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向晚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热退了,黄昏便漫上来。
  房屋、树木、花草,一切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笼着一层淡淡的轻纱。白天的闷热与喧闹被风滤过,渐渐安静下来。树叶儿一动不动,偶尔一阵风吹来,叶子颤动一下,断断续续传来知了低沉的嗓音。瓜果和庄稼吸足了一整天的光热,在此时展开释放。四周弥散着潮热、土腥和青稞草样的气息,慢慢消融在黄昏的清幽淡远里,带着一丝曼妙的温柔。
  这里便是菜园,老人辛勤播种,精心照料,一切绿色植物都呈现出葳蕤的长势。伴着柔光,踩着绵软潮湿的泥土,走到黄昏里,走到所有植物中间。靠近它们,悄无声息陪着一起静默,仿佛听见灿烂的生命在植物体内轻轻律动。东南角上的丝瓜秧,枝叶和蔓子爬上了栏杆和围墙,绿意铺了个满眼。葱茏茂密的枝叶在黄昏里暗淡下来,花朵却似溢出的阳光,在流离的根须和绿叶间闪烁。果实躲藏不住,落在墙边,把丰润的身体完全袒露出来。蜂子小蝇也困倦,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任由綠色的瀑布孤独流泻。茄子辣椒压弯了枝头,豆角黄瓜在架子上窃窃私语,说了一整天的话儿还没说够,趁着傍晚淡淡的霞光互相道着晚安。薄荷草支起细碎的小花,透出一点点白,在微风里轻轻翕动,阵阵清香穿过潮湿的空气迂徐而来,像轻柔的雨丝掠过心头。
  灯光星火般亮起来,暗淡了渐渐退去的晚霞。整个村落飘起轻柔的白烟,绿树房屋全笼在一层青纱帐里,迷蒙而淡远。鸡鸭拾起撒落在地上的秕谷,欢叫着回笼去了;山羊们安详地趴在大树下,咀嚼着嘴里最后一绺青草,眯缝着眼睛朝向天边,“咩咩咩———”低声叫着。灯光里晃动着身影,忙忙碌碌的人们,把渐渐浓郁的黄昏推进推出,踩来踩去,最后融进一片依稀的朦胧里。他们管不了许多,伴着一缕清风,借着一丝灯光,在小院里唏唏呼呼地喝起南瓜粥;或是三三俩俩地结着伴儿,蹲在河沿的马路上,一边谈着天气收成,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虫叫蛙鸣。
  黄昏渐浓,喧闹停止了,一切影子开始模糊起来。走出院儿去,来到小河边。河水在垂柳的掩映里异常安静,青草和芦苇一动不动,偶有涟漪滑过水面,像是寂寞的小虫在内敛的燥热里出来透口气儿。迈过小桥,生长在岸边的那些树木,透着惨淡的身影,静默从容。他们专注地朝向天空,向天空挥舞着双手,在渐渐沉郁的空气里拉伸着枝条,吞吐着浓重的气息。慢慢走着,小路发着白光,空气开始蒸腾起一层雾气,似乎要把整个黄昏包裹起来,送给闷热的夏天。知了弹起间歇的琴音,蛐蛐开始“瞿瞿—瞿瞿—”鸣唱,这是给甜柔的傍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吗?
  望向田野,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阻隔着视线。余晖退去了,光线暗下来,玉米地成了一堵堵暗绿色的墙,一排排、一阵阵,挨挨挤挤的。玉米穗撇出锤去,玉米缨子由嫩黄变成暗红,鼓胀的种子一点点向外突起,像要挣脱束缚似的。一阵风过,玉米抖抖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丛丛簇簇的枣树泛着油绿,枣子黄了,就像星罗棋布的小灯笼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天黑下来,庄稼们更加沉默了,也许被倾注太多的目光,它们成了夏季的主角儿,葱茏的长势占满土地的胸膛,成为乡村里最充实的色彩,最丰腴的内容。
  天黑下来,黄昏被彻底关在门外。一阵闷热,雨说来就来了。先是“噼噼啪啪”地落一阵子,打湿了地皮。接着一阵风过,电闪雷鸣,傍晚所有的混沌被打破,黑暗被一道道地划开,电光里是树木崔嵬的影子,雨便丛天而降。这是夏季惯常的雨,总是来势汹汹,不容质疑。黑暗笼罩了一切,只听见哗哗哗的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敲击着树叶房檐,滴落在台阶上水花四溅,落在水桶里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雨水开始积聚起来,穿过树叶花丛,滑过门前的石基,流向沟渠小河,砖石甬路也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闪电停了,雷声远去,夏夜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月亮升起来,天空那么明朗,洒下了一院儿的清辉。望着月光,仿佛看见星星般的雨点在水面上画出一个个小圆圈儿。
  夜半,蛙声轰鸣,从睡梦中被惊醒。那阵势———仿佛几千只蛙聚集在窗沿下呱叫。多而不乱,嘈而不杂,呼吸吐纳似乎经过了专业训练,咕咕—呱!咕咕—呱!呱呱—呱!大雨过后,水量丰盈,田里、沟里、荷塘里已成了蛙的天下。它们夜夜欢叫,声音响亮,近处此起彼伏、如雷贯耳;远处时断时续、渐渐依稀。此时,月亮退下去了,只有树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风回归了夜的梦,
  把安祥的琴弦轻轻拨动。
  裁剪一片宁谧,
  给夜做了件祥和的外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弭晓昕,笔名,末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诗歌学会会员。陆续在《河北日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草原》《散文风》《核桃源》《当代写作》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公众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七十余万字。出版散文集《归去来兮》,参与编写剧本《国家命脉》,沧州散文十家,任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文学篱栏副总编,现就职于沧州高新区税务局。
其他文献
还是放牛娃时,八指头陀就喜欢诗歌,这种爱好与日俱增,并没有一朝放弃。他在岐山仁瑞寺学习禅修,功课之余,常见精一禅师吟诗炫句。八指头陀对诗歌的章法一知半解,因此还不清楚心中老有平平仄仄的妙语如同小鹿儿撞来撞去,究竟是何滋味。有一天,他以微讽的语气对精一禅师说:“出家人需专修佛法,哪有闲工夫迷恋世俗文字?”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于僧人而言,吟诗是舍本逐末,自戕慧根。古人不是早就说过“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
期刊
一  风自旷野上赶过来,慢条斯理地迈着脚步,像一边走一边埋头看着连环画的村童,认真投入的样子让鸟们很是嫉妒,可无论自己怎么啼叫,风依然我行我素,水袖轻扬,婆娑如初。有时风也会打个激灵,因为有几棵树挡着了去路,稍不留意,头上便会碰出个疙瘩来。它狠跑的时候,喘气声总是不小的,猛不丁还会发出呜呜飕飕的沙哑喉音,不过,甭担心它患了气管炎,那一串串的咳嗽都是花粉过敏,感觉嗓子眼痒痒造成的,发爆几声就舒服了,
期刊
世人舟车劳顿从老远八嘎的地方,来湘西感受坐龙峡的奇绝和洪荒。  这道在大地成长过程中遭遇一次次扭裂而留下的伤口,横陈于武陵山深处的古丈县域内。  我久久不忍触及这道伤口。  直到不久前,一只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被安放于离此不远的云贵高原深处喀斯特洼坑,科学家想借助这只“天眼”捕捉来自宇宙深空信号的消息惊到了我。我顿悟:坐龙峡何尝不是造物主安放于莽莽武陵的另一只天眼。亿万斯年,它见证了武陵沧海变桑田,
期刊
(一)老街  秋日的茅洞桥老街,阳光金晃晃的。纵横交错的街衢,像陈年旧照片,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吆喝声在尘土上弥漫,耳膜被乡土方言筑巢。我喜欢这山野方言,温暖,亲切。鼻翼中的神经末梢被烧饼铺传来的桔皮、桂花糖的清香所攻陷,甜糯糯的味觉神经撞击着漫游者饥饿的胃囊。  我们像阳光分子一样,涌入这熙熙攘攘、嘈杂喧嚣的集市,如同进入卡尔维诺笔下迷宫般的小镇。脚步很快就被鼻翼所牵引,顺着烧饼的气味拐进某家烧饼
期刊
一  维也纳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有一条大自然风情和音乐精神昂扬的贝多芬小路。1808年,时常在那里散步的玄晏大师,再次被旖旎的景致所陶醉,那么多灵动的音符汇集升华着,共鸣着,从双耳完全失聪的他感怀澎湃的脑海里奔涌而出,著名的第六交响曲就这样诞生在了世间。  迄今,一批批朝觐者鱼贯而至。我到音乐之都,自然亦不忘朝觐并巡游于格林琴小镇那片传奇的田园纵深,去体验、探求贞洁而又平静的经典乡路时光,如何铭心刻
期刊
我的味蕾和胃肠是祖父养熟的。  祖父王锡章先生生于宣统三年秋天,香港回归那年秋天辞世,在人世里苦了八十六个春秋。祖父是教书先生,自他的第三任妻子我的祖母离世后,就独自养活一家九口。彼时,他四十余岁,尚值壮年。  祖父性子不缓不急,做人周到,做事精细。除却教书,家里家外的所有活计都须他操持,素常做饭也总是不肯敷衍。各样菜蔬各种配相,调料无非盐油酱醋,滋味却不俗。以致祖父故去廿余载,这滋味仍旧存在我的
期刊
永州有一条溪,叫愚溪。水量不是很大,源头也不是特别邈远,但是名气却很大,是外地来永州的人都想去看一看的地方。  唐朝有一个人,叫柳宗元。虽然他在永州只生活了10年,但是永州人却认定此人是真正的永州人,好像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你在永州街上随便碰到一个人打听一下,都知道这个人,知道愚溪侧畔有座柳子庙纪念这个人。“清莹”“秀澈”“山水绿”,他们对这个唐代文人为自己家乡山水贴上的美丽标签感到自豪,
期刊
河流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乡村和城市。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总有一些风景和故事。虽然那些流淌在岁月里的影像斑驳了,淡远了,消失了,但是那些风景和故事则越来越老,越来越有味道。  在湘西南那片苍茫的群山中,奔走着一条纤细而美丽的河流,人称赧水。赧水,这是一个谦逊而安静的名字,它游动于群山之间,演绎着时光的沉郁和岁月的沧桑。  一  在赧水上游南岸,大抵是隆回县与邵阳县交界地段,有一座恬静的村庄,名字
期刊
累了,看着窗外出神。  楼下是个小花园,有松、有竹、还有一些矮乔木。天气很好,早春的阳光随性地漫漶,叽喳的鸟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打乱着春的秩序。  一个园林工人,正在园里忙着活计。他用尖头锨一点点地铲着矮乔木下的泥土,铲起,垒上,再拍平,形成一个椭圆。他慢慢地翻动,新翻的泥土湿润富有粘性,听话地在铁锨上滚动。远远的,仿佛闻到一股淡淡的气息,还带着新鲜的质感,好像一不小心便会挤出水来。静静看着这
期刊
十多年前,因缘分而爱上南岳,爱上南岳这一座灵性的大山,爱上南岳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曾多次登临祝融,俯瞰群峰,遥望“九龙朝圣”的风水大观,九条山脊如龙形蜿蜒,齐向祝融,因而也无数次设想是否还有其他道路可登峰顶。  近几年才得知,原来山北还有一条古道可直通祝融峰,为清代湖湘名臣曾国藩为其母亲朝圣南岳而修建,故名“曾国藩古道”,因其险峻,又有“北山天路”之称。但由前山至后山古道起点,路途颇远,加之不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