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去着笔。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以至于怕写不好而不敢下笔。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实在 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回来后,他也不闲着,从河边割一些柳条回来,晚饭后就坐在屋子里编柳条筐,编好后卖给来收编辑品的外乡人,以此来换回家里的零用钱及我们上学的费用。我们家七个孩子,文化程度最低的四姐也是初中毕业,而我们上学所花的学杂费,都是靠着父亲编柳条筐换来的。我曾经对哥哥说:“咱们的学历,都是父亲编出来的!”
我7岁那年春天,母亲忽然去世了,父亲一夜间老了很多,从那以后,他又当爹又当艰难的,拼着一把老骨头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亲那时才48岁,但他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想,他是怕我们受后妈的气所以才牺牲了自己幸福吧。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那些年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们一个都没有出嫁,后来到了出嫁的年龄了,一个个恋爱、结婚,父亲操碎了心。我记得他常跟我念叨一句话:“如果你妈还活着就好了!”是啊,如果妈妈还在,起码能分担一下,但现在,两个的担子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为了我们的成长,父亲付出了那么多,简直是操碎了心。
每年春节,家里贴春联的时候,父亲都要把这样一副春联贴到门上:“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种田读书”。父亲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我们,说一个人,在外边应该忠心耿耿,在家里应该孝敬父母。人一辈子就两件大事,有文化的读好书,没文化的就把田种好。我那时小,不太明白,但一年年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日益加深,我按着父亲说的好好读书,最后真读出了名堂,考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而这些,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我的教诲。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想订一份《中国少年报》,一年3元钱,但又不敢和父亲说,因為在那个年代,3元钱也不是小数。父亲后来可能听哥哥说了,就在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问我怎么订,我说把钱给班主任就行了。父亲第二天亲自到学校去,为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份报纸。一年之后,父亲又给我们订了《儿童文学》,而且,父亲一有机会去城里,就给我们买一些书回来看,渐渐地培养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而这种兴趣,成了我终生的爱好。
父亲在对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做了错事,他尽管很生气,但也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用一些比喻、格言、古训等来影响我们,使我们能自觉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我们也因此而由衷地感谢父亲,并让他的做法得到了传承。现在,我也从来没有打骂过我的孩子,我在用父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
父亲是10年前走的,走的时候,他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我想,之所以得这种病,是因为他为我们操心太多的缘故吧!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勤劳节俭的品德,好学上进的习惯,以及不用粗暴方式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言传身教,永远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资源,永远激励着我。
一直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去,他那忙碌的身影,殷切的教诲,始终清晰如昨地浮现在我眼前。他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激励着我。父亲就像一本书一样,我一直在默默地读着,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但他永远值得我终身仰视。
(编辑 子洛)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实在 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回来后,他也不闲着,从河边割一些柳条回来,晚饭后就坐在屋子里编柳条筐,编好后卖给来收编辑品的外乡人,以此来换回家里的零用钱及我们上学的费用。我们家七个孩子,文化程度最低的四姐也是初中毕业,而我们上学所花的学杂费,都是靠着父亲编柳条筐换来的。我曾经对哥哥说:“咱们的学历,都是父亲编出来的!”
我7岁那年春天,母亲忽然去世了,父亲一夜间老了很多,从那以后,他又当爹又当艰难的,拼着一把老骨头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亲那时才48岁,但他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想,他是怕我们受后妈的气所以才牺牲了自己幸福吧。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那些年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们一个都没有出嫁,后来到了出嫁的年龄了,一个个恋爱、结婚,父亲操碎了心。我记得他常跟我念叨一句话:“如果你妈还活着就好了!”是啊,如果妈妈还在,起码能分担一下,但现在,两个的担子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为了我们的成长,父亲付出了那么多,简直是操碎了心。
每年春节,家里贴春联的时候,父亲都要把这样一副春联贴到门上:“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种田读书”。父亲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我们,说一个人,在外边应该忠心耿耿,在家里应该孝敬父母。人一辈子就两件大事,有文化的读好书,没文化的就把田种好。我那时小,不太明白,但一年年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日益加深,我按着父亲说的好好读书,最后真读出了名堂,考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而这些,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我的教诲。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想订一份《中国少年报》,一年3元钱,但又不敢和父亲说,因為在那个年代,3元钱也不是小数。父亲后来可能听哥哥说了,就在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问我怎么订,我说把钱给班主任就行了。父亲第二天亲自到学校去,为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份报纸。一年之后,父亲又给我们订了《儿童文学》,而且,父亲一有机会去城里,就给我们买一些书回来看,渐渐地培养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而这种兴趣,成了我终生的爱好。
父亲在对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做了错事,他尽管很生气,但也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用一些比喻、格言、古训等来影响我们,使我们能自觉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我们也因此而由衷地感谢父亲,并让他的做法得到了传承。现在,我也从来没有打骂过我的孩子,我在用父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
父亲是10年前走的,走的时候,他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我想,之所以得这种病,是因为他为我们操心太多的缘故吧!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勤劳节俭的品德,好学上进的习惯,以及不用粗暴方式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言传身教,永远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资源,永远激励着我。
一直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去,他那忙碌的身影,殷切的教诲,始终清晰如昨地浮现在我眼前。他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激励着我。父亲就像一本书一样,我一直在默默地读着,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但他永远值得我终身仰视。
(编辑 子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