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在除夕夜讲究吃年夜饭,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按照传统,要是因为某些原因除夕之夜不能在家里吃年夜饭的,家人也会多备一副碗筷。人们这么重视年夜饭,但你知道吗,这种风俗是清代之后才形成的。在此之前,中国人在过年时的传统是喝“岁酒”。岁酒就是年酒,即正月初一喝的酒。喝岁酒之风兴于中古,以唐宋为最盛。清代之后,风俗改变,年酒演变为年夜酒,也成为年夜饭里的一道风景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喝的岁酒主要有两种,即椒柏酒和屠苏酒。而记载这些习俗最早的史料是东汉崔实所作的《四月民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可见,那时人们在岁首的时候喝的是椒酒。人们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祛祸,对此,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有诗描绘:“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这首诗反映了椒柏酒在过年时给予人们健康吉祥的美好寓意。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说:“椒柏酒:元旦(过去农历新年的称谓)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对椒柏酒描述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旦示宗武》:“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喜气的也有,宋代陈适的《闻师文过钱塘》写道:“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比起椒柏酒来,屠苏酒的名气可要大得多了。受中国古代影响较深的日本,直到现在还在新年的时候饮用屠苏酒。屠苏酒的由来可能比椒柏酒稍晚,最早有记载的是《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苏东坡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据说,屠苏酒的材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白术、赤小豆、乌头等药材,阖家饮之,可以“不病瘟疫”。饮屠苏酒除了避疫保健外,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积淀。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元日》绝句是这样描写当时民俗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将人们欢庆佳节的情形表达得热烈而欢快。明代周履靖的诗句“屠苏才掬处,春色入门来”则表达了诗人借屠苏酒抒发愉悦的心情。
无论椒柏酒还是屠苏酒,先人在除夕饮用之时却是有特别的礼仪,这点在《荆楚岁时记》里有描述:“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原来,饮岁酒要从年纪最小的人开始,因其又长大了一岁而被首先道贺;而老年人是最后饮酒的。唐代诗人顾况有诗曰:“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就是由此引出的感慨。白居易与刘禹锡饮酒推让的故事也反映了从小至长这样的礼仪。白刘两人在除夕饮酒,白居易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刘禹锡接着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居易最后说:“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这段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两位大文人互敬互谦的佳话。
虽然现在人们不再饮椒柏酒和屠苏酒了,但新年的餐桌上仍少不了美酒相伴。到了除夕这一天,父母要拿出家中的好酒等儿女,儿女要带上珍贵的名酒去看父母,不管好饮与不好饮的,均要沾一沾酒气,如果没有酒,再好的菜也不香。只有有酒,才能长久嘛!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喝的岁酒主要有两种,即椒柏酒和屠苏酒。而记载这些习俗最早的史料是东汉崔实所作的《四月民令》:“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可见,那时人们在岁首的时候喝的是椒酒。人们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祛祸,对此,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有诗描绘:“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这首诗反映了椒柏酒在过年时给予人们健康吉祥的美好寓意。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说:“椒柏酒:元旦(过去农历新年的称谓)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对椒柏酒描述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旦示宗武》:“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喜气的也有,宋代陈适的《闻师文过钱塘》写道:“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比起椒柏酒来,屠苏酒的名气可要大得多了。受中国古代影响较深的日本,直到现在还在新年的时候饮用屠苏酒。屠苏酒的由来可能比椒柏酒稍晚,最早有记载的是《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苏东坡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据说,屠苏酒的材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白术、赤小豆、乌头等药材,阖家饮之,可以“不病瘟疫”。饮屠苏酒除了避疫保健外,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积淀。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元日》绝句是这样描写当时民俗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将人们欢庆佳节的情形表达得热烈而欢快。明代周履靖的诗句“屠苏才掬处,春色入门来”则表达了诗人借屠苏酒抒发愉悦的心情。
无论椒柏酒还是屠苏酒,先人在除夕饮用之时却是有特别的礼仪,这点在《荆楚岁时记》里有描述:“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原来,饮岁酒要从年纪最小的人开始,因其又长大了一岁而被首先道贺;而老年人是最后饮酒的。唐代诗人顾况有诗曰:“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就是由此引出的感慨。白居易与刘禹锡饮酒推让的故事也反映了从小至长这样的礼仪。白刘两人在除夕饮酒,白居易问:“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刘禹锡接着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居易最后说:“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这段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两位大文人互敬互谦的佳话。
虽然现在人们不再饮椒柏酒和屠苏酒了,但新年的餐桌上仍少不了美酒相伴。到了除夕这一天,父母要拿出家中的好酒等儿女,儿女要带上珍贵的名酒去看父母,不管好饮与不好饮的,均要沾一沾酒气,如果没有酒,再好的菜也不香。只有有酒,才能长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