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扇子,原是怀袖之物,往空中一打,就成一条马鞭,这是关羽上马,再往前一指,空中腾起杀气,这是张飞耍大刀
每周一早上10点,彭嘉志准时在广州文化公园棋艺馆的讲古场出现。一声醒木响,这天,他讲的是《三国演义》,台下散坐着十多位听众。彭嘉志一身长衫,挺直腰杆,做威严状,并顺势拿起醒木,“啪”一声,先是一串粤语,“哎呀呀,刘备吓死来啊,俾曹操识穿左添,佢话天下英雄只有我同佢啊。(刘备吓死了,居然被曹操识破了,说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他)”突然来一句北方腔,“吓死宝宝咯!”台下一位六十多岁的观众也被逗笑。
每一场需要脱稿讲2.4万字,平均每分钟200字,一次讲两个小时,其间基本不离台,也不喝水。粤语评书不用喉音,全靠丹田,早期艺人多在街头或茶楼讲古,皆为空旷嘈杂之地。
人物受到刺激,心肝欲裂时,要用破音,紧迫而急切;说到体弱多病的老人,或者人物胆战心惊、悲伤饮泣时,说书先生会用颤音;少女的声音是圆润柔和的,这时候用音较高,用气舒展;青年的声音是朝气蓬勃的,发音时,舌稍向前抬高,口齿要灵活。
快慢也有学问,比如方言谐语,说得轻快才能引人发笑,而读祭文或者病危遗言,要放慢,留有情绪的余地,说赵云一把白翎箭射出去,“嗖——”,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徐徐指向前,抬望眼,仿佛千军万马在远处,声音造出一个慢镜头,这是以慢说快,惊险的场景更有波澜。
说书期间,彭嘉志做过两年电视节目导演,常常要设计场景。久而久之,悟出来了:说书其实是一个自导自演的过程,只不过说书的导演无需考虑镜头,但是要考虑人物的错位。“你一个眼神的转换,一个侧身,能在舞台上形成明显的两个人,功夫才算行。”请他比划两下,他坐在一把圈椅上,身不动,却怒目如钟馗,顺眉像老管家,三秒一换,如同川剧变脸,一个面孔立住一个人。
决定讲某个题材后,彭嘉志通常都会看三到五个该题材不同版本的话本材料。准备《隋唐英雄传》时,彭嘉志找专家补课,聊了一晚上古代兵器的发展;讲《龙津路》前,他实地走了四回;要讲水浒,他尽可能地搜集水浒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说书先生做的是加法,彭嘉志要比所有人都明白,武松是怎么走到酒家,怎么将这十五碗酒喝尽,景阳冈什么样子,老虎什么样子……书里短短一段话,说书先生可以说上一个小时。
流传的故事千千万,但要确定自己故事里的人物形象甚至构建情节并不容易,每一个说书先生其实都是一个创作者。比如《说唐》里,一百个读者眼里就有一百个秦叔宝。彭嘉志的理解是:“水浒是看谁最惨,三国是看谁最奸,西游是看谁最有本领,说唐就是看哪个兄弟最有情义。”彭嘉志的《说唐》里,单雄信与秦叔宝是生死之交,但二人后来分道扬镳,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因此,单雄信的死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设计:为了成全自己的兄弟,让他们跟随新的主公成就霸业,单雄信选择偷偷自杀,刚好这个时候秦叔宝又不在,兄弟情谊与个人名节,都得以保全。
不仅要创作故事,还要设计动作。比如关云长来到镇国寺,卞喜摆下酒席,以砸杯为号,准备偷袭关云长。在这里,关云长拿刀的动作就有很多种设计,有些说书先生是让他一手拿过来,彭嘉志则是由老兵抛刀,他一手接住,然后定住,大喝一声“休走!”英雄气概溢于言表。
定了故事,还要在舞台上随时跳出故事。秦琼卖马没带钱,他调侃,如果现在带个手机就可以了,刘备自不量力要应战,这不就是三胖子对着美国叫嚣吗?讲赌钱输了,他调侃观众,谁昨晚买了欧洲杯,肯定有同感。讲通奸被抓,娱乐圈里多的是现成的料。
在舞台上,彭嘉志不带妆,一切都要靠神韵去传达,合格的说书先生能调动一切去触发听众的想象力。一把扇子,原是怀袖之物,往空中一打,就成一条马鞭,这是关羽上马,再往前一指,空中腾起杀气,这是张飞耍大刀。
要想学精,更难。琢磨功架功夫,单单一个捋胡子,讲究颇多。曹操是满胡,关云长是五绺胡,单雄信的鼻毛和胡子缠绕,叫作渣。不同的人捋胡子,就有不同的动作。单雄信在二贤庄初见秦叔宝,称赞秦叔宝的马好,胡子不能乱扯,必须是撕。关云长灞桥挑袍,拿青龙偃月刀,胡子应该是挑起来。这些功架功夫不是自己设计的,而是严格遵守粤剧舞台的规定,为此,彭嘉志研究粤剧,拜师粤剧名伶白云峰。
粤语说书难学,还在于没办法量化,细节性的东西要反复练习,师傅一看,是这个感觉,就算是到位了。但行内规矩,比如拍醒木,就有严格规定。必须用中指压住,手夹紧往下打,确保打下的醒木不再弹起。说书过程中,有时会夹杂诗歌,醒木就只能在诗歌中打,不能打到句外,那是关外的打法。“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就是纪律。”
彭嘉志生于广州,外婆是西关小姐,祖上是清代富户,两百大洋买下一栋竹筒屋,天光斜斜。外婆讲战争:日本人轰炸广州,飞机低低掠过,途经房子天窗,吸力巨大,人的头发被直直扯起;讲命运吊诡:姨婆兴冲冲去一德路,打算熔一枚金戒指做金器,国民党架起高射炮打日本飞机,飞机坠毁在一德路圣心大教堂旁,高兴劲还未散,姨婆从此没了。
外公是乡绅,此前当过乞丐、厨师,甚至做过情报工作,他讲阴森夜晚,村民用火将水鬼烧死;讲古代秀才戏弄皇帝,九五之尊无奈吞下大便;讲自己幼年在大榕树下听故事,脑袋一歪睡得死死,被醒着的小伙伴捉弄;讲番薯烤熟后反手套在牛角上,趁牛角受热变软,赶紧削尖,斗牛必胜。
彭嘉志小小年纪就成了故事的箩筐,再后来,看《俗话广州》,“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些故事记住”,听《清宫秘史》,他想讲出来,于是学校午睡结束的昏昏辰光里,他讲的故事让同学们精神起来。
而此时,广州讲古的颓势一发不可收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处可见讲古佬身影和里三层外三层的“打古钉(听古不给钱的人)”,“在白云山丢块石头下去,砸死的十有八九是说书人。现在你在北京路或天河城试试,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说书人。”从1980年代末开始,广州陆续关闭讲古坛,到了2001年,最后一个讲古场所也被取消。彭嘉志的师父,当时是职业艺人的颜志图,不得不暂停自己的讲古事业,以教螳螂拳为生,而这螳螂拳,是当年为了讲好短打书而学。
直到2003年,讲古在广州的生存状态引发媒体关注,借由舆论的力量,广州老城区的讲古坛才起死回生,被媒体称为“广州最后一位讲古佬”的颜志图也复出讲古。
听到这个消息的彭嘉志央求母亲带他拜师。那是一个雨天,讲完古的颜志图没有带伞,就在茶馆门口和服务员闲谈,看这少年有礼,想学,他自然也就愿教。
十多年后的今天,看《百鸟朝凤》,彭嘉志全程哭到尾,仿佛自己的故事重现。高中课业繁忙,下课鈴响,别人是先收拾书包,他是先戴上耳机听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走路,路过文具店,付了钱却不记得拿笔。回到家一边吃饭一边听,姥爷问:彭嘉志啊,饭是什么味道你知不知。写完作业后,彭嘉志跟着师父说书的音频,把故事一字一句默下来,然后对着镜子练习每一个喜怒哀乐,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与北方师徒关系不同,粤语说书师徒关系松散,颜志图人也随和,对徒弟不打不骂,“师父的想法就是,有人学就不错了,师父也不敢得罪徒弟,他会跟你说,学这个呢,以后可能会比较艰难。不过只要你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但是彭嘉志给自己很大压力。“最后一个讲古佬”的称呼笼罩在头顶,彭嘉志不服,“我不信这样一个东西被人看不起,相声虽然也后继无人,但起码受到关注,我们说书为什么霉成这样,我就一定要把这门艺术继承起来。”那个时候开书场,别人不给钱,颜志图和弟子还得求着别人给演出机会,不然徒弟们没得练。“就是《霸王别姬》里那句话,想在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我不要这样求别人演出,我要别人求我演出。”
如今,彭嘉志在伦文叙状元广场和文化公园开设书场,也收了徒弟15人。早期去茶楼说书,台下有人说,“下去吧,你在上面说,我们下面连话都听不清。”彭嘉志不理睬,“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对于说书人来说,我就是来说书的,我就得把它说完。”在粤语说书最低谷的时候,彭嘉志成为“最后一个讲古佬”的徒弟,十多年来,不算热烈的风吹了又止,但对于彭嘉志来说,“无论低潮还是高潮,上了舞台,就不能随便下来。”
自导自演
每周一早上10点,彭嘉志准时在广州文化公园棋艺馆的讲古场出现。一声醒木响,这天,他讲的是《三国演义》,台下散坐着十多位听众。彭嘉志一身长衫,挺直腰杆,做威严状,并顺势拿起醒木,“啪”一声,先是一串粤语,“哎呀呀,刘备吓死来啊,俾曹操识穿左添,佢话天下英雄只有我同佢啊。(刘备吓死了,居然被曹操识破了,说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他)”突然来一句北方腔,“吓死宝宝咯!”台下一位六十多岁的观众也被逗笑。
每一场需要脱稿讲2.4万字,平均每分钟200字,一次讲两个小时,其间基本不离台,也不喝水。粤语评书不用喉音,全靠丹田,早期艺人多在街头或茶楼讲古,皆为空旷嘈杂之地。
人物受到刺激,心肝欲裂时,要用破音,紧迫而急切;说到体弱多病的老人,或者人物胆战心惊、悲伤饮泣时,说书先生会用颤音;少女的声音是圆润柔和的,这时候用音较高,用气舒展;青年的声音是朝气蓬勃的,发音时,舌稍向前抬高,口齿要灵活。
快慢也有学问,比如方言谐语,说得轻快才能引人发笑,而读祭文或者病危遗言,要放慢,留有情绪的余地,说赵云一把白翎箭射出去,“嗖——”,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徐徐指向前,抬望眼,仿佛千军万马在远处,声音造出一个慢镜头,这是以慢说快,惊险的场景更有波澜。
说书期间,彭嘉志做过两年电视节目导演,常常要设计场景。久而久之,悟出来了:说书其实是一个自导自演的过程,只不过说书的导演无需考虑镜头,但是要考虑人物的错位。“你一个眼神的转换,一个侧身,能在舞台上形成明显的两个人,功夫才算行。”请他比划两下,他坐在一把圈椅上,身不动,却怒目如钟馗,顺眉像老管家,三秒一换,如同川剧变脸,一个面孔立住一个人。
决定讲某个题材后,彭嘉志通常都会看三到五个该题材不同版本的话本材料。准备《隋唐英雄传》时,彭嘉志找专家补课,聊了一晚上古代兵器的发展;讲《龙津路》前,他实地走了四回;要讲水浒,他尽可能地搜集水浒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说书先生做的是加法,彭嘉志要比所有人都明白,武松是怎么走到酒家,怎么将这十五碗酒喝尽,景阳冈什么样子,老虎什么样子……书里短短一段话,说书先生可以说上一个小时。
流传的故事千千万,但要确定自己故事里的人物形象甚至构建情节并不容易,每一个说书先生其实都是一个创作者。比如《说唐》里,一百个读者眼里就有一百个秦叔宝。彭嘉志的理解是:“水浒是看谁最惨,三国是看谁最奸,西游是看谁最有本领,说唐就是看哪个兄弟最有情义。”彭嘉志的《说唐》里,单雄信与秦叔宝是生死之交,但二人后来分道扬镳,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因此,单雄信的死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设计:为了成全自己的兄弟,让他们跟随新的主公成就霸业,单雄信选择偷偷自杀,刚好这个时候秦叔宝又不在,兄弟情谊与个人名节,都得以保全。
不仅要创作故事,还要设计动作。比如关云长来到镇国寺,卞喜摆下酒席,以砸杯为号,准备偷袭关云长。在这里,关云长拿刀的动作就有很多种设计,有些说书先生是让他一手拿过来,彭嘉志则是由老兵抛刀,他一手接住,然后定住,大喝一声“休走!”英雄气概溢于言表。
定了故事,还要在舞台上随时跳出故事。秦琼卖马没带钱,他调侃,如果现在带个手机就可以了,刘备自不量力要应战,这不就是三胖子对着美国叫嚣吗?讲赌钱输了,他调侃观众,谁昨晚买了欧洲杯,肯定有同感。讲通奸被抓,娱乐圈里多的是现成的料。
在舞台上,彭嘉志不带妆,一切都要靠神韵去传达,合格的说书先生能调动一切去触发听众的想象力。一把扇子,原是怀袖之物,往空中一打,就成一条马鞭,这是关羽上马,再往前一指,空中腾起杀气,这是张飞耍大刀。
要想学精,更难。琢磨功架功夫,单单一个捋胡子,讲究颇多。曹操是满胡,关云长是五绺胡,单雄信的鼻毛和胡子缠绕,叫作渣。不同的人捋胡子,就有不同的动作。单雄信在二贤庄初见秦叔宝,称赞秦叔宝的马好,胡子不能乱扯,必须是撕。关云长灞桥挑袍,拿青龙偃月刀,胡子应该是挑起来。这些功架功夫不是自己设计的,而是严格遵守粤剧舞台的规定,为此,彭嘉志研究粤剧,拜师粤剧名伶白云峰。
粤语说书难学,还在于没办法量化,细节性的东西要反复练习,师傅一看,是这个感觉,就算是到位了。但行内规矩,比如拍醒木,就有严格规定。必须用中指压住,手夹紧往下打,确保打下的醒木不再弹起。说书过程中,有时会夹杂诗歌,醒木就只能在诗歌中打,不能打到句外,那是关外的打法。“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就是纪律。”
上了舞台,就不能随便下来
彭嘉志生于广州,外婆是西关小姐,祖上是清代富户,两百大洋买下一栋竹筒屋,天光斜斜。外婆讲战争:日本人轰炸广州,飞机低低掠过,途经房子天窗,吸力巨大,人的头发被直直扯起;讲命运吊诡:姨婆兴冲冲去一德路,打算熔一枚金戒指做金器,国民党架起高射炮打日本飞机,飞机坠毁在一德路圣心大教堂旁,高兴劲还未散,姨婆从此没了。
外公是乡绅,此前当过乞丐、厨师,甚至做过情报工作,他讲阴森夜晚,村民用火将水鬼烧死;讲古代秀才戏弄皇帝,九五之尊无奈吞下大便;讲自己幼年在大榕树下听故事,脑袋一歪睡得死死,被醒着的小伙伴捉弄;讲番薯烤熟后反手套在牛角上,趁牛角受热变软,赶紧削尖,斗牛必胜。
彭嘉志小小年纪就成了故事的箩筐,再后来,看《俗话广州》,“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些故事记住”,听《清宫秘史》,他想讲出来,于是学校午睡结束的昏昏辰光里,他讲的故事让同学们精神起来。
而此时,广州讲古的颓势一发不可收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处可见讲古佬身影和里三层外三层的“打古钉(听古不给钱的人)”,“在白云山丢块石头下去,砸死的十有八九是说书人。现在你在北京路或天河城试试,一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说书人。”从1980年代末开始,广州陆续关闭讲古坛,到了2001年,最后一个讲古场所也被取消。彭嘉志的师父,当时是职业艺人的颜志图,不得不暂停自己的讲古事业,以教螳螂拳为生,而这螳螂拳,是当年为了讲好短打书而学。
直到2003年,讲古在广州的生存状态引发媒体关注,借由舆论的力量,广州老城区的讲古坛才起死回生,被媒体称为“广州最后一位讲古佬”的颜志图也复出讲古。
听到这个消息的彭嘉志央求母亲带他拜师。那是一个雨天,讲完古的颜志图没有带伞,就在茶馆门口和服务员闲谈,看这少年有礼,想学,他自然也就愿教。
十多年后的今天,看《百鸟朝凤》,彭嘉志全程哭到尾,仿佛自己的故事重现。高中课业繁忙,下课鈴响,别人是先收拾书包,他是先戴上耳机听故事,一边听故事一边走路,路过文具店,付了钱却不记得拿笔。回到家一边吃饭一边听,姥爷问:彭嘉志啊,饭是什么味道你知不知。写完作业后,彭嘉志跟着师父说书的音频,把故事一字一句默下来,然后对着镜子练习每一个喜怒哀乐,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与北方师徒关系不同,粤语说书师徒关系松散,颜志图人也随和,对徒弟不打不骂,“师父的想法就是,有人学就不错了,师父也不敢得罪徒弟,他会跟你说,学这个呢,以后可能会比较艰难。不过只要你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但是彭嘉志给自己很大压力。“最后一个讲古佬”的称呼笼罩在头顶,彭嘉志不服,“我不信这样一个东西被人看不起,相声虽然也后继无人,但起码受到关注,我们说书为什么霉成这样,我就一定要把这门艺术继承起来。”那个时候开书场,别人不给钱,颜志图和弟子还得求着别人给演出机会,不然徒弟们没得练。“就是《霸王别姬》里那句话,想在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我不要这样求别人演出,我要别人求我演出。”
如今,彭嘉志在伦文叙状元广场和文化公园开设书场,也收了徒弟15人。早期去茶楼说书,台下有人说,“下去吧,你在上面说,我们下面连话都听不清。”彭嘉志不理睬,“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对于说书人来说,我就是来说书的,我就得把它说完。”在粤语说书最低谷的时候,彭嘉志成为“最后一个讲古佬”的徒弟,十多年来,不算热烈的风吹了又止,但对于彭嘉志来说,“无论低潮还是高潮,上了舞台,就不能随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