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华格加淳朴的目光透露出羞涩,这位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的藏族汉子,用手不停地抻着衣角。华格加没有想到自己会拿到“奋进奖”,为了表达敬意,他特意穿上了漂亮的藏服。不过,华格加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担心大家听不懂,坐在后面不想露脸。
走出去,走回来
拉乙亥麻村坐落在青海湖畔的尕海草原上。这里群山簇拥,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青稞地,黑色的藏狗趴在地上看护着牛羊。
华格加出生在这里,小时候他坐在草滩上,看一场露天电影,就能兴奋地一晚上睡不着觉。不过,他更渴望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1992年,华格加考入了西北民族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共和县石乃亥等乡镇工作,后来经商,成立了两家房地产公司,成了大老板。
2009年冬天,倒淌河乡上的领导和拉乙亥麻村的干部,来到了华格加的公司,希望他回村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华格加不知所措,接手村里的事务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不接手又不安。父亲让他先想清楚再做决定。
几天后,拉乙亥麻村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再一次找到了华格加。华格加想,自己该有一个男子汉的担当,这次,他没有再犹豫。
回到村里,华格加动员大家互帮互助,共同为贫困户捐款16万元。同时,华格加拿出10万元设立奖学金,帮助27名辍学少年重新走进学校。他发现有的村民因为经济困难贷款,为了还贷,又不得不低价出售自己的牛羊,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华格加垫资500万元,集中还清了这些贷款,并和村民签下约定,要求他们以后不得盲目贷款,不要攀比消费。五社村民索科一家五口人,原来小日子过得挺红火,但索科有钱后开始赌博,输了8万多元。华格加找到索科,告诉他,没有人靠赌博发家致富,劝他留在倒淌河镇,好好经营牛羊贩运生意。
带村民来江苏打工
2017年9月,华格加来到江苏南通如皋市长江镇,挂职锻炼三个月。这期间,他跑遍当地大大小小的工厂,发现如皋市长江镇经济十分发达,但很多工厂劳动力紧缺。拉乙亥麻村及周边村还有剩余劳动力,他想,何不让村民们到如皋来打工呢?
从江苏回家的第二天,华格加就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村干部,与他们一起商量对策,召开动员大会。许多村民不想远离家乡,有人说出了顾虑:“我们出去打工了,孩子在哪里上学?老人谁来照顾?”
华格加对村民说:“孩子可以到长江镇的学校就读,留下来的老人由村委会照看,只要你们愿意走出去,就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
华格加得到了江苏援青指挥部的支持。拉乙亥麻村和70多家企业达成了用工意向,与长江镇谭港村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并在谭港村设立了办事处。
2018年3月27日,拉乙亥麻村和次汗達哇村的57人,踏上了务工之旅。
几天之后,来自拉乙亥麻村的李先才让在如皋市长江镇某个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手拿电焊机专心地焊接钢管,师傅马钰荣认真地指点他:“你看,这个缝隙比较大,焊接时间要长一点。”
工厂附近的幼儿园里,随父母来到江苏的5名孩子正在院子里玩耍。一旁50岁的保育员仁增项毛,是专门安排在这里照看这些孩子的……
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2010年,拉乙亥麻村被海南州列为生态畜牧业启动村。“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度,难啊!”茫茫夜空下,华格加一个人默默地在村里散步,突然,“合作社”三个字跳入他的脑海。
听说要建合作社,村民们以为又要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子。华格加耐心细致地解释:“合作,就是要一起干,少数人办不到的事情,人多了可能就容易办到。”慢慢地,大家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加入了合作社。
拉乙亥麻村组建了5个生产经营组专业合作社,将全村牲畜委托给40户人家放牧经营,以绵羊每只每月6元、牛每头每月25元的标准支付放牧员工资。
全村5000多亩耕地按亩入股,由种植业小组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报酬。
合作社划定专用草场2.4万亩,修建小暖棚40座、大型暖畜棚6座,由放牧能手集中饲养500头母牦牛,日产鲜奶500公斤。他们还把鲜牦牛奶加工成酸奶,注册了“草原牧歌”的商标,销往青海湖景区及西宁的各大超市。
华格加还在倒淌河镇修建了54套商住楼,让部分村民在此销售农畜产品,经营牧家乐过上好日子。村民索南才让卖掉家里的100只羊后,在县城的金安小区开了家酸奶店,一年有9万多元的收入。
2019年8月的草原,风光秀丽,牛羊肥壮,拉乙亥麻村举办了首届农牧民赛马会,设了12万元的赛马奖金。海南州各县选手踊跃参加,其他地方的赛马高手也慕名而来。他们在会场周围搭建了整洁美观的帐房,全村做藏餐手艺好的50户农牧民,在草滩上开起了饭馆,方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赶来,观看大草原上骑马射箭。三天时间里,仅饭馆的营业额就达到50万元。
当年10月17日,华格加捧着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奖杯,回到拉乙亥麻村。回首这几年,他觉得很值得。这个时代属于奋斗者,在高原大地上辛勤耕耘,把“草原梦”融入“中国梦”,是他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