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学业求助行为的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业求助作为一种与成就有关的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策略,该文章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了国内关于学业求助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学业求助 执行性求助 工具性求助 自我效能
  一、引言
  自1970年以来,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等成为主导性的教育思潮,各国相继展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业求助作为一种与成就有关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被看做是一种克服困难、促进掌握的适应性策略,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如Nicholls,Butler,Newman等,分别以推理和实验等方法,从学习动机、自尊心、年龄、性别、学业成绩、学习科目等方面对学业求助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对国内学业求助行为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也比较薄弱。由于国家、地区间的文化等差异,开展学业求助本土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理清国内学业求助研究的发展状况。
  二、学业求助概述
  学业求助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它既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学生的一种人际交往技巧。按求助者的目的,美国学者Nelosn-Lecall将求助行为划分为执行性求助与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executive help-seeking),也称非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在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却请求别人替他完成,这也是学生依赖性的表现,不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学习是有害的。工具性求助(instrumental help-seeking),也称适应性求助,指学生在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时会拒绝帮助,在需要帮助时,能够决定向谁求助以及求助的量,借助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表现了学生的独立性。
  学业求助是学生学习具有主动精神、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为提高学习成绩而采用的学习策略。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求助实际上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由他人调控向自我调控转变的一种机制。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或问题。这时学生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干脆放弃,二是盲目坚持,三是寻求帮助。前两种措施存在极大的负面效应,而求助则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应付策略。而且,学生的角色可以由求助者变为助人者,也可由帮助者变为受助者。正是在这种角色互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助。它是一种解难行为,可以作为适应性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以及适应环境。
  三、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对学业求助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搜集了近二十年来该研究相关文章30篇,综合分析国内学业求助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这三个维度看到国内关于学业求助研究的发展现状。
  1.国内学业求助研究对象的分析
  学业求助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小部分研究对象是儿童和大学生的学业求助。研究者们从成就目标、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课堂情境等方面,对普通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和态度做了大量研究,如学者李晓东、王振宏、懂好叶等。也有学者对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和初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求助特点做了研究。郑信军则选择了小学儿童作为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儿童学业求助中的元认知激发和动机干预后效。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业求助进行了分析,如香港公开大学的马素姬等几位学者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业成就与求助策略所做的研究。
  2.国内学业求助研究的内容分析
  国内学者主要集中研究了课堂情境、动机、自我效能、学习成绩以及社会文化对学业求助的影响。
  (1)课堂情境因素与求助:学业求助是求助者与帮助者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社会性策略。研究表明,在抑制求助的课堂中,容易感受到求助的威胁,因而在需要时更可能回避求助或做执行性求助;而在鼓励求助的课堂中,学生较少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威胁,在需要时更可能进行工具性求助,而不是回避求助。单独无压力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总会导致儿童更多的求助行为。
  (2)动机因素与求助:郑信军以小学儿童为被试,考察了自我卷入(关注自我的动机倾向) 与任务卷入(关注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倾向) 两种动机对儿童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动机变量在总体上没有显示出显著效应,但和情境变量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交互作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解难题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即在群体压力情境下,自我卷入的被试组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而在单独无压力情境下,情况正相反。这说明动机对儿童求助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境。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越是自尊的儿童越不愿求助。
  (3)自我效能因素与求助:有关自我调控学习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自控学习有密切关系,而学业求助是一种自控学习策略。李晓东基于这一理论,在研究中发现,自我效能越高的中学生越认为求助会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越不认为求助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他们倾向于做工具性求助而不是回避求助或做执行性求助。反之,自我效能越低的学生越感受到求助对自己的威胁,他们倾向于回避求助或做执行性求助。
  (4)学习成绩因素与求助: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虽然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却不主动求助,或只问过程不问结果希望别人代替自己解决问题,其结果是成绩越来越差;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正相反,在需要求助时及时求助,并倾向于进行工具性求助以达到最终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其结果是成绩不断提高。另外,沈烈敏对初中学业不良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业不良者倾向于向同学求助,但在求助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回避目标、低下的自尊与自我效能感等是学业不良者学业求助特征的影响因素。
  (5)文化因素与求助:不同文化背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及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西方从独立性与依赖性角度看学业求助,认为求助会使学生对他人形成过度依赖,因而对学业求助持否定态度;中国人一直把学业求助作为一种求知求学的可贵品质加以提倡,认为向已知已能的人请教是为学求知的必经过程。研究发现,认同中国求助格言的学生愿意做工具性求助,而在意他人评价的学生倾向于回避求助或做执行性求助。   3.国内学业求助研究的方法分析
  学业求助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问卷调查和实验两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是学业求助研究的主流范式,即研究者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要求被试报告对求助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否求助,向谁求助,怎样求助等等。随着学业求助研究的发展,有人认为针对学业求助的研究虽然没有排除在控制条件下针对学习成果的量化研究,但学业求助是一门人类科学,需要揭示关于学业求助本身更为重要的信息,因此需要对学习实践的质化研究来对主体所具有的特点和行为进行解释。
  实证方法是从事学业求助研究的另一重要方法,要求被试解决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允许被试提问或运用一些帮助资源,考察影响被试提问或利用帮助资源的因素;实验方法对在控制条件下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了“编码和计数”,将交互进行分类或者进行度量,以表征学习成果,从而运用统计方法得出关于控制参数如何影响小组整体或行为的结论。这种研究范式主要基于扎根理论,即从资料数据中探索发现学业求助的规律和特点。从事学业求助的研究者将设计作为主导,探索各种可能的设计空间,并把设计推向新的领域,以发现设计对象的潜在特征,从而受到其它方法的关注。概括说来,实验方法主要用于记录差异显著的研究,而描述方法可记录干扰变量如何作为中介物实现对协作交互产生影响,人类学方法和基于设计中的理论假设将指向以改变设计为最终目标的“技术方法学”。
  四、国内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综上所观,国内学业求助的研究范围比较广,但研究相对孤立,缺乏对不同年龄阶段学业求助行为的纵向差异研究。研究多集中于影响学业求助的外部因素,而关于学业求助行为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求助行为的年龄发展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于不同的学习科目,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求助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等未予重视。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可进一步扩展对成就目标与学业求助关系的研究,重视对学业求助的干预、发展、及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关系的研究。另外,应着重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求助行为,而不仅研究求助的态度或意愿;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充分利用真实课堂中的因素和资源,使研究更接近现实,研究成果更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1999.
  [2]Nelson-Le Call S.Help-seeking behavior in learning.In:Gordon E.W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ntion.12.Washington. 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85.290-311.
  [3]李晓东,张炳松.自我效能、价值、课堂情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报,1999(10)
  [4]郑信军.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心理科学,2000(1)
  [5]郑信军.儿童学业求助中的元认知激发与动机干预后效.心理科学,2000(3)
  [6]李晓东,张炳松.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科学,2001(1)
  [7]李晓东.个人目标取向、课堂目标结构与文化因素与学业求助策略的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
  [8]王秀丽.国外关于学业求助行为的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1)
  [9]金冬梅,孟庆茂.学业求助现状研究.教育与职业.2003(7)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研读教材,先要用心走进教材,认真读懂教材。教师备课更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科学选择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如此,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入的钻研教材,全面的了解学生,科学的选择资料,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期刊
[摘要]做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保护每个幼儿的生命、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安全教育有较多的环节,细而杂。具体体现在晨间活动、集体活动、盥洗活动、户外活动、自主活动等环节,在组织孩子的同时不经意间,常出现幼儿碰伤、摔伤、抓伤、咬伤等,对幼儿身体造成的伤害事故,也是教师应谨慎的。  [关键词]幼儿 安全防范意识 户外活动  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非与生俱来,一些安全意识的产生或是安全知识
期刊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课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入手
期刊
[摘要]音乐潜能的开发是其他潜能开发的钥匙。以兴趣培养为目标,运用情景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关键词]音乐 兴趣 潜能开发  人的内在潜能基本可归纳为八种,音乐潜能就是其中之一。而音乐潜能的开发可以说是开发学生其他潜能的一把钥匙,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呢?  一、潜能开发的意义  人的潜能开发是当今教育的主题之一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创新 能力 培养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并乐于表达,一直是小学教师们指导写作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加强积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生活材料,经常表达,教师有针对地加强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小练笔习作指导习作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从“习作”的角度提出的,“习作”既有别于低年级的“
期刊
[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口算 分析 算理 习惯 
期刊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身体、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以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都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它是学生在校参加活动时间最多、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 学生  一、前言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在体育课以外的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体育锻炼、各类运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课堂 提问 经验  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自主、自觉、主动、协作精神;采取课外合作,提高写作水平;组织撰写板报,展示学生才华;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运用 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合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合作认知、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