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6日到14日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有趣的是,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举办地就是赫尔辛基,所以芬兰人称世锦赛“回家”了。
赫尔辛基确实是田径运动的“家”,尽管世锦赛期间遭遇风雨天气,但芬兰观众对田径的热情,让人动容。
在田径运动的“家”中,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刘翔输掉了世锦赛金牌,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刘翔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也许赫尔辛基之后,他能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风雨中的掌声
北京直达赫尔辛基的飞机下降时,满眼的绿色森林,森林中是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湖泊。
芬兰国土面积排在欧洲第五位,但人口只有520万,可谓地广人稀。我们从万塔机场驱车前往赫尔辛基市区时,满眼空荡荡的,街道整洁而行人稀少,感觉很是冷清。
但我们随即发现了赫尔辛基人多的时候——到这里第二天,去爱斯波市运动员村采访,车堵得很厉害,原来是城市马拉松在举行,蔚为壮观,前不见首,后不见尾;采访完回赫尔辛基,还是堵车,马拉松还没结束。坐在车上看壮健的芬兰人一个个大汗淋漓地跑过,气喘如牛的不多,可见他们经常跑。
据称有一万人参加马拉松。赫尔辛基只有50万人,也就是说,每50个赫尔辛基人就有1个人参加。
芬兰人对运动极为喜爱.甚至可用崇拜二字来形容。赫尔辛基街头,随处可见骑自行车的男女老少,还可见到国内城市已经不多见的二八男车,当然,自行车在芬兰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健身器材。一个芬兰人告诉我们:“芬兰的体育传统不会消失.因为它受到极大的尊敬并有着良好的基础。”
芬兰人对体育的崇拜,在观看田径比赛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8月份是赫尔辛基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但一下雨,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寒冷”二字,我们坐在体育场有顶篷的记者席上瑟瑟发抖,敲一阵键盘,就得搓搓手暖和一下,恨不得在牛仔裤外面再套上一条牛仔裤。世锦赛9天,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8月9日晚上,一场雷雨大风还让比赛暂停了两个小时,据采访过多年田径世锦赛的老记者讲,世锦赛历史上,还从没遭遇过这么大的雨。
当时跑道上雨水迅速流成了小河,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作鸟兽散,场内空无一人,只见草地上有一柄大伞被风吹得迅速翻滚。不过风吹雨打却赶不走芬兰人。看台上的芬兰人穿着雨衣,有节奏地鼓掌,每个田径名将上场.观众们都会像中国球迷见到皇马一般内行地欢呼。即使在比赛暂停运动员全躲到屋里去的情况下,不少观众仍然坚守看台,无聊的时候就掀一阵人浪来自娱自乐。
在芬兰运动员没多少希望拿金牌的情况下,在这么大的风雨中,却有这么多人能够守在看台上……芬兰人对田径真有感情啊!
这种感情,完全是建立在好身板的基础上,否则,第二天赫尔辛基的大小医院里,大概全是打吊瓶的田径爱好者。
客观说来,芬兰这地方自然气候条件并不好,夏天很短暂,而且太阳老不落山,到了该洗洗睡的时候,外面还亮堂堂的,烦吧;冬天很漫长,而且太阳老是不出来,长夜漫漫,更烦吧。不过芬兰人很快乐:夏天可以跑步,冬天可以滑雪,据说最快乐的时候是冬天洗桑拿——芬兰是桑拿浴的故乡——蒸完后到雪地上甚至湖面的冰洞中打个滚。能不佩服人家身体好?
芬兰人为什么身体好?除了人种、医疗、营养外,体育锻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赫尔辛基短短几天,对此已有深刻印象:芬兰人骑车、轮滑、划船,成千上万人跑马拉松……这些对世界田径明星一个个都很熟悉的芬兰观众,说不定几天前就跑在城市马拉松的队伍里。
我们一时误以为田径是芬兰的“第一运动”,但芬兰人说不是,田径只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运动之一,最具优势的体育项目是冰雪运动,比如滑雪和冰球。想想也是,芬兰夏天都这么冷,冬天更是一片冰雪世界。据说芬兰儿童从小穿冰鞋就像走路一样自如。此外,芬兰人也迷足球,这几年高尔夫球也时兴起来,他们还拥有F1赛车手哈基宁、雷克南。另外,芬兰还有传统的民间比赛:背夫人锦标赛和投掷橡胶靴比赛……
在芬兰,每个城镇都有为儿童和个人准备的运动场地.当地政府为这些设施出资,市民免费使用。为了克服天气的束缚,芬兰滑雪爱好者夏天利用滚轴溜冰训练,帆板运动员在河流结冰时改用冰帆。
刘翔的追逐与被追逐的刘翔
采访本届世锦赛的中国记者远远超过历届只因为一个人:刘翔。
8月12日晚上,刘翔以0.01秒之差未能追上杜库里,这位奥运会冠军丢掉了世锦赛金牌。
男子110米栏决赛在赫尔辛基当地时间12日晚上日点45分举行,刘翔在第二道,杜库里在第五道,第四道是曾四夺世锦赛冠军的美国老将阿兰·约翰逊。
发令枪响,刘翔起跑反应为0.164秒,名列8个选手首位,但是他在过前两个栏时并不顺利,从第三个栏开始爆发,逐渐追上阿兰·约翰逊。他拼尽全力冲向终点,黑发飞扬,脸上肌肉因为高速奔跑而颤抖,在撞线的瞬间,他把脑袋猛地扭向右边,看着与他同龄的法国选手杜库里也冲过了终点线。
杜库里起跑不是太好,前几个栏触栏了,一直到第四个栏,他才恢复了自己的节奏,直奔终点,与刘翔同时撞线。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屏息盯着电视屏;13秒07,杜库里;13秒08,刘翔。
“我以为我可以赢……差一点点。”刘翔说。
杜库里举着法国国旗满场飞奔,庆贺自己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在雅典奥运会上被刘翔击败的他此时喜不自禁: “这一刻,我梦想已久。”刘翔撩起自己的衣服,脸上也带着笑容,美国老将阿诺德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我的起跑不错,但第一、二个栏没跨好,太急了。如果跨好了,绝对不是这样。如果前两个栏跨好了,我今天估计可以跑出13秒左右。”刘翔赛后有点遗憾地说,他说,如果还有一两个栏,他就能追上杜库里了。
刘翔的这枚银牌,是中国男子选手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本届世锦赛中国代表团获得的惟一奖牌。
刘翔说:“我努力想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但今天我的状态不是最好。说实在的,他们的身体,力量,节奏都比我强,特别是杜库里,是一名身体条件非常优秀的选手。”
只获得第三名的卫冕冠军阿兰·约翰逊对自己的铜牌很不满意:“我今年的状态一直不错,今天这场比赛是今年跑得最差的一次。”
目睹刘翔第二个;中过终点,在场的不少中国记者都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同时又疲惫不堪的感觉——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多少人狂热得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当悬念终于水落石出时,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有一种解脱感。
希望刘翔也是如此,这块银牌,能让炽烈的 “刘翔热”开始降温。
雅典一战,刘翔名满天下。法国《队报》在今年一篇文章中这么形容:“这个7月13日才满22岁的年轻人,这个2004年8月雅典夏夜中诞生的110米栏奥运冠军。他也是第一个在田径项目中拿到金牌的中国男人,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广告商拼命争夺的宠儿,少年成功的榜样……”
雅典归来,刘翔“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社会活动,即使有意回避,但往往身不由己,他在各种大会上打呵欠昏昏欲睡的镜头,成为“名人之累”最形象的说明。上海有关方面甚至专门作出规定,尽量保证刘翔不受打扰。直至2004年12月13日,他与教练孙海平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冬训,才勉强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但是成名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他出版了自传,打起了官司,接拍一个又一个广告,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他的夺冠事迹,甚至写进了上海市小学教材……
因为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像:6月份在石家庄参加十运会预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完,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
他的背心,都被观众抢走。
“尽管刘翔看上去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海平到赫尔辛基后说。他说,他和刘翔都很怀念2003年巴黎世锦赛前在欧洲训练比赛的环境。
在赫尔辛基,虽然中国代表团特地交待选手村,不安排任何记者对刘翔的采访,但大量记者仍想方设法接近刘翔。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每天都有两个记者守候在选手村门口,“真佩服他们的精神。”
为了保护刘翔不受打扰,冯树勇在世锦赛期间还说了这样的话:宁可得罪记者,也要保护刘翔不受打扰,结果遭遇一片“讨伐”。
其实打扰刘翔的,又怎么仅仅是记者?在记者往往被挡住的时候,保安、警察甚至地方官员对刘翔的“打扰”,谁又能挡得住?
大家对追逐刘翔乐此不倦.只是刘翔累得要死。
在商业触角无孔不入的今天,雅典奥运会后,刘翔被有意无意地包装成了“天下无敌”,而阿兰·约翰逊、杜库里诸人则被视为刘翔的配角,人们心目中的约翰逊,还是那个狼狈摔倒的老将,而杜库里,只不过是雅典奥运会决战时一个跌跌撞撞差点摔倒的毛头小伙子,趴在12秒91的显示牌后黯然神伤。
但事实并非如此。刘翔夺得世锦赛银牌,实属正常,在男子110米栏这个项目上,刘翔与杜库里、约翰逊完全处于三强鼎立格局,谁的综合状况好,谁才能胜出。刘翔身陷奥运会后的成名之累,状态自然没法跟奥运会时相比。雅典奥运会后,杜库里着重改进了起跑,今年以来男子110米栏十大最好成绩,有3个是杜库里跑出来的:12秒97与13秒00、13秒02。约翰逊也未见老态,跑出了12秒99的今年第二好成绩。而刘翔今年的最好成绩只有13秒05。
在疯狂的追捧下,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刘翔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以0.01秒输给杜库里后, 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刘翔是虽败犹荣,能夺得银牌很不容易,但如果能有很好的备战过程,成绩会更好。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也说,奥运会后各种杂七杂八的活动干扰了刘翔,使他的训练得不到保证,所以刘翔的状态今年有所下降。
从雅典回国后,刘翔多次声明自己并非“天下第一”,但没人相信,或不愿相信,逮着孙海平、刘翔就问:什么时候破世界纪录,好像这师徒俩不是体育界的,而是玄学界的。夺得世锦赛银牌后,刘翔表示满意,他接着说了很想说的话;获得奥运冠军并不意味着他永远就是冠军,什么时候都要拿第一,“希望大家不要把期望和压力都放在我一个人肩上。给我一点自由、一点宽容。”
也许赫尔辛基之后,这句话能够真正打动围在他身边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最有希望夺金的选手,赫尔辛基的失利,对刘翔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赫尔辛基确实是田径运动的“家”,尽管世锦赛期间遭遇风雨天气,但芬兰观众对田径的热情,让人动容。
在田径运动的“家”中,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刘翔输掉了世锦赛金牌,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刘翔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也许赫尔辛基之后,他能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风雨中的掌声
北京直达赫尔辛基的飞机下降时,满眼的绿色森林,森林中是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湖泊。
芬兰国土面积排在欧洲第五位,但人口只有520万,可谓地广人稀。我们从万塔机场驱车前往赫尔辛基市区时,满眼空荡荡的,街道整洁而行人稀少,感觉很是冷清。
但我们随即发现了赫尔辛基人多的时候——到这里第二天,去爱斯波市运动员村采访,车堵得很厉害,原来是城市马拉松在举行,蔚为壮观,前不见首,后不见尾;采访完回赫尔辛基,还是堵车,马拉松还没结束。坐在车上看壮健的芬兰人一个个大汗淋漓地跑过,气喘如牛的不多,可见他们经常跑。
据称有一万人参加马拉松。赫尔辛基只有50万人,也就是说,每50个赫尔辛基人就有1个人参加。
芬兰人对运动极为喜爱.甚至可用崇拜二字来形容。赫尔辛基街头,随处可见骑自行车的男女老少,还可见到国内城市已经不多见的二八男车,当然,自行车在芬兰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健身器材。一个芬兰人告诉我们:“芬兰的体育传统不会消失.因为它受到极大的尊敬并有着良好的基础。”
芬兰人对体育的崇拜,在观看田径比赛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8月份是赫尔辛基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但一下雨,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寒冷”二字,我们坐在体育场有顶篷的记者席上瑟瑟发抖,敲一阵键盘,就得搓搓手暖和一下,恨不得在牛仔裤外面再套上一条牛仔裤。世锦赛9天,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8月9日晚上,一场雷雨大风还让比赛暂停了两个小时,据采访过多年田径世锦赛的老记者讲,世锦赛历史上,还从没遭遇过这么大的雨。
当时跑道上雨水迅速流成了小河,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作鸟兽散,场内空无一人,只见草地上有一柄大伞被风吹得迅速翻滚。不过风吹雨打却赶不走芬兰人。看台上的芬兰人穿着雨衣,有节奏地鼓掌,每个田径名将上场.观众们都会像中国球迷见到皇马一般内行地欢呼。即使在比赛暂停运动员全躲到屋里去的情况下,不少观众仍然坚守看台,无聊的时候就掀一阵人浪来自娱自乐。
在芬兰运动员没多少希望拿金牌的情况下,在这么大的风雨中,却有这么多人能够守在看台上……芬兰人对田径真有感情啊!
这种感情,完全是建立在好身板的基础上,否则,第二天赫尔辛基的大小医院里,大概全是打吊瓶的田径爱好者。
客观说来,芬兰这地方自然气候条件并不好,夏天很短暂,而且太阳老不落山,到了该洗洗睡的时候,外面还亮堂堂的,烦吧;冬天很漫长,而且太阳老是不出来,长夜漫漫,更烦吧。不过芬兰人很快乐:夏天可以跑步,冬天可以滑雪,据说最快乐的时候是冬天洗桑拿——芬兰是桑拿浴的故乡——蒸完后到雪地上甚至湖面的冰洞中打个滚。能不佩服人家身体好?
芬兰人为什么身体好?除了人种、医疗、营养外,体育锻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赫尔辛基短短几天,对此已有深刻印象:芬兰人骑车、轮滑、划船,成千上万人跑马拉松……这些对世界田径明星一个个都很熟悉的芬兰观众,说不定几天前就跑在城市马拉松的队伍里。
我们一时误以为田径是芬兰的“第一运动”,但芬兰人说不是,田径只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运动之一,最具优势的体育项目是冰雪运动,比如滑雪和冰球。想想也是,芬兰夏天都这么冷,冬天更是一片冰雪世界。据说芬兰儿童从小穿冰鞋就像走路一样自如。此外,芬兰人也迷足球,这几年高尔夫球也时兴起来,他们还拥有F1赛车手哈基宁、雷克南。另外,芬兰还有传统的民间比赛:背夫人锦标赛和投掷橡胶靴比赛……
在芬兰,每个城镇都有为儿童和个人准备的运动场地.当地政府为这些设施出资,市民免费使用。为了克服天气的束缚,芬兰滑雪爱好者夏天利用滚轴溜冰训练,帆板运动员在河流结冰时改用冰帆。
刘翔的追逐与被追逐的刘翔
采访本届世锦赛的中国记者远远超过历届只因为一个人:刘翔。
8月12日晚上,刘翔以0.01秒之差未能追上杜库里,这位奥运会冠军丢掉了世锦赛金牌。
男子110米栏决赛在赫尔辛基当地时间12日晚上日点45分举行,刘翔在第二道,杜库里在第五道,第四道是曾四夺世锦赛冠军的美国老将阿兰·约翰逊。
发令枪响,刘翔起跑反应为0.164秒,名列8个选手首位,但是他在过前两个栏时并不顺利,从第三个栏开始爆发,逐渐追上阿兰·约翰逊。他拼尽全力冲向终点,黑发飞扬,脸上肌肉因为高速奔跑而颤抖,在撞线的瞬间,他把脑袋猛地扭向右边,看着与他同龄的法国选手杜库里也冲过了终点线。
杜库里起跑不是太好,前几个栏触栏了,一直到第四个栏,他才恢复了自己的节奏,直奔终点,与刘翔同时撞线。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屏息盯着电视屏;13秒07,杜库里;13秒08,刘翔。
“我以为我可以赢……差一点点。”刘翔说。
杜库里举着法国国旗满场飞奔,庆贺自己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在雅典奥运会上被刘翔击败的他此时喜不自禁: “这一刻,我梦想已久。”刘翔撩起自己的衣服,脸上也带着笑容,美国老将阿诺德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我的起跑不错,但第一、二个栏没跨好,太急了。如果跨好了,绝对不是这样。如果前两个栏跨好了,我今天估计可以跑出13秒左右。”刘翔赛后有点遗憾地说,他说,如果还有一两个栏,他就能追上杜库里了。
刘翔的这枚银牌,是中国男子选手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本届世锦赛中国代表团获得的惟一奖牌。
刘翔说:“我努力想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但今天我的状态不是最好。说实在的,他们的身体,力量,节奏都比我强,特别是杜库里,是一名身体条件非常优秀的选手。”
只获得第三名的卫冕冠军阿兰·约翰逊对自己的铜牌很不满意:“我今年的状态一直不错,今天这场比赛是今年跑得最差的一次。”
目睹刘翔第二个;中过终点,在场的不少中国记者都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同时又疲惫不堪的感觉——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多少人狂热得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当悬念终于水落石出时,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有一种解脱感。
希望刘翔也是如此,这块银牌,能让炽烈的 “刘翔热”开始降温。
雅典一战,刘翔名满天下。法国《队报》在今年一篇文章中这么形容:“这个7月13日才满22岁的年轻人,这个2004年8月雅典夏夜中诞生的110米栏奥运冠军。他也是第一个在田径项目中拿到金牌的中国男人,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广告商拼命争夺的宠儿,少年成功的榜样……”
雅典归来,刘翔“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社会活动,即使有意回避,但往往身不由己,他在各种大会上打呵欠昏昏欲睡的镜头,成为“名人之累”最形象的说明。上海有关方面甚至专门作出规定,尽量保证刘翔不受打扰。直至2004年12月13日,他与教练孙海平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冬训,才勉强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但是成名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他出版了自传,打起了官司,接拍一个又一个广告,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他的夺冠事迹,甚至写进了上海市小学教材……
因为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像:6月份在石家庄参加十运会预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完,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
他的背心,都被观众抢走。
“尽管刘翔看上去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海平到赫尔辛基后说。他说,他和刘翔都很怀念2003年巴黎世锦赛前在欧洲训练比赛的环境。
在赫尔辛基,虽然中国代表团特地交待选手村,不安排任何记者对刘翔的采访,但大量记者仍想方设法接近刘翔。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每天都有两个记者守候在选手村门口,“真佩服他们的精神。”
为了保护刘翔不受打扰,冯树勇在世锦赛期间还说了这样的话:宁可得罪记者,也要保护刘翔不受打扰,结果遭遇一片“讨伐”。
其实打扰刘翔的,又怎么仅仅是记者?在记者往往被挡住的时候,保安、警察甚至地方官员对刘翔的“打扰”,谁又能挡得住?
大家对追逐刘翔乐此不倦.只是刘翔累得要死。
在商业触角无孔不入的今天,雅典奥运会后,刘翔被有意无意地包装成了“天下无敌”,而阿兰·约翰逊、杜库里诸人则被视为刘翔的配角,人们心目中的约翰逊,还是那个狼狈摔倒的老将,而杜库里,只不过是雅典奥运会决战时一个跌跌撞撞差点摔倒的毛头小伙子,趴在12秒91的显示牌后黯然神伤。
但事实并非如此。刘翔夺得世锦赛银牌,实属正常,在男子110米栏这个项目上,刘翔与杜库里、约翰逊完全处于三强鼎立格局,谁的综合状况好,谁才能胜出。刘翔身陷奥运会后的成名之累,状态自然没法跟奥运会时相比。雅典奥运会后,杜库里着重改进了起跑,今年以来男子110米栏十大最好成绩,有3个是杜库里跑出来的:12秒97与13秒00、13秒02。约翰逊也未见老态,跑出了12秒99的今年第二好成绩。而刘翔今年的最好成绩只有13秒05。
在疯狂的追捧下,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刘翔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以0.01秒输给杜库里后, 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刘翔是虽败犹荣,能夺得银牌很不容易,但如果能有很好的备战过程,成绩会更好。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也说,奥运会后各种杂七杂八的活动干扰了刘翔,使他的训练得不到保证,所以刘翔的状态今年有所下降。
从雅典回国后,刘翔多次声明自己并非“天下第一”,但没人相信,或不愿相信,逮着孙海平、刘翔就问:什么时候破世界纪录,好像这师徒俩不是体育界的,而是玄学界的。夺得世锦赛银牌后,刘翔表示满意,他接着说了很想说的话;获得奥运冠军并不意味着他永远就是冠军,什么时候都要拿第一,“希望大家不要把期望和压力都放在我一个人肩上。给我一点自由、一点宽容。”
也许赫尔辛基之后,这句话能够真正打动围在他身边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最有希望夺金的选手,赫尔辛基的失利,对刘翔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