,绒嘟嘟的眉眼,尤其裙子是锦缎镶边。锦缎是当时牧区唯一的奢移品,用来给有钱人的袍子镶边。哈啾嗨的裙子上,萨日朗红艳惊人,额吉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哈啾嗨,痴痴地看着。哈斯奶奶把哈啾嗨递给额吉:“我可怜的孩子,这是送给你的,让它每天陪着你。”
  额吉笑了,抱着哈啾嗨转圈,像小蝴蝶。
  哈斯奶奶说哈啾嗨虽然不会说话,只会悄悄地听,会寸步不离地陪着你。
  时隔五十年,额吉的回忆依旧清晰。她给哈啾嗨起了“多兰”这个名字,多兰——蒙语的意思是温暖。从此,多兰真的陪着额吉,静静地望着她。每次跟多兰说完话,额吉会小心地包好,她们之间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有了多兰,额吉变了,甚至面对饥饿和恐惧也无所谓。额吉像珠日河草原上的草那样发芽,她变成一个高超的绣手,一个漂亮的姑娘。
  一阵马蹄声在哈斯奶奶的包前停止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喊着妹妹,原来是巴图。巴图不是前段时间刚来过吗?他告诉额吉,要接她回家。额吉愣住了。
  “这个时刻总要降临的,该离开了。”哈斯奶奶轻轻叹了一口气。
  巴图哥哥有马了,哪里来的呢?额吉正纳闷时,巴图开口了,原来他把额吉许了一户好人家,换了两匹马,这在那个年代是特别大的彩礼。虽然额吉只有14岁,但牧区的男人和女人一般十四五岁就有大人气了,要订婚、成家,自立门户。额吉没有想到哥哥会这么快给自己找人家。哈斯奶奶又问了一遍巴图,是不是回去成亲?是不是好人家?巴图说千真万确,并再三保证是好人家。哈斯奶奶点了点头,似乎想说什么。
  额吉第一次和一个陌生的老男人面对面坐着。老男人问额吉的名字和年龄,额吉狠狠回答我不知道,我要退亲。老男人听了哈哈大笑。巴图知道后搧了额吉一个大嘴巴,说她是蠢妹妹。
  巴图把额吉关进蒙古包,和老男人喝酒去了。


  夜黑了,满山遍野都是风。额吉抱着多兰,闭上眼睛,又回到了哈斯奶奶家。门帘哗地被掀开,迈进两只大脚,进来一个大男孩,手上提着两只新靴子,傻乎乎地问:“这,这靴子是谁做的,小了半寸,脚疼、疼得……”额吉差一点笑出来,哈斯奶奶却是真的笑了。这个大男孩叫其木德尔,后来成了我的阿爸。那是他和额吉的第一次见面。
  茫茫翻卷的草浪上,其木德尔骑着黑骏马,大眼睛兴奋地闪光,颧骨泛红。他翻身下马,来到额吉身边。额吉递给他一个哈啾嗨,神态像极了他。他笑得前仰后合。
  清早,额吉听到老男人和巴图哥哥回来了,他们在外面嘀咕了一阵子。额吉心里乱糟糟的,但她相信其木德尔一定会来找她。
  所有的一切都瞒不过哈斯奶奶。
  额吉离开后,哈斯奶奶卖了几只羊,四处求人,打听其木德尔的消息。几乎与此同时,哈斯奶奶也意外的知道了丈夫的下落。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额吉紧张起来。门开了,四目相对,额吉和阿爸相拥而泣。
  老男人不是别人,是阿爸的阿爸。
  额吉和阿爸的婚礼定在八月。
  额吉太想见哈斯奶奶了,她要带上哈啾嗨,把全部的喜悦一倾而尽。
  哈斯奶奶的蒙古包还是原来的样子,额吉迫不及待地掀开门,愣住了。屋子里一切都变了,没有那些熟悉的哈啾嗨、服饰、边饰和花纹,只有一个带小孩的妇人迎过来。妇人说哈斯奶奶去找她的丈夫了,具体去了哪里她不知道,但她知道额吉是哈斯奶奶说到的姑娘,便拿出红漆金边小木箱,说是哈斯奶奶特意留给额吉的。
  多年以后,额吉开了一家店子,名字就叫“哈斯奶奶的哈啾嗨”。店里有十多名妇女,手工缝制各类蒙古族服饰的哈啾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在中国西南边陲广西与越南接壤的一个地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河,不论四季寒暑,它始终碧绿清灵,纯净得像大山里的女孩,犹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归春河。  归春河静静地流向越南,又绕回广西,最后在硕龙这个边陲小镇,将积蓄了许久后的力量在瞬间爆发,冲破了千岩万壑,冲出高崖绿树的封锁,一泻千里,划开了中越两国边界,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个迷人的奇迹——德天瀑布。  
期刊
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他人息息相关,世界是大家的,人生却多半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教父》里的那位黑帮老大对人生的总结有一个精辟的论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以自己的期望为水平线来衡量人生的话,高于自己的期待,是为精彩;低于自己的期待,则为沦陷;人生的沉浮,就是一个在精彩与沦陷之间轮转的过程,生活,就在精彩与沦陷之间的中间地带,日日上演。  上帝说:要有光。  ——题记  每个细雨纷飞的清明,我总是要
期刊
酸桃飘香的时节,我拖着大行李箱回到了那吾坡。远远地便看见繁盛的枝叶下立着的熟悉身影。  “大舅爷!”我兴奋地喊着。可是他没像以前一样即刻抬起头来,眯缝着眼睛笑着答应。我慢慢走近,竟发觉他的双鬓有了霜染的痕迹,后背也有些佝偻,只有那双挥舞着梳子和剪子的大手,依旧娴熟而利落。待我走到身旁唤他时,他终于听见,让我在身旁的小板凳上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我拉家常,手却一刻也未曾停下。  大舅爷靠理发为生,小
期刊
从桂林出发时,太阳尚未露脸,大圩古镇尚处在一派万古空濛当中。  空气中有一种深秋之晨的清冽,让人感觉一阵透腑的凉意。不经意间,空中投出几串美好欢快的符号,带着暖色调的是秋声。携金色曲线,缠绕于树梢的是鸟群的歌声。鸟的歌声音域宽广迷人,属听觉范畴,亦属天地间的吉祥符号。随即,古镇醒来了,常常,古镇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迎接漓江的访问,迎接来自纯净广邈天空的访问,迎接生发于大地清新气韵的访问。  古镇
期刊
天空一直是令人醉心的。它辽阔,自由,奔放,无所忌讳。  站在天空下,无边的自由和宽广使我常常被自己的狭隘感到自惭形秽。云朵那么洁白,少女一样的纯洁,柔软而安谧。天空那么蓝,海一般的蓝,浩瀚和辽阔已经把我淹没。仿佛那不是云,不是天空,是一个秘境,神圣包裹着我,让我情绪无法自抑,深深感动而不能自已。  天空是久远的存在了。小的时候觉得打谷场上的天空最美。深秋的夜晚很有凉意了,大人们还在做着一些手尾工作
期刊
有位诗人说,“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初看到这句话时还是是早春时节,一晃,迟夏还未来得及写长信,中秋已过了。  这个夏,天依然很热,陈旧的小风扇转起来十分聒噪,六级词汇背了又忘,老师敲着黑板反复讲着期末考的重点,炎炎烈日下为了不挂科而努力练习排球,四月为了夏天而减肥的慢跑五月就没再跑了,以抓住夏天的尾巴为借口吃的冰吃到拉了肚子。  是张嘉佳的书粉,曾经看过他的金毛狗狗梅茜才想要养
期刊
当杯子里的果汁变成了咖啡,人生就有了故事。  不会有人生来就喜欢咖啡,那份苦涩自然比不上甜美的果汁叫人喜爱,然而,苦却往往能让人铭记在心。就如喝果汁与咖啡的方式,甜如果汁,十分爽口,又令人愉悦,不一会儿就下肚了,那份甜也就只有在入口的瞬间被我们的味蕾感知。咖啡不同,它需要你去细细品尝,才能感受那细腻的芳香。轻抿一口,苦涩便迅速地充满整个口腔,纵使囫囵吞下,舌苔上依旧存留着咖啡的苦涩,从舌头蔓延至整
期刊
在中国,简称“西大”的高校有好几所。但是,提起“西大”,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只是我的母校——广西大学。在西大学习的四年里,年少懵懂的我变得愈加成熟理性,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她的怀抱里成长。如今离开她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她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记忆也许是零碎的,但拼凑起来却是我对西大完整的爱。  一  高考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西大”,与“文学”结缘。作为一个参加过两次高考的学子来说,我想进入的
期刊
南宁的樱花开在石门,开在公园的山坡上。半山遍野的红艳,耀眼生辉,点亮了南宁人的视野。  据说,樱花根在中国,成名在日本。我曾在公园隔壁的单位工作过三年多,可从没关注过樱花的存在。樱花九九年从外地转入南宁石门公园,落地生根,默默生长,到七年后开始吐蕊芳香,一路芳华,一路美丽,缠住视线和惊叹。  二月的南宁,春意渐暖,万木复苏,鲜花次第盛开。金花茶公园茶花的热烈高贵,金黄奔放;青秀山公园兰花的纯洁素雅
期刊
下午五点的样子,我走出办公室,到美点蛋糕店给可可准备一点食物。因为她今天的钢琴课是六点至七点。七点结束后会很饿。  行至半路,可可问,上课前,还有空去香格里拉玩滑滑梯吗?我说有,但是,途中正好要路过金茶花公园呢,不如去公园玩一圈,然后再去上钢琴课。她听说可以去茶花园,别提有多高兴啦。  路上,可可说,今天是女神节,同学们都送了语文老师鲜花。同桌送了一朵假花,很美,可就我没送。听她这么说,有一丝不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