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教学设计探索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酸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物质之一。酸的复习课教学,在已学酸的知识基础上,将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酸的性质进行有机的串联整合,构建完整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酸的性质;复习;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7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0.04.019
  一、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理念之一是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1]。
  酸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物质之一,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下册第七章中有专题学习[2],同时上册几乎每章也都有涉及[3]。在酸的性质新授课教学时,要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酸的复习课教学,应该在已学酸的知识基础上,将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酸的性质进行有机的串联整合,构建完整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课堂实录
  环节一:体会酸的应用
  【导入】演示柠檬酸溶液与小苏打自制一瓶汽水。
  【教师】柠檬酸还可以除铁锈、除水垢,这些用途说明柠檬酸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金属氧化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盐)和氢氧化镁(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盐),柠檬酸能与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碱反应。
  【教师】猜想柠檬酸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学生】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反应。
  【教师】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酸的通性:(l)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4)酸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5)酸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教师】非常好。
  【追问】如何验证柠檬酸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反应?
  【学生】用实验证明。取四个试管,各加入适量柠檬酸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打磨过的铁丝、打磨过的镁条,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表格(表1)。
  【教师】由此可知,柠檬酸也具有酸的通性。那么,在用柠檬酸除铁质容器表面铁锈和水垢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点呢?
  【学生】不能用过量的柠檬酸溶液长时间浸泡,否则会腐蚀铁质容器。
  【设计意图】利用柠檬酸自制汽水实验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化学真实有用;又能引导学生关注本堂复习课的主题是围绕酸的性质,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也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做了铺垫。
  环节二:探究废液成分
  【教师】教材中涉及到许多酸的应用,比如: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锌粒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氢气。请同学们写出制取这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将发生装置中残留混合物过滤得到废液,猜测废液中溶质的组成成分。
  【学生1】溶质可能是氯化钙。
  【学生2】溶质可能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教师】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依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一定存在。若反应结束后,盐酸不剩余,则溶质只有氯化钙;若盐酸过量,则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氯化氢。
  【教师】如何验证?
  【学生】上述两种猜想,溶质一定有氯化钙,不需要验证,只需要验证盐酸有没有剩余。利用盐酸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就能验证。
  【投影】现有以下九种物质:(l)紫色石蕊试液;(2)无色酚酞试液;(3)铜丝;(4)铁丝;(5)氧化铜;(6)氢氧化铁;(7)氢氧化钙溶液;(8)碳酸钙;(9)硝酸银溶液。请从中选择不能证明盐酸存在的物质,并说明理由。
  【学生1】物质(2)不能。因为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酚酞也不变色。
  【学生2】物質(3)不能。因为铜跟氯化钙、盐酸都不能反应。
  【学生3】物质(9)也不可以。因为氯化钙溶液和盐酸中都有氯离子,不管盐酸是否过量,加入硝酸银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教师】其他物质真的都可以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取两份溶液,一份氯化钙溶液,另一份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将剩下的六种物质分别加入两份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表格(表2)。
  【教师】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剩下物质中还有什么物质不能验证盐酸是否过量?并说明理由。
  【学生】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两份溶液后产生的现象相同,所以无法区别。
  【教师】对此,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判断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应该选择加入两份溶液后出现不同现象的试剂。
  【教师】说得很对。   【设計意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得废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是真实的、有价值的探究,引导学生依据研究目的设计并优化方案,对实验记录与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为废液处理做好铺垫。再次巩固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不同性质及相同性质的不同点,为学习物质的鉴别打下基础。
  环节三:科学处理废液
  【演示】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到的废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
  【教师】该废液的组成物质有哪些?
  【学生】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实验中盐酸过量)。
  【教师】废液怎么处理?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吗?
  【学生】不能。废液中含有盐酸,直接排入下水道会腐蚀铁质管道,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应该处理后回收再利用。
  【教师】处理建议:先把过量的盐酸除去,再回收氯化钙。
  【投影】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氯化钙溶液混有的盐酸除去,应直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从以下四种物质中选择:(1)澄清石灰水;(2)硝酸银溶液;(3)石灰石粉末;(4)生石灰粉末。
  【学生1】澄清石灰水、石灰石粉末、生石灰粉末都可以。
  【教师】理由是什么?
  【学生1】这三种物质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2】只能选石灰石粉末。
  【追问】为什么澄清石灰水和生石灰粉末不可以?
  【学生2】澄清石灰水和生石灰粉末过量,氯化钙溶液巾就会混有新的杂质氢氧化钙。
  【教师】很好。除杂试剂的选择要求是:将杂质除去时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一般不能与保留的物质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废液处理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板书设计
  如图l所示。
  四、教学反思
  以柠檬酸的应用引入课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化学教与学2020年第4期和呈现方式,选择有梯度及综合性问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知识与学习方法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教学巾,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2]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9-59
  [3]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43-117
其他文献
摘要:以初三化学复习课“从微观的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为例,基于教材内容,精用对比思想,至繁归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考复习;对比思想;至繁归简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3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15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摘要:初高中化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因为学生群体、教学目的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以“原子的结构”一节为例,}E较了本节内容在初高中教学中3个典型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了初高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能力3个方面的要求差异,同时也提出了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原子的结构;初中;高中;课堂片段;差异;衔接建议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
摘要:问题解决式的复习教学是以问题为研究的主线,以问题解决驱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九年级化学对常见无机物性质与变化的单元复习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地开发问题情境,按SOLO理论设置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小专题复习教学;问题解决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6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A man was driving along the motorway when he saw two penguins standing in the hard shoulder. They looked lost, so he picked them up and put them in the back seat of his car. He then goes to the petrol
摘要: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更为关注科学探究。将“证据链”融入化学教学中,基于证据链设计问题导思,可以让科学探究的关键——启疑、猜想、验证、推理都有理有据,在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促进知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实现知识的自然生长,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证据链;化学教学;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核心的理念是学生的“学”在前,其中课前自学是实现翻转教学的关键。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课为例阐述了通过精新的微课程、精准的任务单、精到的评价表三个途径来实现学生的课前深层学习。  关键词:翻转课堂;深层学习;途径;金属活动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化学创造或发明的“按需設计”是化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按需设计”的教学情境,渗透化学史中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化学史;科学发展观;按需设计;教学情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
摘要:当前以“空中课堂”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网络化教学借助稳定的软、硬件技术平台,在帮助广大师生有序、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文章以高中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空中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空中课堂;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81-03  中图分类号:G6
I’m a cat who likes to wear boots. In fact, I ran about in my only pair so much. They began falling apart. They squeaked2 when I stepped, which made a not-so-terrible big man in my town laugh. Well, I
摘要: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模式系统化和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模型认知,并指导学生开展模型认知学习,以促进学生将模型认知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以促进学生“模型认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概念形成、模型建构、模型应用和概念表达等教学环节设计,开展了“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模型;模型认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