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交融的迷思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的赖贤宗教授的《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对作为中国美学思想基础的意境论进行了意境美学的本体诠释,会通于当代诠释学现象学美学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情境中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视域。作者立足于异质文化的对话与融通,对海德格尔与庄子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深度比较研究。作者还对海德格尔与庄子的诗学思想在学理上的内在联系与沟通,从总体思维模式、基本观念系统、主要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学理联系方面,首次做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现代性以来中国文化的美学建设一般会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在一种追赶西方的学术心态中,建立了一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西方一致的美学,具体表现为对西方美学的直接模仿,朱光潜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二是在一种尊重时代而又文化自尊的心态中,用西方的美学框架,填进自己文化的资料,王国维美学是这一倾向的典型代表;三是在用本土文化的资料填入西方美学这一框架的过程中,发现二者的巨大差异,又有了世界学术中比较学的背景,于是就在文化本体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平行比较,宗白华美学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而赖贤宗明显地具有第三种倾向。而且,从更高的角度看,这种中西方美学的平行比较代表了中国美学在走向世界化过程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因为只有在具有根本文化差异的比较中,在中西比较的对照中把握住中西文化内在精神的基础,一种既具有中国独特境界又具世界性意义的中国美学才会真正地产生出来。《意境美学与诠释学》明显地把握住了中国美学具有的独特性,书中除了展开禅美学、道家美学的意境说的系统之外,也印证于禅画、当代书法美学、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的实作,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显示出来。书中还采取了中西对照这样一种一对一的比较形式,论述了多方面的丰富复杂的内容。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比较美学尚处在中西一一对比的形态之中,也可以说只是处在比较美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中国美学的中西比较里的“中”,基本上是指中国古代。当然,古代中国,由于相对地独立于世界其他文化,与现代中国比较起来,具有一种纯粹性,更容易显出文化的特点。但现代中国既来源于古代中国,又全方位地融入以现代性为目标的世界一体进程,呈现为一种古今中西的“混杂”,然而,它仍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无论是与中国古代比、与西方文化比,还是与其他非西方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特征比,其特征都是明显的。而中国美学的中西比较,基本上还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缺少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当然就更不用说现代中国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了。
  面对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现实,以及各种相互冲突的理论图景,尽管中西比较美学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学术积累,但是如何站在当今学术前沿进一步提升,依然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重大课题。《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包括了赖贤宗教授不同时期对不同科目所做的哲学研究成果,将伦理学、宗教学与艺术美学结合在一起,透露出一个活泼生动思维生命的本体以及其向多面的展开的潜能,也使人们意识到宗教的信仰、伦理的善意、美学的意境都有其内涵的真实,一方面自成一体,另方面却又彼此涵摄,相互旁通,融会了本体诠释的本体与方法用在当代中国美学文学诸学者的理论之上,而统合成为他所说的中国的“意境美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具有跨世纪跨哲学与跨文化的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谢 科)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对话方式集中讨论了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历史发生学、批评主旨、研究对象等相关层面。作者指出,时代现实性与文本现实性是文化研究得以出场的历史逻辑,作为西学资源的理论话语形态和分析模式是其在中国大陆得以复制的历史性成因。本文亦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学界关于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某些争议要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文化研究;观念形态;社会文本;意义生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1920年代珠三角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军团冲突事件,不同于农团冲突,并非阶级矛盾的产物,实乃军队、民团、盗匪三者之间为争夺地方利益的纠纷,是民初以来珠三角地区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多种权势生长、伸张与争夺的后果,体现了民国初期地方武力化所造成的地方控制权分散化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阀政治背景下地方势力的伸张与政府控制力的弱化。  〔关键词〕 民团;盗匪;军队;军团冲突;社会秩序  〔中图分
期刊
清代的司法/审断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中国法律史学界的研究热点。里赞教授新近的《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一书(下文简称《晚》书),〔1〕在材料使用和论述视角上都有“知识增量”,可谓近代法律史研究的佳作,颇值得一读。  《晚》书将常见的司法称之为“审断”,旨在表明一个核心的观点:晚清州县的审断不能称之为“司法”,而是地方官“政务”的一部分。〔2〕这一核心思想贯彻于全文之中。  《晚》书主体分为“问题”
期刊
〔摘要〕 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强调“处中而忘中”、“三绝兼忘”,既表现为双遣双非,又表现为双照双非,既强调要避免思维偏执、封闭和停滞,又强调境界的不可穷尽性。成玄英把道教修道成仙之路从外引向内,使道教的关注重心从形而下之术转向形而上之思,从追求长生不死转向追求精神超越,拓展了道教从人的内在心性去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新理路。  〔关键词〕 成玄英;重玄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B2419 〔
期刊
〔摘要〕 新型城市化催生了城市现代法治化的需求。关注法治城市建设,既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实现结构性转变这一现实需求的回应。法治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在遵循国家法治统一性的前提下,如何体现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性和能动性。对此, 以成都为例,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宣传四个环节解读了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地方法治路径
期刊
〔摘要〕 齐泽克是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从拉康的“人之征兆”理论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征兆(即社会对抗)是颠覆“种”的“属”。拉康和齐泽克都把欲望和快感作为整个征兆理论的逻辑基础,但齐泽克同时又赋予了征兆浓厚的社会历史色彩,它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关键词〕 人之征兆;社会征兆;欲望;剩余快感;崩溃点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由巴蜀书社2009年11月份出版。此书为四川省哲学社会“十五”规划2005年度重点项目。作者在精深的理解与准确的阐释基础上,将道家道教的生态观念与现代的和谐生态观念进行了一次整合,并提出了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比较完整的生态文化的体系。  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而又十分困难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只有精通道家道教的生态观念和熟知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的人,才能彻底承担下来。李远国教
期刊
〔摘要〕 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司法具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司法的实体法维度;第二维度是司法的程序法维度;第三维度是司法的社会学维度,司法活动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民意信息,法官裁判难免会受到“民愤”等民意因素的影响。因此,法意与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的纠结是司法的三维职能所系,定罪量刑不能不考虑到“民愤”等社会信息。由于缺乏非社会特征化的吸纳渠道,“民愤”所表达的民意信息常常是非理性的,考察司法实践中最难
期刊
李华锋博士的新著《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对英国工党与工会百年关系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填补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的盲点和空白。  该论著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细致而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精巧构架,对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起源与百年嬗变史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论析。该书对大量史料进行了深入发掘、详尽梳理和系统归纳,正文第一章从源头上厘清了工党与工会关系的缘起——工会缔造了工党
期刊
〔摘要〕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制造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倾向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便宜的优势提升制造环节的竞争力,更少借助投入服务化提高增加值率;服务行业对外贸易程度会调节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高的行业供给的服务要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低的行业供给的服务更能促进制造业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