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偶像剧女王林依晨和文艺片男神秦昊领衔主演,简宏霖、蔡淑臻、周姮吟加盟的职场爱情电影《234说爱你》,于2016年9月23日上映。影片讲述了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简沛薰在经历事业、金钱、爱情等各种选择和挑战后,精神世界的成长与蜕变。在影片中,她一人分饰三角,她是怀揣梦想的简沛熏,她是话剧舞台上的约瑟芬,她是第四者情人Summer,在事业与情感的纠葛中,在金钱与爱情的交织下,她曾身陷困境,但最终心态和心智都逐渐转变得成熟起来。
在戏与人生的双线并行下,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话剧演员对一个角色由原本稚嫩做作的模仿到活灵活现的演绎;另一方面,我们也目睹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在经历挫折与挑战后逐渐成熟、成长的过程。两条线索交织下的故事与人生,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以戏切入:角色的初次塑造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常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戏中戏”的结构模式往往能够增强电影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它通过对电影镜头的特殊运用使得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对推进剧情发展以及呈现电影主题内涵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影片《234说爱你》将舞台话剧元素加入到影片的叙事进程中,女主人公简沛薰对话剧角色约瑟芬的演绎过程贯穿在影片中,同时又与其自身的生活轨迹共同发展,影片通过这种形式向观众传达了主题信息。约瑟芬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与一定的倾向性,对电影人物心理的刻画、思想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独特的艺术视角,不仅增强了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艺术价值。在“戏中戏”模式的引导下,影片以戏切入,完成了话剧中人物形象以及女主人公角色的初次塑造。
首先,话剧形象的引入。影片伊始,便是一幕梦境般的场景,约瑟芬的名字以及话剧的经典台词飘渺的回荡着,约瑟芬的形象就这样和观众见面了。匠心独具的开端,提升了影片整体的文艺气息,辅之以白色调为主调背景的荧幕渲染、幽美虚幻的背景音乐,让人耳目一新,约瑟芬的形象也因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采用主人公旁白解读的方式告诉观众,约瑟芬——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是其所要扮演的角色,如此一来,就将话剧引入的事实交代给大家,自然、清晰、干脆、明了。经过这样一番特殊的艺术铺垫,影片自然过渡到现实中,并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处理方式,让约瑟芬的经典告白先于画面出现,有效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突出了这部分经典台词,对之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主题思想的传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女主人公形象的初次勾勒。通过女主人公自己的旁白,观众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她是一名演员,约瑟芬是她所要扮演的角色。这是观众对其最初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层层悬念的设置,地铁上的紧张跟踪,背包上的针孔摄像头,简沛薰紧张的神情等等,让观众充满好奇,带领观众进入影片的事实中去。而太多或是太长悬念的设置,只会适得其反,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此时影片便突显了其杰出的剪辑以及叙事技巧,一个插叙手法的使用,带领观众回到一个月前,将之前所有的悬念一一解开,此时,观众便对女主人公简沛薰有了一个完整的形象理解:一个刚刚毕业四处求职的女大学生,求职屡次失败后,为了金钱加入征信社;同时她又是剧团的演员,她竞选约瑟芬的角色,却与其性格大相径庭,难以诠释该角色。此时的简沛薰与约瑟芬之间是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的,一个是大家眼中的贤妻良母,一个是道德沦丧、内心空虚的风尘女子,这种反差夸张而充满戏剧性,其所带来的剧情冲突对观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 双线并行:虚幻与现实的纠缠
在采用以戏切入电影的方式后,两条叙事线索都清晰地展现给了观众,影片的故事进程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女主角开始了在戏与人生、虚幻与现实间的挣扎与纠缠。女主角在剧团饰演约瑟芬,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演戏的成分,为了生活她去扮演珠宝设计总监的第四者情人,而在這一角色的扮演中,她却不知不觉动了真情。戏伴人生,人生如戏,在戏与人生的双重线索交织下,影片对虚幻与现实、真与假等种种矛盾冲突的安排,复杂而不混乱,迷惑而不失清晰。
首先,舞台空间中的角色演绎。影片中的话剧舞台,作为影片叙事的一个场景,为女主人公提供了一个角色演绎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女主角进行的表演是虚幻的,但其对角色逐渐成熟的演绎却是真实的。最初的简沛薰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约瑟芬之间,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经历上都相差甚远,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女孩,怎么能理解约瑟芬这个复杂的角色呢?而通过话剧舞台这一条线索的贯穿,我们亲眼目睹了约瑟芬这一角色演绎的逐渐成熟乃至成功,可以说,简沛薰的成长之路与约瑟芬这一角色构成了一种互为镜像关系,简沛薰不自觉地将自我在爱情面前的退缩与彷徨、愧疚与无助融入到约瑟芬这一角色的演绎中去,她在舞台上的呐喊、挣扎都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坦露,让人觉得舞台上简沛薰的表现好像“约瑟芬附身”般真实还原。
其次,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扮演。影片所展现的现实生活空间,是影片叙事的另一个场景,特别的是,在真实的生存空间中,女主角也在进行着另外一种身份扮演,而这种假扮中又有真实的情感在萌发。角色扮演类的影视桥段,人物往往都是越陷越深,影片在这一点上偏于俗套,但是影片对于线索的清晰把握、虚实的准确拿捏以及话剧角色表演的加入,让这种通俗的桥段蒙上了别具一格的浪漫色彩。现实生活中的简沛薰为了生计接下了一份特殊工作,与珠宝设计总监李曜展开了一场真假交织的爱情游戏,当简沛薰成功完成任务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对李曜的真情之中。戏里戏外的重叠,人物之间的冲突、误解与真情,虚幻与现实的混淆与纠缠,让影片有了一定的厚度,让观众在复杂错乱的关系中作出思考,置身于影片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叙事场景与空间的转换。影片以简沛薰的现实生活为主线进行叙述,叙事场景多为现实生活空间,而在拍摄过程中叙事场景又多次转换到话剧舞台上,展示简沛薰对约瑟芬这一角色的表演,影片正是通过对叙事场景和空间的合理转换,完成了对虚幻与现实的精彩描摹。影片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虚(戏)与实(人生)这两条线索下的叙事,却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戏与人生在共同前行,虚幻与现实交织纠缠,简沛薰对约瑟芬的表演由最初的娇柔做作到最终的“约瑟芬附身”,正是源于她生活中扮演第四者情人的体验,两个角色在最初的强烈反差中走向最终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清晰性,又有赖于影片叙事空间的合理转换,可以说,没有叙事场景与空间的合理转换,便体现不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
三、 以人生作结:角色的超越与蜕变
在虚与实两条线索交织下,在多重矛盾冲突的推动下,影片完成了主干故事情节的叙述,简沛薰版的约瑟芬终于在话剧舞台上与观众见面,情人李曜也得知简沛薰是被原配雇佣的真相而毅然离开,动了真情的简沛薰该如何抉择?这不禁唤起观众的思考。当简沛薰放下李曜为她制作的定情项链,就证明着她决定放下这段本不该经历的感情,这时的她正在完成着对最初的稚嫩青涩的超越。同时,她也完成了对约瑟芬这一角色的超越,她虽然演活了约瑟芬,但并没有走上约瑟芬的道路,而是经过这些历练后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几处淡定坦然的微笑,透露出影片成长的主题。
首先,对自己的超越。影片最后一部分将叙事镜头锁定在巴黎,通过全景镜头以及一些特写镜头我们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加之轻快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影片前面压抑部分的轻松氛围,正是在这种毫无压力感的氛围下,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影片在这部分制作过程中,还注重对女主人公穿着装扮的视觉打造,让观众明显感受到简沛薰的变化,从而印证其心态成长的真实性,与主题的配合自然和谐,这处细节是影片的加分环节。影片最后以现实人生为终点,让简沛薰做真正的自己,在巴黎魅影中散步、微笑,通过全景镜头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整体勾勒,让观众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简沛薰。影片在这部分的处理中也是不落俗套的,本以为会像其他影片一样安排男女主人公在巴黎街头偶遇,再续前缘,但影片并未如此处理,相反,这种一个人生活的设置更能突出影片成长的主题,简沛薰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其次,对话剧角色的超越。影片最后一部分插入了两个小丑在巴黎街头上演荒谬剧的场景,面对这场表演,简沛薰很自然地回想到以前自己演绎的约瑟芬,从坦然的微笑中观众体会到了她从容的姿态,影片此处并未安排任何对话,而是透过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片安静和谐的氛围中,辅之人物内心旁白的设定,将女主人公此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挣扎后,她彻底认识了约瑟芬,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她曾经在这个角色中沉迷,而如今又实现了对这一角色的超越。回忆往昔,如今一切云淡风轻。“笑就笑吧,痛就痛吧,无所谓!”这是她成长蜕变后的宣言,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传达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戏与人生的双线并行下,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话剧演员对一个角色由原本稚嫩做作的模仿到活灵活现的演绎;另一方面,我们也目睹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在经历挫折与挑战后逐渐成熟、成长的过程。两条线索交织下的故事与人生,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以戏切入:角色的初次塑造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常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戏中戏”的结构模式往往能够增强电影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它通过对电影镜头的特殊运用使得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对推进剧情发展以及呈现电影主题内涵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影片《234说爱你》将舞台话剧元素加入到影片的叙事进程中,女主人公简沛薰对话剧角色约瑟芬的演绎过程贯穿在影片中,同时又与其自身的生活轨迹共同发展,影片通过这种形式向观众传达了主题信息。约瑟芬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与一定的倾向性,对电影人物心理的刻画、思想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独特的艺术视角,不仅增强了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艺术价值。在“戏中戏”模式的引导下,影片以戏切入,完成了话剧中人物形象以及女主人公角色的初次塑造。
首先,话剧形象的引入。影片伊始,便是一幕梦境般的场景,约瑟芬的名字以及话剧的经典台词飘渺的回荡着,约瑟芬的形象就这样和观众见面了。匠心独具的开端,提升了影片整体的文艺气息,辅之以白色调为主调背景的荧幕渲染、幽美虚幻的背景音乐,让人耳目一新,约瑟芬的形象也因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采用主人公旁白解读的方式告诉观众,约瑟芬——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是其所要扮演的角色,如此一来,就将话剧引入的事实交代给大家,自然、清晰、干脆、明了。经过这样一番特殊的艺术铺垫,影片自然过渡到现实中,并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处理方式,让约瑟芬的经典告白先于画面出现,有效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突出了这部分经典台词,对之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主题思想的传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女主人公形象的初次勾勒。通过女主人公自己的旁白,观众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她是一名演员,约瑟芬是她所要扮演的角色。这是观众对其最初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层层悬念的设置,地铁上的紧张跟踪,背包上的针孔摄像头,简沛薰紧张的神情等等,让观众充满好奇,带领观众进入影片的事实中去。而太多或是太长悬念的设置,只会适得其反,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此时影片便突显了其杰出的剪辑以及叙事技巧,一个插叙手法的使用,带领观众回到一个月前,将之前所有的悬念一一解开,此时,观众便对女主人公简沛薰有了一个完整的形象理解:一个刚刚毕业四处求职的女大学生,求职屡次失败后,为了金钱加入征信社;同时她又是剧团的演员,她竞选约瑟芬的角色,却与其性格大相径庭,难以诠释该角色。此时的简沛薰与约瑟芬之间是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的,一个是大家眼中的贤妻良母,一个是道德沦丧、内心空虚的风尘女子,这种反差夸张而充满戏剧性,其所带来的剧情冲突对观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 双线并行:虚幻与现实的纠缠
在采用以戏切入电影的方式后,两条叙事线索都清晰地展现给了观众,影片的故事进程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女主角开始了在戏与人生、虚幻与现实间的挣扎与纠缠。女主角在剧团饰演约瑟芬,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演戏的成分,为了生活她去扮演珠宝设计总监的第四者情人,而在這一角色的扮演中,她却不知不觉动了真情。戏伴人生,人生如戏,在戏与人生的双重线索交织下,影片对虚幻与现实、真与假等种种矛盾冲突的安排,复杂而不混乱,迷惑而不失清晰。
首先,舞台空间中的角色演绎。影片中的话剧舞台,作为影片叙事的一个场景,为女主人公提供了一个角色演绎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女主角进行的表演是虚幻的,但其对角色逐渐成熟的演绎却是真实的。最初的简沛薰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约瑟芬之间,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经历上都相差甚远,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女孩,怎么能理解约瑟芬这个复杂的角色呢?而通过话剧舞台这一条线索的贯穿,我们亲眼目睹了约瑟芬这一角色演绎的逐渐成熟乃至成功,可以说,简沛薰的成长之路与约瑟芬这一角色构成了一种互为镜像关系,简沛薰不自觉地将自我在爱情面前的退缩与彷徨、愧疚与无助融入到约瑟芬这一角色的演绎中去,她在舞台上的呐喊、挣扎都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坦露,让人觉得舞台上简沛薰的表现好像“约瑟芬附身”般真实还原。
其次,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扮演。影片所展现的现实生活空间,是影片叙事的另一个场景,特别的是,在真实的生存空间中,女主角也在进行着另外一种身份扮演,而这种假扮中又有真实的情感在萌发。角色扮演类的影视桥段,人物往往都是越陷越深,影片在这一点上偏于俗套,但是影片对于线索的清晰把握、虚实的准确拿捏以及话剧角色表演的加入,让这种通俗的桥段蒙上了别具一格的浪漫色彩。现实生活中的简沛薰为了生计接下了一份特殊工作,与珠宝设计总监李曜展开了一场真假交织的爱情游戏,当简沛薰成功完成任务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对李曜的真情之中。戏里戏外的重叠,人物之间的冲突、误解与真情,虚幻与现实的混淆与纠缠,让影片有了一定的厚度,让观众在复杂错乱的关系中作出思考,置身于影片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叙事场景与空间的转换。影片以简沛薰的现实生活为主线进行叙述,叙事场景多为现实生活空间,而在拍摄过程中叙事场景又多次转换到话剧舞台上,展示简沛薰对约瑟芬这一角色的表演,影片正是通过对叙事场景和空间的合理转换,完成了对虚幻与现实的精彩描摹。影片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虚(戏)与实(人生)这两条线索下的叙事,却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戏与人生在共同前行,虚幻与现实交织纠缠,简沛薰对约瑟芬的表演由最初的娇柔做作到最终的“约瑟芬附身”,正是源于她生活中扮演第四者情人的体验,两个角色在最初的强烈反差中走向最终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清晰性,又有赖于影片叙事空间的合理转换,可以说,没有叙事场景与空间的合理转换,便体现不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
三、 以人生作结:角色的超越与蜕变
在虚与实两条线索交织下,在多重矛盾冲突的推动下,影片完成了主干故事情节的叙述,简沛薰版的约瑟芬终于在话剧舞台上与观众见面,情人李曜也得知简沛薰是被原配雇佣的真相而毅然离开,动了真情的简沛薰该如何抉择?这不禁唤起观众的思考。当简沛薰放下李曜为她制作的定情项链,就证明着她决定放下这段本不该经历的感情,这时的她正在完成着对最初的稚嫩青涩的超越。同时,她也完成了对约瑟芬这一角色的超越,她虽然演活了约瑟芬,但并没有走上约瑟芬的道路,而是经过这些历练后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几处淡定坦然的微笑,透露出影片成长的主题。
首先,对自己的超越。影片最后一部分将叙事镜头锁定在巴黎,通过全景镜头以及一些特写镜头我们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加之轻快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影片前面压抑部分的轻松氛围,正是在这种毫无压力感的氛围下,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影片在这部分制作过程中,还注重对女主人公穿着装扮的视觉打造,让观众明显感受到简沛薰的变化,从而印证其心态成长的真实性,与主题的配合自然和谐,这处细节是影片的加分环节。影片最后以现实人生为终点,让简沛薰做真正的自己,在巴黎魅影中散步、微笑,通过全景镜头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整体勾勒,让观众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简沛薰。影片在这部分的处理中也是不落俗套的,本以为会像其他影片一样安排男女主人公在巴黎街头偶遇,再续前缘,但影片并未如此处理,相反,这种一个人生活的设置更能突出影片成长的主题,简沛薰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其次,对话剧角色的超越。影片最后一部分插入了两个小丑在巴黎街头上演荒谬剧的场景,面对这场表演,简沛薰很自然地回想到以前自己演绎的约瑟芬,从坦然的微笑中观众体会到了她从容的姿态,影片此处并未安排任何对话,而是透过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片安静和谐的氛围中,辅之人物内心旁白的设定,将女主人公此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挣扎后,她彻底认识了约瑟芬,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她曾经在这个角色中沉迷,而如今又实现了对这一角色的超越。回忆往昔,如今一切云淡风轻。“笑就笑吧,痛就痛吧,无所谓!”这是她成长蜕变后的宣言,更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传达了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