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身心俱疲,拼命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甚至超负荷地增加语文练习及测试,另一方面学生则对支离破碎的语文解读、语文习题练习厌倦无奈,毫无兴趣。语文成绩表面分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则持续下降,不堪正视。究其原因,除了高考语文命题的指挥棒沉重地压得语文教学变形外,变形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也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了恶性循环!
年复一年的高考成绩攀高,日趋繁密机械的教学套路规定迫使语文教学还不得不在低效高耗中垂死挣扎。现在倡导的高效教学正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主要地还是要求真务实,改变策略,在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功夫,从目标的设定和教法改革的有效性上找突破口。
一、改变策略,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大圣人孔子曾经说过“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吾不复矣”。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完教师精讲一两个篇目后能进行思考归类,知识迁移。迁移中的运用就是能力。要做到这样,也就必须要求我们学校、教师重新思考教学内容。变以教材死读全讲为以教材为蓝本的试验读物,分类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操作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样,教材中分单元、分文体教学的众多篇目就不一定篇篇都讲,篇篇细讲了。而转之以同类细讲一篇,精讲解读思路和方法,其它篇目作为类文阅读,要学生自读自测自练,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为能力。
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小说单元时,不必要一律都讲,抓住其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讲解细致,从顺序、线索、环境到情节,再到人物,从写法到作用,再到主题,一一品味鉴赏,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然后,再要学生按课文所给的要求和习题题干整理知识,体味文本,完成相关练习。最后要他们把做过练习的问题,文本的信息,整理的思路,解答的角度和方法认真思考一遍,领会于心。而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小说就交给学生去解读,去思考,去提问题,去提取文本信息,去整理答案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可多提少提,答案可不求全对,但是必须各自都有理由,并且依据文本。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路才能得到引导,方法才能点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体悟并在运用中化为能力。也节余出许多时间来由学生阅读扩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二、广用资源,重新审视教学的途径
语文学习的资源很广泛,途径也很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也就完全可以多样化。
现在的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难谈应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也正是从初中语文教学开始起就已完全应试化,分数化了。家长、学校、老师只注重频繁的考试成绩,没人深入学生,看他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了多少书籍,对诗歌、绘画、书法的鉴赏能力到底怎么样!甚至连初中学生毕业了能不能认多少汉字,会不会把字写清楚写对,能不能写符合格式的请假条、借条都没人关心。现在的高中学生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20个错别字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只看到了学生语文成绩动辄100分有余,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完全只把考卷作为语文资源的导向就使得学校要求教师用大量的练习题的测考讲析取代了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思考文本的快乐学习的过程。学生于是乎不再专注文本,跟着学校、教师、家长的要求进行架空的题海大战,考什么练什么,天天做题,永无止境,根本不读文本,更不用说课外读物了。短期内,成绩纵然会有所提高,时间一长,由于积累不够,江郎才尽,方法单一,兴趣殆尽而成绩难以再提高或提高很慢,走入语文教学的死胡同了。
实际上,达到考纲规定的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资源很多,也很多样。比如说课本、读本、报纸、杂志、观察欣赏、书法音乐欣赏等等。
三、回归艺术,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方法
以此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兴趣无异于缘木求鱼!为此,我建议那些为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而困惑的学校和语文老师们不妨适当放弃专考专练,脱离文本,不读不看,不问积累,不求体验,不重感悟,只管应用的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吧!回到语文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我以为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充分利用教材试验田的作用,把文体、语言、结构、思路和方法典范的经典课文教透吃透,把剩余的类文当做实习基地,用足用活,真正让学生有所积累,有所明白,有所实践,有所应用就行。做到“以一当百”“一通百通”!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搜集众多的语文资源。多闻广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益的书报、杂志、文学名著,音乐名曲、舞蹈,旅游或野外踏青,励志电影,励志演讲等。不要怕耽误学生时间,总比那些花拳绣腿的考试表演中的各种架空的重复训练题实在得多!
3、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合力。通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阅读交流比赛、对联收集比赛、时事新闻广知比赛、作文比赛、应用文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音乐欣赏、书法讲座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其实,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没有那么难以实现的。想想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经验,也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文学文化精英,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难道数千年的语文教育经验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点借鉴吗?一时间的教学质量“大跃进”把我们带入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绝境!左冲右突,找不到出口。何不尊重语文教学的艺术积淀促成质变的规律呢?在此,仅抒拙见,以求同仁参考。
(陕西省洋县中学)
年复一年的高考成绩攀高,日趋繁密机械的教学套路规定迫使语文教学还不得不在低效高耗中垂死挣扎。现在倡导的高效教学正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主要地还是要求真务实,改变策略,在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功夫,从目标的设定和教法改革的有效性上找突破口。
一、改变策略,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大圣人孔子曾经说过“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吾不复矣”。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完教师精讲一两个篇目后能进行思考归类,知识迁移。迁移中的运用就是能力。要做到这样,也就必须要求我们学校、教师重新思考教学内容。变以教材死读全讲为以教材为蓝本的试验读物,分类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操作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样,教材中分单元、分文体教学的众多篇目就不一定篇篇都讲,篇篇细讲了。而转之以同类细讲一篇,精讲解读思路和方法,其它篇目作为类文阅读,要学生自读自测自练,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为能力。
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小说单元时,不必要一律都讲,抓住其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讲解细致,从顺序、线索、环境到情节,再到人物,从写法到作用,再到主题,一一品味鉴赏,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然后,再要学生按课文所给的要求和习题题干整理知识,体味文本,完成相关练习。最后要他们把做过练习的问题,文本的信息,整理的思路,解答的角度和方法认真思考一遍,领会于心。而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小说就交给学生去解读,去思考,去提问题,去提取文本信息,去整理答案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可多提少提,答案可不求全对,但是必须各自都有理由,并且依据文本。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路才能得到引导,方法才能点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体悟并在运用中化为能力。也节余出许多时间来由学生阅读扩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二、广用资源,重新审视教学的途径
语文学习的资源很广泛,途径也很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也就完全可以多样化。
现在的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难谈应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也正是从初中语文教学开始起就已完全应试化,分数化了。家长、学校、老师只注重频繁的考试成绩,没人深入学生,看他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了多少书籍,对诗歌、绘画、书法的鉴赏能力到底怎么样!甚至连初中学生毕业了能不能认多少汉字,会不会把字写清楚写对,能不能写符合格式的请假条、借条都没人关心。现在的高中学生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20个错别字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只看到了学生语文成绩动辄100分有余,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完全只把考卷作为语文资源的导向就使得学校要求教师用大量的练习题的测考讲析取代了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思考文本的快乐学习的过程。学生于是乎不再专注文本,跟着学校、教师、家长的要求进行架空的题海大战,考什么练什么,天天做题,永无止境,根本不读文本,更不用说课外读物了。短期内,成绩纵然会有所提高,时间一长,由于积累不够,江郎才尽,方法单一,兴趣殆尽而成绩难以再提高或提高很慢,走入语文教学的死胡同了。
实际上,达到考纲规定的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资源很多,也很多样。比如说课本、读本、报纸、杂志、观察欣赏、书法音乐欣赏等等。
三、回归艺术,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方法
以此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的兴趣无异于缘木求鱼!为此,我建议那些为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而困惑的学校和语文老师们不妨适当放弃专考专练,脱离文本,不读不看,不问积累,不求体验,不重感悟,只管应用的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吧!回到语文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我以为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充分利用教材试验田的作用,把文体、语言、结构、思路和方法典范的经典课文教透吃透,把剩余的类文当做实习基地,用足用活,真正让学生有所积累,有所明白,有所实践,有所应用就行。做到“以一当百”“一通百通”!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搜集众多的语文资源。多闻广识,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益的书报、杂志、文学名著,音乐名曲、舞蹈,旅游或野外踏青,励志电影,励志演讲等。不要怕耽误学生时间,总比那些花拳绣腿的考试表演中的各种架空的重复训练题实在得多!
3、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合力。通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阅读交流比赛、对联收集比赛、时事新闻广知比赛、作文比赛、应用文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音乐欣赏、书法讲座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其实,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没有那么难以实现的。想想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经验,也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文学文化精英,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难道数千年的语文教育经验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点借鉴吗?一时间的教学质量“大跃进”把我们带入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绝境!左冲右突,找不到出口。何不尊重语文教学的艺术积淀促成质变的规律呢?在此,仅抒拙见,以求同仁参考。
(陕西省洋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