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教学内容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出它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反映其文化价值。因此充分挖掘生物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是加强生物学科整体教育效果,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太低价值观
一、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向人文社会科学渗透,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伦理观念和理论在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因此学科综合、交叉发展、文理相互渗透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在生物教学中改变重知识传授、智力发展、技能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社会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固定在认知主义框架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那么哪些措施对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探索和专研。
二、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洋县中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教学的渗透已经逐渐被各位一线的教师们重视起来,部分生物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已经在有意识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取得可观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本人通过和被调查教师的交流和共同查找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了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虽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学科的渗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却是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也不是全体生物教师都重视,同时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材料较少,分析内容单一;不能够灵活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教学一直沉浸在“说教式”当中。并且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这种观念非常新颖,也很想尝试这种教学观念,苦于观念比较新,自己教学经验方面不足,加之没有系统的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指导方针,以至于教学难以进行下去。
1、部分教师自身认识模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意识不强
部分生物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的任务,在应试教育的限制条件下,大部分的老师都把时间和经历花在如何提高成绩上,渐渐的就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总之和要求;这种应试教育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背负更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不能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2、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单一
通过对洋县中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科渗透时,多数都集中在课本里的知识点上,内容单一死板,学生对学习内容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也限制了教师本身对教学方法的发挥和启发
3、教师未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本来就是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并且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与学生的还是保持单一的授受关系,不肯放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总是怕他们做不好或者学不好,也担心家长所追求的成绩和最后考试的要求学生达不到而不肯放手,教学方式也多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肠式的理论灌输,并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教学枯燥,未能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科有大量的文字性的描述,所以虽然是理科学科,但却是理科里面最像文科的一门学科,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科学家的故事,使生物学科暴露了本来枯燥乏味的一面,虽然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或者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实验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实验都只能是演示实验或者看视频,将本身有趣的部分也变得无趣。学生本来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枯燥的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生物课程。
三、提出建议
1、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正确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仅是指科学知识的技能的获得,还包括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等。生物学科发展的过程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穿插讲述生物学家的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生物学家刻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和造富于人类的科学品质。
2、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以严肃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关注地球,提高环境道德素质;学会关注人类,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相应的内容,以史为鉴,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身发展的過程中对自然造成的严重破坏。
首先,城市的发展使森林锐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栖息繁衍的环境遭到破坏。自1600年以来,有记载的物种已有724个灭绝,目前还有3955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处于临危状态,另有7240个种群剧减成为稀有物种。需要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才孕育出来的生物物种在短短的时间内遭到灭绝,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其次,环境污染已成为国际性、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众多问题使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这种危机将对未来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贯穿这些重大环境事件的负面效应,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环境道德价值观。
3、以美育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开展美育教育,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激励学生以美为向导去创造生活,开拓未来,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心理素质的人。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人与客观对象之间必然存在诸多审美联系,为生物教学审美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育人、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4、实事求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生物界的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是由C、H、O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胚胎学、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生物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的。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才能利用、改造控制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如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还有其令人忧虑的地方。如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检测,克隆技术带来的道德、伦理、法律上的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太低价值观
一、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向人文社会科学渗透,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伦理观念和理论在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因此学科综合、交叉发展、文理相互渗透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在生物教学中改变重知识传授、智力发展、技能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社会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固定在认知主义框架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那么哪些措施对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探索和专研。
二、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洋县中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教学的渗透已经逐渐被各位一线的教师们重视起来,部分生物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已经在有意识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取得可观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本人通过和被调查教师的交流和共同查找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了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虽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学科的渗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却是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也不是全体生物教师都重视,同时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材料较少,分析内容单一;不能够灵活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教学一直沉浸在“说教式”当中。并且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这种观念非常新颖,也很想尝试这种教学观念,苦于观念比较新,自己教学经验方面不足,加之没有系统的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指导方针,以至于教学难以进行下去。
1、部分教师自身认识模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意识不强
部分生物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的任务,在应试教育的限制条件下,大部分的老师都把时间和经历花在如何提高成绩上,渐渐的就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总之和要求;这种应试教育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背负更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不能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2、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单一
通过对洋县中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科渗透时,多数都集中在课本里的知识点上,内容单一死板,学生对学习内容也提不起什么兴趣,也限制了教师本身对教学方法的发挥和启发
3、教师未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本来就是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并且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是像以前一样,与学生的还是保持单一的授受关系,不肯放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总是怕他们做不好或者学不好,也担心家长所追求的成绩和最后考试的要求学生达不到而不肯放手,教学方式也多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肠式的理论灌输,并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教学枯燥,未能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科有大量的文字性的描述,所以虽然是理科学科,但却是理科里面最像文科的一门学科,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科学家的故事,使生物学科暴露了本来枯燥乏味的一面,虽然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或者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实验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实验都只能是演示实验或者看视频,将本身有趣的部分也变得无趣。学生本来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枯燥的内容只会让学生更加厌烦生物课程。
三、提出建议
1、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正确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仅是指科学知识的技能的获得,还包括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等。生物学科发展的过程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穿插讲述生物学家的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生物学家刻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和造富于人类的科学品质。
2、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以严肃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关注地球,提高环境道德素质;学会关注人类,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相应的内容,以史为鉴,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身发展的過程中对自然造成的严重破坏。
首先,城市的发展使森林锐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栖息繁衍的环境遭到破坏。自1600年以来,有记载的物种已有724个灭绝,目前还有3955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处于临危状态,另有7240个种群剧减成为稀有物种。需要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才孕育出来的生物物种在短短的时间内遭到灭绝,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其次,环境污染已成为国际性、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众多问题使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危机,这种危机将对未来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贯穿这些重大环境事件的负面效应,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环境道德价值观。
3、以美育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开展美育教育,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激励学生以美为向导去创造生活,开拓未来,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心理素质的人。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人与客观对象之间必然存在诸多审美联系,为生物教学审美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育人、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4、实事求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生物界的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是由C、H、O等多种元素组成的。胚胎学、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生物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的。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才能利用、改造控制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如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还有其令人忧虑的地方。如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检测,克隆技术带来的道德、伦理、法律上的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