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训练目标不明确
训练没有目标,方向就不明确,这是提高田径训练效能的关键。从我国当前广大中小学、基层体校的田径训练情况看,訓练普遍存在着大而全现象,缺少专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青少年田径训练贵在培养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在他们身心机能发育不全的情况下,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步骤,以及竞技所必需的快速、力量、心理稳定等素质。中学体育、体校因受升学率和教师考评机制的影响,一直呈现着训练泛泛的松散现象,教师唤不起学生重田径、强健身的参与热情,场地训练流于形式。从中学到体校以及大学,缺少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小学、中学、大学或体校体育教练员各教一段,没有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致使训练成效大打折扣,造成很多田径“苗子”要么昙花一现,要么中途夭折。
1.2 主客观因素制约
困扰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怕吃苦,训练场地简陋、训练器材缺少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其一,在主观因素方面,时下青少年多是家庭宠儿,怕吃苦,缺少意志和毅力,处理不好文化学习和田径训练的关系,不能承受训练场上心理和生理压力,很多在训练场上因受伤而退却。其二,在客观因素方面,中西部老少偏远地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简陋不全,训练经费短缺。训练中因器材和场地的制约,教师只能纸上谈兵,不能保证开足体育课时的正规训练。场地、器材设施的普及发展是田径事业的基础,场地简陋、器材不全、经费稀少、缺少高水平教师等障碍,已经阻碍了体育现代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开展和田径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提升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的对策
2.1 田径训练必须实现科学规范
世界田径运动人才辈出、记录频频刷新的局面,已向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出必须实行科学规范训练的呼唤。要立足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发育特点,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统筹制定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如童年时期,以锻炼柔韧性为主,少年时期则侧重对速度能力的训练,进入青年阶段,要倾力培养运动员力量和耐力。要实现我国田径运动出成绩出人才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长远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理念,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为基础,对训练方法内容进行规范调整,对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让学生适应并掌握运用训练方法。唯此,才有望实现青少年运动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飞跃提高。
2.2 摆正三个关系,打实训练根基
科学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达到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的目的,处理好整体性与阶段性、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常规训练与阶段竞赛的三个关系,对打实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础尤为重要。
2.1.1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在青少年田径初期训练中,特别是 12 岁到 14 岁阶段,从训练身体协调能力开始,重点进行以身体柔韧为主的训练,强调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结合,训练的负荷视情况逐渐增加。到 16 岁以后,则注重开展专项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之所以会出现阶段性的训练侧重不同,缘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的成长特征不同,因此,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应有不同的训练科目,不同的训练科目应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2.1.2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田径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两者之间充满矛盾,青少年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固然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但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对田径理论的理解,该理论又能指导促进运动员的体能和专项技能训练。怎样合理协调文化课和训练之间的关系,是困扰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难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多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都是来自学校的业余运动员,他们能达到训练学习两不误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3 完善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机制
2.3.1建立一体化训练机制
一体化训练体系是培养田径运动人才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国家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要求,按照长远、科学、系统的训练标准进行训练规划,克服规避训练中片面追求成绩、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问题。让青少年运动员在身心发育的同时,有计划、有标准、有目标地按照既定训练方案训练,使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按照不同阶段的个性化目标进行训练,以实现训练水平梯次式的提高。
2.3.2制定目标评价激励机制
目标评价激励机制是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目标评价、特长评价、达标奖励等制度,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动力具有很好的激发调控作用,对运动员的田径训练成绩提高形成促进。要制定操作性强、合乎训练实际的目标评价奖励机制,通过评价和奖励,让优秀的运动员找到训练付出的收获,让水平次之的运动员看到差距,激发起积极投入训练的热情,为运动员整体训练注入了生机,从而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
2.3.3完善田径训练教育保障机制
教育保障机制是田径训练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从竞赛制度到田径训练机制,从教育管理机制到运动员选拔就业机制,从投入机制到运动员、教练员评价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完善与相互协调,能有效解决田径运动发展迟缓等问题,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家利益。
3 结论
长足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培养壮大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是开展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要目的。首先,社会环境急需优化,各级政府要在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场馆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拿出一系列立竿见影的落实动作。其次,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要坚持以健康成长为前提,对田径训练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制度。最后,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对青少年田径进行训练,提升其综合素养。
1.1 训练目标不明确
训练没有目标,方向就不明确,这是提高田径训练效能的关键。从我国当前广大中小学、基层体校的田径训练情况看,訓练普遍存在着大而全现象,缺少专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青少年田径训练贵在培养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在他们身心机能发育不全的情况下,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步骤,以及竞技所必需的快速、力量、心理稳定等素质。中学体育、体校因受升学率和教师考评机制的影响,一直呈现着训练泛泛的松散现象,教师唤不起学生重田径、强健身的参与热情,场地训练流于形式。从中学到体校以及大学,缺少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小学、中学、大学或体校体育教练员各教一段,没有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致使训练成效大打折扣,造成很多田径“苗子”要么昙花一现,要么中途夭折。
1.2 主客观因素制约
困扰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怕吃苦,训练场地简陋、训练器材缺少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其一,在主观因素方面,时下青少年多是家庭宠儿,怕吃苦,缺少意志和毅力,处理不好文化学习和田径训练的关系,不能承受训练场上心理和生理压力,很多在训练场上因受伤而退却。其二,在客观因素方面,中西部老少偏远地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简陋不全,训练经费短缺。训练中因器材和场地的制约,教师只能纸上谈兵,不能保证开足体育课时的正规训练。场地、器材设施的普及发展是田径事业的基础,场地简陋、器材不全、经费稀少、缺少高水平教师等障碍,已经阻碍了体育现代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开展和田径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提升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的对策
2.1 田径训练必须实现科学规范
世界田径运动人才辈出、记录频频刷新的局面,已向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出必须实行科学规范训练的呼唤。要立足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发育特点,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统筹制定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如童年时期,以锻炼柔韧性为主,少年时期则侧重对速度能力的训练,进入青年阶段,要倾力培养运动员力量和耐力。要实现我国田径运动出成绩出人才的战略目标,必须建立长远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理念,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为基础,对训练方法内容进行规范调整,对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让学生适应并掌握运用训练方法。唯此,才有望实现青少年运动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飞跃提高。
2.2 摆正三个关系,打实训练根基
科学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达到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的目的,处理好整体性与阶段性、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常规训练与阶段竞赛的三个关系,对打实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础尤为重要。
2.1.1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在青少年田径初期训练中,特别是 12 岁到 14 岁阶段,从训练身体协调能力开始,重点进行以身体柔韧为主的训练,强调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结合,训练的负荷视情况逐渐增加。到 16 岁以后,则注重开展专项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之所以会出现阶段性的训练侧重不同,缘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的成长特征不同,因此,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应有不同的训练科目,不同的训练科目应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2.1.2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田径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两者之间充满矛盾,青少年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固然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但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对田径理论的理解,该理论又能指导促进运动员的体能和专项技能训练。怎样合理协调文化课和训练之间的关系,是困扰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难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多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都是来自学校的业余运动员,他们能达到训练学习两不误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3 完善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机制
2.3.1建立一体化训练机制
一体化训练体系是培养田径运动人才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国家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要求,按照长远、科学、系统的训练标准进行训练规划,克服规避训练中片面追求成绩、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问题。让青少年运动员在身心发育的同时,有计划、有标准、有目标地按照既定训练方案训练,使不同层次的运动员按照不同阶段的个性化目标进行训练,以实现训练水平梯次式的提高。
2.3.2制定目标评价激励机制
目标评价激励机制是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有效途径。目标评价、特长评价、达标奖励等制度,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动力具有很好的激发调控作用,对运动员的田径训练成绩提高形成促进。要制定操作性强、合乎训练实际的目标评价奖励机制,通过评价和奖励,让优秀的运动员找到训练付出的收获,让水平次之的运动员看到差距,激发起积极投入训练的热情,为运动员整体训练注入了生机,从而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
2.3.3完善田径训练教育保障机制
教育保障机制是田径训练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从竞赛制度到田径训练机制,从教育管理机制到运动员选拔就业机制,从投入机制到运动员、教练员评价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完善与相互协调,能有效解决田径运动发展迟缓等问题,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国家利益。
3 结论
长足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培养壮大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是开展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要目的。首先,社会环境急需优化,各级政府要在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场馆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拿出一系列立竿见影的落实动作。其次,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要坚持以健康成长为前提,对田径训练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制度。最后,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对青少年田径进行训练,提升其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