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科学课教学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科学课教学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学生听记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能力往往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听记的过程,需要边听边想边写,耳、脑、手并用,这是一个十分紧张的动态心理过程,它比单纯的阅读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效果要强得多,它是一种具有强化效果的“特殊阅读”。训练学生听写,引导学生重视记笔记,对于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听课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听记能力;课堂效率;记笔记;听写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讲得好。中学生应该在学好本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学会一边听,一边写,慢慢地把书写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上课时多数学生干坐着,不知道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记,整个是大眼瞪小眼,只有当教师提醒该记时,才动笔书写。时代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被引进现在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多媒体等的引入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密度。但是,学生习惯了视频和图片,习惯了看电影式的教学方式,习惯看着幻灯片记笔记,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如果幻灯片上没有显示就不会边听边记下来,学生的听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就记笔记和听写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记笔记
记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个好习惯。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那么,教师应该在科学课堂上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掌握做笔记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那么为达此目的,教师就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学法的掌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把学生领入学习之门,逐步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如何做好笔记,我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先听,理解再记
首先要求学生用心的去听,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思路。其次,要求学生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记下来,教师的板书建议学生适当的记一记。另外,就算老师没有点明重要,但学生自己觉得有可能重要或有用的知识点也应记下来。
特别要注意,一定要把教师教学过程中听不懂的记下来,以便课后查书或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把它弄明白。另外对于在预习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上课时要有针对性的去听,必要时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并把答案或解题技巧记在其对应的位置上。
2. 有选择性的记笔记
记笔记不是记教学实录,没必要一字不漏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语全部记下来,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集中精力记笔记时,就没有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学会有所选择地去做笔记。书上有的(如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等)不用记,不必浪费上课时间;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记,把握做笔记的好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最佳的做法是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快速记录下重点知识(如重要定理、规律、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解题方法。在来不及记的时候可以先记下关键词,其他的不是很重要的内容留下空位,课后再做补充和修改。
指导学生重视练习笔记,很多学生在校对作业时注重的是答案,而教师在讲解练习时更注重的是解题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练习的校对过程中更应该吸取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应在练习的相应部位及时地记下解题的相关要点。
二、听写
说到听写不仅是语文、英语教师应该做的,其实科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科没有界限,科学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听写能力培养,这也是培养听记能力的一种方式。听写是思维与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言语的语音音波通过耳膜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语音图像,再与记忆中的信息相联系,比较、分析、推理,达到自觉的理解。听写是能力的体现,听写的好坏不仅在于我们对所听句子和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已有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听写活动是一系列的期待、预测、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从小处着手的好技巧,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一手段,不仅对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一项有效的方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写形式,如科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教师在讲解后要求学生以填空式的方式写出其中的关键词。听写活动既是输入也是输出,而比起单纯的输入、输出活动,还更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以期形成“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教师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写培养,通过听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在课堂中应该听记什么,怎么去听记,听记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听记技能,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听记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是学生习得的自主学习的可行方式,这个学习方式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有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听记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听力活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听力理解则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听写以听力理解为前提,听为手段,写为目的。听记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加工,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波,王增文.英语教学中培养听写能力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3).
[2]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乐清市天成中学)
关键词:听记能力;课堂效率;记笔记;听写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讲得好。中学生应该在学好本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学会一边听,一边写,慢慢地把书写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上课时多数学生干坐着,不知道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记,整个是大眼瞪小眼,只有当教师提醒该记时,才动笔书写。时代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被引进现在的课堂中,不可否认,多媒体等的引入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密度。但是,学生习惯了视频和图片,习惯了看电影式的教学方式,习惯看着幻灯片记笔记,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如果幻灯片上没有显示就不会边听边记下来,学生的听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就记笔记和听写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记笔记
记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个好习惯。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那么,教师应该在科学课堂上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掌握做笔记的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那么为达此目的,教师就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学法的掌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把学生领入学习之门,逐步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如何做好笔记,我建议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先听,理解再记
首先要求学生用心的去听,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思路。其次,要求学生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记下来,教师的板书建议学生适当的记一记。另外,就算老师没有点明重要,但学生自己觉得有可能重要或有用的知识点也应记下来。
特别要注意,一定要把教师教学过程中听不懂的记下来,以便课后查书或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把它弄明白。另外对于在预习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上课时要有针对性的去听,必要时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并把答案或解题技巧记在其对应的位置上。
2. 有选择性的记笔记
记笔记不是记教学实录,没必要一字不漏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语全部记下来,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集中精力记笔记时,就没有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学会有所选择地去做笔记。书上有的(如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等)不用记,不必浪费上课时间;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必记,把握做笔记的好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最佳的做法是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快速记录下重点知识(如重要定理、规律、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解题方法。在来不及记的时候可以先记下关键词,其他的不是很重要的内容留下空位,课后再做补充和修改。
指导学生重视练习笔记,很多学生在校对作业时注重的是答案,而教师在讲解练习时更注重的是解题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练习的校对过程中更应该吸取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应在练习的相应部位及时地记下解题的相关要点。
二、听写
说到听写不仅是语文、英语教师应该做的,其实科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科没有界限,科学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听写能力培养,这也是培养听记能力的一种方式。听写是思维与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言语的语音音波通过耳膜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语音图像,再与记忆中的信息相联系,比较、分析、推理,达到自觉的理解。听写是能力的体现,听写的好坏不仅在于我们对所听句子和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已有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听写活动是一系列的期待、预测、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从小处着手的好技巧,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一手段,不仅对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一项有效的方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写形式,如科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教师在讲解后要求学生以填空式的方式写出其中的关键词。听写活动既是输入也是输出,而比起单纯的输入、输出活动,还更具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以期形成“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教师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写培养,通过听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认清在课堂中应该听记什么,怎么去听记,听记的情况怎么样,让他们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地掌握有效听记技能,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听记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是学生习得的自主学习的可行方式,这个学习方式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的“学情”,有耐心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听记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听力活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听力理解则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听写以听力理解为前提,听为手段,写为目的。听记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加工,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波,王增文.英语教学中培养听写能力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3).
[2]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乐清市天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