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统谋与南音(七)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线、掌中两团合并阶段


  因为林场属农业局管理,曾有人想把苏统谋从林场调到农林局当干部,苏统谋不去。后来又想把他调到深沪镇当副镇长,苏统谋对当官也不感兴趣。还有一回,晋江市组织部部长和他谈话,想把他调去华侨办公室,苏统谋又拒绝了。苏统谋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搞艺术,不从政。1978年,木偶剧团要重新组团,苏统谋成为团长的最好人选。但是,他再次拒绝。苏统谋说,在林场生活多年,各方关系都很协调,感到很习惯,很安逸,很愉快。苏统谋坚持不回,领导自然有他们的办法,最见效的一招就是停发工资。当时苏统谋在林场的工资有40元,这些钱要养一家人。停发工资后没办法,只好听从调遣回到晋江。回去后被任命为晋江木偶剧团团长,由当时的晋江县[1]县长陈渊源任命,规格很高。陈渊源与苏统谋是老相识,两人关系很好,看到苏统谋很不情愿,安慰他说:“就一年嘛!你先来干一年好了,一年以后你想去哪里再说!”


李胜奕

  然而,这个重新组织的木偶剧团和苏统谋之前工作的木偶剧团不一样。苏统谋之前在提线木偶(俗称傀儡戏)剧团工作,重组剧团则将提线傀儡剧团和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剧团两团合并,由苏统谋当团长。另有一位副团长苏子井,原是安海一个小学的校长。两人分工,苏统谋管提线木偶这边,副团长管理掌中木偶那边。剧团主要由三个年龄段的人组成,老师父、年轻人及十来岁的小孩子。管理这个剧团压力很大,布袋戏和傀儡戏两边一直都互不服气。傀儡戏这边由于熟知苏统谋,知道他的本事,大家相互间都很了解,所以没问题。但是布袋戏那帮人就很难管了,对苏统谋不服气,看不起他。而且有些年轻人以前参加过战斗队,满脑子都是战斗口号,演出的时候,有时还有人随身带刀参演。苏统谋见一把缴一把,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当时收缴上来的演员随身带的不锈钢刀。副团长刚开始时也对他不太服气,所以工作很难展开。
  更难的是,一些老师父都不愿意回来了。没有老师父撑着,剧团水平很难提高。苏统谋很清楚,必须请回老师父们,尤其要尽力把天保师父请回来,因为他的傀儡戏功夫很好,属于世家传承,教学很有经验,既能教提线木偶的线规,也能教傀儡音乐,非常正统,不请来不行。但是,苏统谋五次去请天保师父,他都不肯出来。苏统谋清楚记得,有一次哭着跪地求他回来,师父说:“我被剧团糟蹋得很严重,我一直都记着。”苏统谋说:“以前是别人,现在是我当团长了,不一样了。我是你的学生,你要支持我。”即便如此,师父还是死都不肯出来。最后一次,苏统谋带上演布袋戏的李武安师父一起去帮忙求情。他再次跪着请求师父回到木偶剧团,这回师父终于松了口,说:“不然我去看看,我去看看吧。”师父同意重返剧团,苏统谋非常高兴。
  当时建团可谓白手起家,团里连一个碗一个筐都没有,更不要说演出需要用的木偶以及其他道具了。这些统统都要苏统谋去想办法采购。于是,建团不久,苏统谋去广东潮州,为新成立的剧团增添设备。
  建团初期还有一个矛盾就是老师父和年轻人在音乐理念上的冲突。老师父坚持传统,年轻人则喜欢新音乐,看不起传统音乐。苏统谋对老艺人非常关心,支持老艺人,了解传统音乐的价值,也知道培养接班人的紧迫性,所以一直在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李胜奕是组团之后第一批招收进来的乐队成员之一,如今也已经是国家级南派木偶传承人。他清楚记得,当时苏统谋规定所有人每周要练一至二首傀儡调,而且每周都要亲自考察。因為他知道新招进来的这些年轻人傀儡戏方面的功底比较薄,很多人都是学新音乐出来的,崇拜新音乐,对传统音乐认识不足。李胜奕说,他之前学的是品箫,到木偶剧团开始学吹洞箫。当时每学会一首都要吹给苏老和其他老先生听,他们时不时会让他停下来,指出这句不行、那句不行。李胜奕当时年轻气盛,一时转不过弯来,感觉自己已经吹得很好了,怎么还说不行。后来才知道,其实是因为体系不同,用新音乐的感觉来说是不错,但是从傀儡戏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行。当时的年轻人普遍是这个状态,进团后要学这些曾经被当做“四旧”抨击的传统音乐,要转入到傀儡戏音乐系统有一个心理接受和学习、适应过程。大家都花了很多时间在体系的转换上。
  李胜奕说:咱们地方戏曲的演奏技法,看似很简单,所以刚开始我们自己都认为我们水平已经很高了。苏老经常开导大家,说传统的东西老老实实去学,没什么坏处。苏老这些老前辈,闲时座谈的时候,会用讲古的方式教导我们。我刚进来的时候比较痛苦,对传统音乐很无知,以前哪知道什么压脚鼓。苏老找老师来帮我们练习。新音乐的演奏是一拍一拍固定的,而咱南派音乐的演奏,如压脚鼓,是突快突慢的,绝对自由的橡皮节奏。我就一直不理解,我拉得好好的,吹得好好的,你这么弄一下,不是就完蛋了?我适应不来,就去找苏老反映情况。苏老说你们不懂,你先学了再说。既然苏老这么说,我就傻傻学。后来回忆起来,应该是老先生不懂得怎么说,早期没有理论可以引导你。
  两团合并的一年多时间里,苏统谋主持排了好几部戏。苏统谋知道,剧团没剧本不行,剧本就是戏剧艺术的根本。所以先搞了一出提线木偶现代戏,歌颂毛泽东妻子杨开慧。虽然是现代木偶戏,但是使用的是传统的曲调。苏统谋还搞了一个创新,利用两个团体组团的优势,让两团同台演出,提线木偶方面做了一个高低台,木偶线加长,人偶加大,再由掌中木偶配合演出,一场戏中有提线木偶也有掌中木偶。这些新排戏反响不错。

二、出任掌中木偶剧团团长


  一年多以后,剧团拆开,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分别成团。苏统谋被分配去管理掌中木偶剧团。苏统谋从刚开始在提线木偶剧团当学徒工,发展到后来当上团长,更有意思的是本来是提线木偶剧团出身,却被任命为掌中木偶剧团团长,过程很曲折,为了把各方关系理顺,做了很多工作。   苏统谋会被分配去掌中木偶剧团当团长,和李伯芬、李武安、李文炳这几位布袋戏老师父有很大关系。老师父们在合团的一年多里看到苏统谋的办事能力,于是找了当时的文化局长,希望让苏统谋到掌中木偶剧团当团长,文化局长没想那么多就答应了。所以宣布分团时,直接宣布苏统谋担任掌中木偶剧团团长。老师父们为了让苏统谋能安心当这个团长,分班的时候把苏统谋的小儿子也一起要走了。原本苏统谋是想让小儿子学傀儡戏的,最后没办法,也只好让他去学布袋戏。苏统谋认为,老师父们之所以支持他,希望他当布袋戏团长,主要是因为他并不把自己当作领导,而是当作家长,一心考虑这个团要怎么管好。


张绍明

  苏统谋说:当领导,除了要懂得艺术规律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了解他们这些人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刚当团长时压力很大,但我就记着一条,真诚对待。我们以真诚去对待别人,不要和别人拐弯抹角。搞文化工作的大家都很聪明,你不要跟他们绕,要直来直去。所以真诚去对待大家,大家也真诚对待我。我刚开始非常艰苦,到后来就很轻松了。在剧团里,我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什么领导,就当我是一个家长,我这个家我要顾好了。我不只顾我的演职员,还要管演职员的家属。像安海的几位老师父,李伯芬、李文炳、李阿安等师父,他们的家属我都帮他们找了工作,有的到现在还在拿退休金。我当时这个团长是由县长任命的,所以我会提要求,要求解决员工家属工作。把一个团体管好,不但要管演员,他的家庭也很重要,那个是大后方,所以他们这些家属有的现在还和我关系很好。
  两团分开后,演出照常进行。苏统谋带领布袋戏团去全国巡回演出,最远处到了东三省。提线木偶剧团则去广东演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多,提线木偶剧团就解散了。张昭明是当时提线木偶剧团的团员,后来成为苏统谋的女婿。他说,两团拆开的时候,提线这边团员都希望苏统谋留在提线木偶剧团,但是上头的决定大家也没办法。拆分后,提线木偶剧团的领导并不熟悉这个行业,所以剧团管理非常混乱,业务演出也很差,在剧目创作方面走了一段冤枉路,就是都往现代、新音乐的方向走。有一位大提琴家,师从苏联专家,大提琴拉得很棒,剧团让他来为剧目编曲,他做的音乐自然没有传统的东西,结果创编出来的作品严重不适应人们的口味,业务演出当然效益就不好。当时,剧团到广东各个乡镇演出了整整一年,非常艰苦,挣不到钱,饭也吃不饱。回来之后,又下乡了几次,演出反应还是很差,导致人心涣散。团员互相有矛盾,吵来吵去,和团里领导、外边的群众也闹矛盾。所以最后一次,到南安诗山演出过后,因为大家合作很不愉快,剧团团长先到文化局长那里去告状,之后团员们也纷纷去找局长告状。文化局长很头痛,让大家都先回去,调查清楚情况再定夺,结果几个月后宣布剧团解散,团员另行安排工作。当时张昭明被安排到了晋江侨联,再后来又去《晋江乡讯》报刊工作。
  苏统谋说,如果他在的话,是绝对不会让这个团散掉的。苏统谋认为,提线木偶剧团倒了、散了,原因之一就是剧目创编不顺,剧团安身立命之本就是剧目,剧目不好,观众不买账,剧团自然难以生存。而剧团之所以管理混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理念转不过来。苏统谋指出:“思路很重要。艺术单位肯定要以艺术为主,个人的生活习惯只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你不能强迫他改变。”苏统谋讲了一件很典型的例子:有一回,局长王敦余和苏统谋一起带团去北京演出。有一天晚上开会,局长通知大家明天上午七点起床。结果第二天七点到了,大家都不起来,都在睡觉。局长问苏统谋:“你那些人怎么这样,我开会说的话都不听,局长说话都不算话吗?没有人起来。”苏统谋说:“让我来。”当天晚上再次开会,苏统谋跟大家说,明天七点二十分要去哪里哪里,要干些什么事情,所以大家七点要准时起床。结果第二天,还没到七点大家就都起来了。苏统谋正是摸透了大家的脾气,知道一定要告诉他们起床要做什么,有工作有任务了,他们自然就会上心,会提早起床。苏统谋说:“文艺界人士就是这样,我没事你叫我起来干吗,你要有内容给我啊。不懂这个规律就会觉得这些人很难管。”
  傀儡剧团倒闭后,苏统谋费尽心思才请回来的天保师父又一次回了老家。师父回老家以后就一直写谱子,想把自己知道的乐曲、傀儡曲牌都写下来,传给苏统谋。苏统谋如今设想要出一本傀儡调曲集,把天保师父留下来的手稿整理出来。天保师父还留下了一些“四念白”,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启发了苏统谋,朝着这个方向走,最终整理出了一本《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2]苏统谋说:“我这辈子得到这个傀儡师父很多很多东西,即使到这么老了我只要说到他,眼泪还会掉下来,因为我们的感情很深。”
  苏统谋对剧团管理非常严格,除了要求认真对待所有演出外,其他很多细节性的事情也都要求大家认真做好,包括要求演出结束把场地打扫干净,一张纸都不准留下,等等。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剧团发展呈良性循环。苏统谋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艰苦的事情走在前面,享受的事情放在后面。每次带团到全国各地巡演,礼堂都是在当地租借的,什么设备都没有,要自己写广告、贴广告,自己售票,自己搬道具。当时三四十岁的苏统谋正值壮年,并且经过了几年林场生活的历练,一个一两百斤重的筐也能顶起来。据李胜奕回忆,苏统谋虽然是领导,但是没有架子。印象当中,每一次演出搬道具,包括大的箱、笼等,他都是跑在前面。而自己身体较差,一直都较瘦弱,所以苏统谋很照顾他,跟他说,你不用参与这些重体力劳动,你专心注重艺术发展就可以了,这令李胜奕很感动。
  不过,管理由有个性的艺术人员构成的团体,光靠以身作则还不够,该强硬的时候要强硬。苏统谋说,那个年代有时候不用粗的不行,他在剧团时共打过两个人,都是团里脾气最坏的,其中一个叫“阿南”,另一个叫“阿挺”。当时,苏统谋和上级领导带团去菲律宾演出。演出团里有两个很不听话的、爱打架的人。领导跟苏统谋说:“咱俩分工看管,你看一个我看一个。”领导负责看管的那个人就是阿南,这位阿南一开口就习惯性讲脏话。有一回,领导满脸通红地对苏统谋说:“团长啊,你们这个团员一直骂我!”苏统谋于是责问阿南为什么骂领导。阿南开口又是一句习惯性脏话,然后说:“我没有骂他啊。”苏统谋用力一个巴掌打下去,阿南的脸都肿起来了,不敢再抱怨一句,之后慢慢改掉了满嘴脏话的毛病。事后苏统谋向阿南道歉,但是也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下,不这样做对领导不好交代。另一回是在土地寮,演出前要排练,向人借了一栋还没完工的房子当排练场所。房子的窗户还没装,大家用塑料布包上防风。当地有一个孩子很顽皮,听到声音想知道里面在干吗,便用烟头把塑料布烫了一个洞偷看。被负责音响的师父阿挺发现,一个大拳头打下去,孩子摔倒了。这下麻烦了,孩子回去告状,没多久就有很多当地人拿着锤子、刀子围过来,责问剧团团员:“怎么把我们的孩子打成这样子?”苏统谋在土地寮教过学生,了解这些人。一看情形不对,赶紧拉着阿挺出来,说:“我向你们认错,他打了你们的孩子,我打他给你们看。”于是当着大家的面打这个阿挺,那些人才撤走。
  苏统谋感慨:“当时那个社会,管理一个剧团真不容易。我的青春都献给剧团了。后来离开剧团去文化局,工作就单纯多了。”
  注释:
  [1]当时晋江还是县,1992年撤县改市。
  [2]蘇统谋整理:《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
  陈燕婷 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上海之春中总有一些令人期待的音乐会,也总有一些年轻的新锐力量令人关注。而对于钢琴音乐爱好者来说,巴赫、李斯特是两位音乐风格反差极大的作曲家,再加上在浪漫之中想复归古典的勃拉姆斯,三种音乐风格的同台同献,这将是什么样一种音乐混搭?将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气度才能兼容?留德归来的金瀚文博士,就是这场多风格复合的创意者、诠释者、融会者。一、学术型音乐会的“王者”气度  金瀚文名为“王者的咏叹”的钢琴独奏重奏音
期刊
在时间的洪流中,时代的烙印造就了历史阡陌。在1986年向民入学(本科)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便涌现出一大批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拓荒者”,如1978级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等,1980级关峡、陈晓勇、李滨扬等,1983级莫五平等。在那个云开雾散、思想解放的“金色年代”,无论是电影界、文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等都映衬着20世纪80年代的十色陆离。  望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是二战后风起云涌的
期刊
苏统谋的师父陈天保对待他就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手把手一点一点细致入微地雕琢。他对苏统谋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演奏技艺、为人处世等等方面,什么都教,使其在职业生涯中快速成长,对其一生影响非常巨大。苏统谋至今仍对天保师父念念不忘,到现在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有时提起师父还会忘情痛哭。陳天保题诗  陈天保对苏统谋严加管教,除了教会他一身本事外,还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苏统谋记得,当时到各地演出,晚上睡觉时借住在宫
期刊
一、挑战:独揽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  米兰·昆德拉曾这样描述贝多芬音乐的晚期风格,“他已经达到艺术的巅峰:奏鸣曲与四重奏与其他任何作曲家都不同。由于结构上的复杂性,它们都远离古典主义,同时也不因此而接近于年轻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说来就来的泉涌才思:在音乐的演变中,他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追随的路……他那暮年自由的作品是一个奇迹、一座孤岛”。  2021年6月19日晚,西安音乐学院留德青年钢琴家曹鹏在
期刊
卢托斯瓦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作品富于探索精神和独创性,其早期作品深受匈牙利作曲家巴尔托克的影响,有明显的传统色彩。《十二首民间曲调》用现代技法展现了波兰的民族音乐,运用了半音化的和声进行和音列之间的对立。本文主要以其中的第一首《我的强尼》(Ach, Jasienko)和第五首《苹果树上的苹果》(Na jabloni jablko wisi)为例,就其和声曲式及艺术特征进行描述。  20世纪初,伴随着第
期刊
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学专业核心技能,是音乐学中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梳理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技能为核心,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环节,达到时间性与空间性、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从教学、表演双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核心技能是表演者的演唱技能。随着人类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要充分展示声乐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视觉、
期刊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作品包含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艺术歌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独有的表演形式,他为许多诗人的作品配曲。可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诗歌、声乐与钢琴的综合艺术表现。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冬之旅》便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舒伯特创作的作品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有
期刊
2021年4月27日,由遼宁省政协办公厅、辽宁省政协理论研究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从巴洛克到浪漫派——古典音乐风格鉴赏”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此次音乐会邀请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为主讲嘉宾,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小文,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歌剧院大提琴首席杨娣以及沈阳音乐学院的师生共同完成了此次音
期刊
2021年7月,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国家大剧院创新复排、倾力呈现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在众多献礼作品中以全方位的精良制作绽放出夺目的艺术光彩。  众所周知,音乐是舞台演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歌剧中,音乐就是全剧的基础“母体”。它的创作和演奏质量直接关系到歌剧的成功与否。执棒本轮演出的指挥家李心草一贯以对专业精益求精、极负艺术责任的风格著称。即便面对创作于三十年前、经过多次排演打磨
期刊
我国译自俄文的音乐理论文献数量比较多,其中和声学教材的翻译出版也非常引人瞩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阿连斯基、斯克列勃科娃与斯克列勃科夫、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材编写小组(由斯波索宾、杜波夫斯基、叶夫谢耶夫、索科洛夫组成,简称“小组”)、秋林、霍洛波夫、佳吉科娃等俄罗斯作曲家、理论家编著的和声学教材均被译为中文出版并在我国和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大量俄文和声理论研究文献的汉译版出版、发表。相较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