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热退了,黄昏便漫上来。
房屋、树木、花草,一切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一层淡淡的轻纱。白天的闷热与喧闹被风滤过,渐渐安静下来。树叶儿一动不动,偶尔一阵风吹来,叶子颤动一下,断断续续传来知了低沉的嗓音。瓜果和庄稼吸足了一整天的光热,在此时展开释放。四周弥散着潮热、土腥和青稞草样的气息,慢慢消融在黄昏的清幽淡远里,带着一丝曼妙的温柔。
这里便是菜园,老人辛勤播种,精心照料,一切绿色植物都呈现出葳蕤的长势。伴着柔光,踩着绵软潮湿的泥土,走到黄昏里,走到所有植物中间。靠近它们,悄无声息陪着一起静默,仿佛听见灿烂的生命在植物体内轻轻律动。东南角上的丝瓜秧,枝叶和蔓子爬上了栏杆和围墙,绿意铺了个满眼。葱茏茂密的枝叶在黄昏里暗淡下来,花朵却似溢出的阳光,在流离的根须和绿叶间闪烁。果实躲藏不住,落在墙边,把丰润的身体完全袒露出来。蜂子小蝇也困倦,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任由綠色的瀑布孤独流泻。茄子辣椒压弯了枝头,豆角黄瓜在架子上窃窃私语,说了一整天的话儿还没说够,趁着傍晚淡淡的霞光互相道着晚安。薄荷草支起细碎的小花,透出一点点白,在微风里轻轻翕动,阵阵清香穿过潮湿的空气迂徐而来,像轻柔的雨丝掠过心头。
灯光星火般亮起来,暗淡了渐渐退去的晚霞。整个村落飘起轻柔的白烟,绿树房屋全笼在一层青纱帐里,迷蒙而淡远。鸡鸭拾起撒落在地上的秕谷,欢叫着回笼去了;山羊们安详地趴在大树下,咀嚼着嘴里最后一绺青草,眯缝着眼睛朝向天边,“咩咩咩———”低声叫着。灯光里晃动着身影,忙忙碌碌的人们,把渐渐浓郁的黄昏推进推出,踩来踩去,最后融进一片依稀的朦胧里。他们管不了许多,伴着一缕清风,借着一丝灯光,在小院里唏唏呼呼地喝起南瓜粥;或是三三俩俩地结着伴儿,蹲在河沿的马路上,一边谈着天气收成,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虫叫蛙鸣。
黄昏渐浓,喧闹停止了,一切影子开始模糊起来。走出院儿去,来到小河边。河水在垂柳的掩映里异常安静,青草和芦苇一动不动,偶有涟漪滑过水面,像是寂寞的小虫在内敛的燥热里出来透口气儿。迈过小桥,生长在岸边的那些树木,透着惨淡的身影,静默从容。他们专注地朝向天空,向天空挥舞着双手,在渐渐沉郁的空气里拉伸着枝条,吞吐着浓重的气息。慢慢走着,小路发着白光,空气开始蒸腾起一层雾气,似乎要把整个黄昏包裹起来,送给闷热的夏天。知了弹起间歇的琴音,蛐蛐开始“瞿瞿—瞿瞿—”鸣唱,这是给甜柔的傍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望向田野,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阻隔着视线。余晖退去了,光线暗下来,玉米地成了一堵堵暗绿色的墙,一排排、一阵阵,挨挨挤挤的。玉米穗撇出锤去,玉米缨子由嫩黄变成暗红,鼓胀的种子一点点向外突起,像要挣脱束缚似的。一阵风过,玉米抖抖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丛丛簇簇的枣树泛着油绿,枣子黄了,就像星罗棋布的小灯笼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天黑下来,庄稼们更加沉默了,也许被倾注太多的目光,它们成了夏季的主角儿,葱茏的长势占满土地的胸膛,成为乡村里最充实的色彩,最丰腴的内容。
天黑下来,黄昏被彻底关在门外。一阵闷热,雨说来就来了。先是“噼噼啪啪”地落一阵子,打湿了地皮。接着一阵风过,电闪雷鸣,傍晚所有的混沌被打破,黑暗被一道道地划开,电光里是树木崔嵬的影子,雨便丛天而降。这是夏季惯常的雨,总是来势汹汹,不容质疑。黑暗笼罩了一切,只听见哗哗哗的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敲击着树叶房檐,滴落在台阶上水花四溅,落在水桶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雨水开始积聚起来,穿过树叶花丛,滑过门前的石基,流向沟渠小河,砖石甬路也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闪电停了,雷声远去,夏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月亮升起来,天空那么明朗,洒下了一院儿的清辉。望着月光,仿佛看见星星般的雨点在水面上画出一个个小圆圈儿。
夜半,蛙声轰鸣,从睡梦中被惊醒。那阵势———仿佛几千只蛙聚集在窗沿下呱叫。多而不乱,嘈而不杂,呼吸吐纳似乎经过了专业训练,咕咕—呱!咕咕—呱!呱呱—呱!大雨过后,水量丰盈,田里、沟里、荷塘里已成了蛙的天下。它们夜夜欢叫,声音响亮,近处此起彼伏、如雷贯耳;远处时断时续、渐渐依稀。此时,月亮退下去了,只有树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风回归了夜的梦,
把安祥的琴弦轻轻拨动。
裁剪一片宁谧,
给夜做了件祥和的外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弭晓昕,笔名,末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诗歌学会会员。陆续在《河北日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草原》《散文风》《核桃源》《当代写作》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公众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七十余万字。出版散文集《归去来兮》,参与编写剧本《国家命脉》,沧州散文十家,任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文学篱栏副总编,现就职于沧州高新区税务局。
房屋、树木、花草,一切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一层淡淡的轻纱。白天的闷热与喧闹被风滤过,渐渐安静下来。树叶儿一动不动,偶尔一阵风吹来,叶子颤动一下,断断续续传来知了低沉的嗓音。瓜果和庄稼吸足了一整天的光热,在此时展开释放。四周弥散着潮热、土腥和青稞草样的气息,慢慢消融在黄昏的清幽淡远里,带着一丝曼妙的温柔。
这里便是菜园,老人辛勤播种,精心照料,一切绿色植物都呈现出葳蕤的长势。伴着柔光,踩着绵软潮湿的泥土,走到黄昏里,走到所有植物中间。靠近它们,悄无声息陪着一起静默,仿佛听见灿烂的生命在植物体内轻轻律动。东南角上的丝瓜秧,枝叶和蔓子爬上了栏杆和围墙,绿意铺了个满眼。葱茏茂密的枝叶在黄昏里暗淡下来,花朵却似溢出的阳光,在流离的根须和绿叶间闪烁。果实躲藏不住,落在墙边,把丰润的身体完全袒露出来。蜂子小蝇也困倦,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任由綠色的瀑布孤独流泻。茄子辣椒压弯了枝头,豆角黄瓜在架子上窃窃私语,说了一整天的话儿还没说够,趁着傍晚淡淡的霞光互相道着晚安。薄荷草支起细碎的小花,透出一点点白,在微风里轻轻翕动,阵阵清香穿过潮湿的空气迂徐而来,像轻柔的雨丝掠过心头。
灯光星火般亮起来,暗淡了渐渐退去的晚霞。整个村落飘起轻柔的白烟,绿树房屋全笼在一层青纱帐里,迷蒙而淡远。鸡鸭拾起撒落在地上的秕谷,欢叫着回笼去了;山羊们安详地趴在大树下,咀嚼着嘴里最后一绺青草,眯缝着眼睛朝向天边,“咩咩咩———”低声叫着。灯光里晃动着身影,忙忙碌碌的人们,把渐渐浓郁的黄昏推进推出,踩来踩去,最后融进一片依稀的朦胧里。他们管不了许多,伴着一缕清风,借着一丝灯光,在小院里唏唏呼呼地喝起南瓜粥;或是三三俩俩地结着伴儿,蹲在河沿的马路上,一边谈着天气收成,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虫叫蛙鸣。
黄昏渐浓,喧闹停止了,一切影子开始模糊起来。走出院儿去,来到小河边。河水在垂柳的掩映里异常安静,青草和芦苇一动不动,偶有涟漪滑过水面,像是寂寞的小虫在内敛的燥热里出来透口气儿。迈过小桥,生长在岸边的那些树木,透着惨淡的身影,静默从容。他们专注地朝向天空,向天空挥舞着双手,在渐渐沉郁的空气里拉伸着枝条,吞吐着浓重的气息。慢慢走着,小路发着白光,空气开始蒸腾起一层雾气,似乎要把整个黄昏包裹起来,送给闷热的夏天。知了弹起间歇的琴音,蛐蛐开始“瞿瞿—瞿瞿—”鸣唱,这是给甜柔的傍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望向田野,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阻隔着视线。余晖退去了,光线暗下来,玉米地成了一堵堵暗绿色的墙,一排排、一阵阵,挨挨挤挤的。玉米穗撇出锤去,玉米缨子由嫩黄变成暗红,鼓胀的种子一点点向外突起,像要挣脱束缚似的。一阵风过,玉米抖抖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丛丛簇簇的枣树泛着油绿,枣子黄了,就像星罗棋布的小灯笼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天黑下来,庄稼们更加沉默了,也许被倾注太多的目光,它们成了夏季的主角儿,葱茏的长势占满土地的胸膛,成为乡村里最充实的色彩,最丰腴的内容。
天黑下来,黄昏被彻底关在门外。一阵闷热,雨说来就来了。先是“噼噼啪啪”地落一阵子,打湿了地皮。接着一阵风过,电闪雷鸣,傍晚所有的混沌被打破,黑暗被一道道地划开,电光里是树木崔嵬的影子,雨便丛天而降。这是夏季惯常的雨,总是来势汹汹,不容质疑。黑暗笼罩了一切,只听见哗哗哗的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敲击着树叶房檐,滴落在台阶上水花四溅,落在水桶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雨水开始积聚起来,穿过树叶花丛,滑过门前的石基,流向沟渠小河,砖石甬路也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闪电停了,雷声远去,夏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月亮升起来,天空那么明朗,洒下了一院儿的清辉。望着月光,仿佛看见星星般的雨点在水面上画出一个个小圆圈儿。
夜半,蛙声轰鸣,从睡梦中被惊醒。那阵势———仿佛几千只蛙聚集在窗沿下呱叫。多而不乱,嘈而不杂,呼吸吐纳似乎经过了专业训练,咕咕—呱!咕咕—呱!呱呱—呱!大雨过后,水量丰盈,田里、沟里、荷塘里已成了蛙的天下。它们夜夜欢叫,声音响亮,近处此起彼伏、如雷贯耳;远处时断时续、渐渐依稀。此时,月亮退下去了,只有树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风回归了夜的梦,
把安祥的琴弦轻轻拨动。
裁剪一片宁谧,
给夜做了件祥和的外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弭晓昕,笔名,末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诗歌学会会员。陆续在《河北日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草原》《散文风》《核桃源》《当代写作》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公众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七十余万字。出版散文集《归去来兮》,参与编写剧本《国家命脉》,沧州散文十家,任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文学篱栏副总编,现就职于沧州高新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