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帝国”——打开“现代世界”之门的钥匙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美)斯文·贝克特著
  徐轶杰等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4月
  19世紀末,英国裁缝查尔斯·沃斯在他位于伦敦的沙龙上,首次让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法国女郎玛丽·弗内展示他设计的服装,服装模特就此诞生。
  这个看似偶然的发明,实际有着某些必然,其意义不仅在于大大提升了人类衣着文明段位,同时还折射出人们衣着文化从传统意义上的满足刚需,转入更具观赏意义的审美情趣。而为这个转变提供强大动力的,正是全球棉花和棉织品的放量增长。或者可以这样说,模特是棉花帝国崛起的产物。
  这是一部通过棉花视角,管窥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史书。2015年,本书荣获美国班克罗夫特奖。作者哈佛历史学教授斯文·贝克特在这部跨越400年、涉及七大洲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著作中,勾勒了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等诸多角色。这些人的命运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在参与中塑造了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
  贝克特通过剖析棉花帝国崛起的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三个阶段,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资本主义史如何与民族国家史、殖民史、贩奴贸易史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打开“现代世界”之门。

为什么是棉花


  为什么是棉花?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棉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从身上穿的,到家里用的,棉织品无所不在。
  诚然,今天的服装原材料不局限于棉花,还有麻、丝、毛、化纤织品等,但世界人口也在持续增长,人类对棉花的需求仍旧保持历史高位。人口增长,从最基本的生存角度看离不开两大产品,即粮食和衣物。
  据估计,2019年全球棉花产量将创下历史第二高。棉花产量的高企,表明人类对棉织品仍旧存在倾向性依赖。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到欧美炫丽的时装T台,尽管服饰不一,但各地人们对原材料棉花并不拒绝。在贝克特看来,今日棉花及其产业的发展成就,正是棉花帝国形成的历史遗产。
  为什么是棉花在“现代世界起源”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也很有趣的问题。按理说,人类历史上一直为摆脱饥饿问题所困扰,甚至因此发生了诸多流血战争。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人类至今对粮食的概念,始终没有达到相对统一到单一物种的高度,有的以肉为主食,有的偏重谷类,有的则钟情小麦、玉米、土豆等,总之品种繁多,不一而足。一些民族出于宗教或传统习俗,对某一方面的食物有所禁忌,但至目前,没有人会出于类似原因而拒绝棉花。棉花就像是全球通行的“硬通货”。
  棉花的优越性是所有粮食作物不可比拟的。大约5000年前,在印度次大陆,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发现可以用棉花纤维纺线。经过人类数千年的干预驯化,棉花提高了产量质量,植株早就没有先前的高大,更易于采摘。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功试种后,棉花成功实现了跨洲际跨国界跨民族跨人种。今天,除了南极洲,世界其他六大洲都有棉花种植。生产加工方面同样如此,在棉花帝国的全球化历程中,纺织技术早就普及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贝克特指出,“从公元1000年至1900年,大约900年的时间里,棉花产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棉花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它“将不同大陆连接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土地、劳动力、运输、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性网络”。当棉花像一条体系庞大的纽带,将越来越多的人联系在一起时,其地位自然与日俱增,并逐渐侵入各地人们的生活,凝聚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棉花之所以能够“将不同大陆连接在一起”,既因为人类对这一农作物的普遍认同,更因为资本不断寻找低成本。
  18世纪以前,全球没有出现任何显著的棉花单一种植,即便像印度这样最早使用棉织品的国家,农民也只是在粮食作物旁套种一些棉花。甘地曾说,当印度给欧洲供应棉花时,欧洲人自己“还沉浸在野蛮、无知和粗野之中”。至少从衣着上看,16世纪前,绝大部分欧洲人身上穿的是粗糙的亚麻织品,羊毛和丝绸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18世纪是贝克特描述棉花帝国的一个重要开端,从这个时间开始,全球棉花种植突然发力。贝克特认为,棉花种植的突然崛起至少离不开两大历史事件:一个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另一个则是1497年达·伽马绕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后来成为全球主要棉产区。达·伽马从欧洲成功直达印度,直接将此前在东西方间从事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晾在一边,欧亚从此进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新时代。
  肇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仅大大拓展了人类知识视野,同时也为资本不断寻找更低成本和更多利润提供了更多可能。不过,欧洲人对地理大发现的溢美之词,无法掩盖其血腥而又肮脏的历史。换言之,如果不是武装力量介入,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尝所愿。就此,贝克特批评说,“埋葬死者几乎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
  早期,棉花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一个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纺织。在棉花收割机于20世纪40年代诞生前,“棉花种植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在19世纪珍妮纺织机发明前,“世界各地的棉花生产也始于家族组织”。
  资本主义不断压降棉花产业链成本的方案既简单而又粗暴,第一阶段是暴力和胁迫,第二阶段是恩威并施。解决棉花种植的土地和劳动力问题,欧洲人主要通过战争,一方面将原住民比如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消灭或者赶走;另一方面从非洲贩卖大量黑人奴隶,“仅1500年后的三个世纪里,超过800万奴隶从非洲被贩运到美洲”。有了几乎白拿的土地和低廉的劳动力,北美在19世纪一跃成为世界主要棉产区和棉织品生产地自然顺理成章。   资本家降低成本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殖民:“棉花帝国在美国、中亚、埃及和朝鲜等地的领土扩张是巨大的”;比如迫使殖民地农民种植更低收益的棉花,同时明火执仗地打压他们试图振兴的民族棉工业;比如设置关税壁垒: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法國、西班牙、奥斯曼等国均大幅提高了进口印度棉织品的关税;比如技术创新:珍妮纺织机的出现、内燃机的发明等等,都为棉花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优势往往可以覆盖日益走高的人力成本。虽然19世纪印度的人力成本远比美国低,但因为美国铁路系统比印度好得多,所以美国棉花更有竞争力。
  在贝克特看来,正是资本家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18世纪末,工业化国家和未工业化国家、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出现明显分野,史称南北“大分流”。

缔造新世界


  18世纪末的“大分流”,不仅是全球贫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全球话语力量重塑的重要节点。尽管全球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棉花生产与纺织中心,但“大分流”后,欧洲棉花中心的地位显而易见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贝克特指出,棉花帝国一开始便驶入全球化的轨道。资本具有流水习性,总是向低成本的贫穷国家流动,以投资当地的棉花种植。在资本力量的主导下,棉花在全球的大规模种植,必定重塑棉花以及其他农作物种植版图,也必将大量劳动力迁入工厂,其中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后来成为“无产者”。与此同时,棉花种植面积的飚增,又会打破原有农作物种植结构,陡增粮食安全隐患。历史上,埃及、印度等殖民国家,都曾发生过严重的饥荒,死亡人数在棉产区更为集中。还有,棉纺工厂的兴起需要巨大劳动力,一开始吸引的是男性,后来是女性,再后来包括儿童,像中国这样妇女不外出工作的传统也被打破。
  事实上,棉花帝国的资本家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会紧紧依靠国家力量。国家主义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比别国强得多的军事力量,快速达成目标,前提是对方屈服或者流血后被征服;国家可以有效保障棉花稳定的种植面积;国家“发起的基础设施项目加速了货物流动”;“国家政府同时使用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保护自己(资本家)进入国外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劳动制度,为社会分工的细化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这一切,自然有利于资本家降低棉花种植和棉织品的生产成本。
  棉花帝国的所向披靡确实为落后国家带来了先进知识,但往往也强人所难。以埃及为例,18世纪前,在埃及强有力的统治之下,该国种植着落后的棉花品种。这显然不符合欧洲资本家的利益,结果被欧洲人纳入通过战争殖民的目标。甚至可以说,在资本家眼里,世界只有利润,没有世外桃源,没有田园牧歌。
  贝克特并不认为,国家于资本家只有利益。一方面资本家紧紧依靠国家力量,寻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实现了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因为工人可以利用进入国家政府机会,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同时还会在政治上与资本家形成新的博弈。如许多殖民地的棉花工人后来成长为独立运动的中坚力量——所有的重塑,无一例外均源自个体话语权的改变。
  贝克特最后说,“棉花帝国继续推动着一场巨大的探底竞争,唯一的限制是地球空间的局限。”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竞争不单单属于棉花,而是所有商品。
其他文献
2020年正在形成一场全球投资风暴。在此之前,全球大流行病、零利率、石油价格战和美国总统大选还从未同时发生过。  金融市场在过去三个多月经历了大起大落。回首新年伊始,我们还在追问“新十年能否续写牛市辉煌”,我们还在担心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局势的走向,但一场突然而至的“黑天鹅”事件让所有的光荣与梦想、争端与摩擦都黯然失色。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健康危机似乎正在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衰
期刊
2020年2月10日,湖南长沙一家企业以3D打印技术生产医用护目镜。图/中新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这是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一句话,其中文翻译似乎更具有一种深邃和简约的平衡之美,所以,被高频率地用在大时代交替之际和大叙事更迭之时,传播在未知中积极应变并不断进步的正能量。  中国在变,中国经济也在变,在稳定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变化的主基调,而制造业如何应变甚至主动求变关乎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因
期刊
因为“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中国能源消费长期以煤为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能源革命以来,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工作部署,中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占比从2010年70%左右下降到2019年的57.7%,煤电在全社会发电量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78%,下降到2019年62
期刊
何鸿燊。图/IC  2020年5月26日,澳门首富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这位“只开赌场,自己却从来不赌博”的赌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在长达98年的人生岁月中,何鸿燊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从小出身显赫,但却经历少年家道中落,后辗转香港和澳门地区创业。在一出生就被认定具有“帝王之相”的人,最终凭借自身努力和家族人脉,掌控了澳门博彩业半壁江山,并成就一生的商业传奇。  其一手创立了庞大的商业版图
期刊
摄影/《巴伦周刊》  谁会料到2020年最热门的商品竟是洗手液和消毒纸巾?  美国的制造商肯定是没料到。今年初,肥皂、清洁剂和卫生间用品的产量比2007年中下降了24%,而现在,由于疫情导致需求激增,这些商品的供应量难以满足需求。  没有企业为此做了准备,因此,美国经济同时面对双重困境,一来必需品严重短缺,二来从餐桌到飞机座椅等几乎所有商品都出现产能过剩。现在的问题是,这场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造
期刊
人类用几百年时间和无数次悲剧证明了印钞的危害性,可我们仅仅用十年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场讨论本就是进步,因为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诞生之前是不会有这场讨论的。历史交给我们的是财政纪律的重要性,其中之一就是保持央行的独立性。将货币锚定通胀,顶多算是货币失锚之后的一个“发明”。至今为止,维持物价稳定仍被认定为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因此,好像只要通胀无忧,货币政策就可以“开小差”了。  
期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全球蔓延,给处在下行中的宏观经济造成异乎寻常的冲击,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比较严峻的风险。但是这次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影响不同于之前历次的外生冲击及内生问题的影响,因而也需要一些特别的救助办法和应对措施。  疫灾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企业休克。首先,经济是停摆而不是危机。当地疫情直接导致供需同时暂停但不是消失。其他地区的疫情间接导致供给或者需求的暂时萎缩。其次,企业是休克而不是
期刊
在极高的呼声与期待中,个人信息保护法离最终出台又迈进了一步。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下一步将制定多部法律,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方面发布消息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目前草案稿已经形成。“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就个人信息保护提出建议,希望加快相关立法。  在数据法律研究者何渊的印象中,早在2003年,
期刊
绘图/《巴伦周刊》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升温。  今年1月开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本已放缓的中国经济重重一击。随着政府迅速出台一揽子调控政策,“新基建”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热炒的一个概念。  经济学家和机构分析师们认为,考虑到当前财政政策空间不及2008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速的提振作用不宜被夸大。在股市中,投资者跟随相关概念寻求收益更需要着眼长远。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王汉锋对《巴伦周刊》中
期刊
绘图/《巴伦周刊》  叙事提供了故事情节,人们通过这些故事来理解这个世界。演员们策略性地使用故事来推进议程,讲述什么或谁应该受到谴责,以及应该做什么。当谈到新冠病毒时,多重叙事正在出现。演员们没有采用一个共同的框架来理解这一威胁,而是加倍坚持他们现有的对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利用新冠病毒来表明他们一直以来是多么正确。  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应该建立心智模型,以了解不同的观点是什么,如何将它们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