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旧影》(中译本)内容概述和引文商榷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蜀旧影》为中国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巴蜀历史“文化”的大门,其记载的巴蜀风光、百姓生活,是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细致的游历过程记述、反映的当时成都的政治、经济、城市、人文等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本文主要对该书(中译本)的内容及其中的部分引文讹误略作探讨。
  【关键词】:《巴蜀旧影》;内容;引文;商榷
  《巴蜀》是日本汉学家山川早水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现四川大学)任教期间,对四川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含近20万字、150余幅照片的游记,李密等将其译为《巴蜀旧影——一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巴蜀风情》[1]。作者不仅详实记载了沿途人文、地理情况,还结合文献典籍加以考证和研究。作为亲笔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其价值胜过当时的同类典籍,是研究巴蜀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
  一、内容概述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少日本人根据在重庆开埠、设领等相关条款,深入四川各地借经商或任教,对四川的地理、资源、风俗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山川早水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任日文教师,借机详细考察当时的四川省情后写成《巴蜀》,[2]并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由日本东京成文馆出版。[3]
  山川早水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考察四川文化,用文字和图片真实、客观地记录清末四川民间风情,特别是以照片形式对当时下层民众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记载,如旅店风俗、分棚饮食习俗、奉节花船等,在国内外文献中实属罕见,是了解和研究清末四川社会风情的重要参考资料。[4]
  该书分为八大部分,以下择要说明:
  入蜀部分,山川早水不仅对其所见所闻做出翔实的记载,还通过《水经注》《夔州志》《太平寰宇记》等考证沿途地名,如孟良梯、滟滪堆等。通过考证前人诗文,如范成大《吴船录》、陆游《入蜀记》和杜诗对白帝城等地的记载,古今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入川路线与范成大、陆游、杜甫等人出川、入川路线基本吻合,说明其是沿着前人路线进行考察。由此可以看出山川早水扎实的汉学功底,也足见当时的汉学对于日本的影响。
  成都旅居记部分详细记述了四川地区,尤其是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该部分从对四川省的介绍写到川汉铁路的集资与铁道学堂的建设,其中“外国商品”一文以陶瓷多层饭盒、带金属小链条的烧水壶、灯罩上标记厂家名号等为例析了德国商品最受欢迎的原因。在成都的外国人多以兼业的医术博得当地人的认可,其本业传教反而不能完全被上下阶级的人群接受。在成都的日本人是作者关注最多的,他们离开了自己遥远的故土,在这里更多的是不适应、不方便,如他们生病了不接受中国的儒医,但又不适应西医的药品。他们在这里多被聘为教习,教中国人日文或工艺。食物方面多可以适应,而最大的不便是他们的穿着和通讯。在成都,日本人除妇女外都穿西装,但当地没有专门的洗衣店和裁缝店。通讯和物流的落后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邮政的发展进度。成都的教育,记载了当时成都学堂的种类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当时四川已有两所女子学校,这表现了成都开放的思想。“释奠”则对当时成都丧葬习俗的三献礼做了详细的记载。总之,成都旅居部分是我们了解当时成都人民生活生产、教育、经济、民俗等诸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城内史迹部分,主要对武担山石镜的真假,文翁石室陈列等做了详细记载。城外史迹部分,锦官城中闻名全国的蜀锦,蜀中第一名胜丞相祠堂,话别专所望江楼,如饮甘霖的薛涛井,富贵孝廉的双孝祠,精妙绝伦的青羊宫,浣花流水、鸟语境幽的杜公祠等共同构成了文雅脱俗的天府之国。
  成都府领史迹部分,作者特别介绍了郫县郫筒酒的特殊制法,并引用《华阳风俗录》《旧志》等加以例证,根据典籍记载及传说对新都石阙、八阵图、宝光寺遗址进行考证。自蜀赴秦驿程部分,历时十四天,其中所记地名、沿途典故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峨眉山游记部分,主要记述了嘉定的三苏祠、碎金般的蜡虫、峨眉山之风光。出蜀部分,则略记沿途山川河流、峡谷险滩,另对四川的头等商业盛地重庆做了详细描述。
  二、引文商榷
  巴蜀風土民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包罗万象。山川早水作为一位来自日本的汉学家,对中国的文化,对巴蜀的历史人文较为熟悉,然而他对蜀游途中部分所见引经据典考证略有不足,现提出加以探讨。
  1.引用《水经注》:“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门。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鶞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此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立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竖以屹萃,荆门阙竦而盘薄。圆渊九回以悬腾,岔流雷昫而电激者也。”[5]其中“荆门虎牙之门”应为“荆门、虎牙之间”,“鶞”应为“闇”,“立”应为“并”,“二”应为“三”,“岔”应为“溢”,“昫”应为“呴”。[6]
  2.引用《入蜀记》:“观唐天宝元年碑,载明皇梦老子事,巴东太守刘紩所立。”[7]中“刘紩”应为“刘瑫”。[8]
  3.引用《荆州图考》:“中有诸葛孔明八阵图,聚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四围。”[9]中“四围”在乐史《太平寰宇记》中记为“十围”。[10]四围即四周之意,十围为广大之意,故此应为“十围”。
  4.入蜀部分白帝城旧址处引用杜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暮砧急。”[11]此诗句出自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暮砧急”应为“急暮砧”。[12]
  5.至夔府时:“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陆放翁被任命为夔州的通判。此月六日,从故乡出发,第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到任。《入蜀记》就是他在这一段期间的纪行。”[13]说明他是沿陆游的《入蜀记》所载路线进行考察,而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乾隆丙辰年(1736年)版及明治十三年(1879年)刻本陆游《入蜀记》均记载:“干道五年十二月六日,得报差,通判夔州。方久病,未堪远役,谋以夏初离乡里。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十月……二十七日,早,至夔州。”由此,山川早水所述“此月六日,从故乡出发”有误。   6.在写云阳的杜鹃时引用杜诗《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后作结:东蜀地方只有云阳有杜鹃。[14]《杜诗详注》中鹤注:当是大历元年春在云安作,故云“云安有杜鹃”。且或有或无是杜诗的一种句式,并非云东蜀只有云安有杜鹃。[15]
  7.又杜诗:“两边山水合,终日子规啼。溅溅春风见,萧萧夜色凄。”[16]其中“溅溅”应为“眇眇”,“眇眇”代指子规。[17]
  8.峨眉山游记部分描述嘉定大佛时引用范成大《吴船录》:“唐开元中僧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像以镇之,高三百六十丈,顶围十丈。”[18]其中“高三百六十丈”在四库全书本《吴船录》及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均为“三百六十尺”。[19]故“高三百六十丈”或有误。
  9.而解说白龙池蜥蜴时引用明代马如蛟题诗:“龙向深山学化龙,涓涓泉水自从容。闻经想已能吞墨,好去乘时惠九农。”[20]其中“吞墨”应为“冥契”。“冥契”为默契,暗相投和之意。这里指龙能很好的领悟经义之要。[21]
  通过查阅明治四十二年(1909)11月由东京市京桥区铃木町一番地成文馆发行的日文版原著发现,上述所列前三条错误均为翻译错误,后六条阶为原文错误,错误原因还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巴蜀》一书是我们认识清末巴蜀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资料真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从文献学角度看,国内通行的该书中译本中的引文仍有讹误或值得商榷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巴蜀》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对该书及其中译本进行进一步的校勘、完善是有必要的。
  注释:
  [1]山川早水著,李密、李春德、李杰译:《巴蜀旧影——一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巴蜀风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2]后来毁约表明山川早水任教是假考察才是真:“当时,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对外籍教师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巴蜀》的作者、日本人山川早水,因违反合同而被学校解聘。”(李沐紫、杨倩、刘兆祥,《大学史记:近代中国的那些大学》,济南:济南出版社,2010年10月,第56页。)
  [3]吴康零:《四川通史·卷6·清》,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150页。
  [4]蓝勇:山川早水《巴蜀》与近代四川风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5][日]山川早水著,李密、李春德、李杰译:《巴蜀旧影——一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巴蜀风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7页。
  [6][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点校:《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第649页~第650页。
  [7]《巴蜀旧影》,第32页。
  [8]陆游:《入蜀记》,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乾隆丙辰年(1736年)。
  [9]《巴蜀旧影》,第45页。
  [10][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中華书局,2007年11月,第2874页。
  [11]《巴蜀旧影》,第43页。
  [12][唐]杜甫,[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484页。
  [13]《巴蜀旧影》,第49页。
  [14]《巴蜀旧影》,第50页。
  [15]《杜诗详注》,第1249页~第1250页。
  [16]《巴蜀旧影》,第50页。
  [17]《杜诗详注》,第1252页。
  [18]《巴蜀旧影》,第192页。
  [19][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9月,第196页。
  [20]《巴蜀旧影》,第218页。
  [21]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峨眉山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6月,第210页。
  参考文献:
  [1](日)山川早水著;李密,李春德,李杰译.巴蜀旧影一百年前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巴蜀风情[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向玉成编.巴蜀旅游史资料选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康零.四川通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4](北魏)郦道元撰,陈桥驿点校.水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5]陆游.入蜀记[M].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1736年.
  [6](唐)杜甫,(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7](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8](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悲剧的要素、讨论悲剧与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以及悲剧快感的成因,进而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理论,从而对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作出阐释。  【关键词】:悲剧;审美;怜悯;恐惧;崇高  在进行正式的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将其建立在一个相对科学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分析古代和近代的悲剧杰作得出结论,而非哲学家们在预设的先验中进行推演,我们必须遵循悲剧杰作反映出的种种规
期刊
【摘要】:裴铏的《传奇》是唐代著名的文言小说集之一,小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构思精巧,叙事委婉;文中又多用诗歌、骈句,文笔华丽典雅,代表了唐代传奇小说的主要特点和最高成就,堪称唐代小说经典之作。其内容多涉及神仙鬼怪之事,并以人神故事最为著名,笔者立足于文本,旨在探析《传奇》神仙题材中凡人成仙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传奇》;神仙;成仙模式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将儒教作为治
期刊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创作的一本广受欢迎的小说。作为阿富汗人,胡塞尼笔下的阿富汗不仅有温馨闲适的一面,还有文化摩擦与冲突引起的紧张甚至危险的一面。本文将围绕书中着重介绍文化冲突的部分,向读者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的阿富汗社会。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文化冲突;文化不平等  首先,在阿富汗社会中,最不可协调的冲突是阶级与阶级文化冲突,这也是作者胡塞尼竭力想
期刊
【摘要】: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中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多了一项更加得力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艺术设计更加的快捷。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影响     众所周知,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新技术不断渗透人们的工作生活使得人间正快步进入现代技术文明的新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
期刊
【摘要】:格哈德·里希特是如今西方乃至世界画坛最具影响力画家的其中之一,他曾大量运用图像和照片进行创作的观念性绘画,成为当时艺术界最具鲜明特色的绘画符号。于此同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物质文化思想领域等各方面逐步解放和变化的国家来说,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量涌现使照片绘画风格引起了一大批年轻的中国艺术家的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里希特;照片绘画;当代;中国艺术;学习借鉴  一、里希特的绘画形式
期刊
舞蹈作品的产生并非是靠一朝一夕的意念创作之后强加于人的肢体完成的动作组合就能可算是舞蹈了,舞蹈并不只是外行所认为的那样光靠四肢摆弄,与大脑毫无关系,从舞蹈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诞生与人类基本属同一时期。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  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
期刊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迪士尼动画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通过对动画电影《睡美人》与《冰雪奇缘》的比较,分析了迪士尼经典公主动画故事的变化,总结出动画故事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迪士尼;故事;相似;变化  迪士尼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传媒娱乐企业,在近百年的发展中,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很多经典动画片,在动画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迪士尼公司制作了世界上
期刊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2007年她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野草在歌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该部作品以一个生活贫困的白人女人被其黑人男仆杀害为结局,讽刺了在南非地区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本文将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支撑,分析小说中人们的生活现状。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萨特;存在主义  一、概述  多丽丝·莱辛是一名英国的作家,她一
期刊
【摘要】:“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绝对的控制地位,虽然中国人们现在已经摆脱的封建社会的枷锁,但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封建思想依然禁锢着、限制着中国人民。在高速发展和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始终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推动原生艺术的发展有助于激发中国人身心被压制的功能和潜能,了解中国人未被世俗所侵染的最真实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自身,更
期刊
【摘要】:声乐作品和声乐演唱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统一体,声乐作品的发展和声乐演唱的进步是在互相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共同前进的。声乐作品的不断增多带来的是对声乐演唱技术要求的提高,同时也为声乐演唱的进步提供了必备条件,声乐作品的不断丰富发展由声乐演唱担当价值实现的载体,声乐演唱的提高进步是以声乐作品的创作为基础和动力的。  【关键词】:声乐作品;声乐演唱;关系  前言: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