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在分析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面向STEAM教育的創客培养教学体系,对于高校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客;STEAM;教育模式
一、研究背景
1.创客教育新理念的提出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创造者”。现在创客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以及其他新兴科技,把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目前来看,这一界定是对创客的狭义理解。创客的广义理解即为创造者。2015 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创客”一词,并将“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支持。在此政策指引之下,高校的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创客教育开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园地。广义上的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包含正式学习,也包含贯穿学习者一生的非正式学习。创客素养是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创客素养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经过不断的实验形成创造性、创新型的作品或产品的能力。创客素养与学习者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关,也决定着学习者在未来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工作,获得自我实现。有研究者指出创客教育是重塑全人发展的成功教育。
2.跨学科的STEAM教育模式理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藝术(Art)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目前STEAM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劳动力水平提升的热点课题。STEAM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它囊括了艺术、体育、人文、计算机科学、调查研究、创造与革新、全球沟通协作等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浪潮中,STEAM 学习的崛起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STEAM 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特征。
迎着“互联网+”浪潮,强调跨学科的STEAM 教育与强调创新的创客教育将改变高校的教与学。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利用前沿技术“玩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创造能力和STEAM综合素养。与STEAM 相比,创客教育不仅深化了项目学习能力,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创客教育将学习者视为创造者———客;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传统学习场所以外的空间——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成功地把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这一转折成为创客教育的亮点。从STEAM 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本质上深化了从培养简单学科素养(即STEAM 素养)到综合素养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二、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
一、矫正学生的学习观,强化创新创业观教育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彻底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束缚,强调以兴趣和爱好为学习动力,强调锻造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减轻社会功利短视的影响。“创客”不一定以创业为目的,不忘兴趣和初心;创业不一定以赢利为指针,不应成为资本的奴隶。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调学习的创新特质、践行特质、服务特质,从而树立学生主动、明确的学习观。
二、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创客文化的基石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文化。没有学习,就没有继承创新;不懂学习,就不会创造。你可以不会,但你不会学吗?在高校中培育创客文化,首要是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能够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该体系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中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三、弥补专业教育的短板,促进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创新
STEAM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落实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跨学科教育和弹性教学体系,打破工业化时代专业教育的藩篱,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第四课堂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弥补了专业教育的短板,同时有利于加强复合型学院的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
四、营造滋养“创客”的文化氛围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其目的与手段都是最大化利用高校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创客们进行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责任提供有效渠道。高校的创客文化,核心精神是:以兴趣和自我实现为创新动力,不以赢利或功利为目标;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强调朋辈、共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创客培养教学活动能够推广这种文化精神在校内的传播。
结语
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首先能够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其次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可以培育和推广创客文化。“创客”运动正在影响高校校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成才观、择业观,影响学习方式、校园文化和人际交往。学习是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设计是对国家最新教育理念的响应,有助于拓展创客教育的宽度和厚度,激发创客教育的新活力,提高学生即创客的创造力,增强创客教育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 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40-44.
[3]祝智庭,雒亮. 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15,07:5-13.
[4]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 “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1:28-36.
本文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号:YB2016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创客;STEAM;教育模式
一、研究背景
1.创客教育新理念的提出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创造者”。现在创客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以及其他新兴科技,把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目前来看,这一界定是对创客的狭义理解。创客的广义理解即为创造者。2015 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创客”一词,并将“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支持。在此政策指引之下,高校的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创客教育开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园地。广义上的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包含正式学习,也包含贯穿学习者一生的非正式学习。创客素养是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创客素养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经过不断的实验形成创造性、创新型的作品或产品的能力。创客素养与学习者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关,也决定着学习者在未来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工作,获得自我实现。有研究者指出创客教育是重塑全人发展的成功教育。
2.跨学科的STEAM教育模式理论
STEA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藝术(Art)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目前STEAM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劳动力水平提升的热点课题。STEAM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它囊括了艺术、体育、人文、计算机科学、调查研究、创造与革新、全球沟通协作等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浪潮中,STEAM 学习的崛起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STEAM 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特征。
迎着“互联网+”浪潮,强调跨学科的STEAM 教育与强调创新的创客教育将改变高校的教与学。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利用前沿技术“玩创新”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创造能力和STEAM综合素养。与STEAM 相比,创客教育不仅深化了项目学习能力,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创客教育将学习者视为创造者———客;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传统学习场所以外的空间——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成功地把学习重点由基于项目的学习转移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这一转折成为创客教育的亮点。从STEAM 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转变,本质上深化了从培养简单学科素养(即STEAM 素养)到综合素养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
二、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
一、矫正学生的学习观,强化创新创业观教育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彻底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束缚,强调以兴趣和爱好为学习动力,强调锻造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减轻社会功利短视的影响。“创客”不一定以创业为目的,不忘兴趣和初心;创业不一定以赢利为指针,不应成为资本的奴隶。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调学习的创新特质、践行特质、服务特质,从而树立学生主动、明确的学习观。
二、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创客文化的基石是网络时代的学习文化。没有学习,就没有继承创新;不懂学习,就不会创造。你可以不会,但你不会学吗?在高校中培育创客文化,首要是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能够加快“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该体系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中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三、弥补专业教育的短板,促进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创新
STEAM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落实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跨学科教育和弹性教学体系,打破工业化时代专业教育的藩篱,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第四课堂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弥补了专业教育的短板,同时有利于加强复合型学院的学科融合与专业协同。
四、营造滋养“创客”的文化氛围
基于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其目的与手段都是最大化利用高校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创客们进行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责任提供有效渠道。高校的创客文化,核心精神是:以兴趣和自我实现为创新动力,不以赢利或功利为目标;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强调朋辈、共享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服务。创客培养教学活动能够推广这种文化精神在校内的传播。
结语
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首先能够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其次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平台的建设。同时,还可以培育和推广创客文化。“创客”运动正在影响高校校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观、成才观、择业观,影响学习方式、校园文化和人际交往。学习是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面向STEAM教育的创客培养教学体系设计是对国家最新教育理念的响应,有助于拓展创客教育的宽度和厚度,激发创客教育的新活力,提高学生即创客的创造力,增强创客教育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 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40-44.
[3]祝智庭,雒亮. 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15,07:5-13.
[4]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 “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 远程教育杂志,2016,01:28-36.
本文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号:YB2016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