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病人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老年病人在手术期间因体位影响手术安全等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通过规范的手术安全管理,做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安全责任心,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体位伤害事件发生,因此,老年病人手术体位采用安全护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能减轻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病人;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干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在生前至少要经受一次以上的手术治疗。老年人手术数量在日益增加,手术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有关老年人的手术护理不容忽视。
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进行时的卧式,由手术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作三部分组成。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性质定的,不同的手术需要摆放不同的体位,正确的手术体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体位不当,极易导致损伤,同时不同的体位在不同的麻醉下还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引起生理功能常见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膀胱截石位等,。但是对老年病人手术体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保证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更要考虑手术体位给老年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手术室体位安置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充分暴露视野,减少手术时间,维持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而不恰当的手术体位,不仅影响手术进展,还会妨碍病人正常的呼吸循环,甚至造成肢体受压、神经损伤和压疮等并发症。
1、手术体位安全问题
1.1 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老年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都有所减退,手术是一种创伤,需要病人的较好的耐受能力,手术的体位也能影响病人的耐受力。病人自身的体重压迫胸腹壁及术者和助手依靠病人的身体可压迫胸廓而引起胸廓运动受限,导致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侧卧位时若前后卡板过紧,则可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使下肢容易形成血栓。据报道,安置俯卧位时,若是压迫极为严重,那么在静脉远端的压力可升高 ,甚至有可能使下腔静脉完全闭塞。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顽性的低血压,术野出现广泛渗血。
1.2 周围神经损伤
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肢体无调节能力,过度牵拉或外展,在安置体位时着力点不当,均可造成软组织、神经或血管损伤。腓总神经、臂从神经、尺神经等是围手术期易受到伤害并可能致残的部位,表现为肢体麻木,针刺感、位置感消失,严重者出现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仰卧位因病人的上肢外展位于搁手板上,术者可能因为不注意而使上肢过度外展,引起臂丛神经损伤。半侧卧位时行胸腹联合切口时,需将上肢悬吊以保证暴露手术视野。悬吊的上肢若保护不当则很容易造成上臂神经损伤。膀胱结石位。病人将双下肢置于腿架上,使腿处于外展位,若是手术时间过长或是术者在术中未注意而压在腿架上,则容易使双下肢的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同时会在膝盖下压迫腓总神经而使其损伤。骨科手术常导致血管神经损伤。
1.3 软组织损伤
因老年人的体质差、抵抗力低、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也较差、骨质疏松及皮肤弹性差等缺点,病人在进行手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护理。不能因强调手术的进行及保护手术切口等部位而忽视了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对机体突出部分的负重而导致的该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损伤。包括受压部位的皮肤红肿、破溃及水泡等。有报道称若手术时间超过2h的情况下都应该注意皮肤的保护。软组织的压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受压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水疱、破溃等。常见于受压时间过长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由于体位的不同,受压部位也不尽相同。
1.4 下肢静脉血栓
截石位时,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阻滞,下肢血管扩张,肌肉松弛,造成下肢血管床扩大,血液淤积。胭窝处受托腿架顶压。小腿处于下垂位,血流方向改变,小腿血液回流障碍,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或曲张。
1.5 颈髓损伤
在全麻状态下,颈部肌肉张力消失,搬动患者时,强力牵拉头部或仅托住患者肩背部,头部任意下垂或晃动,可导致颈椎脱位、椎问盘突出或破裂。颈过伸位时,应注意颈后仰的耐受性,双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1.6 眼部损伤
俯卧位时头部挚圈易对眼部造成压迫或角膜擦伤。眼部受压后,可使眼内压增高,球结膜水肿,并发眼痛、视物模糊、复视、眼肌无力等;长时间的深度头低位及颈过伸位也可导致面部、眼部充血水肿。
1.7 腰背部疼痛
仰卧位状态下,患者腰背部肌肉松弛,腰椎生理前凸暂时消失,使脊间肌和韧带受到牵拉而引起疼痛。可在腰部垫20 cm×30 cm软枕维持脊椎前凸状态。
2、手术体位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手术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目前我院组织护士学习并强化《手术室护理学》体位固定法,準确、熟练应用,以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降低因体位安置不当给病人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还要求手术室工讲解体位的摆法和不同体位会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同时进行考核。手术室制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2.2 术前准备
术前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相关病情后选择合适的体位,备齐体位所需物品。同时注意护理不同体位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准确、熟练、灵活应用。术前备齐手术所用的器械,用物等。
3、防护措施
3.1 手术前认真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仔细观察,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及时记录。对各种体位所致身体负重点的位置要重点保护,这要求护理人员熟悉与体位有关的各种解剖。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脊柱后凸,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者,往往关节挛缩或强直;做过关节置换手术者,关节活动度也常受限。安放体位时应事先了解其关节活动度,动作轻柔肢体外展,外旋等不可过度,以免造成损伤。老年人皮肤弹性减退,皮下结缔组织减少,受压点要注意加垫。(加强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骶尾部、髂部、足跟、枕部、肩胛部、肘部、内外踝等部位是受压几率较高的骨骼隆突处,安置体位时注意保护皮肤,以防受压。摆好体位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点而选择不同的软胶垫以缓解局部压力。平卧位时要在骶尾部预防性放置软垫。俯卧位时注意保护女性乳房和男性外生殖器,避免阴茎水肿。
将两侧乳房护送至体位垫中空处,使双侧乳房不受任何挤压。上下肢不能过度外展,否则将导致神经损伤,在下面髂嵴处加垫。截石位时,因为腓总神经围绕腓骨小头走行,非常表浅,很容易受压而损伤。保护老年人胸部、腹部不受挤压,使通气时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缩,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及静脉回流,预防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枕头高低要恰当,以免影响脑部血流。可在清醒时先试放手术体位,以确保病人能较好的耐受。
3.2 术中注意巡视病人摇 在手术全过程中,病人的行为处于被动,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和发现,手术室护士则应在术中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在不影响病人安全和手术进行的前提下,每2h适当调整体位,如左右倾斜手术床5°-10°,微抬高或降低手术床背板,病人的头偏向另一侧等,变动可能受压的肢体或部位,以缩短局部组织受压时间避免不必要损伤的发生。手术开始后,密切监测体位的变化,由于手术的牵拉、术中麻醉阻滞不全患者躁动、手术医师倚靠、支撑物松动等均可使体位移动。低体温、低血压也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术中注意保暖。改变体位时,配合凋整体位架、支撑物,严密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皮肤的颜色、弹性及张力,加强防护。
体位对正常人机体影响较小,但在麻醉状态下,由于全部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分或部分消失或减弱,患者基本失去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反馈受压、不适的信息。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手术要求,按标准安置体位,规范操作,合理运用。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各种体位制定统一的标准,配置不同型号规格的体位垫,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安置方法。术前做好物品准备,医护密切配合,避免安置体位时忙乱。体位安置不当有潜在危险性因素存在,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病人手术体位采用安全护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能减轻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凤.手术室常见体位的安置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 陶摇,高摇,英援.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的护理[J]. 南方护理学
【关键词】老年病人;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干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在生前至少要经受一次以上的手术治疗。老年人手术数量在日益增加,手术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有关老年人的手术护理不容忽视。
手术体位是指患者在手术进行时的卧式,由手术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作三部分组成。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性质定的,不同的手术需要摆放不同的体位,正确的手术体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体位不当,极易导致损伤,同时不同的体位在不同的麻醉下还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引起生理功能常见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膀胱截石位等,。但是对老年病人手术体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保证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更要考虑手术体位给老年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手术室体位安置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正确的手术体位,能够充分暴露视野,减少手术时间,维持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而不恰当的手术体位,不仅影响手术进展,还会妨碍病人正常的呼吸循环,甚至造成肢体受压、神经损伤和压疮等并发症。
1、手术体位安全问题
1.1 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老年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都有所减退,手术是一种创伤,需要病人的较好的耐受能力,手术的体位也能影响病人的耐受力。病人自身的体重压迫胸腹壁及术者和助手依靠病人的身体可压迫胸廓而引起胸廓运动受限,导致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侧卧位时若前后卡板过紧,则可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使下肢容易形成血栓。据报道,安置俯卧位时,若是压迫极为严重,那么在静脉远端的压力可升高 ,甚至有可能使下腔静脉完全闭塞。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顽性的低血压,术野出现广泛渗血。
1.2 周围神经损伤
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肢体无调节能力,过度牵拉或外展,在安置体位时着力点不当,均可造成软组织、神经或血管损伤。腓总神经、臂从神经、尺神经等是围手术期易受到伤害并可能致残的部位,表现为肢体麻木,针刺感、位置感消失,严重者出现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仰卧位因病人的上肢外展位于搁手板上,术者可能因为不注意而使上肢过度外展,引起臂丛神经损伤。半侧卧位时行胸腹联合切口时,需将上肢悬吊以保证暴露手术视野。悬吊的上肢若保护不当则很容易造成上臂神经损伤。膀胱结石位。病人将双下肢置于腿架上,使腿处于外展位,若是手术时间过长或是术者在术中未注意而压在腿架上,则容易使双下肢的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同时会在膝盖下压迫腓总神经而使其损伤。骨科手术常导致血管神经损伤。
1.3 软组织损伤
因老年人的体质差、抵抗力低、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也较差、骨质疏松及皮肤弹性差等缺点,病人在进行手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护理。不能因强调手术的进行及保护手术切口等部位而忽视了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对机体突出部分的负重而导致的该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损伤。包括受压部位的皮肤红肿、破溃及水泡等。有报道称若手术时间超过2h的情况下都应该注意皮肤的保护。软组织的压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受压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水疱、破溃等。常见于受压时间过长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由于体位的不同,受压部位也不尽相同。
1.4 下肢静脉血栓
截石位时,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阻滞,下肢血管扩张,肌肉松弛,造成下肢血管床扩大,血液淤积。胭窝处受托腿架顶压。小腿处于下垂位,血流方向改变,小腿血液回流障碍,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或曲张。
1.5 颈髓损伤
在全麻状态下,颈部肌肉张力消失,搬动患者时,强力牵拉头部或仅托住患者肩背部,头部任意下垂或晃动,可导致颈椎脱位、椎问盘突出或破裂。颈过伸位时,应注意颈后仰的耐受性,双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1.6 眼部损伤
俯卧位时头部挚圈易对眼部造成压迫或角膜擦伤。眼部受压后,可使眼内压增高,球结膜水肿,并发眼痛、视物模糊、复视、眼肌无力等;长时间的深度头低位及颈过伸位也可导致面部、眼部充血水肿。
1.7 腰背部疼痛
仰卧位状态下,患者腰背部肌肉松弛,腰椎生理前凸暂时消失,使脊间肌和韧带受到牵拉而引起疼痛。可在腰部垫20 cm×30 cm软枕维持脊椎前凸状态。
2、手术体位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关手术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目前我院组织护士学习并强化《手术室护理学》体位固定法,準确、熟练应用,以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降低因体位安置不当给病人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还要求手术室工讲解体位的摆法和不同体位会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同时进行考核。手术室制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2.2 术前准备
术前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相关病情后选择合适的体位,备齐体位所需物品。同时注意护理不同体位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准确、熟练、灵活应用。术前备齐手术所用的器械,用物等。
3、防护措施
3.1 手术前认真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仔细观察,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及时记录。对各种体位所致身体负重点的位置要重点保护,这要求护理人员熟悉与体位有关的各种解剖。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脊柱后凸,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者,往往关节挛缩或强直;做过关节置换手术者,关节活动度也常受限。安放体位时应事先了解其关节活动度,动作轻柔肢体外展,外旋等不可过度,以免造成损伤。老年人皮肤弹性减退,皮下结缔组织减少,受压点要注意加垫。(加强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骶尾部、髂部、足跟、枕部、肩胛部、肘部、内外踝等部位是受压几率较高的骨骼隆突处,安置体位时注意保护皮肤,以防受压。摆好体位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点而选择不同的软胶垫以缓解局部压力。平卧位时要在骶尾部预防性放置软垫。俯卧位时注意保护女性乳房和男性外生殖器,避免阴茎水肿。
将两侧乳房护送至体位垫中空处,使双侧乳房不受任何挤压。上下肢不能过度外展,否则将导致神经损伤,在下面髂嵴处加垫。截石位时,因为腓总神经围绕腓骨小头走行,非常表浅,很容易受压而损伤。保护老年人胸部、腹部不受挤压,使通气时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缩,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及静脉回流,预防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枕头高低要恰当,以免影响脑部血流。可在清醒时先试放手术体位,以确保病人能较好的耐受。
3.2 术中注意巡视病人摇 在手术全过程中,病人的行为处于被动,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和发现,手术室护士则应在术中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在不影响病人安全和手术进行的前提下,每2h适当调整体位,如左右倾斜手术床5°-10°,微抬高或降低手术床背板,病人的头偏向另一侧等,变动可能受压的肢体或部位,以缩短局部组织受压时间避免不必要损伤的发生。手术开始后,密切监测体位的变化,由于手术的牵拉、术中麻醉阻滞不全患者躁动、手术医师倚靠、支撑物松动等均可使体位移动。低体温、低血压也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术中注意保暖。改变体位时,配合凋整体位架、支撑物,严密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皮肤的颜色、弹性及张力,加强防护。
体位对正常人机体影响较小,但在麻醉状态下,由于全部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分或部分消失或减弱,患者基本失去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反馈受压、不适的信息。手术室护士应根据手术要求,按标准安置体位,规范操作,合理运用。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各种体位制定统一的标准,配置不同型号规格的体位垫,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安置方法。术前做好物品准备,医护密切配合,避免安置体位时忙乱。体位安置不当有潜在危险性因素存在,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病人手术体位采用安全护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能减轻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凤.手术室常见体位的安置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 陶摇,高摇,英援.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的护理[J]. 南方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