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的可译性视角解读英译诗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学界和翻译界,诗歌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激烈的争议。本文以具体的英译诗和原作进行对比解析,指出诗歌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的关系,并针对诗歌的可译性限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诗歌  翻译  可译性
  诗歌是一个国家的语言精粹,传递这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含有大量特定、独有的意象,是用凝练的语言形象的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抒情言志的语言。在诗歌翻译的具体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可译”与“不可译”之争。在品评英译诗的过程中,得出诗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译的。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等值”,但至少是相对意义上的“等值”。译者要能体会到原诗的妙处,发挥创造力,用新的语言进行重新创作,尽量“求似”。
  一、诗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争
  “可译性的限度是翻译理论研究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种语言互译所共同适用原则问题,又涉及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翻译的具体方法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但丁较早对诗的可译性提出质疑。他认为“任何富于音乐、和谐感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破坏其全部优美和谐感”。此后有些人对于可译性的问题,特别是诗歌的可译性接连提出了一系列质疑。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L. Frost)干脆就说,“诗歌一经翻译,原诗就会丧失殆尽”。
  但本文认为诗歌翻译是可能的,在一般情况下诗都是可译的。世界上的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译本了解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诗作的。如果不可译,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读者和作者便会无法沟通。诗歌是属于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各个民族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人类相同的文化行为也会有某些相通之处,这就为诗的可译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于是,有些学者就认为诗歌从本质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可译性。从世界文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可以看出,每个民族的诗人及其翻译家都已经翻译出一些所谓“不可译”的诗歌。如果没有古今中外那些饱学的译者从各种古老艰深的原文中把这些文学上的瑰宝介绍过来,那我们就只好望着大量写满了稀奇古怪的文献徒唤奈何了。只要诗歌的创作活动不会停止,那么译诗的活动就将会持续下去。
  二、诗的可译性限度分析
  一
  片
  辽
  阔
  的
  土
  地
  你白皙皙
  鲜嫩嫩的
  青草
  花卉
  树林
  别墅
  流动的车群
  飘
  闪
  的
  帆
  影……               (《美利坚》)
  A
  Vast
  Expanse
  Of
  Land
  Your white
  Fresh tender
  Green grass
  Flowers
  Trees
  Villas
  Flowing streams of cars
  Fluttering
  Shimmering
  Shadows of
  Masts……
  中國的文字特别是中国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极简的文字。这两节诗连个动词都没有,只有名词性短语组合起来。原诗的诗意美,完全是靠“句法”表现出来的。你的眼睛虽然看不到真实的一切,但你的想象可以告诉你无数的形体。这段译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国,看到美国的地大物博、年轻富强、充满生机与活力。作家就把每个字都整整齐齐摆放在那里,却没有按照文法规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这就好似印象派的画家用各种染料一点一点涂抹在布上,然后再让颜色与颜色自身交融在一起。作者也让字和字、句与句之间自己去交融在一起,相互映衬。由此一来,诗就变得难译了,无法做到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就如这段译诗能让中国读者看得懂,而在英文读者的眼里,定会百思不得其解。译作就是译作,和原作没有什么可比性。再好的译作也不能让懂原作的读者完全满意。译者苦心地试图保存原作的风貌、原汁原味,而不满足于字从句顺的流畅,这也是一种追求。起码他做到了“信”,也尽量保持了“形”。虽然“Flowing streams of cars/ Fluttering/ Shimmering/ Shadows of / Masts…”的形式安排不能像原作那样栩栩如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车川流不息的感觉,但原文的“神”也基本上传达出来了。“真”只是译诗的低标准,“美”才是译诗的高标准。而“美”“真”即使有时是两头难以兼顾,最好不要完全顾此失彼。那些为了追求独立于原文之外的美的译文,精心打扮,矫揉造作,以致造成了“失真”(音响学上的术语)那更是一种损失。译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也可以说是诗歌翻译的一种境界。正因为译者不是分毫不差的“复制”或者“模拟”,而是再现,翻译才有了它的创造性和艺术魅力;追求心目中的“真”,从“可望”到“可即”也就有了可能性。
  像《小船》,写得字字珠玉,更禁不起翻译。
  小船
  拖着一串浪花……
  一条左右开展的
  抖抖闪闪的白线
  皱皱、折折
  圈圈、点点……
  似山歌留味在日月潭
  似茶香留韵在日月潭
  小船
  拖着我的思念
  很深
  很远……                       (《小船》)   The tiny boat
  Drags a row of waves…
  A white line is continuously extending
  And flashing left and right
  Ripples upon ripples, curves after curves
  Circles upon circles, dots after dots
  Like folk songs falling on the Sun and Moon Lake
  Like the tea aroma prevailing on the Sun and Moon Lake
  The tiny boat
  Draws my thoughts
  So profound
  And so far……
  这首诗像出水芙蓉,又像一件精工镶刻的玉,晶莹、光润、剔透。文中写浪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如唐人孟郊的“寒江浪起千堆雪”;卢照邻的“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骆宾王的“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原诗写的是在如镜的日月潭下,浪花在逐渐逝去的景象。诗中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已经远去的小船和已经消失的浪痕,留在湖中,留在心上,诗用了通感的手法写逐渐消失的浪花“似山歌留味/似茶香留韵”,其实这已超过一般意义上的通感,那种意境岂是汉语能解释了的,更不要说用英文了!如果去掉这种韵味,就等于去掉了犁青。“诗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融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罗新璋 1984)”。就像这一类浑然天成的诗句,它的好处太玄妙了,硬翻的话,只能破坏了原诗的意境。“譬如一朵五色的灵芝,长在龙爪似的老松根上,你眼瞥见了,很小心地把它采了下来,供在你的瓶子里,这一下可糟了!从前的瑞彩,从前的仙气,于今都变成了又干又瘪的黑菌。你搔着头,只着急你供养的方法不对。其实不然,压根儿你就不该采它下来,采它就是毁了它,‘美’是碰不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姜治文 1999)”。
  翻译是件难事,译诗更是。在诗歌翻译的险途上,译者的命运几乎是九死一生。译诗者最好相对地看待自己的翻译活动。
  从事诗歌翻译的人应该能领悟到,在某些层次上,在某些侧面上,一首诗又有着内在的“拒绝被翻译”的部分,就像上面举的那两个例子那样。所以说译诗不必“知其可为而为之”,应该“知其只能为而为之”。此译者做到了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
  三、结语
  译者应使用多种翻译方法来传达原作原汁原味的东西,使译文变得生动活泼、自然贴切,增加译诗的艺术风采与魅力。此外译作应准确把握原作的感情波澜,译出诗人胸臆的真情,译出“诗眼”,使得译诗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译者还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使得译诗在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即便用再好的新语言重新创作的诗,最忠实的译文也不可能等同于原文。译作与原作要是完全对等,其中的艺术效果也绝对一样,这是不现实的。译者只能在不断实践中尽可能地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力求近似。
  参考文献
  [1]包振南.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2]姜治文,文军.翻译批评论[M].重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3]犁青.犁青的微笑[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简介:柏虹(1979—),女,汉族,江苏赣榆人,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
其他文献
肺炎是全世界儿童因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的严重性取决于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性反应程度。细胞因子在炎症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儿童肺炎细胞因子表达的特点,以及儿童肺炎细胞因子表达与病原、病情及治疗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Objective:To evaluate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combined with Iressa targete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eural metasta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Methods:The interval of the selected study period span
高中语文是高中一门重要课程,包含着许多实用的人文交际技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践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非常重要学科,为人们互相交流提供桥梁工具,规范语言文字,同时又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枚璀璨之星,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中语文的推动作用。在核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面对教育领域的巨大变化,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需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适应高中语文教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血流成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具有无创、高速、分层成像等特点,可分别显示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信息,为临床医师定量研究并密切监测眼部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提供有力的支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世界上第二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病迅速、预后较差、经济负担重是其特点,黄斑水肿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就OCTA在RVO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探究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的复发因素。
携带了核武器的海上平台自冷战时代就是世界安全的重要威胁,近年来美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备了实战化更强的W76-2小当量核弹头,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愈加明显。外界因此评论称,美国已再次回到了与苏联海上对抗的冷战时代。实际上,美国自拥有核武器以来就一直企图通过在海上部署来谋取海上霸权,这一做法十分危险,且教训深刻。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将“设计素描”列为重点教学内容,是绘画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素描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导致“设计素描”面临着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趋势。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 教改 策略  引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全面化,高职院校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发
随着目前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理念思潮的推进,如何在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每位老师反思。而目前,小学生英语作业布置依然存在形式单一,应试色彩浓厚,功能性强,机械重复等问题。导致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长此以往,导致两极分化。所以,小学英语作业分层势在必行。本文倡导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布置作业,实现因材施教。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实践
摘要:中职学生的美术色彩教学本质上就是欣赏和创作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激发他们的色彩创作力。但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色彩教学时极易出现一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致不高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美术 色彩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在美术课程中,色彩教学占有极高地位,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
导语:在金融抑制的经济中,企业会产生融资约束预期,作为对这种预期的理性反应,他们会在生产规模、资产流动性、产品特征甚至行业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选择”。被访企业主普遍对数字金融贷款存在抵触心理,申请使用数字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所谓数字金融的无需抵押和担保、快速放款等优势,对那些不具备信息和甄别能力的企业主来说反而可能是令人恐惧的特征。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政治、文化、经济等,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黄金时期,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中,良好的引用历史故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本文将围绕如何让历史故事贯穿课堂教学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