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压力、生态治理、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次计算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指数(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dex,UDI)和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解耦模型对2008-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交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整体呈
【机 构】
: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450001;河南省水循环模拟与水环境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45000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压力、生态治理、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次计算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指数(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dex,UDI)和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解耦模型对2008-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交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UDI由0.24升至0.58,ESI由0.30升至0.41,但增幅逐渐减缓;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系统间关联度均高于0.6,处于中等关联与极强关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人口城镇化对生态安全胁迫作用最大,关联度值高达0.741,生态治理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强,关联度值为0.726;黄河流域九省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解耦作用,未来生态安全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逐渐变强.
其他文献
为分析地表径流速度对城市内涝的影响,采用一维地下排水管网与二维城区地形的动态耦合模型,选取大连市某排水区块作为研究区域,设置4种地表径流速度10种设计降雨场景,模拟分析在不同重现期设计降雨及不同地表径流速度下研究区的内涝积水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地表径流速度降低,管道排水压力变小,管道排水达标率最高可提升48.05%,且降雨重现期越短,地表径流流速对管道排水压力的削减效果越明显;地表径流流速对检查井溢流量影响显著,随着地表径流速度降低,检查井溢流量峰值最高可减小2 750 m3,峰现时间最长可滞后56 mi
为揭示山区不同植被覆盖流域对不同设计暴雨雨型的响应规律,更合理地分析山区暴雨洪水,以四川省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对在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雨型条件下的降水在不同植被覆盖的流域上形成的水文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在四川省3个流域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四川省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为汉王场>关口>大邑流域,径流系数、平均径流系数、洪峰模数、平均洪峰模数均为大邑>关口>汉王场流域;在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径流系数随着暴雨雨型雨峰位置后移而逐渐减小,
为分析和预测常州市暴雨内涝风险,构建常州市主城区水文-水动力-河网-管网耦合的精细化数学模型,以2017年现场原型观测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将2015年洪水模拟情况与实际淹没范围、淹没水深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水位和实测水位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7 cm,计算水位曲线形状与实测水位序列匹配较好;城区70%的暴雨积水点与实际相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水演进及淹没情况.采用常州市主城区精细化数学模型模拟分析50 a、100 a、200 a 一遇最大24 h设计暴雨工况时的洪水淹没情况和管道运行负荷状
基于1960-2014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工程修建情况和实测流量及断面地形资料,分析各时期工程密度和在同流量条件下断面形态(河宽、水深、河相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有效改善了河道断面形态,在河道整治工程密度较小时不能有效控制河势,整治工程对河道断面形态影响较小;随着河道整治工程密度的增大,在同流量条件下河宽减小,水深增大,河相系数减小,河道断面形态向窄深方向发展,可见河道整治工程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对河道断面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河段的游荡特性,起到了稳
基于B/S架构的FXD3-J地面专家系统挖掘TCMS离线数据,为机车运用的故障分析、健康诊断、部件寿命管理、安全风险防控以及机车运维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以该地面专家系统为平台,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对机车空气滤清系统进行空气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机车空气滤清系统的流动阻力损失和空气滤清系统中间腔体内横置式滤清器流动均匀性,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进气量下,空气滤清系统中间风道的阻力特性.滤清器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横置式滤清器分为上下两排,采用顺排和叉排(上4下5和上5下4)的不同排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叉排的排列方式流动阻力比顺排小,但压降略大,阻力损失大;叉排上4下5的排列方式速度更加均匀,过滤效果更好;随着进气量增加,横置式滤清器迎面风速增加,中间风道全压损失增加,叉排上4下5全压损失系数最小.
介绍了 700 kW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的结构特点,按照标准EN 12663-2010《铁路应用-铁道车辆车体的结构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机车车体进行了强度仿真分析,校核车体强度和刚度特性,为机车设计研发提供相应参考.
为探究泵站进水流速大小与泵站进水池水流流态、漩涡的产生与发展变化规律,结合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引渠、前池、进水池和进水管的泵站物理模型和湍流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和非定常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9种不同流速的泵站进水水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进水流速的泵站进水池水流流场分布、漩涡涡量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速为0.322 2~0.564 2 m/s时,泵站表面漩涡的强度随进水流速的增大而增强:当进水流速为0.322 2~0.401 6 m/s时,进水池出现Ⅲ、Ⅳ型漩涡;当进水流速
以淮河流域王家坝、鲁台子、吴家渡和小柳巷4个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Spearman秩次检验法和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滑动秩和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淮河干流典型站点多年洪水系列趋势、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年最大洪峰流量有较大变化,上游的偏差系数总体比下游大,即上游序列离散程度较大,其中,王家坝、鲁台子站点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吴家渡、小柳巷站点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王家坝站点突变点为1985、1993和2
针对使用振动信号与应力波信号对列车轴承故障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高铁列车轴承试验台上安装故障轴承,同步采集应力波和振动信号,然后对两种信号源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最佳轴承故障诊断信号源.结果表明,使用两种信号源数据分析轴承(轻微)故障无明显差别,对于轴承故障识别均具有相当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