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校3.0时代(上)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变革的技术社会背景
  “学校不是生而有之,也不是亘古不变。”学校是不断进化的,那么驱动学校进化的力量是什么?是技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中技术、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技术变了,我们的教育也得跟着变,学校也会随之不断进化。
  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在什么样的技术背景下发生变革的?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它们可以折射出社会技术变迁的脉络。
  图1为iPhone2007年的廣告,这张图想要表达的是,左边女生手中的一部智能手机囊括了右边这个人身上背的所有设备的功能,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过去一根电源线、一根网络线便将我们固定在办公桌前,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动起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时代开启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例如,图2是一个孩子在玩iPad,这说明这一时代的开启使我们的孩子变成了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在这些数码产品的陪伴下长大,他们大脑当中最早期形成的突触连接已经根深蒂固地跟数码产品建立了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决定兴奋、愉悦等最根本的突触连接与数码产品密切相关。同时,数码产品也改变着我们成年人,图3就是一个为“手机控”而设计的拉面碗。还有一些更夸张的例子,都说明技术已经成为深深的烙印,烙在了我们文化的基因中。
  对于这一系列的改变,一些精英早已察觉。2012年,马化腾率先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他表示,“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使所有产业都得以重构、再造。2015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我国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这说明人工智能是互联网技术的下半场,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认为这是一个零点技术的开端。那么,这些到底会对我们的技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大量运用,到2050年后我们会发现,纯生物的人会日渐稀少。要么在一个人身上植入芯片,要么在一个人身上打一针注射机器人,守护人类的健康,并将健康指标进行实时数据传感。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曾说,到2040年,机器人比你的太太更懂你。目前来看,这一目标会实现得更早。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从计算智能(AlphaGo)到感知智能(语音识别)再到认知智能(首个“机器人公民”索菲亚)的飞跃,让我们能够预感到,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正在逐渐展开。预计在2050年前后,地球上将会有100亿个机器人与我们共处,这将让人类直面“奇点”:法律道德、经典理论、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技术极限都可能被突破。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教育如何应对这一时代?
  腾讯公司开发的AI医学助手是一款辅助医生进行影像分析的机器人,已实现了辅助医生筛查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疾病,以及利用AI辅诊引擎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一项调查数据表明,AI医学助手在全国两三百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生排名中排在第17位,这意味着排名18位以后的医生都可以不要了。这就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新的冲击:如果我们现在抛弃传统的教育路径、教育理论,那意味着前面的16位医生产生不出来;如果我们还是沿袭着传统的医学教育理论,那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在大量浪费。
  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从来都不是没有来由的。图4是一张人类能力地形图,图中的海拔高度代表了在AI执行这些任务时人类水平的难度,海平面则表示了当下AI所能达到的水平。海平面会随着AI的进步而上升,所以在这张地形图上我们会发现类似“全球变暖”的变化。我们显然要避免那些近海区的工作,这些工作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同样对教育提出了疑问:我们应该教什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判断,即活法已变则学法必变,学法已变则教法必变,教法已变则学校必变。如果我们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
  信息技术如果能够赋能教育变革,笔者认为会在以下五个方面率先突破:1.重构学习环境;2.再造教学流程;3.变革教育供给;4.变革评价方式;5.变革教育治理。这五个方面都是信息技术赋能学校变革的体现。
  学校形态的变迁
  前面说过,学校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来传递智慧。农耕时代到来后,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开始出现。因为有一些人逐渐分离出来,不再从事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比如孔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们称之为学校1.0。学校1.0主要是适应农耕文明的,那个时候知识短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教育就是传道,学习就是求学。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由于社会需求,教学开始走向大众化。因为要满足大众教学,所以过去的私塾制、师徒制无法满足大规模培养的需求,因此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学校,工业革命的很多哲学映射到学校里面,我们称之为学校2.0。学校2.0有三个明显特征: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当我们的教育走到了后工业社会,这种学校必须要改变。这就是今天我们谈学校变革的基础。
  到了学校3.0,主要是适应信息社会和智能时代。这个时候的社会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1.海量的信息知识。2.信息对称。即你知道的我也知道,我和你之间只相差一个百度。3.个性和创新成为时代的标志。4.学习不再成为生存需要,动机鸿沟逐渐显现。5.学校的概念会越发模糊。电视台、互联网公司都可能是一所学校。6.角色边界不清。人人都可以成为教师,跨界成为常态。7.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教师这个职业,不但会遇到跨界,还会遇到人工智能来抢饭碗。8.学校的概念将发生颠覆。所以,未来的学校在校园、社区、城市、国家,在软环境和硬环境当中取得一个融合点的时候,学校变革的一个逻辑起点就到来了。
  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期望
  现在我们国家进行的课程教材改革还是微观的,还没有涉及学校整个教育的变革。深化课程改革,就是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多样化课程加个性化培养;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种技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通过这种变革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融合,来促进整个育人模式的转变,是我们教育信息化或者教育现代化2035的核心背景。
  当然,中国教育的问题能不能真正解决,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有人曾说过,中国教育有三座大山:公平均衡、优质创新、个性灵活。用技术能不能解决公平,能不能解决创新优质,能不能解决个性灵活,这是衡量我们教育信息化价值意义的决定因素。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教育信息化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2.0就是教育学、认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混合体,会伴随着互联网大脑而不断进化。现在的互联网已经逐渐走向智能化的时代,“三全两高一大”基本上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提出的。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其实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概念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内容而存在。第二个是工具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加速器或触媒,强化原有的模式,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而使用。它并没有改变教育本质的轨迹,只不过让教育在原来的轨迹上加速飞奔。第三个是思维方式阶段: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真正地转变一些思维方式,信息技术会嵌入学习系统,促进学习方式的创新发展而使用。比如说我们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哪些可以不教,该怎么评、怎么管,这些问题过去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吗?如果不能做到,笔者认为还在1.0阶段。做到了,就到了2.0阶段。
  所以,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第一,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主要是技术的教育应用,而不是教育理念的技术实现。很少有一个技术是专门为教育而诞生的,大部分都是在其他方面诞生了再用于教育。第二,它是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而不是教育理念的信息化。第三,它是工业革命时代学习范式的丰富和完善,而不是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第四,它是局部的、点状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而不是整体的、常态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三通两平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逐步推进,依托网络平台“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师团队”等远程课堂的互动效应,能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课题的界定  “网络联校远程课堂互动”是借助网络信息化媒体,通过实时音视频信号的网络传输,实现网络联校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学互动,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
期刊
主讲人:王元生 专业指导:吴猛  教学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部将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同时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  本课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
期刊
教学背景  3D打印作为教育信息化2.0新形势下AI领域的创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3D打印尚未正式纳入学校课程,因此没有指定的教材。3DOne软件是全国首创的青少年三维创意设计软件,是助力中小学培养创新思维和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工具。3DOne软件作为一款创意3D设计软件,对学生入门3D设计帮助很大。简洁的操作界面、功能强大的建模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创意想象空间。  我校把3D
期刊
本报讯 日前,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在该市丰裕中心小学开展智慧课堂软件与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培训,全市中小学分管信息化校长、教师30余人参加培训。  丰裕中心小学姚久峰老师执教了科学课“建桥梁”。姚老师运用易课堂軟件和平板电脑,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现场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同时在线学习、自主探究、即时体验、现场互动、及时分享等,呈现了智慧课堂的独特魅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展示了
期刊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的目标,将课堂教学引入了新的境界。尤其针对对话教学,多媒体可以轻松创设适当的情境,模拟表演角色练习对话,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乐于交际,善于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
期刊
本报讯 日前,淮安市电教馆在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举办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结题现场会,相关课题主持人及其骨干成员60多人参加会议。  按照江苏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要求,淮安市电教馆对申请结题的2017年度立项课题进行规范操作。  会前,课题组向专家和与会代表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结题材料和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接著,“新技术视域下小学形概念建构策略的研究”“在线教育对学生作业有效性影响的研究”“网
期刊
本报讯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日前印發《关于组织申报“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全市正式启动“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申报工作。  《通知》提出,本次申报以《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教电[2018]1号)为依据,达到省标要求视同达到苏州市三星级智慧校园标准,到2020年,全市70%的学校须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标准。  本次申报分自评、
期刊
本报讯 近日,中央电教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项目专家巡回指导活动(江苏泰州片区)在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报告厅举行。  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校长尹友胜汇报了学校智慧课堂的研究工作。集团骨干教师芦慧和陈兴兴分别执教示范课。教师通过平台课前发布预习单,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完成任务提交,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预习中的困惑和心得。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台
期刊
本报讯 近日,邳州市教育局召开2019年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培训会,副局长周卫出席会议。  会议对2018年邳州市智慧校園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9年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作部署安排。  会议指出,在去年的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中,邳州市采取整体推进、特色发展的原则,各创建校积极建设校本智慧校园,如运河中学学情监测、智慧安防,明德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炮车中学数字气象站,运师附小线上线下大阅读,实验小学网络红
期刊
课改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曾欣喜若狂,然而随着课改步伐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轰轰烈烈的课改并没有达到其原本美丽的设想。在课改的外套下,语文变得沉重了,教学变得烦琐了,学生更是苦不堪言。究竟是课改错了,还是教育错了?  愚以为,其实错的原因只有一点:语文太“胖”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只要我们动动手,给语文减减肥,那么我们的语文便会回到正常的轨道,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