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在上升市场与下降市场中选时与选股能力的实证研究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取我国10只开放式基金作为样本,根据它们的收益情况并联系市场背景,对它们基金管理人的选时与选股能力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基金在市场上升和市场下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时能力指标和选股能力指标与整体指标并不相同。这一结论可用于基金整体性指标研究。
  关键词:选时能力;选股能力;T-M模型;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5—0066—03
  
  一、引言
  
  尽管我国开放式基金起步较晚,但由于它操作灵活、风险低、收入稳定等优势,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放式基金已经是中国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基金业绩的评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实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公正客观地评价基金的业绩水平,不仅可以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而且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也可依此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
  最初对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都是建立在收益率和风险的基础上,大多是整体性评价指数。如:Sharpe指数、Treyner测度和Jensen测度,以及后来提出的信息比、M-2法、M-3法等,而且许多学者利用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指数进行了修改,作者就曾将风险度量Cvar应用在Sharpe指数中。但这些单一的指数不能细分基金的收益贡献,即不能划分投资组合的业绩来源。Treynor和Kau Mazuy(1966)的开创性工作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提出的T-M模型可以用来评价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即宏观预测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即微观预测能力)。尽管它是建立在Jensen指数的基础上并沿用了CAPM的所有假设,而这些理论基础现在已受到很多争议,但毋庸置疑该模型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和学者在寻求更好的评价基金选时选股能力的模型时,总是首先考虑通过修改T-M模型来达到目的。可见该模型影响之深远。
  
  二、实证模型
  
  选时能力是指基金管理者通过正确预测股市周期的变化调节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债券和现金的比重或调节行业中股票的比重,从而获得高收益的能力。而选股能力是指通过选择被高估或低估的个股,利用股票的价格运动获得收益的能力。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涌现出来,如:条件T-M模型、条件多因素模型等。对如何评价这两种能力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许多投资者发现基金在市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表现并不相同,本文用T-M模型的推广形式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上涨时期大部分选股指标为正,而下跌時期大部分为负,这符合概率的思想。因为当市场上升时,即使从中随机选取若干只股票,由于大部分股票的收益率高于无风险利率,那么获得一个较高收益率的组合的机会很大,下跌时期的情况与此刚好相反。因此,当考察基金的选股能力时,可着重关注下跌时期。表1中,广发聚丰的表现相对较好;而选时指标虽然也表现出相同的态势,但并不显著。这说明这些基金的选时能力参差不齐,上表中的华安创新和嘉实成长收益表现较差,其基金收益的整体表现也不理想。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有时一只基金在市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段的选时指标都为负,但是在整个时段却为正,这是由于当市场突然反转时,基金管理人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适当调整组合中股票和债券的份额所引起的。这也是基金管理者缺乏选时能力的表现。
  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的股市趋于整体上升的态势,各基金得到一个不错的业绩并不是难事,但是从表1的选时选股指数来看,基金管理人的能力相对以往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如何构建一个高收益、底风险的投资组合,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难题。仅仅依靠大盘的支撑来获取回报的基金是无法得到市场认可的,这也是基金排名变化无常的根源。在今后争夺市场和客户的竞争中,公司的品牌效应将更加显现,声誉良好的基金公司有可能凭借超前的研发和先进的管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五、结论
  
  1.基金的选时指标和选股指标在整个时段、上涨时期、下降时期这三种情况下各不相同。
  2.上涨时期选时指标为负的基金表现较差;下跌时期选时指标为正的基金表现较好。
  3.选时选股能力的评价不能单一的依靠整体指标,还要从微观的方面去考究,再结合大盘的走势背景,才能得到可加客观、公正的判断。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西方经典公司治理理论,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是经理自利行为的代理问题I还是大股东掏空效应的代理问题Ⅱ,取决于股权契约结构的构造是松散还是集中。沿着这一思路,以我国2005~2006年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371个混合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契约结构由松散逐渐趋向集中的过程中,公司绩效并未发生“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表明我国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不能简单归类为代理问题I
期刊
摘要:以2004—2009 年间7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政治关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一方面会加剧有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过度投资,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这说明,出于自身的政策性负担或政治晋升目标,政府会损害或支持所控制的企业,这为政府“掠夺之手理论”和“支持之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
期刊
摘要:较低的透明度使商业银行面临严重的代理冲突,并使其承担过度信用风险。给银行经理设计随机收益合约能缓解道德风险。但金融管制抑制了银行经理报酬一绩效敏感性。解除规制增加投资机会,但风险也随之而来。要降低银行自由化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需要建立股票等长期激励合约,使经理获得风险回报而不是寻求信息租金。2005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经理报酬出现了显著的松绑现象。但仍以合约收益为主,长期看,中国银行业需要建立基
期刊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解决“三农”和失业等经济社会问题,促进内陆县域(农村)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新路。但是,由于当前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比较优势的不足和财政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来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摘要:以2001—201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角度,以异常贷款损失拨备作为审计独立性的代理变量,以未预期费用作为经济依赖的代理变量,验证了审计师在银行业的经济依赖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审计费用、总费用和非审计费用率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没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非审计费用则对异常贷款损失拨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体而言,有证据显示,审计师在为上市商业银行提供业务过程
期刊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与投资绩效低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与投资绩效低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募集资金闲置的表现形式上,上市公司多偏向采用委托理财、投资国债以及购买其他公司股票,而很少会将募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拆借给大股东或其他关联单位;当募集资金闲置导致投资绩效低迷时,上市公司应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寻找原因,诸如投资决
期刊
摘要:使用标准的计量方法检验股票市场收益率是否存在月份效应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收益率月份效应,其表现形式为在三、四月份表现出较高的收益率,在十二月份收益率较低。中国股市的个股也存在月份效应,其月份效应的表现形式为在一月份表现出较高的收益率,但在六月份的收益率较低。  关键词:股票市场;收益率;月份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
期刊
摘要:基于拓展的以R&D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R&D资本在创新和模仿中的最优分配,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人均物质资本、模仿与创新的相对效率等因素决定了R&D资本的最优分配。进而决定了最优的技术进步。投入创新中的R&D资本与技术差距、人均物质资本、模仿与创新的相对效率成反比,而对于模仿而言则相反。因此,为了实现技术赶超,技术后发国应当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效率。  关键词:人
期刊
摘 要:为城镇化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遇到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条件,不过这要有赖于我们对城镇化动力来源与结构有深刻的认识。本文在参考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起城镇化动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2009年环洞庭湖区域的城镇化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对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摘要:基于对国有煤矿企业IT建设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对IT建设在提升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微观路径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对国有煤矿企业的IT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IT建设;国有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41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3-0117-03    一、引 言    信息技术,也称为IT,是20世纪对人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