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型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了解模型思想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并内化成自己可以运用的知识。在学生正式开始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时向他们传输模型思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适当加入有关模型思想的内容,就将现实生活加入其中,将所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在给学生一种新的教学体验的同时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介绍模型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介绍模型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
小学是学生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时期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学习,而在小学学生将正式接受较为深入的数学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模型思想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什么是模型思想?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哪些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教授模型思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许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单纯的理论讲述有时很难使其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模型思想能够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简单化,化未知为已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改要求教学不仅是应付考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素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中尤为严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很好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拥有了模型思想在更好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课的举例内容一般都通俗易懂,但是课后的习题就很难理解解决,对于小学生来讲,将课堂的例子举一反三变通到课后习题上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学生拥有了数学模型思想,通过模型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就容易的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模型的概念,教他们用模型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学过的知识。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数学模型的构建也要以现实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现实生活的引入,不能只关注模型思想的教授。其实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源自生活,就像非常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也是现实问题在数学中的一种投影。教师在教育时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情境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用数学视角解决问题,学生对数学就会有一种新的感官。同时,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也能让他们更能记住数学知识,对数学更感兴趣,才能在数学道路上走的更远。
2.学会构建新的模型
使用已有的模型进行教学固然有好处,但是教师也要考虑在教学中构建新的模型。这样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有层次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这可以让学生逐步接受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很有益的。不過,这种方法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因为这要求教师要掌握教材中的全部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才能在此基础上从一个旧的模型中构建出新的模型,同时让学生接受这些新的模型。
3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堂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内容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学生答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了一圈分针只能走一格,时针更慢。这样就使学生在观察和解决问题时无意间形成了模型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不同于高中数学,没有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小学数学大多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举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路程、时间、速度”一课中,教师的举例内容就可以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小轿车2小时行驶了150千米,大货车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谁的速度更快呢?3小时谁跑的路程多?跑120千米谁用的时间最短?”通过简单的计算结果,学生就能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运用到一些生活实际中。如此就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5加强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的融合,不断拓展和应用数学模型
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积极树立模型理念。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容时:
第一步,以用10厘米的绳子围图形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依据所学习的形状和计算公式,自主利用已知的条件将已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已经学的的知识来围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然后在分别计算出他们的面积,从而得出具体结论。
第二步,将问题进行延伸,然后让学生在上述的条件下找出所围出的图形面积最大的一个,并加以理论解释,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几个边长之间的关系,并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第三步,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对模型思维的训练。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通过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强化思维训练,增加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等途径来实现。当然这些方法的应用还需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郄海英.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3(10)
[2]向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课程资源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5(17)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
小学是学生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时期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学习,而在小学学生将正式接受较为深入的数学知识。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模型思想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什么是模型思想?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哪些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教授模型思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许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限,单纯的理论讲述有时很难使其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模型思想能够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变得具体简单化,化未知为已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改要求教学不仅是应付考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素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在小学数学中尤为严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很好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拥有了模型思想在更好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课的举例内容一般都通俗易懂,但是课后的习题就很难理解解决,对于小学生来讲,将课堂的例子举一反三变通到课后习题上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学生拥有了数学模型思想,通过模型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就容易的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给学生灌输模型的概念,教他们用模型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学过的知识。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数学模型的构建也要以现实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现实生活的引入,不能只关注模型思想的教授。其实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源自生活,就像非常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也是现实问题在数学中的一种投影。教师在教育时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情境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会用数学视角解决问题,学生对数学就会有一种新的感官。同时,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也能让他们更能记住数学知识,对数学更感兴趣,才能在数学道路上走的更远。
2.学会构建新的模型
使用已有的模型进行教学固然有好处,但是教师也要考虑在教学中构建新的模型。这样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有层次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这可以让学生逐步接受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很有益的。不過,这种方法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因为这要求教师要掌握教材中的全部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才能在此基础上从一个旧的模型中构建出新的模型,同时让学生接受这些新的模型。
3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堂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内容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学生答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了一圈分针只能走一格,时针更慢。这样就使学生在观察和解决问题时无意间形成了模型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不同于高中数学,没有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小学数学大多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举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路程、时间、速度”一课中,教师的举例内容就可以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发现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小轿车2小时行驶了150千米,大货车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谁的速度更快呢?3小时谁跑的路程多?跑120千米谁用的时间最短?”通过简单的计算结果,学生就能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运用到一些生活实际中。如此就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5加强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的融合,不断拓展和应用数学模型
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积极树立模型理念。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容时:
第一步,以用10厘米的绳子围图形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依据所学习的形状和计算公式,自主利用已知的条件将已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已经学的的知识来围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然后在分别计算出他们的面积,从而得出具体结论。
第二步,将问题进行延伸,然后让学生在上述的条件下找出所围出的图形面积最大的一个,并加以理论解释,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几个边长之间的关系,并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第三步,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对模型思维的训练。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通过创造模型思想的学习环境,强化思维训练,增加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等途径来实现。当然这些方法的应用还需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郄海英.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3(10)
[2]向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课程资源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