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案基本资料
麦某某(在文中的叙述,简称“麦”),14岁,男,现就读于佛山市启聪学校。
二、问题行为概述
偷拿别人的东西:趁别人不在的时候翻别人的书包,喜欢的拿走;偷拿别人吃的东西,拿到后迅速吃完;偷偷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如鞋子等。
说谎:做了坏事或错事后,从不承认自己是自己,都说是别人做的。就是当场被抓到,也说是别人叫做的。
过度饮食:每次午饭都要用别人的饭盒拿多一份饭,先藏起来,午休起床后,躲在5楼一个角落或空教室偷偷的吃。看到别人带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他都趁别人不在的时候偷来吃,而且吃的速度非常快。他现在的体重已达到87公斤。
告状:看到某个同学做了一点点不好的事情就会跑过来和老师说,如果一个同学被别的老师批评了,他会第一个告诉班主任。
,
怂恿别人做坏事:很多时候其他的同学做坏事都是他怂恿别人去做的。有一次竟然怂恿他们班的一个同学离校出走,幸亏找了回来。
三、个案背景资料
家庭状况:
母亲:初中文化程度,在家
父亲:初中文化程度,做生意,厂长
弟弟、妹妹:就读于南师附小
家庭生活:
和弟弟妹妹关系一般,经常盯着弟妹做错事而告状,有时弟妹不服,所以经常为了一些小事闹矛盾。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一般都是先让他冷静下来,再想办法解决。一般以说服教育为主。
该生的兴趣:
吃各种零食、看电视、下棋、拍篮球、散步等。但因该生过于肥胖,父母一般不给零食吃,给的是水果。
学校生活:
原就读于南师附小,读到三年级,老师反应上课睡觉、上课到处走,作业、学习都跟不上。麦与同学的关系也很一般,由于平时行为习惯不好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学业跟不上,于2006年9月转到佛山启聪学校读书。
四、分析与诊断
就拿别人的东西,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故意藏起来,看别人着急;别人打到了他,他不能还回去,就把那个人的东西藏起来以报复;二是别人有的东西,他也要有,没有就去拿别人的;三是克制不住自己要吃东西的欲望,看到了就拿来吃。
说谎——避免受到惩罚。
告状、怂恿别人做坏事——想看到别人挨批评,求得心理平衡或发泄自己的不满。
更深层析的心理因素:情感发展的需要。麦的心理年龄只相当于7、8岁的水平,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候,特别需要权力、关注和接纳。儿童如果有太多地由外力控制自己行为的体验,那么他们的权力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这会让他们变得霸道,纵向控制别人。感到重要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主要的指标就是得到他们的关注。被忽视是很痛苦的,因为它让你感到无足轻重。有人愿意听你说话,或对你所作的感兴趣,都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但不幸的是,成人总是无意中教孩子们可以通过做坏事得到他们渴望的关注;只有当出了问题的时,他们才会被关注。[1]有一次,该生被班主任惩罚站在办公室的墙边,墙上贴着好多资料,本来我没理他,无意中说了一句,你可不要把墙上的纸撕坏了,没有想到他故意撕烂墙上的纸已引起我的注意。
学校的外在因素:原来在普小的时候因为学业跟不上,又有很多的行为问题是受忽视、被嘲笑被打压的一群,情感发展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转校以后,老师也没有找到导致他出现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是“就事论事”的批评教育一番,以惩罚为主,导致其行为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另外,不同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造成了麦对老师的不同态度。他在某个老师的课上经常受到表扬或奖励,在这个老师面前表现就比较好,也比较能听进这个老师的话。因其班主任经常批评他,他非常希望换班主任,听他问过好多次,为什么不是我做他们的班主任呢,甚至在校长面前提过。回到家,天天闹着妈妈给他转校。为此,他的妈妈头疼不已。
正当的途径不能解决问题,那他就另想办法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故意捣乱,让班主任忙前忙后,耍得老师团团转。有一次,午休起床后,他告诉班主任说叶的被四年级的健藏起来了。老师去问健,健说没有藏。老师又问班上的其他同学,其他人受了他的唆使一次次地说谎,害得老师为此忙了两节课,也没有找到叶的鞋子。没办法,老师先把这件事情放一放,先冷静下来。后来,在另一学生的口中知道了真相。就是麦在起床后,将卟的鞋子偷偷地藏在了8楼,然后故意跑到老师面前大声说是健藏的,自己站在边上看热闹。
五、辅导策略及效果
(一)建立良好关系。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关系会鼓励儿童思考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二)与家人多保持联系、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对其不良行为的处理,采取一致的态度和方法。可以说取得家长的协助是教育成功的一半。
(三)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采取一致的辅导策略,尽量满足其情感发展的心理需要。该生爱表现,非常在乎老师对他及班级的评价,也就是如阿德勒所说的对“权力”和“关注”的情感需要特别的强烈。针对他这一特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给其表现自己的机会,班主任让他收作业。督促学生清洁卫生,帮老师准备上课的东西等等。在语文课上,我主要是表扬其作业,让他做小老师领同学们读书,辅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等,做得好就奖励小红花。现在做事非常积极。
(四)针对其不良行为(最迫切又相对容易处理的),同其协商,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制定一份“合约书”。每周填写一份目标行为记录表,直到此行为得到改善为止。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改善其不良的行为。
六、反思
(一)学生的行为受外部环境的控制,依赖外在的奖励,为得到奖励才有好的表现。他人的管理和控制让学生的行为一时得到了改善,但这种改善只是体现在行为得到奖励,或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因此受到惩罚的时候,这并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那怎么才能让学生拥有在不受奖惩的影响,就能自我做出对错判断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要考虑并努力去做的。
(二)处理问题的思路要灵活,不能冲动用事,要弄清楚为什么。当不可取的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教导方法必须尽量针对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导才会有效果。
(三)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满足智障儿童基本的情感需要是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MarjorieV,Fields,DebbyFields著原晋霞等译《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知道与规训(第四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