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遥感软件应用课程自身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培养创新型GIS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GIS;教学改革;遥感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89-02
一、引言
遥感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科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联系紧密的特点,而其关键技术之一是遥感软件应用,它是地理学科学类、测绘科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主要涉及地理学、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培养遥感图像处理及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学分析人才而服务的。
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快速提升,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因此,高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在课程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实习见习(如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GIS公司)过程中发现,现实人才培养情况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尚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与遥感软件应用技能等方面的滞后性,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掌握基本概念、到深入了解理论知识、最后再到实践和应用,要求老师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有任何遗漏,而且还要人为划出重点和难点,过于追求全面和标准化,存在一定弊端。同时遥感与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促使新的遥感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这也决定遥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遥感软件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GIS专业的特点,立足培养学生的遥感软件实践操作能力,在遥感软件(ERDAS IMAGE)应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材内容选排
通过对现有教材(如杨昕等编著,科学出版社的《ERDAS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教程》;党安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ERDAS IMAGINE遥感数字图像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章节内容,并对其进行合并和调整(表1)。
(二)前沿知识与技术扩充
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快速,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但是现有教材或参考书不能及时更新和追踪最新前沿技术,其部分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学生又有了解最新知识的迫切要求。因此,适时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紧密相关的国内外前沿论文和研究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此外,将教师自身科研过程和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进行遥感地学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避免按软件的功能模块来讲授,而是以解决实际遥感地学分析问题为导向。将接近或属于同一专题分析的功能模块组织成有机的整体,按遥感图像处理的流程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个功能模块或菜单的综合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遥感地学分析问题。如遥感图像的导入、多波段合成、几何精校正、投影变换等功能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上述操作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进行施教,用以分析学校所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案例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措施来完成教学改革尝试和经验积累,首先,将多媒体讲授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教师进行基本理论复习,并结合具体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先演示软件,并强调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次,教师随机指导并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下课前,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最后,将教师自身科研中的典型例子数据,放置实验室FTP上,便于学生利用实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在上述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不断总结和优化,最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遥感软件应用的部分图像处理算法理论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理论知识理解的不透彻致使学生在实际的软件操作中受挫。授课时,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操作的灵活性。例如,在讲遥感影像分割时,先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影像分割,再引出遥感影像分割技术,最后介绍软件实现方法。这样做就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在对比、类比的过程中接受并消化知识。此外,把部分操作过程布置为作业,让学生课下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提出解决方案,经课堂上讨论后,再由老师作详细的阐述,再对学生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对于课程内容中关键性、重点性的问题,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讲解时采用经典的案例进行解释,还要在实验课上与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操作。也可通过测验、考试和鼓励学生参加有关GIS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遥感软件的兴趣,以增强学生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遥感软件应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地学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加深对遥感数字图像基础理论的理解,如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几何精校正、遥感影像增强、影像运算以及遥感影像分类等。在实践操作中,验证并理解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遥感科学的认识,不断提升遥感地学分析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塑造成为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编程能力培养
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算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通用的商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强调通过编写程序代码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以往教学实践,常用MATLAB进行辅助教学,并取得较明显效果。此外,IDL是进行二维或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应用开发的理想软件工具,IDL本身是集可视化、交互数据分析、大型商业开发为一体的高级集成开发环境,通过它可以很容易的构建图像处理与分析可视化的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建议结合IDL语言灵活构建图像处理算法,进而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批处理等功能。
(四)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校针对GIS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掌握GIS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一学期的时间到涉及GIS的企业或公司进行实习(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期间在GIS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领域观摩见习,能够检验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了解GIS专业领域技术最新发展进程,并将实习期间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实习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相长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实习期结束后如果公司同意还可以直接签约履职,从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实现GIS专业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就业的有机结合。
四、总结
针对遥感软件应用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培养创新型GIS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教学改革和探索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卉,张连蓬,梁亮,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研究[J].测绘通报,2015,(12):117.
[2]龚俊,柯胜男,郑林.能力培养导向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2):58-62.
[3]郑贵洲,王琪,晁怡,等.GIS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科学,2014,39(9):148-152.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GIS;教学改革;遥感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89-02
一、引言
遥感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科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联系紧密的特点,而其关键技术之一是遥感软件应用,它是地理学科学类、测绘科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主要涉及地理学、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培养遥感图像处理及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学分析人才而服务的。
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快速提升,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因此,高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在课程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实习见习(如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GIS公司)过程中发现,现实人才培养情况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尚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遥感图像处理方法与遥感软件应用技能等方面的滞后性,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掌握基本概念、到深入了解理论知识、最后再到实践和应用,要求老师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有任何遗漏,而且还要人为划出重点和难点,过于追求全面和标准化,存在一定弊端。同时遥感与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促使新的遥感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这也决定遥感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实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遥感软件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GIS专业的特点,立足培养学生的遥感软件实践操作能力,在遥感软件(ERDAS IMAGE)应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材内容选排
通过对现有教材(如杨昕等编著,科学出版社的《ERDAS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教程》;党安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的《ERDAS IMAGINE遥感数字图像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选择最优章节内容,并对其进行合并和调整(表1)。
(二)前沿知识与技术扩充
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快速,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但是现有教材或参考书不能及时更新和追踪最新前沿技术,其部分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学生又有了解最新知识的迫切要求。因此,适时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紧密相关的国内外前沿论文和研究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此外,将教师自身科研过程和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进行遥感地学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避免按软件的功能模块来讲授,而是以解决实际遥感地学分析问题为导向。将接近或属于同一专题分析的功能模块组织成有机的整体,按遥感图像处理的流程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个功能模块或菜单的综合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遥感地学分析问题。如遥感图像的导入、多波段合成、几何精校正、投影变换等功能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上述操作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进行施教,用以分析学校所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案例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措施来完成教学改革尝试和经验积累,首先,将多媒体讲授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教师进行基本理论复习,并结合具体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先演示软件,并强调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次,教师随机指导并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下课前,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强调。最后,将教师自身科研中的典型例子数据,放置实验室FTP上,便于学生利用实例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在上述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不断总结和优化,最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遥感软件应用的部分图像处理算法理论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理论知识理解的不透彻致使学生在实际的软件操作中受挫。授课时,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操作的灵活性。例如,在讲遥感影像分割时,先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影像分割,再引出遥感影像分割技术,最后介绍软件实现方法。这样做就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在对比、类比的过程中接受并消化知识。此外,把部分操作过程布置为作业,让学生课下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提出解决方案,经课堂上讨论后,再由老师作详细的阐述,再对学生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对于课程内容中关键性、重点性的问题,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讲解时采用经典的案例进行解释,还要在实验课上与同学一起进行实验操作。也可通过测验、考试和鼓励学生参加有关GIS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遥感软件的兴趣,以增强学生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遥感软件应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地学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加深对遥感数字图像基础理论的理解,如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几何精校正、遥感影像增强、影像运算以及遥感影像分类等。在实践操作中,验证并理解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遥感科学的认识,不断提升遥感地学分析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塑造成为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编程能力培养
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算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通用的商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强调通过编写程序代码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以往教学实践,常用MATLAB进行辅助教学,并取得较明显效果。此外,IDL是进行二维或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应用开发的理想软件工具,IDL本身是集可视化、交互数据分析、大型商业开发为一体的高级集成开发环境,通过它可以很容易的构建图像处理与分析可视化的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建议结合IDL语言灵活构建图像处理算法,进而实现海量遥感数据的批处理等功能。
(四)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校针对GIS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掌握GIS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一学期的时间到涉及GIS的企业或公司进行实习(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期间在GIS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领域观摩见习,能够检验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了解GIS专业领域技术最新发展进程,并将实习期间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实习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相长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实习期结束后如果公司同意还可以直接签约履职,从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实现GIS专业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就业的有机结合。
四、总结
针对遥感软件应用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以期培养创新型GIS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遥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教学改革和探索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卉,张连蓬,梁亮,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研究[J].测绘通报,2015,(12):117.
[2]龚俊,柯胜男,郑林.能力培养导向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2):58-62.
[3]郑贵洲,王琪,晁怡,等.GIS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科学,2014,39(9):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