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龙戏的发展和繁荣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龙戏是农安县文化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也是一张靓丽的农安文化名片。目前,黄龙戏已成功进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龙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综合性,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黄龙戏是每个农安人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黄龙戏 保护 传承 发展
  一、加强人才培养,解决黄龙戏人才断档和青黄不接问题
  黄龙戏的发展和繁荣主要靠的是人,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发展和繁荣黄龙戏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新一代编剧、作曲、导演和演员,黄龙戏的发展和繁荣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说,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黄龙戏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以我县的情况看,编剧、作曲、舞美的专业人员都已年过花甲,确实存在一个断档问题。所以,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工作。
  一是广开思路招聘人才。将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编剧、作曲、表演、舞美等人员吸收进黄龙戏剧团,同时对他们的住房、生活、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照顾,让他们无任何牵挂地做好专业工作,为发展繁荣黄龙戏贡献力量。切实做到保障待遇留住人,提高待遇用好人,提升地位激励人。
  二是想方设法培养人才。选派悟性高、优秀的青年骨干到艺术类院校专业进修,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把社会知名的艺术家请进来进行专业讲座,同时进行同行业的经验交流,走出去学习他们的剧场管理、市场运营、宣传推广等先进理念。采取老艺术家和专业人士带徒弟的做法,一对一进行教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通过招聘人才和培养人才,解决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为发展和繁荣黄龙戏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培植黄龙戏的观众土壤
  土生土长的黄龙戏贴进老百姓的生活,再加上熟悉的乡音乐调,乡土气息浓厚,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当然,现在观众面相对较窄,又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但独一无二的地域性决定了其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只要我们不丢掉自己的根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和观众。
  首先是大力提高宣传黄龙戏的力度,不断地在青少年中开展有关黄龙戏相关知识的宣传,从而扩大其影响力。让青少年对黄龙戏感兴趣,做到人人想看黄龙戏,人人想学黄龙戏,人人想唱黄龙戏,这样黄龙戏就有了市场,有了观众,有了收入。
  其次是想方设法吸引观众,在环境上、服务质量上、观众待遇上都要有所提高。在票务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办法,可以售月票、套票、优惠票、打折票、团体票、赠票等,让观众得到实惠,从而打造一批铁杆观众。
  再次是学生进剧场,黄龙戏进校园。以优惠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组织学校学生包场看戏,每校、每个年级、每月组织观看两场,使学生得到正能量的教育,既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快乐。同时,剧团也有了收入,做到了双赢。剧团还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学校送戏上门,也可以把剧团的专业人士派到学校讲解黄龙戏的专业知识、历史沿革、社会地位和影响等,加大黄龙戏的宣传力度,使青少年喜欢黄龙戏,热爱黄龙戏。
  组织观众、吸引观众,对发展和繁荣黄龙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打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是生存,生存不保谈何发展繁荣,虽然政府给了大力支持,但我们还要从自身做起,加大造血力度,创造经济效益。
  1.排好戏,出精品。优秀产品和精品深受大众喜欢,占据着市场的较大份额,一幅好画、一首好歌都能流传千古,经久不衰。我们的黄龙戏也是一样,只有出精品,占领观众市场,这样才有生存空间,才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我们的《魂系黄龙府》《兴国皇太后》,进京调演非常成功,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品牌和精品效应。为此,我们的专业演职人员更要努力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目,这样,才能使黄龙戏这朵文艺之花青春永驻,长开不败。
  2.有了精品就要打出去,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做好联系和协调工作,到全国各省、市、地区去巡回演出,向广大观众宣传黄龙戏,让他们了解黄龙戏,喜欢黄龙戏。使黄龙戏在全国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我们的精品也可以打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使黄龙戏在全国和世界文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对我县文化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排小戏,抓创收。小戏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在排大戏的同时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既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又增加票房收入,同时也强化、锻炼演员排大戏的功能。
  送戏下乡,发展和繁荣基层文化生活,使群众得到了艺术的享乐,又增加演出收入。这些都需要我们统一安排,合理布局,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通过培养人才,培植观众,广博创收,我们的黄龙戏就能创新发展、繁荣,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杨春波,女,本科,农安县黄龙戏传承保护中心,四级演员,研究方向:戏曲表演)
其他文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细胞遭受一定时间的缺血缺氧后恢复血流,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增剧的情况。再灌注后大量钙内流,并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是该类组织细胞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
摘要: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瑶族的历史久远,它的服饰以独特的物态形式表达了生活趣味与文化意蕴的文化符号。中国本土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了民族服饰的元素,承担起了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责任。  关键词:瑶族服饰图案 服装设计 创新应用  一、瑶族服饰图案  瑶族服饰以其色彩斑斓、工艺精美等特色受到人们的喜欢,瑶族服饰的美主要表现在服饰图案纹样。服饰图案元素是装饰服装的手段,为衣服添加神韵,服饰图案跟生活
摘要: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遗成功之后,平遥古城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繁荣。如何以平遥古城为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层 群众文化活动 创新  群众文化是一种面向群众的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通过主动参与,进而在一定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过去来说是炙手可热。到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逐渐向全面小康社会靠近,而在教育投资方面也比过去投入更多,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更多的人愿意学着去创业,去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关键词:创业 创新精神 目标 梦想 创造力  在20世
摘要: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为民居。现存的民居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所建。民居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它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具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民居艺术的解读,来分析民居建筑的特点及装饰手法,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对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提出呼吁。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 民居艺术 传承与保护  一、中国民居的概述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思想不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县级的公共图书馆,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其管理质量与水平变得必要且重要。本文以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提升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化时代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提升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提出相应策略,以推进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县
摘要:20世纪80年代至今,工笔人物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其表现题材和绘画语言表现呈现多样化。清代画家石涛提出绘画理论“笔墨当随时代”,顺应这一号召,表现当代①都市人的精神生活面貌和审美追求的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大量出现,并且在工笔人物画领域占重要位置。虽然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拓展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题材范畴和表现形式,但也存在表现样式单一、雷同、跟风,缺乏对其精神层面的深层挖掘等问题。本文从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化生活应运而生。钢琴的学习热潮不断被掀起,不少学生在钢琴演奏和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钢琴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体现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基础。但是,对于高校专业钢琴的学生而言,怎样根据学生水平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如何培养引导他们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培养高校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出发,探讨怎样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