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0例手术治疗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治疗方法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儿童骶尾部畸胎瘤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行肿块切除术。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5例诊断为良性肿瘤。有畸胎瘤各种成分如骨质、牙齿等3例;1例为恶性肿瘤,系畸胎瘤恶变;4例为混合性畸胎瘤。20例均无远处转移。术后均获随访,5例良性肿瘤患儿均存活;4例混合性骶尾部畸胎瘤中。3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肿瘤复发行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3个月后死亡:1例恶性畸胎瘤术后15~24个月内死亡。结论:骶尾部畸胎瘤一旦确诊,无论瘤体大小,都应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直径超过10cm的骶尾部畸胎瘤瘤体较大,侵占盆底组织广泛,周围组织失去正常形态,并不同程度影响排便或排尿功能。
  【关键词】骶尾部畸胎瘤;手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R73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9-01
  
  畸胎瘤是小儿常觅肿瘤,多发生予纵隔、腹膜后、卵巢及睾丸,以骶尾部最为常见。畸胎瘤有恶变倾向,随着小儿年龄增长,恶变率也逐渐增高。Altman等报告,男性者,2个月内恶变率达10%,2个月以上可高达67%;女性者,2个月内恶变率为7%,2个月以上可达48%。良性畸胎瘤如未完全切除,而至复发,其恶变率会显增高。一般囊性畸胎瘤不易恶变,而实质性者较易恶变。恶性畸胎瘤发展快,易穿破包膜侵及周围组织,并可随血液及淋巴液转至淋巴结、膝及骨髂等部位。骶尾部畸胎瘤分为显露型、隐匿型及混合型三种[1]。①显露型: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包块,多偏向一侧。肿瘤大部分为囊性,含蜂窝状和实质部分;②隐匿型:向盆腔内突出生长,位予直肠和骶骨之间,直肠被肿瘤向前推移并受压,出现便秘或粪便呈扁平带状。肿物间接盛追尿道,发生排尿困难、滴尿或尿潴留。有些病人以肠梗阻或尿潴留而就诊。多能触到肿块,有时腹部可触及;③混合型:向盆腔内及向骶尾部生长,呈哑铃状,也可出现排便和排尿困难。未成熟及恶性肿瘤中隐匿型及混合型多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0例,2例瘤体直径超过10cm,占20%。其中男1例,女1例。年龄30天至9岁。l岁以下5例,1~3岁3例,3~9岁2例。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例。显型5例(50%),混合型4例(40%),隐型1例(10%)。5例良性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尿道受压,且出现梗阻现象。
  1.2手术方法与操作要点
  1.2.1会阴切口①患儿俯卧,臀部抬高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应尽量远离肛门,围绕肛门后方,作穹形或倒v形切口,以免术后被粪便污染;②沿肿瘤包膜进符分离,尽量保持包膜的完整性,以防止破裂后肿瘤组织种植在创腔引起复发;③在分离整个肿瘤时对,助手将食指放入直肠内,作为标记和引导,避免损伤直肠和分清肿瘤界限;④尾骨多与肿瘤紧密附着或包含在内,一定要将它与肿瘤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⑤骶中动脉为肿瘤的主要供应血管,需妥善缝合结扎,减少出血量。
  1.2.2腹会阴切口骶尾部畸胎瘤如深入骨盆,经会阴不可能分离而完整取出者,定先做腹部切口,进入腹腔,切开肿瘤周围包膜,游离肿瘤,找到两侧输尿管加以保护,避免损伤。骶前有丰富的神经和骶前静脉丛,分离时,应提高警惕切勿损伤。待腹腔内肿瘤彻底分离后,在做骶尾部切口,游离会阴部肿瘤,行肿瘤完全切除。切下的肿瘤要在多处,尤其在实质部分多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如有恶性成分,术后需用联合化疗。无论良性或恶性畸胎瘤,治疗后均需长期随诊,因有恶变和复发的可能。
  
  2结果
  
  10例均行肿块切除术。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5例诊断为良性肿瘤。有畸胎瘤各种成分如骨质、牙齿等3例;1例为恶性肿瘤,系畸胎瘤恶变;4例为混合性畸胎瘤。20例均无远处转移。术后均获随访,5例良性肿瘤患儿均存活;4例混合性骶尾部畸胎瘤中。3例生长发育正常,l例肿瘤复发行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3个月后死亡:1例恶性畸胎瘤术后15~24个月内死亡。
  
  3讨论
  
  骶尾部是畸胎瘤好发部位,病因不清。骶尾部畸胎瘤一旦确诊,无论瘤体大小,都应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直径超过10cm的骶尾部畸胎瘤瘤体较大,侵占盆底组织广泛,周围组织失去正常形态,并不同程度影响排便或排尿功能。手术要点:①尾骨Henson氏结节是多功能细胞集中的地方,因此,彻底切除尾骨和完整瘤体是防止畸胎瘤复发的关键;②在分离肿瘤前面时,助手将食指置入直肠内作为引导,先在肿瘤和直肠之间,分出一个问隙,沿此问隙进行分离,避免损伤直肠;③骶尾部畸胎瘤多数有完整的包膜,应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力保存已薄弱的臀大肌,否则易发生臀肌缺损,影响臀部外形及其功能。作切口和分离盆膈时均不应超过坐骨结节,否则易损伤肛提肌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不可修复的盆膈功能障碍。应从直肠外筋膜上逆行切除肿瘤、尾骨和多余的盆底组织,尽可能不分层解剖分离。④修复盆底,重建肛尾韧带,将其固定于骶骨的较高位置,并具一定张力,从而保证肛门回复到正常位置和重现臀沟,也为肛提肌提供了强有力的附着点。固定直肠以消除骶前死腔,重塑直肠后屈,防止直肠脱垂。盆膈两侧也应同定在骨盆下口的致密结构上,使其有可靠的附着点。
  
  参考文献
  [1]张金哲,杨启政.实用小儿肿瘤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01.
  (收稿日期:2009.03.10)
其他文献
【摘要】Polo Like激酶(PL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研究发现PLK1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起广泛调节作用,在细胞增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PLK1能促进肿瘤的转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PLK1能与许多抑制蛋白相互作用也能与抑癌基因相互作用,这些增殖信号的失衡可促进肿瘤的形成,通过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表明PLK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关键
期刊
【关键词】瘢痕子宫;妊娠破裂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79-01    1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一:患者,35岁,孕3产1,剖宫产术12年,人工流产1次。因“停经41周,下腹胀感2小时,半恶心,呕吐半小时。”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8月6日,预产期:2004年5月13日,停经后有早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输卵管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8年1月6年间来院就诊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者采用单纯性输卵管通液加服西药消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56%,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月经干净后3~6天行输卵管通液治疗、具体药物:生理盐水2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出现Q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指导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法: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将全部入选心衰患者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分级、二尖瓣返流及死亡率与QRS波时限的关系。结果:慢性充血心衰患者伴QRS波时限延长与许多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RS波时限延长的慢性充血心衰患者左室舒张
期刊
【摘要】先外祖父王光伟老中医,悬壶40余载,学验俱丰,善治各类时疫,谢世多年仍有病家登门求医。  【关键词】白喉;中医药治疗;养阴清肺汤  【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80-02    先外祖父王光伟老中医,悬壶40余载,学验俱丰,善治各类时疫,谢世多年仍有病家登门求医;1969年底,本县(四川富顺)发生白喉局部流行,先外祖父大胆运
期刊
【关键词】转移因子;VitB;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图分类号】 R24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07-01    复发性口腔溃疡(KA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的一种。目前各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科用转移因子和Vit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治疗对象    1.1对象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患者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检查确证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者128例,对所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最短16分钟,最长85分钟,平均32分钟。术后住院时间最短者2d,最长者为7d,平均3.54d。128例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8个月。其中月经改善有效者113例,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的深入分析,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98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157例(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R在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意义;方法:本文对56例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平片初诊和CR复诊,并对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R复诊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初诊的阳性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CR明显优于普通的X线平片;结论:采用诊断效率更高的CR有利于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并预防和避免漏诊与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X线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胃脘痛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和同期72例胃脘痛患者经普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做对比。结果:治疗组72例中痊愈占18.1%、显效占33.3%、好转占38.9%、无效占9.72%,总有效率87.5%。对照组72例中痊愈占11.1%、显效占27.8%、好转占41.7%、无效占19.4%,总有效率87.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