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比较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提出,那么素质教育到底有哪些优势呢?本文将从全体性和个别性,基础性和片面性、主体性和机械性、开放性和封闭性、个性化和模式化、启发式和注入式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比较
  素质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面临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同时面临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挑战。面向昨天的“应试教育”,显然是与世界改革背道而驰。当今国际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优势和民族素质优势的竞争,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才不会被开除球籍,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它的优点、合理之处是相对应试教育中的弊端而言,同样,应试教育的缺点也是同素质教育的比较才得以显现,本文从教育的若干基本方面来比较:
  一、全体性与个别性
  素质教育强调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教育,人人成才,它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它是一种没有性别、年龄、条件、基础之别的教育,它是在全面发展人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一定素质的英才。而应试教育只是面向少数人,搞选拔性、淘汰性的教育,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即这种教育只着眼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这种教育导致一种现象:“随着学生沿着教育的阶梯上升时,具备必要天赋或习得的技能与态度,从而成功地越过更高的阶梯的人将会越来越少。”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鉴定少数可以进行完成中学课程、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好、智力“高”的人,然后通过考试将学生按考试分数进行分等,以此来判断哪些学生没有“达到”、“符合”、“了却”,哪些学生是优等生,哪些学生是差生,哪些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哪些学生应被学校淘汰,哪些学生能够进“重点校”,哪些学生只能进“一般校”,好像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超凡的“英才”,而素质教育只能培养整齐、划一的“一般人”,当然素质教育也要培养英才,但绝不能以牺牲多数人为代价。它在培养合格的其整体素质和个性优势得到发展的公民,为各行各业的英才奠定基础的同时,并不排除及时发现有特长的苗子,使他们不失时机地脱颖而出。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育才观上的分歧。
  二、基础性和片面性
  素质教育强调普遍教育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自学、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和受高一级的学历教育打好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潜能,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都应在求进步,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以后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学生在学校中不可能得到非常全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自学、不断地自我教育,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完善,才能以更强的实力立足于社会。学生即使侥幸进入高一级学校,如果基础不扎实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步履艰难,也难成为一个完整的“英才”。
  而应试教育具有片面性,偏重于应考科目的知识传授,忽视普通的全面培养。因此,在应试教育中,考试,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评比考试以至于学校内部的学期考、期中考、单元考,都被提高到极点的境地,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整个基础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的轴心运转,学习演变追求分数。总之,应试教育在追求片面的教育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被遗忘干净,人的潜能、个性、价值本来是高于一切的,在这里也都化为乌有了。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教育性质观上的分歧。
  三、主体性与机械性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培养人和发展人的目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信、自强、自尊意识和具有拼搏和仁爱精神的人,他们是非分明、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奋发有为,象毛泽东所说的有棱有角,象邓小平所说的敢闯敢干,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必然能够积极主动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应试教育是机械性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成了考试机器一个模子出来的零件。他们唯师唯书,没有一点主体性。它是以社会为出发点,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这样塑造出来的人往往是些“精神侏儒”。他们机械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学习,机械地为考试服务,根本谈不上创造性。他们盲目依附,俯首帖耳,亦步亦趋,唯唯喏喏,这些人只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因此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
  四、开放性和封闭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尽其育的功夫,不断扩大教的范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把人放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培养,真正做到象陶行知所说的“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素质教育树立了新的教材观。教材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范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样本,是一个例子而已。教学的目的并非只要学生记住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教材去把握渗透在其中的科学方法和认知态度,各学科不仅要相互配合,而且要相互促进,以促进学生的整体优化发展,素质教育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沸腾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生活,从而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学懂、学活,促进学生身心和喈发展。应试教育是一种封闭性的教育,应试教育尽其教的苦心,不断缩小育的范围,把教育缩小为要考的书。于是唱歌、图画、工艺等各种课外活动都不教了,应试教育把孩子的空间只限于学校,把孩子的生活只限于读书赶考,甚至连节假日都不放过,这种教育严重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书死,死教书,教死书”;学生“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封闭性反映在各门学科上,教材陈旧,唯书至上,奉教材为金科玉律,教师因此死抱住教材不放,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内容给学生视为教学的目的,各科相互孤立,自己顾自己,自己封闭自己,学科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生机和活力。强调死记硬背,违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个性受压抑。   五、个性化和模式化
  素质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从教师的角度说,个性化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是教师个性、风格、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表现。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欢乐,教师的价值,莫过于“创造”二字。创造使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神奇的魅力,它是学生乐学的原因。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说,个性化教育坚持以学生的个性为其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走向全面发展的顶峰的基点,即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其有兴趣的地方获基础较好的学科首先突出成绩,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带动个性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是一种模式化的教育,从教师教的角度说,模式化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简单劳作,其特点是模仿、照搬、重复,教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单调乏味的单向消耗,它是学生厌学的根源。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说,模式化教育搞一刀切,施行天下大一统,即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活动、统一的标准,全然不顾儿童个性表现出来的特殊爱好和才能的发展,这种模式化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无个性、无特长”的人。
  六、启发式和注入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素质教育观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建立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这种教育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启发式教育教学的特点是:1.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2.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使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3.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及其转化,培养学生会学;4.强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培养学生愿学、乐学。
  应试教育是一种注入式的教育,应试教育把学生视为被动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容器和听话机,,一切从教帅的主观愿望出发,全然不顾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和机械训练。注入式教育教学的特点是:1.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要求“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状态”;2.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3.注重教法,忽视学法;4.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这是教育手段方面的问题。
  总之,正如柳斌同志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载《求是》1996年第12期)一文中所说的:“相对于应试教育说,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好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否定,是基础教育的自我否定;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模式更换或取代,归根结底必须由基础自身来完成。素质教育并不是凭空诞生的,离开了应试教育所创造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实践便无从开始。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有统一的一面,素质教育不是对应试教育彻底否定,而是一种积极扬弃。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对立统一,才能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积极继承和利用应试教育所积累起来的“硬件”和“软件”,为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求是》1996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薄壁零件具有加工容易震动、变形,工艺尺寸不易控制的突出特点,本文通过对一个薄壁酒杯零件的加工,来研究薄壁零件的加工特性及防止变形的工艺方法,并设计出合理的工装夹具,最终设计出整个零件的加工方案。  关键词:薄壁零件; 工装设计; 工艺改善  一、分析图纸  通过分析图纸可以看出,该零件由一厚2mm的杯状椭圆薄壁,φ6mm的支撑轴及厚度为4mm的底座组成。其加工主要难点在于保证薄壁在加工中不
期刊
摘 要:部队心理教育是分层次地面对全体官兵的基础教育,部队心理教育的模式应形成与医——患、传——授模式相区别的咨——育模式。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官兵,以要障碍性咨询为重点,面对健康官兵,以发展性咨询作为咨——育模式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部队心理教育; 特点; 模式; 类型  一、部队心理教育的概念  部队心理教育是分层次地面对全体官兵的基础教育。从广义上讲,部队心理教育由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应从趣味游戏入手,让他们深入生活,丰富素材,然后鼓励他们写“放胆文”,抒写个性,改变评价方式,强化表达欲望,顺势入流,将写作进行在快乐的航道。  关键词:小学作文; 兴趣引导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是如今师生的共同的呼声,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而又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这几年我在从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努力,总结出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思考。  一、首先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自己在新接手一个班后的第一个月,首先紧抓班级常规管理,教学暂时往后放放。只有常规教育落到
期刊
现在中学生大多拥有手机,学校往往视手机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禁止学生玩手机,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学生总有办法躲着老师玩手机,大有无手机不生活之势。本人却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完美的完成了实验平抛运动,让学生的手机为学业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13页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中,提供了三种参考案例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本人在教学中,综合这三种案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描绘出了平抛运动轨迹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因其开课时间少,师资力量不足,加之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教师精心耕耘,付出心血与汗水,就能教好小学英语。词汇是语音的基本建筑材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开口说,也才有兴趣学。而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又比较枯燥,这就使记忆单词成为很多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
期刊
摘 要: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全面践行新课程的今天,思想品德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新形势下的教职工思想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创新; 师德; 专业水平; 育人魅力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创新; 语言动情; 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专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新理念: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形象地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要求,不是被动
期刊
摘 要:物理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巧妙运用提问,开启学生心灵,增长学生能力,排除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 技巧; 误区; 方式; 效果  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 要: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课堂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模式。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关键词:浅谈; 课堂教学; 效率  一、作为教师个人,努力做一个学习的研究者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很重要。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