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从而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我从事着“百年树人”的光荣职业。一转眼,我已经在三尺讲台站了近十三年。从二十岁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清纯少女到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然小小少年,用近十三年的光阴经营一件事,我曾经迷惘过、彷徨过,我以为自己不爱这片土地或者爱已经麻木……可是今天,当我认真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我才终于弄懂了自己。我不得不承认:不爱教育事业,不爱孩子,那是假话!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上的一点感想。
一、爱的力量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原来我班有个叫杨芳的学生,父亲重病,母亲也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因交不起书费,几次无法来校就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爱心捐助,为解决他吃饭住校问题。我还向学校申请减免他的伙食费,并给他一定的生活补贴,使他亲身感受到教师们的爱意,集体的暖意,同学们的情意,从而激发他学习的信心。几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信,信里杨芳同学写道:“老师,几年没能和您联系,我非常想您。今年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我也要做一名教师。因为在我生活的低谷,不是别人,是老师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身为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我很欣慰我的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信任的力量
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经常会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没劲!”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2010年4月16日,我接到学校的任务,被派出去参加教研活动,要出差四五天。一下子出去那么长的时间,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学生能否出问题,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教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思忖良久,我决定放手一试。首先,我在班里向学生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学习几天,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我们实行‘自治管理’,如果你们表现得好,回来我带大家去爬山!”后来,我不在的那些日子,班级非常平静。小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儿的时候都好!”听后,我微微一笑:“你们都长大了,老师信任你们,老师感觉你们都能行!”我坚信,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要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
三、榜样的力量
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校李老师那个班有两名学生爱吸烟,他做过多次的思想工作,效果很差,找过家长也是没太大效果。后来某一天午自习,他在办公室休息,也在吸烟。正巧那个平时抽烟的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一看到李老师就发出了诡笑,而且眼睛盯着桌子上的烟盒,李老师当时也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利影响。于是,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耐心地做学生的工作,又和学生打赌说:“我把烟戒掉,你们也不许吸烟了。”那些学生本不相信他会戒烟,但通过一段时间互相监督,李老师不再吸烟,那几个学生真的也不再吸烟了。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如果教师吸烟做学生的工作不叫他们吸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反向的,学生内心不会服。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积极向上、不畏挫折的品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有位名师曾说过:“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十多年来,我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把我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我会永远守住心中的那份责任,为了孩子的明天我将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工作与素养.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中小學德育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责编 张宇)
关键词:德育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我从事着“百年树人”的光荣职业。一转眼,我已经在三尺讲台站了近十三年。从二十岁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清纯少女到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然小小少年,用近十三年的光阴经营一件事,我曾经迷惘过、彷徨过,我以为自己不爱这片土地或者爱已经麻木……可是今天,当我认真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我才终于弄懂了自己。我不得不承认:不爱教育事业,不爱孩子,那是假话!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上的一点感想。
一、爱的力量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原来我班有个叫杨芳的学生,父亲重病,母亲也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因交不起书费,几次无法来校就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爱心捐助,为解决他吃饭住校问题。我还向学校申请减免他的伙食费,并给他一定的生活补贴,使他亲身感受到教师们的爱意,集体的暖意,同学们的情意,从而激发他学习的信心。几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信,信里杨芳同学写道:“老师,几年没能和您联系,我非常想您。今年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我也要做一名教师。因为在我生活的低谷,不是别人,是老师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身为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我很欣慰我的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信任的力量
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经常会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越教越没劲!”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2010年4月16日,我接到学校的任务,被派出去参加教研活动,要出差四五天。一下子出去那么长的时间,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学生能否出问题,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教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思忖良久,我决定放手一试。首先,我在班里向学生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学习几天,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我们实行‘自治管理’,如果你们表现得好,回来我带大家去爬山!”后来,我不在的那些日子,班级非常平静。小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儿的时候都好!”听后,我微微一笑:“你们都长大了,老师信任你们,老师感觉你们都能行!”我坚信,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要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
三、榜样的力量
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校李老师那个班有两名学生爱吸烟,他做过多次的思想工作,效果很差,找过家长也是没太大效果。后来某一天午自习,他在办公室休息,也在吸烟。正巧那个平时抽烟的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一看到李老师就发出了诡笑,而且眼睛盯着桌子上的烟盒,李老师当时也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利影响。于是,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耐心地做学生的工作,又和学生打赌说:“我把烟戒掉,你们也不许吸烟了。”那些学生本不相信他会戒烟,但通过一段时间互相监督,李老师不再吸烟,那几个学生真的也不再吸烟了。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如果教师吸烟做学生的工作不叫他们吸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反向的,学生内心不会服。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积极向上、不畏挫折的品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有位名师曾说过:“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我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十多年来,我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把我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我会永远守住心中的那份责任,为了孩子的明天我将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工作与素养.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中小學德育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