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语文建设·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以统编本教材为例,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统编本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丰富多样,有对韵歌、古涛词、童谣等多种形式。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语文园地八》里的《春节童谣》就介绍了春节的习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朗朗上口。统编本教材中还有很多民俗内容,插图也极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中,配的插图是艺术大家傅抱石的国画《一望大江开》,气势磅礴而又具有民族特色;再如第三课《口耳目》后的“站如松,坐如钟”,用京剧脸谱作背景插图,生动而又形象。在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_、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和写作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集中。在这一阶段,教师教学应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汉字时,教师可以从讲解字形开始,介绍基本的汉字结构,讲述象形字、指事字的形成,以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例如,教“孝”字时,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一个“老”字加“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下一代供养、陪伴上一代就是“孝”。《说文解字》悔“孝”解释为“善食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子女好好侍奉老人,就是孝。它告訴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善事父母、敬爱父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珍惜父母的劳动,自食其力,做到这些就是孝顺,就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汶化的精华。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学生学习汉字时形义联想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
  二、阅读属性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育部统一组织了我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主要在增加古诗文、增设专题栏目、大量编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三方面予以落实。
  比如传统寓言、传说,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诙谐幽默。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小故事,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阅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学生可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收获,否则将一无所获。阅读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学生可以学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懂得做人不应傲慢、过于计较个人得失。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领略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料事如神,关羽义字当先、智勇双全,曹操任人唯贤、韬略非凡、文采飞扬。从这些故事中,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无论是古诗词、古代语言还是历史故事,对学生进取精神、实践品格和道德修养的养成,都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强调“体验”和“感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触摸。小学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兴趣与古诗词亲密接触,引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灵性感悟和盎然兴趣。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音律美,其节奏与韵律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写照,或轻忪明快,或急促昂扬,或平静舒缓,反映了作者情绪的起伏,与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相呼应。学习古诗词,就要感受这种音律之美,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当然,所谓“反复诵读”并不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而是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为基础,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引导学生发现《渔歌子》的押韵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韵脚”,不妨紧扣“归”字引发学生思考:“请大家看看这个‘归’字,想想是什么意思。对,是‘回来’的意思。其实,咱们学过的古诗里,表示‘回来’的词还有一个,那就是‘还’。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还’与‘归’意思一样,我们替换进去凑一读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引起学生发现诗词押韵之妙,学生自然能对诗词如歌的音律产生真切体验。
  三、通过其他途径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占典崩司朗诵、表演、知识竞赛、汉字游戏等;还可以进行书画等才艺展览,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磨炼意志力,让学生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可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环境。例如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张贴国画;晨读、午写时播放民族音乐;放学时,让学生背着《三字经》等走出校门。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深远,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需要适当拓展。只有将课内外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出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竹子以坚韧而著称,然而当它贪婪的滋补营养,疯狂的生长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终有被折断的一天。营养过多必然失衡,人生的平衡亦如此!  过度的希望,过高的追求,都会让你跌入谷底。当物质繁荣的大潮席卷而来,有多少人,在闻所未闻的奢侈享受中迷失自我,不能自拔;而当突如其来的苦难重压在身,又有多少人,不能面对从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转变而心理失衡,痛不欲生。物欲的诱惑之强烈是前所未有的,城市生活的纸醉金
期刊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结尾,不仅为祥子的大半生勾勒出一幅画像,而且也预告了他人生的结局。这结局就在眼前,无处可躲的;就算能躲,此时的祥子已没了可躲的念想和气力。讲故事的人的悲叹和惋惜,渗透在这段欲言又止的叙事语
期刊
阿Q是懂平衡术的,挨了打,嘀咕一句儿子打老子,疼痛感顿消。欺辱吳妈,又挨了揍,便去摸小尼姑的头。找回别人摸得我也摸得的快意。上刑场,不英雄,来一句“手持钢鞭将你打”。阿Q打着胜利的旗子,走向平衡。  三毛曾说过:“来世想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于树而言,土里那一半约束了自由的追求,却也保证它常年屹立不倒的姿态。  树的平衡术是树的生存法则。而阿Q的平衡术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无奈。所
期刊
连日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的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络上持续刷屏,阅读点击量已经越过“400万”。该文作者范雨素是一位来自湖北襄阳农村的打工妇女。“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很多人都被这开篇的第一句话震撼了。在这篇文章中,范雨素用時而幽默时而冷峻的语言,记述一个底层妇女的艰辛。诚如她所言:“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述评
期刊
本文选自明代学者郎瑛的笔记著作《七修类稿》,从文体样式上讲,是一篇笔记体小说。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带有散文化倾向。它兼有“小说”和“笔记”的特征,即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中有一种散文化的叙述空间,而在这一“笔记”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同时,在这一“笔记”空间里,记叙与散文化笔调的可以相互交叉,使文本整体上给人以“表达自由灵活,内容轻盈
期刊
一只普通的蓝边碗也能成就一篇考场作文,这不能不让人赞叹作者的心思之巧,文笔之妙。  心思之巧一在善于谋篇布局。文章善用设疑和蓄势。开篇即曰“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接着故作神秘:“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此乃一疑。面对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之瓷器,借“有人”给出建议,再大呼“又错啦!”此二疑。观赏了各色瓷器终不知何取时,忧伤不已:“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期刊
4月27日,一场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真实的武术比赛”在四川成都举行。比武双方分别是北京什刹海体校散打教练、MMA(综合格斗)教练徐晓冬,与雷公太极创始人雷雷。在这场非正式搏击赛中,徐晓冬仅用10秒时间就将雷公击倒在地。对于这次非正式比赛,徐晓冬表示自己是在“打传统武术的假”。而太极雷公也表示自己是由于客观原因而败阵,并叫板徐晓冬“再战一场”。这场“徐雷之战”,也引发了网友对于传统武术是否能打之争
期刊
人为什么需要写作呢?  这个纷繁扰杂的世界不断地给我们的心灵撒上灰尘,布上阴霾,我们需要写作来扫除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便是写作的意义,也是作文命题人出题的初衷。2016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便延续了这一初衷。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简洁明了,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回归简单。每一个考生都有材可用,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佳作
期刊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今天,教学《史记》选读,如何走出以知识积累为单纯指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利用史料,读出文学味,读出史学味,充分挖掘《史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功用,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内容。《史记》之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在于其超绝的史学价值与杰出的文学价值。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在引导学生研读《史记》篇目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
期刊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被选人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解读者多将该词与柳永本人联系在一起,如有人认为该词是柳永与妻作别之作,也有人认为该词是柳永写给情人的,还有人认为该词写的是柳永仕途失败流落江湖而产生的孤苦伶仃之感。这些解读赋予了该詞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而忽略了柳永所处的时代、当时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习俗风尚。若深入综合考察,则不难发现,《雨霖铃·寒蝉凄切》更像是一首代言体的商业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