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常常会使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也进一步唤醒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主题,探究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共生,并通过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全人类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必要性与客观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常常是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更是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大挑战。然而当人类把目光聚集在其防控和治疗的同时,更应对其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进一步去探究及反思。
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审视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思想保障,是指导人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危机的重要法宝。
然而,近年来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甚至会给人类造成直逼生命的威胁,这不禁让人发问,这病毒是否应验了恩格斯笔下“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不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来审视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总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自然高于人的神学自然观,另一种是主张人高于自然的机械自然观。不同于以上两种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并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
自然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数百万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人虽然可以改造自然,但人类在向自然汲取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既促进自然发展也会因其对自然资源无尽的索取造成对自然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便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这句经典语录为人类敲响了一味征服和改造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警钟,近年来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再次严厉地报复了人类。这些公共卫生事件警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将自身的价值凌驾于自然之上,无论人类如何进化,都不可能摆脱自然而独立存在,而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被破坏,人类的行为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提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与人构建成为社会,进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重要体现,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在需求和欲望的促使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性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以体现。
(三)尊重善待自然
随着工业文明后期的发展,产业能力迅速提升的要求,致使人类对地球资源造成的消耗与污染急剧加速,这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自信地认为,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大自然是供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库。然而当大自然的地震、海啸、飓风、传染性病毒来临时,这种盲目自信便会瞬间黯然失色。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即使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创伤是难以弥补的。
因此,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又以自然界为生存基础,就必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每一次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都应唤醒民眾要成为“生态文明人”。做一名“生态文明人”不仅要具有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性意识,将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相统一,更应尊重每个人的生态权益,尊重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作为一名“生态文明人”也应意识到若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将更加有限,人类的建设发展也会因长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限制。为此,请尊重善待自然。
(四)人类行为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自地球诞生以来,病毒已经在自然环境中存在数十亿年,而其之所以开枝散叶、种类繁多,离不开其在演化过程中与野生动物宿主之间形成的互为依托的平衡关系。然而,人类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对野生动物进行的捕杀、交易乃至食用,可谓是亲手开启了病毒传播的“阀门”,使人类自己深受其害。
虽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但是人类应懂得,人对自然的改造不可随心所欲,这种改造必须合理。而所谓合理的改造,前提就要求人类需要学会认识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从而把自身的目的性与自然的规律性结合起来。人类一旦忽视或违反自然规律随意利用自然,必将反噬苦果。
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已敲响了警钟,只有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我国的继承与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突发的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是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严峻考验。
面对考验,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迅速打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阻击战。而这些斗争不仅是保卫民众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防控战役,更印证了我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必要性与客观性。 在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和方法得到了积极运用,中国共产党充分研究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环境保护列为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命题,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从而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应用的时代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上述一系列要求,都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与运用。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在迈进文明社会的征程中必须面对但又未能很好解答的重大课题。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面对近年来在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面对其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和考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想应引起全人类的思考和重视,人们要切实铭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性认识和历史教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消费理念转变、法规制度完善,让全球打赢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努力和成果,成为全人类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9.10.3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10.2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常常是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更是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大挑战。然而当人类把目光聚集在其防控和治疗的同时,更应对其产生的根源,特别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进一步去探究及反思。
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审视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思想保障,是指导人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危机的重要法宝。
然而,近年来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甚至会给人类造成直逼生命的威胁,这不禁让人发问,这病毒是否应验了恩格斯笔下“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不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来审视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西方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总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自然高于人的神学自然观,另一种是主张人高于自然的机械自然观。不同于以上两种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并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
自然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数百万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人虽然可以改造自然,但人类在向自然汲取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既促进自然发展也会因其对自然资源无尽的索取造成对自然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便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这句经典语录为人类敲响了一味征服和改造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警钟,近年来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再次严厉地报复了人类。这些公共卫生事件警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将自身的价值凌驾于自然之上,无论人类如何进化,都不可能摆脱自然而独立存在,而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被破坏,人类的行为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提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与人构建成为社会,进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重要体现,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在需求和欲望的促使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性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以体现。
(三)尊重善待自然
随着工业文明后期的发展,产业能力迅速提升的要求,致使人类对地球资源造成的消耗与污染急剧加速,这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自信地认为,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大自然是供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库。然而当大自然的地震、海啸、飓风、传染性病毒来临时,这种盲目自信便会瞬间黯然失色。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即使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创伤是难以弥补的。
因此,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又以自然界为生存基础,就必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每一次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都应唤醒民眾要成为“生态文明人”。做一名“生态文明人”不仅要具有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性意识,将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相统一,更应尊重每个人的生态权益,尊重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作为一名“生态文明人”也应意识到若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将更加有限,人类的建设发展也会因长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限制。为此,请尊重善待自然。
(四)人类行为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自地球诞生以来,病毒已经在自然环境中存在数十亿年,而其之所以开枝散叶、种类繁多,离不开其在演化过程中与野生动物宿主之间形成的互为依托的平衡关系。然而,人类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对野生动物进行的捕杀、交易乃至食用,可谓是亲手开启了病毒传播的“阀门”,使人类自己深受其害。
虽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但是人类应懂得,人对自然的改造不可随心所欲,这种改造必须合理。而所谓合理的改造,前提就要求人类需要学会认识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从而把自身的目的性与自然的规律性结合起来。人类一旦忽视或违反自然规律随意利用自然,必将反噬苦果。
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已敲响了警钟,只有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我国的继承与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突发的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是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严峻考验。
面对考验,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迅速打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阻击战。而这些斗争不仅是保卫民众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防控战役,更印证了我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必要性与客观性。 在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和方法得到了积极运用,中国共产党充分研究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环境保护列为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命题,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从而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应用的时代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上述一系列要求,都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与运用。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在迈进文明社会的征程中必须面对但又未能很好解答的重大课题。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面对近年来在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面对其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和考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想应引起全人类的思考和重视,人们要切实铭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规律性认识和历史教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消费理念转变、法规制度完善,让全球打赢以烈性传染病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努力和成果,成为全人类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9.10.3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10.2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